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云南农村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省农业生产每年产出 1 600×104 t 农作物秸秆, 秸秆焚烧, 污染环境, 浪费资源。秸秆经过深加工处理可作饲料、燃料、肥料, 可生产全降解快餐盒, 造纸, 栽培食用菌, 编织草席。搞好秸秆综合利用, 可以变废为宝, 提高资源利用率, 增加农民收入, 保护环境, 减轻农民生活过分依赖森林资源的压力, 维护生态平衡,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客观、精细地刻画秸秆火点的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对科学引导作物秸秆焚烧和提高行政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2019年中国区域内Satsee-Fire火点数据集和地形、社会经济数据建立的中国秸秆火点数据库和自然-人口-经济数据库,本研究采用GIS分析工具和数理统计方法,剖析了中国秸秆火点在地形、公共交通和人口-经济三方面7个因子之下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 秸秆焚烧现象集中发生在高程低于250 m、坡度低于8°的区域,而位于北向坡和南向坡的秸秆火点数分别占总数的42.65%、37.36%。② 秸秆焚烧现象在机场和铁路禁燃区内呈不同的空间格局特征。距机场愈远秸秆焚烧行为愈普遍,机场禁燃区的秸秆焚烧有近六成发生在距机场11~15 km处;而铁路禁燃区内的秸秆火点分布较为均衡,总体呈内部圈层较外部区域略微密集态势,空间上火点密度整体随纬度增加而逐步增加,山西、内蒙古、河北及东三省铁路禁燃区火点数占总数的76.88%。③ 近七成的秸秆火点发生在人口密度低于250人/km2的县域,而58.17%的秸秆火点发生在年GDP低于100亿元的县域;秸秆焚烧现象与县域人口密度、GDP水平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县域人口密度愈大、县域经济愈发达,发生秸秆焚烧的现象愈为鲜见。  相似文献   

3.
秸秆的露天焚烧造成了空气的严重污染,影响了人民的正常生活和正常生产,近些年已经成为一个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笔者于2015年7月对安徽省东部地区农村秸秆焚烧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安徽省东部焚烧的秸秆种类主要是小麦秸秆和水稻秸秆,原因主要是村民处于经济上的考虑,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找到合适的秸秆利用途径,使得经济上能够获利。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既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加突出,水环境保护的形势日趋严峻。一、中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1、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中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00多个,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110多个,全国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元。据预测,2010年中国可供水量约为6200~6500亿m3,届时总需水量将达7300亿m3,供需缺口近1000亿m3。2030年全国缺水量将达4000~5000亿m3。2、水资源利用效率低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的利用率仅为45…  相似文献   

6.
黄河河口三角洲水沙资源综合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黄河河口三角洲地区水沙资源基础上认为,水沙资源的综合利用是三角洲开发的核心问题,每年200 ̄220亿m^3的入海洪水资源是今后三角洲开发的水源保障,考虑现有社经状况的发展规划,提出建立总库容为15亿m^3规模的平原水库为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秸秆焚烧期间徐州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秸秆焚烧对徐州市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的影响规律,针对2013年6月与10月两时段徐州市及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事件,利用卫星遥感火点数据、地基气溶胶监测数据及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时空统计分析;并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秸秆焚烧期间徐州市空气质量状况及污染物来源。研究揭示:1)徐州市空气质量指数的日波动性与秸秆焚烧事件显著相关,即秸秆焚烧事件对空气质量影响显著;2)PM10/SO2比值能反映秸秆焚烧对城市空气质量影响过程及强度,在徐州地区仍然适用;3)在特定的风力风向等气象条件下,周边地区的秸秆焚烧事件会对徐州市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4)无论是否存在秸秆焚烧现象,徐州市区南部的空气质量状况都明显好于北部。  相似文献   

8.
作物秸秆同传统农产品一样都是重要的农业产出品,但目前相当部分秸秆资源处于被废弃或利用低效状态。基于生态学能量转换理论定量估算河南省秸秆养畜生产潜力,研究结果表明:2012年河南省未利用的作物秸秆能量可以转化为肉类食品2.80×106t,相当于节约粮食1.87×107t,可见河南省作物秸秆养畜潜力较大。但是,当前关键问题是如何从技术和经济方面提高农产品生物量的综合利用率和农户秸秆养畜的积极性。同时,河南秸秆养畜潜力在空间分布上呈不均衡的地域边缘属性特征,各地作物秸秆资源在数量上表现出南北、东西和区位差异,全省西部地区、郑州及其周边地区适宜饲料加工的秸秆资源相对贫乏。  相似文献   

9.
我国泥炭资源比较丰富,约有270亿吨。目前,泥炭在工业、农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为了有计划地开采和合理利用泥炭资源,近几年来,煤炭部组织有关单位进行泥炭资源考察和质量评价。煤炭部综合利用局于1981年4月1日至5日,在长春召开了泥炭资源考察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我国秸杆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综合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农业投入要素50%左右转化为农作物秸秆,秸秆资源的浪费,实质上是耕地、水资源和农业投入品的浪费。秸秆是一种很好的生物质能源,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在目前我国的森林资源、化石能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秸秆可作为其有效的代用品。因此,加  相似文献   

11.
<正> 荒漠化 在国家范围,中国是第三大荒漠化国家——现有荒漠化面积约260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约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发展。荒漠已对大约4亿人口造成威胁。 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65亿美元,包括农作物和土地的丧失、公路和铁路的阻塞及埋没、灌溉坝和运河被淤泥堵塞等。多数损失是林业部门外的生产和生产率的损失。 在三北地区,每年由于沙尘暴和荒漠化  相似文献   

12.
<正>盐湖化工是研究盐湖资源分离提取及综合利用技术、关键核心工艺放大和工程化、系统技术集成与高值化系列产品制备和关系到盐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重要领域。主要内容包括:盐湖(晶间卤水、湖水、地下卤水等)资源分离提取、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盐湖初级产品、特色与高值化产品制备及产业化、固体盐矿综合利用技术与产业化。其宗旨就是引领盐湖科技、推动盐湖产业、培养盐湖人才,为盐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及高效与高值化利用提供科技支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  相似文献   

13.
人口和粮食已成为当前世界瞩目的问题之一。未来世界食物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到二十一世纪初,世界人口将在现有基数上增长50%以上,即达到63.5亿人。为了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期望世界食物的生产,每年至少增长3—4%,这意味着每年要扩大耕地面积4—28%。过去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世界性的食物生产水平低而不稳。同时,作为食物生产的重要农业资源耕地,由于水土流失、沙化、盐硷化和低洼易涝等  相似文献   

14.
李宝尤 《地理研究》1992,11(1):85-85
我国是灾种多、灾害重、分布广、影响大的国家之一。据估计,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每年达695—780亿斤,直接经济损失510—640亿元。因此,搞好减灾工作,特别是今后十年的减灾工作,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之一。为了科学分析全国自然灾害成因和研究对策,中国科协、江苏省科委、江苏省科协、全国气象学会及南京大学自然灾害研究中心联合发起并主办了这次研究会。  相似文献   

15.
  凯尔  少桦 《地理科学进展》1982,1(4):51-52
一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內人们探讨着一个问题: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不断增加是否会使大气低层溫度增高。现在,每年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达5亿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刘拓 《中国沙漠》2006,26(1):40-046
以1999年国家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准,采用灾害经济评价方法,20世纪末我国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 281.41亿元。其中,土地沙漠化造成资源损失 955.71亿元,占总损失的74.58%;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266.99亿元,占总损失的20.84%。研究表明,全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1.41%,占我国土地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省区(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当年GDP的23.64%,相当于上述五省区1999年财政收入的3.60倍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BPEIR模型及特尔菲法,建立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资源产出、资源消耗、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5类指标共20个单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综合指数法对1993-2007年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程度在逐步提高,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003年以来为高速发展阶段,资源产出、资源综合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是主要拉动因素;资源消耗水平多年徘徊不前.提出了促进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董玉祥 《中国沙漠》1997,17(4):383-388
沙漠化经济损失估值是沙漠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反映沙漠化及其危害程度的主要手段。本文对浙江省化经济损失货币估值的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技术参数等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依此对西藏自治区沙漠化所造成的主要经济损失进行了估算,可知西藏沙漠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计高达34.5亿元。  相似文献   

19.
应晓洪 《地理教学》2011,(14):32-33
一、构筑“心理框图” 能源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要涉及到区域的地理背景,也影响区域的发展方向,并关系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习“能源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一节内容时,要理清其相关的主要要素间的关联,构筑一张“心理框图”,并以此为“通用工具地图”帮助学生学习其他区域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知识。其基本“心理框图”如下: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国一地区的石油生产,首先着眼的是它的储产比.即每年的石油储量和产量之比。我国1996年底的原油剩余探明储量为32.7亿吨.占世界第9位。该年产量为1.57亿吨,占世界第5位,储产比约为21:1。当年新增石油可采储量亦达1.5亿吨以上.实现了当年资源平衡。随着今后石抽勘探技术的提高和投入资金的增多.我国未来石油生产的前景必能持续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