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硒农产品是指在富含硒的土壤环境中生产出的农产品,其产品中硒含量达到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标准。研究龙门县富硒土壤区农产品富硒的影响因素可以为当地开展富硒农产品的特色种植提供更专业的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通过大量采样、高精度分析发现,中宁县拥有532平方公里富硒土地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和清水河两岸,成为我区又一富硒区大县。中宁富硒土地不仅面积大,富硒地层厚,而且富硒作物品质好、富硒区生态环境好。该县富硒地层厚度达40~50厘米,且富硒土地硒元素含量适中,示范区内土壤硒含量多在0.225~0.5mg/kg之间,土壤偏碱  相似文献   

3.
黄土高原土壤中硒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我国黄土高原景观土壤中硒等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硒、铅、钙等元素在不同类型土壤剖面中表现出相似的分异特征,硒主要富积于土壤表层,并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磷、锌、铅等元素从残积景观向推积景观迁移,并在此累积,而硒则在水成景观(泾河水体)中富积。硒在土壤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受制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和气候条件,其含量水平与土壤类型及发育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继在东部地区发现840平方公里富硒土壤资源后,青海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再次获得重大进展,承担项目的青海省五勘院首次在贵德——循化一带发现大面积富锗土壤,目前,正对富锗区开展进一步的评价工作。近期,青海省五勘院在贵德——循化一带开展黄河谷地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工作时,发现该地区大面积  相似文献   

5.
五莲县表层土壤中硒含量在0.03mg/kg~5.1mg/kg之间,以足硒土壤为主,分布面积为864.16km2;富硒土壤面积64.02km2。土壤类型中,酸性粗骨土硒平均含量水平最高,为0.25mg/kg;成土母质中以荣成岩套花岗质片麻岩发育的土壤硒含量最高;剖面土壤中的硒主要在表层富集。结果表明:五莲县表层土壤硒含量既有基岩的继承性,同时,表层土壤OrgC、pH和质地等因素对硒的表层富集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江西省地矿局承担的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两个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日前通过专家的评审。项目研究成果显示,在吉泰盆地和赣县、大余-南康地区发现4227平方千米富硒土壤,相当于“中国生态硒谷”丰城富硒土壤面积的8倍,  相似文献   

7.
控制土壤硒化学行为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Jackson系统分离土壤磷的程序,研究了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酸性环境中,Fe、Al、Mn的氧化物或矿物是控制土壤硒化学行为的主要因子,Ca、Mg、K的作用不大。在碱性环境中,Ca、Mg、K的化合物或矿物是制约土壤非闭蓄性硒均主要因子,而控制闭蓄性硒的则是Fe、Al、Ma的氧化物或矿物。P、Si不仅以络阴离子的形式参与土壤硒的固定和影响植物对硒的利用,而且以化台物或矿物的肜式影响硒在土壤中的循环。在所研究的土壤中,未发现Cr、V、Sr、Ba、Co、Cu、Ni.Ti,Cd、Pb等与结合态硒含量在统计学上相关。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壤中硒的淋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8种典型土壤中硒淋溶迁移的研究表明,硒的淋溶与土壤PH呈正相关关系,与土壤中粘粒含量,Al2O3等倍半氧化物的含量、土壤硒的吸附系数呈负相关关系。受这些因素影响,不同土壤硒的淋溶强度不同。本文计算了天然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壤中硒的淋溶率。结果表明,土壤硒淋溶率受有机质等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变化范同为0.35-2.22%,其顺序为:紫色土>褐土>暗棕壤>黑钙土>黑土>红壤、砖红壤>灰钙土。比较我国低硒-克山病病带土壤与足硒-非病带土壤的硒淋溶率的差异,病带土壤中硒的淋溶率显著大于非病带土壤,这可能是病带土壤硒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较系统的总结了明溪县富硒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明溪县耕地表层土壤硒元素含量范围为0.07mg/kg~1.02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等级为适量及高等级面积比占耕地面积的50.92%,面积约63.5km~2。不同地质背景和土壤类型对土壤硒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调查表明区域地质背景是控制土壤硒含量元素的主要因素,土壤黏粒含量、有机质含量、酸碱性与土壤硒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壤中结合态硒的含量和分布规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本文提出并建立了Jackson法系统分离土壤中不同形态硒的实验程序,研究了我国几种土壤表层(0—20cm)中硒的结合形态及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对植物可利用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中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主要分布于环境低硒地区。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控制,病情相对活跃而严重的区域主要集中于青藏高原地区。四川省壤塘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大骨节病遍布全县各村且最低患病率不低于13.28%。本文选择不同病区采集了耕作土壤(0~20cm)、青稞、糌粑和饮用水等样品,并分析了样品含硒量与大骨节病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壤塘县大骨节病病区环境含硒水平很低,特别是病情比较严重的村子其环境含硒水平更低。耕作土壤和青稞籽粒含硒水平依次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受制作过程中添加物的影响糌粑含硒水平为中病区>重病区≈极重病区。虽然不同饮水类型硒的水平存在差异,但是,极重病区饮用水中含硒量也低于中病区和重病区。大骨节病与当地环境因素特别是主要粮食和食物含硒量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低硒环境条件下,由于饮水仅对人体硒的摄入起辅助性的作用,因此,调节和改善环境低硒地带居民的膳食结构,增加外源性高硒食物的输入,减少人体对低硒环境因素的依赖性,将会对大骨节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低硒带典型景观植物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毅坚  谭见安 《地理学报》1990,45(4):451-456
本研究在我国低硒带的东北端和西南端分别选取了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和云南松林景观,并且在低硒带内的克山病和大骨节病非病区与东南非病带选取了落叶阔叶林景观和马尾松林景观为对照景观,系统地采集了上述各不同景观的主要植物和土壤,对硒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我国低硒带的东北瑞和西南瑞景观的主要植物含硒量显著地低于对照景观,同时景观内土壤硒也明显地低于划分我国低硒生态景观的阈值,从天然植物的角度进一步对我国低硒带客观存在这一科学论断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13.
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大巴山区典型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大巴山区土壤中硒、氟等生命元素的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大巴山土壤中硒、氟的背景值高,其含量远高于全国土壤背景值;硒、氟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总体趋势是硒在表土层聚集,氟在心土层淀积;土壤中硒、氟的含量受土壤母质的控制,同时,表生地球化学作用、生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也深刻影响它们在土壤中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9,(6):48-48
黑龙江省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历时4年,目前已完成松嫩平原南部8.15万平方公里的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较全面地掌握了黑土带土壤元素分布特征,并首次在黑土带中发现富硒、富锗的黑土区域,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发展、耕地保护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土壤硒的分异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按垂直自然带谱研究了暖温带地理景观中山地草旬土、山地棕壤、山地淋溶褐土和潮土中硒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硒在土剖面上的分异,除受生物富集的影响外,淋溶和粘人作用强烈地制约着硒在剖面上的迁移;(2)不同机械组分中的硒含量以粘粒中最高,呈明显的粘粒>细粉粒>中粉粒>砂粒序列。因此,成土过程中,不同机械组分以及次生或们生矿物和垂直运动和自然分选作用对土壤硒的地理分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易于淋溶失的有机态或钙结合的硒对所研究的土壤表层硒的贡献都大于50%。提出淋溶作用是我国低硒带形成的主要外营力。  相似文献   

16.
《地理研究》1984,3(4):39-47
本文根据采自全国各地的236个土壤剖面表层样品的硒测定数据,讨论了我国土壤表层总硒的统计分布和地理分布特点及其与人畜硒反应病的关系。从土壤角度进一步论证了以棕褐土系列为中轴的低硒生态地理环境是我国克山病、大骨节病和动物白肌病的共同致病环境,而低硒土壤则是这一生态地理环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安徽西部大别山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安徽西部大别山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对研究区土壤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及氧化镁等微量营养元素进行丰缺状况评价。研究表明,大别山区土壤中磷和全钾较为丰富,全氮及有机质缺乏,微量营养元素中以锌、氧化铁等较丰富。在评价基础上提出合理施肥建议,为区内土壤肥力保持及农业种植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富硒地区富硒农副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硒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缺硒地区占43%,严重缺硒地区占29%。硒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缺硒和高浓度的硒均会引起机体的异常。目前,我国富硒农业发展较好的省市有江西省丰城市、湖南桃园县和新田县、湖北省恩施县、福建寿宁县、广西壮族自治区、陕西省安康市和紫阳县等。生产富硒农副产品有粮食、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和肉类等。  相似文献   

19.
西藏林周县是我国大骨节病(KBD)患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林周县作为研究区,通过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量化分析KBD患病率风险因子的影响,并使用环境化学方法验证空间分析结果。通过对10个潜在影响因子的分析以及对当地KBD患病村和非患病村的土壤-水-粮食-人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县KBD由一组多重且交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子是地层因子;(2)所有环境介质(土壤、水、谷物)及人体组织中的硒元素浓度在KBD患病区均低于非患病区;(3)当地居民对硒和铬的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KBD患病村中居民硒元素平均日摄入量(ADD)大约仅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人基本摄入量下限的4%;(4)我们推测,当地居民患病主要是由于地层这一影响因子,这是由于通过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导致当地人口严重硒缺乏,最终导致地方性生物地球化学硒缺乏。  相似文献   

20.
西藏林周县是我国大骨节病(KBD)患病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将林周县作为研究区,通过使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量化分析KBD患病率风险因子的影响,并使用环境化学方法验证空间分析结果。通过对10个潜在影响因子的分析以及对当地KBD患病村和非患病村的土壤-水-粮食-人这一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环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1)林周县KBD由一组多重且交互作用的环境影响因子共同作用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控制因子是地层因子;(2)所有环境介质(土壤、水、谷物)及人体组织中的硒元素浓度在KBD患病区均低于非患病区;(3)当地居民对硒和铬的摄入严重不足,尤其是KBD患病村中居民硒元素平均日摄入量(ADD)大约仅为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成人基本摄入量下限的4%;(4)我们推测,当地居民患病主要是由于地层这一影响因子,这是由于通过生态系统的迁移转化导致当地人口严重硒缺乏,最终导致地方性生物地球化学硒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