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居住空间对家庭购物出行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2007年北京市民活动日志调查的第一手数据,建立了强调家庭和决策过程的嵌套Logit模型,探讨居住空间对购物出行行为的影响,并在居住空间尺度上模拟评估土地利用政策对居民购物出行优化的作用。结果表明,居住区位的差异往往导致居民通过调整其生活方式(如购物出行模式)来适应,而非直接显著影响其购物出行需求(反映在家庭购物出行频率)。居住地商业密度对购物出行频率和出行模式决策的影响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且需求弹性均随着商业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这说明需要针对不同区位、不同居住空间、不同出行需求弹性情况来实施不同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以便优化购物出行需求。同时,城市居民购物出行模式的调整优化既需要居住空间的土地利用调整也需要交通设施和交通状况本身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焦华富  韩会然 《地理学报》2013,68(6):750-761
购物决策过程是居民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购物信息搜寻、购物目的地选择等方面的完整过程,是居民购物行为发生与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2011 年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数据,通过构建居民购物出行的嵌套Logit 模型,从购物出行模式决策、购物初始时间决策、购物目的地决策、购物出行交通方式决策等四个层面对芜湖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居民属性特征对购物出行模式决策具有显著影响,男性居民选择单纯购物出行的概率较大,而女性居民、有家人陪伴的居民更倾向多目的出行;在中心城区居住及出行距离远的居民偏好中午进行多目的购物概率较大,出行距离集中在1~2 km的范围内,而近郊区居民则避开下班高峰期进行购物,倾向选择2~5 km的购物空间范围;② 具有私家车的男性居民在晚上进行购物的概率比较大,其出行概率是上午的2.94 倍,更加偏好远距离出行;居民上下班途中购物大多发生在下班时间,偏好5~8 km范围的远距离;有朋友陪伴的居民更倾向上午依赖公共交通进行远距离出行;③ 以家为购物出发地点的居民的购物更倾向19:00 之后并且偏好远距离出行,公交车依然是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不断改变着居民的购物方式和行为,并对城市交通和城市商业空间布局等产生了一系列影响。采用2015年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通过联合有序probit模型,探讨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影响因素和空间效应,并对四种商品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1)家庭生命周期、城市建成环境、居民购物态度、机动车保有状况和社会经济人口因素均对居民购物行为有显著影响,且存在产品类型差异;(2)不同类型人群对城市交通出行和商业布局的影响不同,且特征人群分布存在空间分异;(3)居民对不同产品类型购物的空间偏好存在差异,且这种偏好受居民主观决策和客观环境共同影响。基于以上发现,对城市交通和商业布局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时间地理学所强调的时空制约理论,选取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网上购物快速发展的南京市为实证案例,利用问卷调查和活动日志数据,从时空制约的角度分析影响南京居民网购频率的因素。研究发现:(1)年龄在26~30岁,本科以上学历,月收入在2000~3000元左右的女性相较其他社会经济属性的南京居民网购频率更高;(2)家庭拥有宽带上网,上网年限越长、频率越高和上下班途中存在顺带购物的多目的出行链行为对南京居民网购频率影响显著;(3)时空制约程度越高(以工作时间表和购物可达性为参照)的南京居民网购的可能性越大。基于这些结论,文章为未来有序引导南京居民的网购行为和可持续出行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休息日与工作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因素及差异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静  柴彦威 《地理科学》2011,31(1):29-35
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往往将时间与空间分裂开来单独进行考虑,忽略时间与空间自身的内在联系。利用2007年北京市居民活动日志调查获取的第一手数据,通过构建影响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的9个选项,利用多项Logit模型,探讨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的时空间决策因素,并对休息日与工作日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休息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属于单因素主导影响模式,购物持续时间的影响最为显著;工作日居民购物时空间决策属于多因素综合影响模式,是否多目的购物和巡回次数的影响显著提升。说明工作日由于受到工作等生存性活动的影响,购物等非生存性活动的时空间选择受到较大制约。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中产阶层外出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及决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广州市中产阶层活动日志问卷调查,借鉴社会分层、行为地理学和时间地理学等理论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和多元Logit模型对中产阶层外出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与决策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产阶层外出购物行为呈现多样化时空特征。工作日购物时间双峰陡峭,休息日双峰平缓;工作日购物空间范围比休息日小,工作日购物活动集中在晚间近圈层(0~1 km),休息日集中在白天中圈层(1~5 km)。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商业设施密度是影响中产阶层外出购物行为时空决策的主要因素,工作日性别因素影响较大,休息日出行方式因素作用显著。中产阶层购物时间节奏与一般居民相差不大,但空间距离较远,其时空决策受商业设施密度影响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张文忠  李业锦 《地理学报》2006,61(10):1037-1045
以居民消费行为与商业区位选择为研究目的,从消费者属性和商业环境双重视角,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居民消费区位偏好和区位决策行为。研究表明,教育程度、职业类型、收入水平、交通出行方式和购物出发点等居民属性特征显著影响着居民消费区位的偏好,居民对区位、商品价格、服务质量、休息场所、配套设施、停车场等商业环境满意度的评价水平明显影响着居民的消费区位决策,但居民对交通条件、商业规模和商业氛围等满意度的评价水平对消费者区位选择决策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针对不同消费者要开发和建设不同类别的商业区,以满足不同层次居民的消费需求;另外,良好的商业区位、多元化商品价格、高质量服务水平、完善的休息场所和配套设施、充足的停车场设施等是吸引居民消费的重要条件,也应该是商业区环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8.
基于日常购物行为的广州社区居住-商业空间匹配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丹贤  周素红 《地理科学》2017,37(2):228-235
结合城市转型的宏观背景,通过与居民生存需求、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日常购物行为来解读社区尺度的居住-商业空间关系,对社区商业服务设施的合理配建具有现实意义。利用入户问卷和商业设施POI数据,以日常购物出行距离来衡量广州社区的居住-商业空间关系,构建多元回归模型验证制度及结构性因素、社区周边商业设施供给、居民购物目的地选择偏好和个人及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四大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与住房制度变革、郊区化、业态变迁等制度-空间-社会变革紧密相关。结果表明,广州社区居住-商业空间的匹配关系总体良好,1 500 m是评价这种关系的重要阈值,但郊区存在明显的不匹配现象。四大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郊区的空间不匹配,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的决策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利用兰州市居民购物行为调查问卷,从不同类型商品和不同商业中心出发,分析影响居民购物决策的因素。一方面,通过构建购物信息渠道多样化指数、购物决策因子评价指数分析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另一方面,通过构建商业中心地认知指数、购物因子评价指数,分析了影响居民选择不同购物中心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①购物信息的获取因商品等级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渠道,商品等级越高,购物信息渠道越单一;②影响居民选购不同类型商品的因素不同,各种因子评价指数因商品等级的提高而显示出递增或递减的规律性变化;购买不同类型商品的决策因子各不相同,随着商品等级的提高,商品知名度和质量指数也逐渐升高,而可达性因素逐渐降低,心理因素评价指数也随之提高;③居民对不同商业中心的认知水平不同,影响居民选择不同商业中心的决策因素不同,传统的商业中心由于交通、认知等优势,在兰州市居民购物决策活动占据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7,自引:5,他引:22  
冯健  陈秀欣  兰宗敏 《地理学报》2007,62(10):1083-1096
从消费者行为活动切入是研究城市商业空间结构的重要视角。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 分析10 年来基于认知距离的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 北京市居民购物的平均出行距离整体上有缩短趋势; 居民不同类型商品购物出行空间结构的演变和购物地点的演变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10 年来北京近郊区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有明显下降趋势, 中心城区居民则变化不大。上述演变特征均反映出北京商业发展的离心化和多中心化趋势: 居住地附近的低等级商品购物行为逐渐增多, 区域性购物中心、大型超市以及家电卖场对高等级商品购物产生巨大吸引力。影响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可以归结为宏观环境变化和购物供给方变化(外生因素) 以及购物需求方变化(内生因 素) 3 个方面, 它们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并形成综合性机制模式, 有效推动了北京市居民购物行为空间结构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消费者行为与商业业态空间及居住空间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素红  林耿  闫小培 《地理学报》2008,63(4):395-404
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两个重要领域, 通过分析居民微观行为解释实体空间是近年来城市商业业态空间和居住空间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多被使用的研究 方法。以联系商业业态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纽带-消费者行为作为切入点, 选择广州市8 个街 区的1428 位居民为调查对象, 研究二者的特征及关系。通过典型街区的问卷调查分析表明: ①居民购物出行方式选择、出行距离和多目的出行与所处街区的类型、区位、周边服务配套 和城市商业业态空间等存在密切的关系。②商业空间的等级体系清晰存在, 老城区传统商业中心仍存在较强的吸引力;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形成的新商业中心区次之, 二者在吸引人群 的类型上存在差异; 次一级商业中心区和日常生活服务配套区在为居民提供日常消费服务方 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③城市新商业中心和外围商业次中心的在服务能力和提供的业态类型 上还存在不足, 使其服务供给与周边居民的购物需求之间存在某种程度的不匹配, 引发对老 城区的过度依赖。④外围商品房小区和政府规划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周边的商业配套不足, 增加了居民日常生活成本。通过对居民出行空间的分析, 可以从另一侧面剖析城市的空间结 构及其发展演变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冯健  周一星 《地理研究》2004,23(2):227-242
利用千份问卷调查资料 ,研究居住郊区化进程中北京城市居民的迁居行为、第二住宅与季节性郊区化 ,以及包括通勤、出行和购物等在内的相关空间行为。研究表明 ,北京本地城市化和近郊化的特征明显 ,单位福利分房和原居住地拆迁是居民迁居的主要原因 ,居民职住分离现象十分普遍 ,传统单位制下职住合一的空间格局已被打破 ;城市第二住宅多用于商业出租等用途 ,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季节性郊区化特点 ,但尚未达到规模集聚的程度 ;在居住郊区化的进程中 ,北京城市居民的通勤、出行和购物等空间行为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POI大数据的沈阳市住宅与零售业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城市住宅及其价格与区域商服业的空间关联性量化研究是人文-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辽宁省沈阳市为案例,以住宅和零售业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为数据源,基于空间核密度分析提取住宅和各类零售业的空间聚类形态,量化表达商住空间布局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地统计方法测算房价的空间异质性及其与零售业态空间布局的差异特征。结果表明,零售业的整体空间聚集特征与住宅相似,呈现中心城区块状聚集、外围城区多中心离散的分布格局;零售业与住宅核密度相关系数为0.95,超市、便利店等小规模的零售业与住宅密度相关性较强,商场商厦的聚集效应落后于城市住宅,大型零售业应该在铁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住宅密集区规划选址,为居民提供高端购物服务;住宅价格的倒“U”型空间分布模式与零售业空间密度的圈层衰减特征相符。  相似文献   

14.
杨山 《地理学报》2000,55(6):671-678
利用1970年地形图、1984、1991、1998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对无锡市地区遥感影你的光谱特征分析,采用仿归一化植被指数法提取无锡市城乡聚落空间信息。在此基础上,根据分形理论计算无锡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的分数维,从分数维的变化,分析无锡城乡聚落空间形态的特征。结果表明,无锡地区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具有分形现象,并且城区和集镇的分数维变化不一致,反映了城乡聚落空间形态在不同的阶段,其复杂程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广州市居民食品购物行为问卷调查数据,利用交叉频数、卡方检验和对应分析,通过网购食品者同不网购食品者、不同区位网购食品者、不同网购食品频率者的对比,分析了网络购物影响下广州市居民购买食品行为的一般特征和空间特征。结果发现:1)网络购买食品的接受度总体不高,传统实体购物模式仍占主导,网络购买食品对实体店购买食品有一定的替代效应。2)网络购买食品对居住地周边商店负面影响较大,对商业区影响很小,超市和百货公司休闲零食、地方特产类食品销售会受到一定负面影响,生鲜类商店所受影响较小。3)不同区位居民网购食品的频率差异较小,单次花费、时间和网购原因空间差异较大,实体购物条件差的居民更倾向于网络购买食品,验证了Anderson等提出的“效率假说”。4)网购食品者的实体购物出行目的休闲性增加,周末购物出行更频繁,网购食品频率高的居民购物出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6.
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购物出行空间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芜湖市居民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等级结构的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空间距离具有减小的趋势,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家用电器与服装衣饰类等高等级商品,从中心区与郊区来看,中心城区居民的出行距离变化不大,郊区居民的购物出行距离明显缩短,反映了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的分散化趋向。② 芜湖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出行的空间等级层次分明,基本符合中心地理论中的等级关系,购物地点逐渐从高级中心地向相对较低级中心地转移;日常用品类商品购物地等级下降最为明显,由2001年的介于三、四级中心地下降到2011年的四、五级中心地之间,下降了1个空间等级,具有明显的就近居住地购买趋向。③ 从政府政策作用、零售商供给、居住主体偏好等三方面剖析了居民购物出行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认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新业态的集聚与扩散、职住分离与居住-消费空间错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居民购物需求偏好等因素影响着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7.
居民购物出行空间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芜湖市居民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等级结构的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芜湖市居民购物出行的空间距离具有减小的趋势,变化幅度最大的是家用电器与服装衣饰类等高等级商品,从中心区与郊区来看,中心城区居民的出行距离变化不大,郊区居民的购物出行距离明显缩短,反映了城市商业空间格局的分散化趋向。② 芜湖市居民购买不同类型商品出行的空间等级层次分明,基本符合中心地理论中的等级关系,购物地点逐渐从高级中心地向相对较低级中心地转移;日常用品类商品购物地等级下降最为明显,由2001年的介于三、四级中心地下降到2011年的四、五级中心地之间,下降了1个空间等级,具有明显的就近居住地购买趋向。③ 从政府政策作用、零售商供给、居住主体偏好等三方面剖析了居民购物出行空间演变的驱动机制,认为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新业态的集聚与扩散、职住分离与居住-消费空间错位、交通条件的改善、居民购物需求偏好等因素影响着居民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演变。  相似文献   

18.
柴彦威  李昌霞 《地理学报》2005,60(3):401-408
以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状况的问卷调查为基础, 主要运用经验行为主义方法, 从宏观层面揭示出中国城市老年人日常购物行为的空间特征, 通过对北京、深圳和上海三个城市的老年人购物空间圈层结构的比较研究, 发现北京市老年人购物活动随距离衰减的规律比较规则;深圳老年人购物行为空间则随距离增加而波动式衰减;上海老年人购物活动空间的收敛性最强。进一步从微观和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区位因素对老年人购物空间的影响, 得出小区级商业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可达性直接决定了老年人购物空间的收敛程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购物出行空间的等级结构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以天津市为例,通过大量问卷调查,总结出城市居民购物出行的空间圈层结构,为国际间相关问题的横向对比奠定了基础。在中地论的基础上,创建了系统描述和详细分析购物出行空间等级结构的新模式,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制度和方法。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总结出天津市三种不同收入阶层的购物出行空间等级结构类型,并对其进行了尝试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