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陕西渭北旱塬区县域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掌握耕地数量与质量状况是合理利用区域耕地资源的前提.以位于陕西渭北旱塬东部的韩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结合耕地质量评价模型、区位指数模型与重心迁移模型,分析韩城市2009—2018年耕地时空变化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9—2018年研究区耕地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压力指数的陕西省粮食安全状况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玉平 《干旱区地理》2007,30(4):01-606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作为测度粮食安全程度的指标,分析了陕西省自改革开放以来粮食安全状况的变化特点,并针对耕地压力指数变化的特点,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对未来15年的粮食安全状况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陕西省耕地压力指数历年都大于1,这表明此期粮食的供给小于需求,粮食处于不安全状态;2005年-2020年,耕地压力指数将持续增大,且大于1,说明此期粮食供需差距加大,粮食安全形势将愈加严峻。据此,提出一系列确保粮食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运用Excel软件,在分析河南省改革开放以来耕地、人口、粮食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了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特点;运用预测理论对未来15年耕地、人口、粮食、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1978年以来,虽然河南省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但由于耕地生产率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却在持续增加,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呈现降低的趋势.未来15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将进一步降低.可见,依靠增加投入和科技进步从而不断提高耕地生产率,是减轻耕地压力、保证粮食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地方粮食安全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耕地变化必将对粮食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以贵州省普安县为例,运用最小人均耕地面积耕地压力指数模型测度粮食安全状况,分析了普安县1997-2010年间粮食安全和变化特点,并运用回归分析法、指数平滑模型,对其未来10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粮食安全预测,同时提出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Arc GIS 10. 3软件,运用耕地压力指数和重心模型,分析1985—2018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及空间分布趋势,探究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985—2018年河南省耕地压力指数呈逐渐下降趋势,由0. 957下降到0. 624;河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联系密切,耕地压力指数与GDP、人均GDP的平均地理联系率在0. 79以上,且三者的重心移动轨迹大体保持一致;河南省耕地压力与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性存在区域性差异,且耦合类型滞后期和磨合期居多。  相似文献   

6.
张慧  王洋 《地理研究》2017,(4):731-742
以342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压力指数、GDI指数、空间自相关、平均增长指数等方法分析2001-2013年中国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在粮食生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压力状况逐渐减轻,但空间分异程度扩大、空间集聚趋势增强;(2)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3)耕地质量是决定中国耕地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粮食生产投入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342个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利用耕地压力指数、GDI指数、空间自相关、平均增长指数等方法分析2001-2013年中国耕地压力的时空分异格局与过程;在粮食生产因素基础上重点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压力状况逐渐减轻,但空间分异程度扩大、空间集聚趋势增强;(2)中国耕地压力格局总体稳定、局部变化,南北分化趋势显著;(3)耕地质量是决定中国耕地压力的基础性因素,农民收入、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等社会经济因素对耕地压力变动有更为显著的影响,作用超过了粮食生产投入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鹏岩  庞博  何坚坚  郭依  朱连奇 《地理科学》2017,37(9):1392-1402
粮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耕地、粮食安全测度模型对2005~2014年河南省粮食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2005~2014年,农民种粮积极性上升10%,耕地压力指数下降71%,农民经济收益上升 13%,耕地重心向西南移动。 不同指标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具有差异性。2005~2009年粮种比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2010~2014年贡献率发生转移,粮食播种面积单位产量对耕地生产力的贡献率最大;10 a间,粮种比的贡献(69.77%)相对粮食单产的贡献(39.28%)更能促进河南省耕地生产力的提高。 耕地压力受到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各指标间相关关系较强,种粮积极性与农民耕地保护能力的二者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谁来养活中国:耕地压力在粮食安全中的作用及解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与城镇化背景下耕地资源的减少有关。近年来,中外粮食价格"倒挂"引致的粮食进口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未来中国可能发生粮食安全危机的担忧。与之相关的一个问题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人能否养活自己?借用广泛使用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对其进行修正,在此基础上,从人均耕地压力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耕地资源的变动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显示: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显著为负。不仅如此,这种影响在粮食主产区表现得比非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同时,通过对修正耕地压力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考察后发现,2000-2012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的修正耕地压力指数始终处于安全压力区并呈下降趋势,表明现阶段耕地资源的减少并没有显著地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从长期看,城镇化与保障粮食安全不仅目标是兼容的,如果农地政策调整得当,中国人不但能够养活自己,还能够为全世界的粮食安全做贡献。为此主要建议:耕地保护要以发挥耕地生产力比较优势为原则;农地政策的调整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空间自相关的湖北省耕地压力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聂艳  罗毅  于婧  陈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1):112-116,151
借助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定量测算了1999—2011年湖北省17个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指数并分析了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999—2011年湖北省耕地压力呈弱倒"U"型,根据耕地压力指数的时序变化可将17个单元分为持续拉升区、和缓保持区、平稳下降区;1999—2011年的Moran’s I值表明湖北省耕地压力具有较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2001年Moran’s I值最高,2005年Moran’s I值最低;2011年17个单元的局部自相关指数表明湖北省各行政单元的耕地压力在空间上也具有一定的集聚或分异特征,尤其是以武汉市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湖北省耕地压力的热点(高峰)地区。研究结果对制定湖北省区域空间发展战略、因地制宜地兼顾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世界地理研究》2010,19(4):40-46,39
自2006年下半年以来,哈萨克斯坦同全球其他国家一样出现了粮食价格的持续上涨的现象,由食物价格上涨引发了消费物价指数的暴涨,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社会抢购粮食风潮和社会动荡。而哈萨克斯坦是世界第六大谷物出口国,第一大面粉出口国为什么会受到全球粮食危机的冲击,导致国内粮食价格快速且大幅度的上涨。本文通过对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的波动指数的研究,表明了哈萨克斯坦粮食价格动具有特殊的规律性的显著特征,提出了哈萨克斯坦的粮食价格波动主要是受供求关系、自然灾害、国际市场传导、农业政策变化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特征及其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文海 《地理研究》2008,27(4):885-896
中部地区(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6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在分析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结论如下 :(1)1978年以来,中部地区粮食产量总体持续增长,年均增长2.12%;(2)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年均占到全国水平的30.01%,中部地区的粮食生产波动会对我国粮食生产产生客观的影响;(3)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但是幅度不大;(4)灰色关联分析表明,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和成灾面积是影响中部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因素。由此,应从我国粮食安全的高度去重视中部地区粮食生产,采取各项政策措施来促进中部地区粮食生产的稳定与增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组合预测法、生产函数和笔者前期关于气候变化对西藏粮食产量定量影响的工作,对考虑气候变化影响的未来西藏县(区)级尺度粮食供需平衡状况进行预测。结果表明:① 西藏粮食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在一江两河等河谷地带,西藏粮食需求量较大的地区主要在人口较多的县市,未来肉类消费增加将会消耗更多的饲料用粮。② 西藏粮食供需平衡状况南北分异明显,南部河谷地区相对较好,北部羌塘高原较差。③ 当前西藏不能实现考虑口粮、饲料粮、工业用粮、种子用粮和损耗5种需求总和的粮食供需平衡,全区自给率为70.58%,2030年和2050年分别下降至62.59%和53.55%。虽然西藏总需求不能完全自给,但仍能保障口粮自给。④ 气候变化整体上对自给率为正面影响。到2030年和2050年,气候变化将使自治区粮食自给状况提升2.45%和2.09%。研究有助于掌握未来西藏粮食安全状况,规划农业布局,以期保障边疆粮食安全、促进高原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完善种粮补贴标准及其发放方式探讨——以广东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种粮补贴政策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补贴力度偏小、标准较低、各地差异大、发放方式不规范、行政成本高等问题.该文针对广东省情剖析种粮补贴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广东省种粮补贴政策亟须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1)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挂钩,兼顾国际粮食市场价格;2)不同区域结合其耕地质量差异区别对待;3)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4)向种粮大户倾斜,引导耕地有序流转.而种粮补贴的发放方式则应由"以农户为单位"改成"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发放,并逐步由"以地定贴"转变为"以粮定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及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响应   总被引:58,自引:7,他引:51  
程叶青  张平宇 《地理科学》2005,25(5):513-520
依据近10年的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资料,运用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中国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变化特征及其规律进行探讨,研究表明:中国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为3.43%;粮食生产重心进一步由南方向北方和由东部向中部推移,北方和中部地区成为新的增长中心;粮食生产地域变化的差异明显,南北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变化较大,八大产区和省区间变化较小。农业生产条件、技术、宏观经济环境和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东北作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性基地,应对全国粮食生产的地域变化趋势,必须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通过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商品粮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等举措,促进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6.
丁金梅  杨奎  马彩虹  文琦 《干旱区地理》2017,40(6):1290-1297
粮食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成为政府与学界共同关注的命题。运用粮食产量变化系数、变异系数、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粮食产量时空演变格局与粮食安全问题。结果表明:2000-2003年受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占用优质农田和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的影响,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导致产量出现波动下滑;2004-2015年,粮食直补、农业税减免、基本农田保护、耕地红线等系列政策促进粮食产量实现“十二连增”。粮食作物类型时序变化表现为玉米产量大幅增长,由1990年的9 681.9×104 t增长为2015年的22 463.2×104 t,稻谷、小麦产量呈现小幅增长态势。2000-2015年中国粮食生产重心逐渐由西南向东北偏移。从各大区域对粮食总产的贡献率来看,1990-2015年南方沿海区对中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下降幅度最大,达-5.02%,东北地区对全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增幅最高,为7.75%。中国粮食产量安全区域范围在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1个省份增加至2015年的16个省,然而,未来粮食安全应关注粮食结构、粮食品质、食品安全、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和运移趋势   总被引:55,自引:1,他引:54  
汪亚平  高抒  贾建军 《地理学报》2000,55(4):449-458
应用激光粒度仪对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区的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获得了粒径分布和矩法参数。采用Blair-McPherson和Shepard分类方案,将沉积物划分出9种主要类型。以GaoCollins粒径真挚分析模型为基础,将采样区域通过一定技术处理,获得该区沉积物粒径趋势所显示的沉积物净搬运方向。结果表明,沉积物在海湾中心的垄脊和口门延伸至外海的深槽尾部是沉积物汇聚区域,与海流、地貌信息及重矿物方面的证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粮食供需安全状况及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云南省近18年来粮食生产与需求进行对比,定量分析了当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2010~2030年粮食产量,同时参照云南省的权威人口预测数据,对未来云南省粮食供需趋势进行预测。研究表明:在未来20多年内,云南省土地提供的粮食能基本满足全省居民温饱型的粮食消费水平,距小康型粮食消费水平有一定差距,达到富裕型粮食消费水平的可能性很小。根据研究结论和目前云南省粮食供需状况,提出了相关解决云南省粮食产能安全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响水河中游右岸沙丘群粒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勇  韩广  杨林  郭宇航  肖涛 《中国沙漠》2017,37(1):26-32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测量的基础上,沿盛行风向,对西辽河平原西部响水河中游右岸普遍发育的新月形沙丘链进行样品采集。经室内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河岸沙丘粒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响水河右岸沙丘及丘间地以中沙为主,而河谷谷底细沙含量最多,平沙地次之。(2)滨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小,远岸沙丘由迎风坡脚到丘顶平均粒径变大;多数沙丘分选性由两侧坡脚到丘顶变好;多数沙丘丘顶偏度值和峰态值大于两侧坡脚。(3)滨岸沙丘受风、水两相作用,能从较深地层获得沙源;其下风向沙丘主要受风力作用,沙源主要为丘间地沙及上风向风沙流携带的较细沙。  相似文献   

20.
粮食对人口和社会发展起关键作用。滇西北的16个当数民族聚居县,在人口稳步增长的同时,由于自然条件恶劣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粮食增产的潜力有限,用分要素推算法预测出2010年项目区的人口数,再根据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各层次对粮食的要求,按低,中,高3个标准预测出各县的粮食需求量,分析得出,4地州首府所在市县和维西县为可满足粮食需求地区;大理片区的其余6县和德钦县为易满足粮食需求地区,怒江3县和宁蒗县为难满足粮食需求地区,各县应各有侧重地采取适当措施尽力满足人口发展对粮食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