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5,7(4):4-9
本文从自然种群现场取样和实验室内活体培养两个方面对南极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与磷虾体长之间的关系、在负生长状态下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磷虾身体不出现负生长),磷虾复眼中晶椎数目与体长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雌性磷虾的晶椎数目(NOCC)与体长(BL)之间的关系为NOCC=463.62e0.0484BL(r=0.9642,n=273)。从活体培养的结果来看,当南极磷虾身体出现负生长时,磷虾复眼中的晶椎数目保持不变,即晶椎数目不受负生长的影响。晶椎数目与体长之间的比率可作为研究在自然环境中南极磷虾是否存在负生长的一种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6,8(1):4-11
本文对南极磷虾复眼的直径与磷虾体长之间的关系、在负生长状态下磷虾复眼直径的变化等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情况下(磷虾身体不出现负生长),磷虾复眼的直径与体长之间存在指数函数关系。雌性磷虾的眼径(ED)与体长(BL)之间的关系为:ED=0.5898e0.0282BL(r=0.9613,n=2419);雄虾的眼径与体长之间的关系为:ED=0.544e0.0309BL(r=0.9622,n=1920)。在相同体长的情况下,雄性磷虾的复眼直径比雌虾的大。从活体培养的结果来看,当南极磷虾出现负生长时,复眼直径保持不变,即眼径不受负生长的影响。在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负生长),雌虾的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BL/ED)平均为21.32±0.04(n=1347),雄虾的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平均为20.68±0.07(n=748),未成体虾的体长与复眼直径之间的比率平均为21.54±0.06(n=1072)。利用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可以准确地将在实验室内活体培养后已存在负生长的磷虾与其它处于正常状态的磷虾分开。体长与眼径之间的比率也可以作为磷虾种群是否存在负生长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3年2—3月南极普里兹湾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样品的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使用Normsep方法对大磷虾种群年龄结构组成进行分离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复眼直径和体长数据分离出的大磷虾年龄组均为1+—4+龄,群体年龄以2+龄为主;复眼直径的分离效果优于体长,其结果更为可靠;1+—3+龄磷虾复眼直径平均值分布范围为1.21—1.40 mm、1.59—1.76 mm和1.93—2.08 mm,4+龄复眼直径约为2.23 mm;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普里兹湾附近海域大磷虾各年龄组的平均体长分布变化不大,表明大磷虾种群体长特征稳定,其资源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南极磷虾不同部位中氟含量的测定,结合氟在测区环境中的分布特征及南极磷虾体中其它元素的分析资料,讨论了氟在磷虾体内的分布和赋存形式,并对其可能的富集机理及与环境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仲学锋  王荣 《极地研究》1993,5(4):32-39
198 9/1 990年和 1 990 /1 991年南极夏季在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了拖网调查 ,对这一海域晶磷虾 (Euphausia crystallorophias)幼体和成体的数量分布、发育特点、成体的体长 -频数分布以及体长与体重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晶磷虾的近岸性分布特点非常明显 ,幼体和成体均分布在 1 0 0 0米等深线以浅的水域。在陆架区晶磷虾是优势种 ,其幼体和成体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种类的磷虾。幼体密度在 70 - 44 3 6 5个 /1 0 0 0米 3之间 ,平均为 942 8个 /1 0 0 0米 3 ;成体及未成体密度在 1 0 - 2 0 3个 /1 0 0 0米 3 之间 ,平均为 5 7个 /1 0 0 0米 3 。1 990年 1月份幼体发育期组成为 N1 - C3 ,其中C1占优势 ,平均发育期指数在 4.1 2 - 5 .0 7之间 ;2 - 3月份发育期组成为 C1 - F3 ,F1 ,F2占优势 ,平均发育期指数在 6 .98- 7.81之间。1 991年 1月份幼体发育期组成为 N1 - C2 ,平均发育期指数为 2 .71 - 3 .6 3 ,MN占优势。未成体体长在 1 7毫米以下。成体体长在 1 7- 3 7毫米之间 ,主要分布在 2 2 - 3 1毫米体长段。大于 2 8- 3 0毫米的体长段里雌性成体的比例大于雄性成体。雌性成体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 :Log W(毫克 ) =3 .0 1 L og L(毫米 ) - 2 .1 4,(n=2 83 ,r=0 .83 ) ;雄性成体的体重与体长的关系为 :L  相似文献   

6.
仲学锋  王荣 《极地研究》1996,8(2):19-25
本文利用1989/1990至1992/1993年度南大洋考察于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所获大磷虾标本,分析了南极磷虾临产个体卵母细胞的数量及与体长、体重的关系,以及卵母细胞的组成和发育特点。结果表明:卵母细胞的数量(怀卵量)波动在2188-9263个之间,平均为5283个;连续4年的平均怀卵量没有显著差异;怀卵量与体重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眼径及尾肢长度的相关关系较差;卵母细胞的组成可分为4个不同的发育期,各发育期数量的比例不尽然相同,似与卵巢发育程度和产卵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7.
张光涛  孙松 《极地研究》2000,12(2):89-96
浮游动物群落研究在生态学研究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选取不同的浮游动物种和不同的发育期作为分类依据 ,用聚类分析和分布分析的方法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普里兹湾海区夏季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三种地理群落 :北部以纽鳃樽为特有种的被囊群落、中部磷虾群落和以晶磷虾为特有种的近岸群落。通过观察和指示种分析 ,结果表明 :被囊和磷虾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是纽鳃樽、毛颚类幼体、巨锚哲水蚤和毛颚类成体 ;被囊和近岸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为巨锚哲水蚤、毛颚类成体、戈氏长腹水蚤的晚期桡足幼体和虾的原蚤状幼体 ;在对磷虾和近岸群落的分析中晶磷虾是最明显的指示种 ,其次是磷虾的无节幼体和隆剑水蚤。  相似文献   

8.
南极磷虾年龄鉴定研究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松  王荣 《南极研究》1995,7(2):59-62
本文对国际上有关南极磷虾的寿命和年龄鉴定研究的现状,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各种不同的磷虾年龄鉴定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浮游动物群落研究在生态学研究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选取不同的浮游动物种和不同的发育期作为分类依据,用聚类分析和分布分析的方法对南极普里兹湾海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普里兹湾海区夏季浮游动物群落可以划分为三种地理群落:北部以纽鳃樽为特有种的被囊群落、中部磷虾群落和以晶磷虾为特有种的近岸群落.通过观察和指示种分析,结果表明:被囊和磷虾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是纽鳃樽、毛颚类幼体、巨锚哲水蚤和毛颚类成体;被囊和近岸群落之间的指示种依次为巨锚哲水蚤、毛颚类成体、戈氏长腹水蚤的晚期桡足幼体和虾的原蚤状幼体;在对磷虾和近岸群落的分析中晶磷虾是最明显的指示种,其次是磷虾的无节幼体和隆剑水蚤.  相似文献   

10.
南极磷虾的区域特色、资源保有量优势和广泛的应用价值,使它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南极磷虾商业化开发战略是海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源特色为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支撑,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基于中国海洋开发的战略环境,结合南极磷虾资源特色,评估其战略能力,确立发展目标为形成并完善南极磷虾资源开发的产业体系,确立发展战略重点为跟踪南极磷虾资源养护管理措施变化和开发利用政策、中国南极磷虾产业发展模式及风险评估、中国发展南极磷虾产业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机制、中国发展南极磷虾产业的政策措施与保障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1.
大磷虾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学锋  王克 《南极研究》1995,7(4):17-22
1992/1993年南极夏季期间,在普里兹湾邻近海域捕获大磷虾临产雌体,于“极地”船上现场培养,观察其产卵次数,产卵量和产卵虾卵巢发育等生殖特点。对来自两个样本的53条虾的实验结果表明,大部分虾仅产卵一次,产卵是为225-5919个,平均2132个,仅有两条虾于第一次产卵后的5和7天第二次产卵,第二次产卵量为516和492个。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1991/1992、1992/1993年度在普里兹湾外海调查的资料,进行了大磷虾水平、垂直分布的研究和资源现存量的估算。结果表明,63°~67°S、68°E沿线是大磷虾群分布较密集的海区,在调查海域内大磷虾群主要分布在70m以上的水层中。1991/1992,在150533.9km2调查海域内的大磷虾资源现存量为1.699×106t;1992/1993,在125740.7km2调查海域内的大磷虾资源现存量为4.043×106t。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南极磷虾蜕壳前后甲壳和残壳中氟含量变化特征的分析 ,对南极磷虾富氟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结合其它资料 ,本文还对南极磷虾的富氟来源及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磷虾蜕壳后的残壳对氟具有二次吸收的功能和作用 ,其对氟的富集存在着与生命活动无关的机理。氟的积聚不仅来自海水 ,且主要是以离子交换吸附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14.
应用动物实验模型,通过喂食Wistar大鼠南极磷虾,并设置对照组和相同氟剂量的氟化钠组,来评估、比较磷虾中氟的毒性。染毒结束取大鼠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观察切片病理变化,结果显示:对照组、磷虾组、氟化钠组大鼠体重及脏器系数没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大鼠肝脏、肾脏、脾脏、脑组织未出现病变,磷虾组大鼠这四种组织均表现出少量病变,氟化钠组大鼠这四种组织的病变更加显著,反映了磷虾氟的毒性确实相对较低;对照组、磷虾组、氟化钠组的睾丸组织也没有发现病变。这些结果表明尽管南极磷虾氟的毒性较氟化钠低,但直接大量食用南极磷虾仍会对大鼠的软组织有一定的毒害作用,南极磷虾在开发作为食物时需要进行脱壳等脱氟处理。  相似文献   

15.
刘会莲  孙松  吉鹏 《极地研究》2001,13(4):231-244
1999 2 0 0 0年的南极夏季 ,在普里兹湾地区进行了南极磷虾 (Euphausiasuperba)的现场采样。采样站位共 1 5个 ,分布在由近岸到深海的三条经向断面上。采样中在 1 4个站位都有南极磷虾出现 ,但大多数站位磷虾的密度都很低。样品的组成主要是幼体后期的南极磷虾。整个调查海区南极磷虾的平均数值密度和重量密度分别为 1 6 .1 7尾 1 0 0 0m3 和 1 2 .0 2g 1 0 0 0m3 。在调查区域内除密度最大的站位在深海区外 ,其他密度较大的站位主要分布于陆坡区 ,而在陆架区的唯一的站位没有发现南极磷虾。测量和分析的结果表明 ,陆坡区南极磷虾的生长状态好于深海区 ,但就整个调查海区来说 ,南极磷虾处于正常生长状态。对调查期间普里兹湾的环境因素的分析结果表明 ,调查中三个磷虾密度较大的站位 (Ⅱ - 3 ,Ⅲ - 6 ,Ⅳ - 8)的分布似乎与 75m深处的冷水团及 2 5m深处的叶绿素低值中心和叶绿素高值中心的交汇区有关。  相似文献   

16.
对2002年1月份在南极普里兹湾海域三条断面(68.5°E、70.5°E和73°E)用IKMT网采集的幼体后期南极磷虾(E.superba)的水平分布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南极磷虾主要位于64°S以南的海域,64°S以北磷虾数量很少。南极磷虾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8.85 ind.1 000 m-3和24.16 g.1 000 m-3,丰度和生物量最高的4个站位均位于深海区。调查海域内南极磷虾的体长范围在30—53 mm之间(N=1 758),平均体长为38.45±3.68 mm(SD)。南极磷虾的雌性比例接近1∶1,雌体占47.6%(次成体31.9%;成体5.7%),雄体占46.6%(次成体42.7%;成体3.9%),未成体占5.8%。南极磷虾种群结构存在地域差异,调查海域西部未成体比例较高、雄体发育状态较低,而东部情况相反;70.5°E和73°E的站位磷虾种群结构存在纬度差异,高纬度区域磷虾体长较短,雌雄比例较高;低纬度区域体长较长,雌雄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7.
南极磷虾年龄鉴定研究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王荣 《极地研究》1995,7(2):62-65
本文对国际上有关南极磷虾(Euphausiasuperba)的寿命和年龄鉴定研究的现状、研究过程中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各种不同的磷虾年龄鉴定方法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南极磷虾资源量大且营养丰富,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后备蛋白库,如何高效利用其资源已经成为当今科技的重点和难点。通过陆上实验,设定温度在120℃的恒定干燥条件下,对其进行热风干燥,来模拟船载南极海域条件下,南极磷虾的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结果显示,在恒定干燥条件下,其干燥速率是0.497g·cm~(-2)·min~(-1),临界含水率为0.56 g水·g干物料~(-1);恒定干燥时间约占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当低于临界含水率时,物料就进入了降速干燥阶段。此外,南极磷虾的干燥速率还与干燥温度和物料的烘干表面积有关;提高干燥温度和表面积都可加快干燥速率,这对于南极磷虾粉的设备设计、实际生产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南极大磷虾的生物活性物质及其用途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松  严小军 《极地研究》2001,13(3):213-216
南极磷虾以其巨大的生物量和潜在的渔业价值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如何综合利用南极磷虾、开发其药用价值、最大限度地增加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 ,对目前国际上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介绍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夏季南大洋南极大磷虾种群分布、结构及生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7/2008年和2008/2009年南极夏季高速采集器和IKMT网走航采样样品,结合同步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南极大磷虾(Euphausia superba)的水平分布、生长状况及种群结构。结果表明,南极大磷虾在威德尔海域丰度高于普里兹湾海域,两个海域的磷虾丰度都低于历史同期。从两个年度南极考察的整个调查海区来看,南极大磷虾处于正常生长状态,但也存在个别生长状况较差站位,推测与海冰回退时间较晚或叶绿素浓度较低有关。利用高速采集器采集的大磷虾样品,在海冰边缘区域站位,未成体磷虾占有很大比例;而在海冰已经消退较长时间的海域,成体磷虾占比例较大,这反映了大磷虾未成体与成体不同的分布特征。南极大磷虾在不同海域种群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对种群补充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