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电晕电场将大豆Gy3基因导入花棒愈伤组织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晶  那日  朝鲁蒙  许潇  巴根那 《中国沙漠》2011,31(5):1202-1207
以花棒幼胚诱导的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利用针-板电晕电场将pBI121质粒(含GUS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入花棒愈伤组织,利用组织化学定位实验检测到GUS基因在受体组织中的瞬时表达。用80 mg\5L-1卡那霉素筛选转基因花棒愈伤组织中含有的大豆Gy3基因,获得了38株再生植株,含大豆Gy3基因3株,再生植株经PCR、RT-PCR检测初步证实大豆Gy3基因已转入花棒植物基因组DNA中并发生转录。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是重要的块茎类作物,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是马铃薯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技术,研究其遗传转化体系和转化效率有助于提高分子育种效率。针对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2种外植体遗传转化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通过筛选获得最佳转化体系和转化率。以4种马铃薯普通栽培品种(Favorita、Shepody、Atlantic、甘农薯2号)的茎段和试管薯薄片为受体材料,对根癌农杆菌介导的不同遗传转化体系的分化率和转化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avorita、甘农薯2号和Atlantic茎段经S2(MS;6-BA 2.5mg·L~(-1),2,4-D0.6mg·L~(-1),Carb 400mg·L~(-1),Kan 50mg·L~(-1))和M2(MS;6-BA 2.5mg·L~(-1),IAA 0.25 mg·L~(-1),2,4-D0.25mg·L~(~(-1)),Carb 400mg·L~(-1),Kan 50mg·L~(-1))培养后获得的转化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Favorita茎段最大转化率显著高于试管薯薄片转化率;甘农薯2号和Shepody试管薯薄片转化率显著高于茎段转化率。茎段转化体系的最佳诱导愈伤培养基为S2,最佳分化培养为基为M2。Favorita适合采用茎段转化体系,甘农薯2号和Shepody适合采用试管薯薄片转化体系。不同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和分化培养基的差别主要是由基因型差异引起的,在提高遗传转化效率中应该针对品种进行转化体系的筛选。  相似文献   

3.
干旱对大豆叶片葫芦巴碱含量和渗透调节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王蕊  孙广玉 《中国沙漠》2010,30(3):552-555
以两个抗旱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绥农14号和黑农38号为研究材料,研究了土壤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葫芦巴碱含量的变化和渗透调节能力。结果表明,土壤干旱下两个大豆品种叶片水势、渗透势和压力势降低,且绥农14号叶片的压力势在干旱胁迫下明显高于黑农38号。干旱胁迫下两个大豆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提高。在0~8 d 干旱期间,叶片的葫芦巴碱含量增加较快,脯氨酸含量增加较慢;在8~12 d干旱期间,叶片中葫芦巴碱含量下降,而脯氨酸含量迅速增加。因此,葫芦巴碱在轻度干旱下可能起到渗透调节物质的作用,在严重干旱下该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杉木连栽常导致地力退化,但连栽是否影响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率并不清楚。以福建三明粉砂岩发育红壤上的连栽杉木为对象,研究了杉木细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分析了杉木连栽影响杉木根系菌根侵染率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杉木连栽没有显著导致土壤退化现象,二代林杉木细根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显著高于一代和三代林,一代和三代林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在杉木连栽时,影响杉木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的主导土壤因子是全氮、容重、SOC和速效磷含量。因此,通过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杉木菌根真菌的侵染率,从而有利于提升杉木人工林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段慧荣  李毅  苏世平 《中国沙漠》2012,32(3):801-805
以红砂的一年生苗嫩茎为外植体,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吡苯脲(CPPU)、6-BA和NAA,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试验,得出红砂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CPPU 0.1 mg·L-1+NAA1 mg·L-1。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设计CCD中心组合试验,对CPPU和NAA两个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愈伤组织最佳继代培养基为1/2MS+CPPU 0.1195 mg·L-1+NAA1.1 mg·L-1,在此条件下,实际增殖率可达到4.7414,为理论预测值的99.15%,愈伤组织的最适继代周期为30 d左右。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可优化红砂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得到理论最佳配方,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科学、高效。  相似文献   

6.
以珍稀泌盐植物长叶红砂(Reaumuria trigyna)成熟种子和不同发育阶段幼苗的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对其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在添加3.0mg·L-12,4-D、1.0mg·L-1 NAA、0.5mg·L-1 6-BA、30g·L-1蔗糖和6.0g·L-1琼脂,pH为5.8的MSO培养基中,出愈率达70%以上,生长量高于其他培养基,是该植物愈伤组织诱导的最佳培养体系;7d下胚轴和25d的幼苗较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可形成淡黄色疏松愈伤组织,且褐化程度相对较低;适宜的继代周期为30~40d,随着传代次数增加,愈伤组织颜色变淡,生长速度加快;NaCl浓度为50mmol·L-1和100mmol·L-1时促进愈伤组织生长,盐浓度过高则导致其生长受抑,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7.
施用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培育试验研究了6种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红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对山地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的影响依次为:大豆秆印度豇豆秆烟杆菌棒稻草猪粪,培育末期(第110天),各处理土壤碱解氮的含量比对照增加了7.918~30.362 mg·kg-1;对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影响依次为:菌棒猪粪印度豇豆秆大豆秆烟杆稻草,磷素的最大释放率依次为:菌棒烟杆猪粪稻草大豆秆印度豇豆秆;对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影响依次为:烟杆大豆秆印度豇豆秆菌棒猪粪稻草;钾素养分的最大释放率依次为:烟杆稻草大豆秆印度豇豆秆猪粪菌棒。  相似文献   

8.
张晓松  孙广玉 《中国沙漠》2010,30(3):560-563
以大豆品种‘黑农38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盆栽方法研究了根部施加硫酸锰后,在持续土壤干旱下大豆叶片中酰脲含量、根瘤固氮酶活性和叶片尿囊酸酰胺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酰脲含量增加,根瘤的固氮酶活性降低。大豆根部施加MnSO4后提高了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尿囊酸酰胺水解酶活性,叶片酰脲含量降低,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相应提高,说明施用硫酸锰促进了叶片酰脲的降解,减缓了干旱胁迫下酰脲对根瘤的固氮酶活性的反馈抑制,提高了干旱条件下的固氮效率,或使其活性保持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9.
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ZB42是一种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抵抗病害\,干旱和盐胁迫的能力。但关于干旱胁迫下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自身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根际定殖能力的研究鲜见报道。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进行渗透势分别为-0.05、-0.50、-1.48、-2.95 MPa的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分析此胁迫条件对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的生长、生物被膜的形成、根际定殖能力以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对提高植物的抗干旱能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高浓度的PEG-6000能够显著抑制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的生长、生物被膜的形成及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根际的定殖能力。当添加15%PEG-6000时,生物被膜吸光度(OD_(600))和根际定殖数量达到最低值,分别为1.542和1 500 cfu·mm~(-1)。(2)解淀粉芽孢杆菌FZB42的胞外多糖分泌量随PEG-6000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添加PEG-6000时,胞外多糖含量最低为150.2 mg·L~(-1)。当添加15%PEG-6000时,胞外多糖的产量最高为568.8 mg·L~(-1)。  相似文献   

10.
荒漠植物红砂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2,他引:0  
刘玉冰  赵昕  谭会娟 《中国沙漠》2008,28(2):255-257
以红砂的叶和嫩茎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与增殖研究。结果表明: 红砂的嫩茎是诱导愈伤组织最快的外植体; 其愈伤组织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 MS+6-BA(0.2 mg·L-1+2,4-D(2.0 mg·L-1),pH值5.8,诱导率可达100%; 而叶片的诱导相对要慢。愈伤组织的增殖在MS+6-BA(0.1 mg·L-1)+2,4-D(1.0 mg·L-1) 的培养基中最为理想,并维持其良好的组织结构, 其最适继代周期为30~40 d。愈伤组织在含50 mM 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但NaCl含量大于300 mM的培养基上致死,不再生长。  相似文献   

11.
基于PEG胁迫响应的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抗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真静  李毅  种培芳  苏世平 《中国沙漠》2011,31(5):1231-1237
以甘肃省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幼苗为试材,采用PEG模拟胁迫方法,研究不同浓度PEG胁迫处理对沙拐枣幼苗的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3个地理种源的材料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个地理种源幼苗各项指标在不同强度PEG胁迫处理下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在3个地理种源间增加幅度排序分别为Pro含量是武威>酒泉>张掖,SS含量是酒泉>张掖>武威,MDA含量是武威>张掖>酒泉,SOD是武威>张掖>酒泉,而POD活性则是酒泉>武威>张掖。对沙拐枣抗旱性分析发现,3个地理种源沙拐枣的抗旱性顺序为武威>张掖>酒泉。不同地理种源沙拐枣的耐旱机制虽存在差异,但保护酶系统调节机制是其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共性。  相似文献   

12.
干旱、半干旱沙区营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魁 《中国沙漠》1992,12(3):51-58
分析了乌兰布和沙漠东北边缘造林立地条件,1979年大面积营造了梭梭等20多个固沙树种的林地,并总结了乌兰布和沙区营林工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采用野外试验,研究了灌溉量对新疆策勒绿洲木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着灌溉量的增加,沙拐枣和花棒的净光合速率均增加,但是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没有明显增加;(2) 灌溉增加了沙拐枣的清晨水势和正午水势,并且只有灌溉和无灌溉处理的正午水势差异显著(p<0.05);而灌溉只增加了花棒的清晨水势,并且只有充分灌溉和无灌溉的条件下差异显著(p<0.05);(3) 在不同的灌溉条件下,沙拐枣和花棒的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变化不大,沙拐枣在无灌溉、适度灌溉、充分灌溉下δ13C的平均值分别为-12.267、-12.147、-11.958,花棒的δ13C分别为-27.928、-28.068、-27.166;(4) 沙拐枣和花棒的水分利用效率均在无灌溉条件下明显高于灌溉条件下,而且一次性的灌溉不会改变其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晋玲  李鸣  张勇  白蕾  安黎哲  陈拓 《中国沙漠》2007,27(3):466-468
 摸索沙拐枣属(Calligonum L.)七种植物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 )、泡果沙拐枣(C. junceum (Fisch. et Mey.) Endl.)、无叶沙拐枣(C. aphyllum (Pall.) Gürke)、红果沙拐枣(C. rubicundum Bge.)、心形沙拐枣(C. cordatum E. Kor. ex N. Pavl.)、密刺沙拐枣(C. densum Borszcz.)、乔木状沙拐枣(C. arborescens Litv.)的总DNA提取方法并对DNA样品的纯度和浓度进行鉴定,对传统的CTAB法进行方法和材料的改进,开展与总DNA相关的PCR扩增和其他遗传学分析,并取得满意的结果。其结果对于沙拐枣属植物的有关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沙葱的地理分布与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肃沙葱主要分布于河西走廊北部荒漠区及白银、兰州市的西北部部分县(区)的黄土低山丘陵区,分布区总面积约125 715.9km2。有气候和土壤因素形成的两种生态类型,且沙葱荒漠的物种组成成分相对简单,共有76种,分属14科45属;群落类型可划分为5类14个群丛组合,表现出以超旱生小灌木层片、强旱生小半灌木层片及沙旱生草层片为主的旱生结构特征。此外,甘肃沙葱种群及群落表现出均匀度低、优势度高、分布范围广、群落结构单一、适应性极强、具有地域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蒙古韭(Allium mongolicum)在中国的分布现状和种群发展趋势,采用野外踏查和栽培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地理分布范围进行了界定;以结实量调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分布区域蒙古韭的结实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蒙古韭在中国的分布区约在36°28′—46°14′N、88°39′—116°05′E之间,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新疆、青海6省(区)。(2)由于生境差异,蒙古韭不同群落中物种组成差异很大,蒙古韭多为伴生种或偶见种,很少为优势种。(3)不同生境条件下蒙古韭的结实特性差异较大,多数地区没有结实或结实率很小,主要是因为干旱导致其生殖生长受阻,加之人为因素干扰,使蒙古韭不能正常完成其生活史。  相似文献   

17.
荒漠植物花棒耐盐性的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试验以荒漠植物花棒幼苗为材料,应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花棒叶片主要有机化合物含量和蛋白质结构的变化以及叶片K+和N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Na+、K+含量随着0~255 mM NaCl盐胁迫逐渐增强而变化,导致Na+/K+比值逐渐降低,显示出盐胁迫下花棒幼苗具有”吸钾排纳”特性。花棒幼苗再170 mM NaCl的高浓度胁迫下24 h,叶片中蛋白质、酯类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大幅度增加。花棒的蛋白质二级结构中1 665/1 638 cm-1比值的逐渐降低。揭示出花棒植株通过增强蛋白质、酯类和碳水化合物合成代谢调控能力抵御盐胁迫的损伤,而且花棒蛋白质二级结构更趋稳定,与叶片中Na+/K+比值的变化趋势显著相关。因此花棒为了适应高浓度盐胁迫,具有叶片蛋白质、酯类快速合成以及蛋白质构象更趋于稳定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几个主要植物种光合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龚吉蕊  赵爱  苏培玺  黄承 《中国沙漠》2005,25(4):587-592
对自然生长在沙丘上的旱生植物沙拐枣、梭梭和防护林带的中生植物沙枣和杨树在大气干燥,土壤干旱下的光合响应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4种植物气孔导度的变化主要受空气相对湿度和饱和水蒸汽压差的影响,气孔的关闭是对空气湿度的急剧降低、饱和水蒸汽压差的急剧升高的前馈反应,只是响应程度不同。沙拐枣、沙枣和梭梭具有高光合,杨树为低光合。沙拐枣、梭梭、沙枣的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有午睡现象出现;杨树的呈单峰型。沙拐枣的午睡主要由非气孔因素引起,光化学效率的降低可能是非气孔因素之一;梭梭的光合午睡也是由非气孔因素引起。而气孔关闭是沙枣光合午睡的一个原因。沙枣的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与气孔导度的变化呈平行下降趋势,其他3种植物没有表现此现象。4种植物在强光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光抑制,只是出现的时间不同;沙拐枣和沙枣出现低谷后恢复很快,梭梭和杨树起伏比较大,杨树恢复相对较慢,但到晚上都得到恢复。4种植物对沙区高光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可调控的保护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Desert plants take on unique physiologically adaptive mechanisms in response to an adverse environment. In this study, we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leaf nitrogen(N), phosphorus(P), and calcium(Ca) fraction for dominant species of Artemisia ordosica, A. frigida, Calligonum mongolicum, and Oxytropis aciphylla in the Alxa Desert and discussed seasonal changes of their leaf N:P ratio and Ca 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rom May to September, the N:P ratios of A. ordosica and C. mongolicum gradually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ose of A. frigida, and O. aciphylla had an increase trend that was not significant; the physiologically active Ca of A. ordosica and A. frigida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that of C. mongolicum and O. aciphylla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physiologically inert calcium of C. mongolicum increased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while that of others was not significan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P ratio and physiologically active Ca for A. ordosica, and the N:P ratio was significantly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hysiologically active Ca for O. aciphylla. These findings revealed that the physiological regulation mechanism was different for the plants either in earlier stage or later stage of plant-community succ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