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具有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山地和高原,提供了冰川发育的有利条件,成为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这些冰川一方面构成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许多大河的源头,一方面以其融水灌溉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成为干旱区农业赖以发展的主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性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冰川退缩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海螺沟冰川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海洋性冰川,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完整的山岳冰川,具有高度的观赏性、科研性。据观察,近百年来该冰川表现出持续退缩的状态,保护已迫在眉睫。从规模、结构及分布3个方面论述了海螺沟冰川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了冰川的形成和物质平衡的条件。根据温度、海拔以及表面覆盖物质成份3项对冰川退缩起主要作用的因子,针对海螺沟冰川退缩的严峻现状和冰川地质遗迹开发和保护的具体情况,给出5条进一步防范冰川退缩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冰川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全球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是国际冰川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中纬度国家,冰川是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冰川的变化对中国环境有重大影响。冰川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冰川系统理论的水文学冰川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的变化进行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数据资料对冰川的变化趋势做出总体预测。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根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将其分为河源区冰川系统和非河源区冰川系统两个并列的系统,利用冰川系统模型对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趋势作了预测,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应对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系世界第二高峰。这里现代冰川的发育规模,远远超过海拔8848米的世界第一高峰所在的珠穆朗玛峰区。乔戈里峰南侧降水丰富,巴尔托落冰川长达66公里,而珠穆朗玛峰区最大冰川——绒布冰川只有22公里。乔戈里峰北坡比较干燥,但乔戈里冰川,仍长达22.5公里,也超过绒布冰川。乔戈里峰西北更有长42公里,面积  相似文献   

5.
托木尔峰海拔7435.3米,是天山最高峰。4000米以上的地区,即使在炎热的夏季,也是一派玉龙飞起、周天寒彻的冰雪世界。托峰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区之一,共有冰川829条,其中发育在我国境内的有509条;冰川总面积达2746平方公里,比两个祁连山冰川面积还大1.3倍,冰雪储量3500亿立方米,是中国冰川之最,比祁连山和珠穆朗玛峰地区冰雪储量的总和还大得多。托峰地区的冰川为亚大陆性冰川,这里长在10公里以上的冰川有20余条。最长的冰川是托木尔峰北部的汗腾格里冰川,它是世界八大山谷冰川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冰川,长60.8公里,横跨中、吉两国;另…  相似文献   

6.
冰川系统模型及其应用——以金沙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化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冰川的生存与发展也受到了它的影响.目前,全球变化下冰川的变化是国际冰川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冰川分布最广的中纬度国家,冰川是中国西部干旱地区的重要水资源,冰川的变化对中国环境有重大影响.冰川系统模型是一种基于冰川系统理论的水文学冰川变化预测模型,该模型从系统论的角度对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冰川融水的变化进行宏观预测,充分利用已有的冰川数据资料对冰川的变化趋势做出总体预测.本文以金沙江流域冰川系统为例,根据流域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将其分为河源区冰川系统和非河源区冰川系统两个并列的系统,利用冰川系统模型对其在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下的响应趋势作了预测,证实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这一模型的研究成果对应对全球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的星球生活中,现代冰川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冰在地球上的总储量3000万立方公里。地球上的冰川面积约占陆地的11%,地下冰占14%,海冰平均约占大洋的7%,雪约占陆地的14%。地球气候、世界大洋水位的变化以及整个人类生活在一定程度上都与雪——冰川复盖有关。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21):61-61
智利位于南美洲的西南部。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北部有世界上最干旱的沙漠,南部有冰川。 难以想象一次干旱竟延续了400年之久,但这的确曾发生在智利阿塔卡马沙漠的部分地区。自16世纪末以来,这些地区于1971年首次下雨。位于阿塔卡马沙漠北端的阿里卡从来不下雨,但它已成为一个闻名的度假地。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13日18时35分,我国杰出的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冰川、冻土、泥石流科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施雅风先生离开了我们。施雅风院士是我国泥石流研究的奠基人,对我国泥石流科学研究事业的开创、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研究人才,为我国成为世界泥石流研究强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从1963年9—10月他率队开始考察西藏波密古乡冰川泥石流,至2011年1月发表庐山泥石流和第四纪冰川的讨论文章,施先生研究泥石流近半个世纪。施先生去世后,作为泥石流研究者,作为施雅风先生当年的同事和晚辈,我们搜集和查阅了大量有关泥石流研  相似文献   

10.
吴正 《热带地理》2007,27(2):F0003
中国是世界上中低纬度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冰川总面积约59 406 km2,冰储量5 590 km3,除了南极大陆和格陵兰两大冰盖外,中国冰川数量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在亚洲遥居首位。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若从G·Merzbacher(1905,1916)对天山博格达山和汗腾格里山汇四周的冰川报道算起,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对我国冰川研究事业起决定性作用的是1959年中国科学院在兰州建立了专门的冰川研究机构之后的事,它在施雅风先生主持下,与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所、生产部门合作,开展了对中国西部高山冰川的广泛科学考察,并逐渐扩展研究领域至冰川学的各…  相似文献   

11.
黄山山地演化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培华 Diff.  RF 《地理科学》1998,18(5):401-408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北纬30°11′,东径118°11′。山体由花岗岩构成,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4m。1990年列入联合国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目录。现已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点之一。本文首先对黄山花岗岩浆侵入和黄山山体的形成年代和过程进行了探讨。对黄山老第三纪和新第三纪古地貌及第四纪中山峡谷地貌的演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入研究了黄山自然环境的变化及其发育第四纪山地冰川的可能性,对李四光的“冰川遗址”论点的不确凿之处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分析。对由寒冻风化作用,而不是冰川作用形成的奇峰巧石机制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巴公路北段穿越的西喀喇昆仑—喜马拉雅地区,高海拔冰川地貌与低海拔干热河谷地貌相邻丛生,在季风气候、丰沛的夏季降雪、悬殊的地形落差、频繁的地震、局地冰川运动和极端降雨等众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冰川泥石流极端发育,造成了中巴公路是世界最险峻的高原公路.然而,由于地缘政治与交通困难等原因,中巴公路冰川泥石流的专题研究几乎空白....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合作修建的喀喇昆仑公路,在距离中巴边界115—119公里间的洪扎河右岸,通过世界著名的大冰川——巴托拉冰川的末端。为确定这段公路的修建方案,必须查明巴托拉冰川的变化特征,正确地预测未来数十年巴托拉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合作修建的喀喇昆仑公路,在距离中巴边界115—119公里间的洪扎河右岸,通过世界著名的大冰川——巴托拉冰川的末端。为确定这段公路的修建方案,必须查明巴托拉冰川的变化特征,正确地预测未来数十年巴托拉  相似文献   

15.
高山冰川以其下垫面的致冷效应形成独特的冰川小气候.为研究冰川小气候特征,2007年7月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表面及末端冰碛上架设5台自动气象站,并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基本气象要素的观测.以观测数据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与冰川致冷效应有关的冰川区温度与湿度变化特征、冰面逆温、温跃现象、冰川风现象,并就冰川致冷效应对局地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绝对年代的不断增加,第四纪冰川作用的启动时间以及演化特点日益明确,为探讨中纬度地区的冰川的形成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研究中国第四纪冰川发育的构造与气候耦合关系奠定了重要基础。亚洲中纬度地区山地第四纪冰川的冰进时序、冰期历史和冰川规模显示出不同特点。总体来说,西部山地的冰川规模随时间逐渐缩小,冰川历史较为完整,冰川规模大于亚洲东部,东部山地的冰期历史较短,冰川作用的阶段性明显;不同地区的最大冰川扩展规模在时间上不一致,尤其是在末次冰期旋回中,MIS3/4阶段的冰川规模大于传统意义上的末次冰盛期(LGM),冰进时序和规模演化指示了不同的大气环流尤其是西风环流和季风环流对冰川发育的重要影响。此外,构造因素深刻影响着不同地区的冰期系列。  相似文献   

17.
冰川旅游研究进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川旅游是现代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冰川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着重要影响。冰川分布偏远、进入性差、旅游活动专业性强等因素制约着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体系。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冰川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从冰川旅游的概念与内涵、冰川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冰川旅游发展效应、气候变化对冰川旅游的影响及应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评述了国内外冰川旅游在研究时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提出了冰川旅游研究的难点和突破口。在此基础上,提出冰川旅游研究应基于资源学和地理学科特点,以旅游地域的人地关系演化为着眼点,从冰川旅游的资源基础、景观价值评价与适宜性开发、冰川旅游发展模式、目的地管理与社区建设等方面构建研究框架,指导中国冰川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冰川作用流域能水平衡的径流模拟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尔泗 《地理学报》1995,50(6):552-561
高山冰川作用流域径流是能水平衡和冰川调节的产物,它由冰川融化、积雪融化和一些有效液态降水组成。冰川作用流域的汇流过程在时间上或划分为弱消融期和强消融期,空间上可划分为冰川覆盖区和非冰川覆盖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冰内冰下水系和多年冻土活动层的发育程度。  相似文献   

19.
冰川     
P343 .6 2004021061青藏高原现代最大冰原区第四纪冰川作用=Quaternary gla-eiations in Pt『Lx犯angh:the largestm司em iee field inTi晚tanPlateau踢朝路,李孝泽…//冰川冻土一2003,25(5)一491一497 野外观察表明,从现代冰舌前端开始向山外有5终破垄和侧硫垄系列.根据地貌位置、地层关系、相对风化程度、风的改造程度和覆盖在有冰川漂砾的戈壁上的沙子的电子自旋共振年代,并与中国西部山地第四纪冰川数值年代比较,这些冰碳垄分别形成于现代冰川、小冰期、新冰期、末次冰期晚阶段和早阶段.图2表2参33(洪明)Bi刃刁3 .6 2004021062世界和…  相似文献   

20.
过去44年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结果及其过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通过1997—2003年度天山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的观测结果,分析比较了过去44年间一号冰川物质平衡、累积物质平衡的变化过程,以及反映气候一地形要素和冰川发育条件要素的平衡线高度和冰川积累区比率,认为一号冰川负平衡波动期随时间推移而递增,目前处于其观测历史上物质平衡亏损最为强烈的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