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景观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变化和景观规划管理,其基本原理包括: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物种流动原理、营养再分配原理、能量流动原理、景观变化原理和景观稳定性原理等。沙漠化发生发展的过程实际上是指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生态系统结构遭受破坏、功能过程受阻和演变发生异化的过程。所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的研究和治理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沙漠化与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变化、沙漠化与生物多样性、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以及沙漠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方面论述了景观生态学原理在沙漠化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都市圈经济发展的主要原理及对兰州都市圈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发展经济是都市圈建立并不断完善的重要内容。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距离衰减规律、万有引力原理、中心地理论、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绝对优势与比较优势原理及网络结构理论等对都市圈建设的指导作用。以兰州都市圈为例,阐释了部分原理在实际建设中的应用:兰州都市圈的空间界定、经济发展功能分区及网络经济构建。  相似文献   

3.
新书介绍     
谢前明先生主编的《地名规划原理》已由湖南地图出版社印刷出版。全书分为四篇十八章500余页46万字,该书对地名结构、地名命名、功能和美学,采用新的城市地名原理;地名规划工作综述、地名命名原理地、地名标志、地名调查和资料收集、地名信息系统与地名图书编撰、地名档案原理等进行了系  相似文献   

4.
徐炫清 《地理教学》2021,(11):57-60
2020年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中,"地质地貌"相关试题成为难点、亮点和焦点.本文基于高考试题的分析,提出了地质过程推理所需要的关键思维能力,包括:以层次原理、反复原理、循环原理为基础的地质思维;物质与过程统一、整体与局部统一的辩证思维;基于证据和逻辑的科学思维;动态时空综合思维,以期为一线备考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要求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也使教学生态呈现多样化。笔者依据首要教学原理指导"传统工业区"的教学,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首要教学原理简介首要教学原理是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当代著名教学技术与设计理论家、教育心理学家M?戴维?梅里  相似文献   

6.
朱立新 《地理教学》2013,(18):14-16
地理教师经常困惑于教育心理学原理与教学实践之间相隔甚远。笔者以为教师可以从某个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始尝试原理对实践的指导、实践对原理的验证。本文试图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以同化与顺应在高中地理"地方时概念"教学设计中的运用为例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虚拟参考站VRS系统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分析了VRS技术的发展方向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刘海猛 《地理研究》2024,(3):596-620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关键象征,对其兴衰演变状态的评价是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的重要参考,也对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企业投资决策、居民定居择业等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城市评价研究普遍存在评价目的和受众不明确、指标体系构建缺乏理论或现实依据、指标冗余度高或对比性差、忽视城市异质性、过于追求结果排名、缺少结论的校验和反馈等问题,并且鲜有文献从方法论角度对城市评价体系的构成、原理、范式、流程、不确定性等进行系统阐释。鉴于此,本文首先对城市复杂系统的内涵与演化规律进行解析,进而阐明了城市评价的相关概念、基本构成和功能,梳理了城市评价的主要范式,并提出城市评价的人本原理、涌现原理、平衡原理、反馈原理等4个基本原理。明确城市评价体系由评价主体、客体、指标体系、方法模型和评价结果5部分构成。系统论述了城市定量评价的一般流程和10个步骤。从认知、数据、指标、方法、系统等方面梳理了城市评价的不确定性和局限性。最后,提出了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评价展望,通过组织多元化评价主体,搭建统一共享的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城市时空知识图谱,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推进“动态感知、多评协同”,建设包容、安全、公平...  相似文献   

9.
漫画解析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中出现了漫画,每幅漫画的背后都揭示了一个生活的原理。学生一旦认识了这种原理和内涵,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新版地理教材中的各幅漫画,我认为太致有如下一些含义:  相似文献   

10.
原理性问题不同于一般知识性问题。原理往往是由多个概念组成,这些概念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更复杂更高级的,以命题形式呈现的规则。原理的掌握主要是理解这些命题的含义,而不是仅仅说出这些原理的言语命题。因此学生在原理性问题的学习中,更注重对这一命题的理解,而不仅仅是记忆,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困难。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解雪峰  濮励杰  朱明  许艳  王小涵  徐彩瑶 《地理科学》2016,36(10):1565-1572
回顾了国内外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发展历程,根据土壤水盐运移模型构成的原理和发展趋势,将土壤水盐运移模型分为水盐平衡模型、物理模型和系统模型。借助国内外文献对已有模型的原理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展望了新形势下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的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旨在为今后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了西北地区生态退化的现状及原因 ,根据恢复生态学、可持续发展原理和生态经济学理论提出了西北地区生态恢复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环线道路间距模型与案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文毓 《地理学报》2007,62(6):571-578
通过对中国16 座城市环路的分析, 总结出了中国城市环路间距原理: 中国城市环路由外而内的间距之比符合黄金分割数(ω= 0.618033988?) 或其倒数(1/ω = 1.618033988?)。 根据间距比值可将中国环路分为A、B、C 三种类型: A 型标准比值为1/ω; B 型标准比值为 ω; C 型在纵(横) 向上标准比值为1/ω, 在横(纵) 向上标准比值为ω。通过实证分析, 中国城市环路间距之比基本符合这一原理。该原理适用于不同规模、不同性质和不同形态的城市环路。运用该原理可对中国城市环路进行规划建议和合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正地理一般法则是把个别的、局部的、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综合,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是共性知识,是地理的核心知识。地理主要有三方面的一般法则:(1)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2)原理性(如气候因素、要素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5.
原子吸收光谱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雯  杜秀月 《盐湖研究》2003,11(4):67-72
综述了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测定技术、特点、联用、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提出了通用于沟谷暴雨泥石流危险度判定的三项基本原理:主次因子原理、因子权重原理和定量赋值原理。首次提出了泥石流危险度的多因子综合定量判定模式和计算公式,为我国西南(西北)山区沟谷暴雨泥石流灾害评估提供了较为先进的实用方法。在云南部分地区的判定检验和应用实践表明,本法具有60%以上的可靠度。可应用于我国西南(西北)山区一切有可能发生暴雨泥石流的自然沟谷和已确认的暴雨泥石流沟谷。  相似文献   

17.
冉绍川 《地理教学》2010,(23):21-22
对新一轮的教学,笔者通过反思,认为应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1、注重地理原理、地理概念的教学原理、概念是思维过程中抽象与概括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思维的理性材料。学习地理原理、概念是掌握地理规律,形成地理认知结构和地理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地理思维能力的条件。如果学生对基本原理、概念不能清晰理解,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8.
张胜前 《地理教学》2005,(11):17-20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该系统有地理教学目标、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反馈等因素构成。因此,地理教学过程是一个多因素组成的复合系统,地理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着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同时地理课堂教学系统又是一个运动系统。因此,在进行地理课堂教学时,应该坚持系统论的观点,要坚持整体原理、有序原理和反馈原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未来数字化测图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数字化测图的原理,对模拟法测图与数字化测图进行了比较,论述了数字化测图的优点、作业方法和比例尺概念的淡化,探讨了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ESSG的空间轨道目标管理与碰撞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航天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空间目标(航天器与空间碎片)占用了有限的轨道资源,极大地改变了空间环境,影响了正常的航天发射、空间科学活动及其安全。该文针对空间目标的特点与安全性,提出了利用地球系统空间格网(ESSG)对空间轨道目标进行格网化管理的思路,介绍了格网管理的原理,设计了轨道目标碰撞检测方法。重点探讨了空间轨道目标对格网的映射、静态和动态空间目标的数据导入、空间目标碰撞风险检测等基本问题;设计了一个原理性实验,验证了该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