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河县地处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向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加强湿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湿地类型、面积及其比例构成等方面介绍了柳河县湿地资源现状与基本特征;根据近20年来湿地面积的动态变化及其产生原因,探讨了湿地资源变化特点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在分析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的基础上,认为湿地资源的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较低、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缓慢以及泥炭地开发利用过度等方面,是目前柳河县湿地利用与保护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实施柳河县湿地生态保护工程、建立湿地生态农业模式等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2.
吕咏  陈克林 《湿地科学》2006,4(4):268-273
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湿地保护开展较早的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是:选择国际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类型的湿地建立保护区或湿地公园,通过制定和实施科学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建成具有指导性的样板。同时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湿地作为合理利用湿地环境和水禽资源的示范点,借鉴示范点的经验和做法,指导其它湿地的保护管理、合理利用和科研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使整个国家的湿地生态系统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在中国,湿地公园作为新生事物,把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赞誉。湿地公园的发展,为湿地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必将推动湿地整体保护事业的更好发展。通过分析浙江绍兴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巨大潜力,并结合国内外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经验,提出了镜湖城市湿地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湿地保护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15  
印红 《湿地科学》2003,1(1):68-72
我国湿地正面临着来自人类的巨大威胁,生存型扩张的压力依然没有减轻,发展型扩张又严重威胁着湿地,导致自然湿地数量继续减少、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乃至丧失,已难以满足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需求。根据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现状,我国的湿地战略应当是有限目标的国家战略。在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目标下,近期国家湿地战略以湿地保护为重点,即以保护自然(原生)湿地为主,对退化湿地进行生态恢复、重建和合理利用的示范为辅。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由于管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湿地资源的破坏、锐减和生态质量下降.使得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今后应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坚持以保护求持续发展,以发展促湿地生态保护的战略,加强对黑河流域湿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密云区不仅是北京市重要的水源地,也是北京市重要的生态屏障,开展密云区湿地资源调查和生态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在密云区湿地类型和分布调查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评价了密云区26个湿地的生态质量。结果表明:评价为"优"的湿地有5个,分别是密云水库、安达木河自然保护小区、汤河自然保护小区、白马关河自然保护小区和清水河自然保护小区;评价为"良"的湿地有12个;评价为"一般"的湿地有5个;评价为"差"的湿地有4个。评价为"优"和"良"的湿地共17个,占湿地总数的65.39%,"一般"和"差"等级的湿地占总数的34.61%。研究结果可为北京市和密云区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工农业发展对乡村湿地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破坏。阐述了泥仓溇乡村湿地建设与保护的必要性,从改善区域水环境,科学分区管理,丰富生物多样性、传承湿地文化等方面对泥仓溇乡村湿地实施了因地制宜的生态恢复,构建良好的湿地生态系统,达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共赢,以期为我国乡村湿地的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实施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是依托《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主要内容,以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大科研、宣传、管理、培训的投入与执法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加强对社区的扶持力度,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相似文献   

8.
城市湿地管理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湿地是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具有许多生态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合理开发和利用湿地资源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结合国内外有关城市湿地的研究,指出城市湿地的3R管理策略:即鼓励居民积极休闲娱乐、湿地恢复、湿地科学研究。介绍了城市湿地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以及城市湿地恢复成效评估、评估标准的建立过程。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与湿地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15  
概括介绍了湿地的重要性,详细论述气候变化对不同类型湿地的影响,以及湿地作为温室气体的库、汇和源在缓解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并从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角度,提出缓解气候变化影响的对策,包括:开展湿地资源清查,收集全球各种类型湿地的数据和信息,建立更加完善的气候变化模型,以便将气候变化纳入保护和管理活动;保护、维持或恢复湿地生态系统是减缓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鄱阳湖湿地利用与保护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和成效,但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不断深入,湿地利用与保护依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为了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坚持生态优先、做到适度利用、统一行政执法、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公众参与等是非常重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湿地功能与湿地科学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71,自引:28,他引:71  
湿地是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湿地具有的特殊性质——地表积水或土壤饱和、淹水土壤、适应湿生环境的动植物——是湿地系统既不同于陆地系统也不同于水体系统的本质特征。湿地具有水文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功能和生态功能。一般认为湿地是二氧化碳的“汇”和全球尺度上的气候“稳定器”,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要加强对湿地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对湿地的概念、性质、功能,以及湿地科学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广雅小学在开展绿色科技教育,推进"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湿地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时代特点、地域特色、以及当前的人才需求,应用人工湿地这一种以生态处理水污染为主的科学技术,侧重其湿地的科技功能与文化功能,即在校园内建设人工湿地科普园,还原湿地生态景观,使湿地的天然景观和原始野趣与校园建筑相得益彰、完美结合,使湿地科普园成为融生态环保、地貌气象、科技教育的特殊"课堂",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研究,采用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环境质量、湿地景观、基础设施、管理5类项目22个因子作为指标体系,评估湖南水府庙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水府庙公园湿地生态系统评价总得分为81.4分,湿地生态系统总体评价结果为"优秀",说明湿地公园通过湿地恢复工程的实施效果明显。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湿地保护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四川邛海人工湿地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标评价法,提出并建立了人工湿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取选址适宜性、构建、水质净化功能和经济社会效益4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15个二级指标作为评价指标。以邛海湿地五期内小河沟人工湿地作为探究对象,结果显示:小河沟人工湿地的综合评指数为7.38,处于"良",邛海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水质净化功能,在选址及构建上处于良好水平,在运行管理上应加强垃圾清理和植被管理。  相似文献   

16.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功能复合的城市湿地公园,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注重生态修复、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基石。阐述了湿地公园概况,分析了湿地资源类型、面积及其成因和演替过程,以及湿地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17.
兼顾景观功能的人工湿地植物配置模式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质净化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形成湿地景观的重要要素,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还存在着功能结构单一、种间搭配不合理、季相效果差、岸带植物配置效果不佳等问题,影响植物的生态功能及景观效果。通过对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研究,借鉴园林中植物造景,提出将植物净化功能与景观特性相结合的设计构想,并提出空间尺度与时间尺度相结合的植物配置模式及将人工湿地的水体与岸带植物配置相结合的人工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式,这将有利于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多功能效益。  相似文献   

18.
湿票制度:红线保护下的基建占用湿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建占用减少了湿地面积。为保护湿地红线,借鉴地票思想,建立湿票制度,解决基建占用湿地的合法性和占补平衡问题。规定先补后占、占补平衡,湿票总量不能超过最高限量。一是给基建占用湿地提供合法平台,纳入有序管理;二是湿票资金激励新建湿地,增加湿地供给;三是适度调高湿地生态补偿费,提高湿票价格,控制基建占用湿地总需求。湿票制度杜绝基建非法无序占用湿地,增加供给,抑制需求,实现占补平衡,稳定湿地生态。可在完善制度体系的基础上,试点并推广湿票制度。  相似文献   

19.
<湿地科学>的创刊是标志中国湿地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通过从学科理论、学科体系和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等3个方面探讨湿地科学建设与发展的有关问题.首先,回顾作者多年来从事沼泽湿地的研究历程,从对早期研究普遍沿用但不适用于中国沼泽的一些国外理论产生质疑,到在大量国内外比较研究和实践基础上提出关于沼泽发育多模式理论、沼泽区域分异规律、沼泽生态系统的性质、沼泽分类与沼泽生态建设等基本问题的新的理论和观点,指出新学科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其次,目前湿地科学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文章认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生态过程的复杂性,湿地研究的多学科性、边缘交叉性,为湿地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将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湿地科学体系.第三,<湿地科学>面向国际,为国内外湿地研究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将通过刊登富有创新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办刊风格,为推动学科发展,建立和完善湿地科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景双 《湿地科学》2005,3(4):302-309
湿地生物地球化学是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的核心研究内容。为了系统认识和了解这一核心内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对大量的文献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分析,阐述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的内涵、研究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阐明了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气温、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关系;论述了湿地生态系统对相邻生态系统的作用与影响;分析了湿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区域响应。湿地生物地球化学信息的提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研究将成为湿地环境研究的热点领域;湿地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的建立,以及模型模拟的时空尺度转换,碳、氮、硫、磷、等营养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将成为湿地生态过程的研究核心内容。湿地生物地球化学将成为湿地环境功能和服务功能的评价、湿地系统健康与稳定的诊断和退化湿地系统生态修复的重要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