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兆红 《地理教学》2021,(19):30-35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精选了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新课标进一步强调使课程内容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基于此,本文选取"广东英德红茶产业"为主题情境,以大概念为相关课程内容组织核心,以"确定大概念—外显大概念—活化大概念—建构大概念"为教学设计步骤,并在教学设计中加入问题式教学方式,力求为基于大概念的"主题情境+问题式"相关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徐锋 《地理教学》2022,(6):9-11+14
中学地理“大概念”是学科内整合提炼出来的核心概念,与中学地理课程内容和教学知识点有联系也有区别。《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具体地理概念和地理主题教育是中学地理“大概念”的主要来源。中学地理“大概念”具有内容的综合性、表述的简洁性、内部的关联性和结构的层次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上位和具有统摄地位的大概念,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观和育人价值。基于“人地关系”大概念设计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可将高中地理课程内容与实践活动内容有效整合。以“人地关系”学科大概念为线索,将整合的学科课程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推进“人地关系”大概念的学习进阶,既能提高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学生构建与深入理解学科大概念,提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探索了大思政背景下的乡土地理课程设计原则,提出了“乡土资源时空整合”“思政元素融合提取”和“知识资源双向关联”三大课程内容融合策略,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设计了以“劳动的荣光”为主题的具体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5.
江晔 《地理教学》2005,(11):14-17
上海中学地理课程起始年级设置在六年级。在以往,六年级的地理人门学习是从有关地球和地图的基础知识开始的,涉及到经纬网、半球的划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时区和日界线、地图比例尺的换算、地图的阅读等。这些地理概念、原理的集中学习,实际并不适合初次接触地理、对地理充满好奇的六年级学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将“地理景观”作为课程内容设置在开题篇章中。在“初中阶段内容与要求”中的“内容”栏里规定了“她理景观丰富多样”、“地理景观的地区差异”和“地理景观的发展变化”三部分内容。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景观”不仅作为课程内容被编人到教科书中,还“同步编写《地理景观》光盘教材。……”以此丰富“地理景观”的课程教学内容,并期盼“地理景观”带来地理学习的革命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地理教育观认为,接受地理知识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因此,地理学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外,更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备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观念。把提出地理问题到解决地理问题所必须的地理技能作为地理能力培养的核心。这就要求教师要以人本主义的学习观,转变教学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指导思想。“学会学习”能使人终身受益,高中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地理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应对复杂地理问题的关键能力。在地化教育通过联结学校、地方和社区,将地方资源与课程内容相结合,鼓励学生以批判性眼光看待真实问题,与地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着紧密联系。本研究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为例,在把握地理批判性思维概念框架的基础上,依托图尔敏论证教学模型,构建在地化教育新模式,为中学地理教学开展在地化教育、培养学生地理批判性思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于钰  李剑 《地理教学》2023,(15):20-23
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将碎片化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可视化思维结构,真正做到减负提质,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河流地貌”为例,基于课程标准,挖掘学科大概念;以课时为单位,构建地理概念体系;打破教材限制,将知识横向联系,从而开展教学设计。以长江流域为情境,运用数字地球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实现知识结构化、思维可视化、内容情感化,探索地理概念体系融入教学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强调地理知识的优化统整和地理思维的高阶培养。深度学习侧重深度理解、情境迁移,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本文以“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备考单元为例,选取“鄂尔多斯的变化”为探究主线,统整区域发展的教学内容,实施单元教学。从确立单元主题、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提取单元大概念、建构单元主线和知识结构、设置学习任务和进行评价等六个方面设计并实施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在“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大概念统摄下重构“气温”为思路,从系统视角审视思维结构,进而归纳和搭建相应大概念的总体思路框架。最后再迁移应用到其他自然地理问题,尝试探索地理大概念、存量知识、思维模型及结构的相互关系,为高三复习备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许令明 《地理教学》2023,(19):30-33
地理核心概念是地理学科知识的中心,构成地理学科知识结构的主干。本文选取“位置和分布”为核心概念,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欧洲西部”一节为例,探讨核心概念在学习进阶的教学中的运用,以期帮助教师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明确学生空间思维进阶过程,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地理实践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单元教学有助于地理实践力的培育,彰显学科育人价值。本文以“地图”为主题,依托真实的生活情境,设计并开展探究活动,梳理出指向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单元教学路径:依据课标、教材和学情提炼单元主题;明确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单元学习目标;以大任务为主线,形成进阶性学习历程;构建持续的学习评价。  相似文献   

13.
大概念视域下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设计有助于建构和完善学生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加强知识应用能力。本文以“水循环”一节为例,在大概念的统摄下,以具身理论为指引,构建“分布—整合—内生”的教学模式,突出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的重要性,助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比较,从“课程内容”的结构变化、“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内容标准的变化以及教学实施三个方面对两个版本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进行解析:内容结构方面,课程内容从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并行的平行结构变为学科知识按“宇宙—地球—地表—世界—中国”的线性结构,将形式更具体丰富的地理工具与地理实践活动串联其中,进一步凸显学科活动与学科知识的联系;教学实施方面,《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鼓励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做”“用”等能力,促进学生掌握并运用地理思维与方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将教学内容与真实情境高度融合,促使学生获得更加有效的学习体验,推动初中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本文以初中地理“河流”单元为例,从预期学习结果、预设评价方式和单元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探究大概念单元教学设计的应用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区域关联”是一个地理学科大概念,也是一种重要的地理思想。本文介绍了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教学设计理念,分析和制定了“区域关联”大概念单元教学背景和单元学习目标,并以“产业转移”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基于“区域关联”大概念的单元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关联意识,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部”这一主题,在初中地理的课本上没有出现,但中国西部,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是新世纪全国上下都在议论的一个激动人心的话题,在各种媒体中频频出现。为了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开发我国西部地区,为了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结合“中国地理”知识,在学完“中国地理”的基础上,针对初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设计了“巾国西部”这一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着重了解中国西部的自然特征。  相似文献   

18.
学习进阶理论下基于地理大概念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有助于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推动深度学习。本文以“地球上的大气”为例,整合课标中多条相关内容,以大概念为先导,通过主题引领,确定大单元学习目标,结合情境,创设问题链,构建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能力到较高能力的分层递进学习进阶框架,以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高中地理主题单元是围绕某一主题情境,对不同版本、模块、章节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等二次开发形成的,由特定地理概念统摄的中观学习单位。在主题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设计配套单元作业是关键的一环。本文以“土壤盐碱化”单元为例,基于学理逻辑与认知逻辑,构建“内容规划—形式选择—评价设计”的作业设计路径,助力减负增效目标的落地。  相似文献   

20.
陈丽延 《地理教学》2023,(15):51-52+5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指明方向。本文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知情意行”特点入手,探讨了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概念、特征、要求等渗透地理课堂的实施策略。本文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为例,结合玉门市这一具体情境,以其发展历程为线索,逐步将“中国式现代化”渗透地理课堂,并制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政教学目标、实施过程及课程评价,提出地理课堂中渗透“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