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不可抗拒的潮流,也是地理界、地理教育界所关注的热门话题。名学刘吉以广阔的视野论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标志、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等问题。本原载2001年2月19日《汇报》。本刊转载时从地理教师学习和参考的需要考虑,稍有删节,小标题也略有变动。  相似文献   

2.
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能源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国家经济安全提出了挑战。其中能源安全问题引起我国的关注。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4.
<正>一、东亚经济的崛起东亚经济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1)1960―1979年,东亚进入快速的出口导向型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化过程。2)1980―1997/1998年,伴随着产业重组,东亚进入以高新技术为导向的工业化过程,知识密集型经济逐步崛起,在全球生产网络中要做高增值的那部分产业。3)1999年至今,东亚地区的大型制造企业开始注重产业链/价值链,重新审视技术和市场的挑战。东亚国家新型工业化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是本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它不仅促进了产品和服务的流动,而且促进了劳动力、金融、资源及环境生产要素等的流动,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物质要素的可利用性.全球化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影响程度,对人类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从而加深了全球环境变化.全球环境变化已经成为伞球化进程的重要方面,人类对全球环境变化的应对方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及可持续发展.全球化深化了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制造业大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担了更多的环境污染,造成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增长较快.在全球化进程中,中国在享受初级产品大量出口并产生顺差的同时,也把环境污染输入进来,并把大量资源输出去,从而造成中国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政治、文化等都会在全球产生更大影响,研究全球化进程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及中国现代化进程对全球化的影响、全球化进程与全球环境变化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正在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共同探索国际经济治理新机制的一个平台。与此同时,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经济全球化已经走到“十字路口”,逆全球化的声音不绝于耳,如何推动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世界性挑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政治精英和学者认为“一带一路”将引领新型全球化道路,其中一个重要的探索方向就是包容性全球化。本文在简要剖析经济全球扩张的历程及其机制并揭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局限性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的实践活动,提出了包容性全球化的核心内涵,包括国家应发挥好“调节者”的角色、解决资本市场“期限错配”的问题、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保障各方平等地参与全球化,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保护文化多元性。尽管这些内涵还不足以精确地定量刻画包容性全球化,但可为后续研究提供一些借鉴的方向,也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R&D全球化:地理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孙勤 《地理教学》2010,(13):6-8
一、树立全球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1.环境危机呼唤全球意识 春天,繁花像白色的云朵点缀在绿色的原野上:秋天,透过松林的屏风,橡树、枫树和白桦树闪射出火焰般的彩色光辉;狐狸在小山上叫着,小鹿静悄悄地穿过了笼罩着秋天晨雾的原野。沿着小路生长的月桂树、荚莲和赤杨树,以及巨大的羊齿植物和野花在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使旅行者感到目悦神怡……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缘政治形态是由各种地缘政治关系有机组合而形成的综合体,它反映特定时空条件下地缘政治现实的总体面貌和特征。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缘政治形态概念和研究方法基础上,着重剖析当今世界以全球化为特征的地缘政治形态的内部结构。全球化打破了以往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单元的地缘政治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同时,国家之间边界越来越模糊,相互依赖日渐加深,地缘政治的全球整体性进一步加强,世界地缘政治形态展现出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传统安全是近几年频频出现的热点问题。它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显现的,尤以2001年的“9·11”事件和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SARS)为其典型代表。非传统安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学者们的重视,但它却系不同于过去我们所认识的传统安全,在形成机理、内涵、特点及与其他安全观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没有得到共识,处于理论的不成熟阶段。因此,文章就以上几点进行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和地方化以及伴随的全球空间和地方空间是新经济时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即全球化过程中的全球体系优势源泉和地方化过程中的地方据点优势源泉。中国城市加速其全球化进程的同时,城市竞争以及城市一区域一体化也在不同地区、不同程度地加剧和加速,城市发展取决于其全球性的链接程度以及区域竞争力的高低和地方根植程度。该文分析新经济时代全球化和地方化过程中城市发展和城市竞争的基本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的全球化和地方化程度。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作用相对显著;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整体竞争力低、城市区域整合度差,影响了该区域的城市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化的现阶段实现形式,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与开发,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它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影响到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影响力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与重建国家城市体系设想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顾朝林  陈璐  丁睿  李震  代媚媚 《地理科学》2005,25(6):641-654
中国城市体系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为国家创造和聚集了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尤其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城市体系发展很快。“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国际经济中占有相对重要的地位,国家城市体系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全球化影响入手,就国家城市体系重建,例如城市体系发展战略、城市等级规模分布、城市体系功能重组、城市体系空间格局以及城市体系支撑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与现代西方都自称为“天下”——以它们自己的方式。这并非没有根据。自己是宇宙的中心,或至少是值得关注的那部分宇宙的中心,这个态度是两个文明至为关键的特点。但是,现实的制约,加之从虚假自我意识生起的狂妄自大,从而导致一些错误和机遇错失,这两方面共同决定了两个文明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6.
论跨国公司R&D的全球化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在总结当前跨国公司R&D全球化发展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行业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行业特征和区格局。发现不同国家的海外R&D支出的行业结构大不一样,如美国以医药和汽车工业为主,而德国以化学工业为主;另外发现R&D支出的行业结构大不一样,如美国以医药和汽车工业为主,而德国以化学工业为主;另外发现R&D的国际化程度与产业的技术强度没有直接关系。R&D的流入/流出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西欧发达国家之间,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的日本移民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日本外务省的移民统计数据为基础,对1990年代以来日本海外移民在世界和中国的分布及其结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日本移民的数量变化、人口结构、迁移类型、迁移方式、地区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并考察了其在中国的分布及构成特点。日本移民主要流向北美、亚洲太平洋地区,尤以洛杉矶、纽约、上海、曼谷等城市分布最为集中。在中国的日本移民近年增长迅速,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香港、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并以男性移民为主。本文分析了这些日本移民的分布动向,并对今后中国大城市的移民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尺度重构视角下的经济全球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7,他引:8  
全球化的“时空压缩”特征降低了要素流动的空间成本,而为组织和协调跨国经济活动而出现的跨国公司与国际组织,导致象征权利范畴的领土边界对经济、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力不断削弱,进而引发了极端全球主义式的“地理终结”论调。人文地理学者结合全球化的特征,通过改变尺度结构,明确了全球尺度涉及的主体与内容,凸显出地域单元的意义,避免了全球尺度的抽象理解,从而反驳了地理终结论,形成了两个关键认识:①尺度建构不一定建立在相对性的基础上并构成垂直体系,基于关系建构的全球尺度更契合不同主体和空间联系日趋紧密的特征;②全球化与地方化过程是并存的。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尺度的垂直叠加,而是全球与地方之间的复杂联系。这两个关键认识为人文地理学参与全球化研究形成了独特的视角:一方面,学者们运用立体网络思维,以关键主体与空间为节点、以关系为纽带,实现“超越边界”式的分析;另一方面,全球化与地方化并存的理念也促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从单纯强调区域差异转向探讨区域内外相互作用,为城市与区域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观点的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简博秀 《地理学报》2004,59(Z1):93-100
全球化成为近来影响空间研究的一个热门议题,甚至成为城市-区域研究的一个新世纪的讨论方向.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变迁与全球市场供需失调的发展,伴随着经济、金融、服务业和通信设施等的集中化,使得全球化的现象反映在一个空间聚集的"全球"都市层级中.作者将试图透过全球化议题所产生在中国都市和区域空间的发展面向,提出一个新的观察与假设,作为对未来中国"都市与区域研究"的一个建议.文中从现有的全球化与空间研究着手,对未来在全球化所进行的研究主题提出初步的响应和可能的讨论,包括:世界城市、都市化、城市-区域的形构、跨国空间的联结、都市空间结构的转换、区域不均衡和社会极化等.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背景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资源型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类型之一。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全球化背景下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对这类城市本身、而且对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全球化对资源型城市影响的基础上 ,通过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宏观分析 ,以及对陕西铜川这样的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资源型城市的案例分析后 ,提出了我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对策 :(1 )主动适应全球化趋势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发展优势产业 ;(2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逐步实现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3 )有效保护资源 ,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完善资源市场体系 ,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