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七十年代以来,河口海岸科学在继续向水文、动力地貌、海岸工程等部门学科深入的同时,也向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近年来美国海岸带的研究,在环境、社会经济和工程的基础上,又特别强调资源、生态系统、计划、管理和法规等综合研究。鉴于当前世界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的海岸带合理利用问题,联合  相似文献   

2.
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海岸湿地是江苏湿地资源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海岸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该文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格局的主要特点及影响景观格局的自然驱动因子和干扰因素,提出江苏淤泥质海岸湿地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及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绿岛湾位于黄岛金沙滩东北部、胶州湾湾口附近,为砂砾质高能海岸。基岩类型主要为白垩系青山群的火山岩,由于该处海岸受外海涨落潮、季风、胶州湾涨落潮的影响,水动力条件复杂多变,砂砾质高能海岸沉积体系发育。在实习过程中,从绿岛湾砾石海岸的沉积特征入手,并结合绿岛湾周围水动力地质条件,对绿岛湾高能砾石海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基岩类型、胶州湾涨落潮、海岸带的地形条件三个要素决定了绿岛湾砂砾质高能海岸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4.
南通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功能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诚 《地理科学》2017,37(1):138-147
海岸带滩涂开发类型选择与空间布局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岸带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条件与滩涂开发类型对应关系透视为基础,结合南通海岸带滩涂条件、开发类型演变和区域发展背景分析,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农业和港口–工业–城镇多元化的滩涂综合利用模式,集成适宜性评价与分区、多部门规划冲突与协调等方法,探讨了南通海岸带滩涂地区生态与旅游、农业和港工城等功能区的空间配置路径。南通海岸带地区三类空间适宜比例分别23.5%,32.7%和43.8%,可以作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杜国云  王庆  孙祝友 《地理研究》2006,25(5):853-864
提出了海岸缓冲区的概念。结合莱州湾东岸晚更新世以来陆海相互作用历史与近期变化,将海岸缓冲区分为古潟湖地貌限制型、开放型和人工海岸型3种基本类型,在横向上划分出3个缓冲带,对海岸缓冲区的结构与功能及缓冲区范围进行了研究。本研究对防范海岸带地质灾害、减轻灾害损失与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海岸带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海岸带地物分布复杂,地物混淆常造成海岸带提取困难。该文以江苏省粉砂淤泥质海岸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并引入地学知识,构建研究区遥感图像分类决策树模型,并利用ETM 图像进行海岸地物分类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决策树模型可以较好地结合纹理信息和地学知识,解决遥感图像中复杂地物分类过程中的混淆现象,分类精度达89.26%,比最大似然法分类精度提高了15.19%。  相似文献   

7.
华南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重点应该放在地球系统的重要界面-海岸带。结合国外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研究,对我国华南海岸带历史与现代陆海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与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评述,并就华南海岸带开展陆海相互作用应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为协调海岸带不同类型空间的矛盾,从海陆统筹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生产、生活和生态的"三生空间"分类体系,研究并提出了各空间类型的判别方式,提取了河北省唐山市海岸带"三生空间"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唐山市海岸带生活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态空间的面积分别为481.6,1 353.5,180.1 km2,比例分别为23.90%,67.16%,8.94%。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中东部,生产空间主要围绕曹妃甸为核心,生态空间则主要集中在东部滦河口区域。  相似文献   

9.
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基于不透水面提取技术、分段分带法和不平等度指数,分析了2010年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格局的岸段分异性和沿岸地带性特征及其与海岸地貌、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南海周边海岸带开发利用空间分异明显,新加坡、中国开发强度较高,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开发强度较低。2南海周边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呈现空间聚集状态,形成了以中国珠江三角洲、泰国湄南河三角洲、马六甲海峡、文莱、菲律宾马尼拉湾为中心的高聚集地区。3海岸带土地开发强度因海岸区位、海岸地貌差异呈现地带性特征,近岸带开发强度高于远岸带,河口岸开发强度高于其他岸段。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影响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着重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温室气体释放、入海物质通量、生物多样性影响以及海岸特有自然覆被的生态环境效应角度评述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海岸环境演变影响研究的内容与进展。分析指出该领域未来研究将朝更宏观综合(全球环境影响)与更微观深入(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两个趋向发展。可持续土地利用评价与调整、海岸环境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模拟、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岸带综合管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南沿海广泛分布的海岸沙丘是海岸带环境演变的产物。该文对福建东南漳浦古雷海岸沙丘剖面(GL)进行了年代学、粒度参数和成因判别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取了对冬季风强度变化敏感的粒级组分,同时综合历史文献气候记录和泥炭地质记录分析,初步确定了研究区近1 300年以来海岸沙丘记录的冬季风环境演变信息,大致可划分为3个阶段:680-1100AD,海岸带冬季风强度总体较弱,后期表现为增强趋势,反映风暴潮活动频繁、气候温暖的海岸环境;1100-1700AD,海岸带冬季风强度波动增强,反映风沙活动强烈、较寒冷的海岸气候环境;1700AD至今,冬季风强度波动减弱,反映海岸气候环境在波动中回暖、风暴潮活动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12.
海岸沙地生态系统是海岸带陆地、海洋和大气交互作用形成的典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服务功能和价值。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综述,认为海岸沙地生态系统主要具有3个功能:(1)海岸地区的天然防护屏障; (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基地; (3)滨海旅游服务的基础。探讨了海岸沙地受到破坏的主要原因及其保护面临的挑战,认为海岸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不确定性以及构成的不对称性,是其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未来需要加强对海岸沙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准确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将海岸沙地的保护和开发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海岸沙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为海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海南岛海岸带资源系统结构特征,并根据现代海岸带管理学科特点和我国自然资源法、环境保护法,探讨海南特区海岸带立法管理的可能性和管理法规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4.
余凡 《地理教学》2009,(11):6-6
2009年福建省高考文综试卷的选考部分,有一道关于海洋地理的考题。要求学生结合台湾海峡简图,判断台湾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说明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这道题的考点是海岸的主要类型和特点,以及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外对海岸带的界定尚不存在统一说法,虽然海岸带向海范围的界定相对一致,但海岸带向陆范围差异较大。而海岸带向陆范围的界定是海岸带空间合理规划、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准确评估的重要保证,对海岸带的相关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传统的海岸带界定方法均没有考虑海岸带的动态性及空间差异性,因此,基于Bass扩散模型原理,构建了“湖泊效应”模型,提出了等辐射力曲线的概念,设计了可行的海岸带陆地范围量化方法。以辽宁省为例,结合2001~2012年人口与经济的面板数据,通过GIS与1stOpt软件平台,测度了辽宁省6个沿海城市的海岸带陆地范围,并对其进行了时空差异分析。运用Gompertz模型,预测了辽宁省2013~2020年的海岸带范围,分析了其空间差异趋势。结果表明:① 海洋的辐射带动力持续增长,辽宁省海岸带范围随着时间在稳步向内陆扩张;② 区域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海岸带范围也较广;③ 大连市和营口市是辽宁省海岸带的增长极;④ 辽宁省未来8 a海岸带范围将继续向内陆扩张而空间差异将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16.
海南岛为海南省的主体,也是我国第二大岛,地理位置与地形独特,拥有丰富的海岸带滨海湿地类型与资源。近年来受到海平面上升、沿岸风暴潮灾害等自然因素以及旅游开发活动、港湾工程建设和围垦、养殖等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红树林、珊瑚礁以及砂质海岸等海岸带滨海湿地遭到大面积破坏,退化趋势明显。通过对海南岛海岸带滨海湿地类型、分布特征以及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科学合理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邓春朗  阎鸿邦 《热带地理》1997,17(4):359-363
本文阐述了基于GIS的海南岛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过程,包括以ARC/INFO为平台的系统功能和结构设计;并制定出海岸带环境管理的指标体系等技术关键和海岸带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这些技术关键亦有益于指导其他海岸带资源与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建立。  相似文献   

18.
海岸带的空间功能分区与管制方法——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孙伟  陈诚 《地理研究》2013,32(10):1878-1889
海岸带空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关系到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和优质资源利用效率,成为影响沿海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根据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特征,运用相关分区方法,划分海岸线和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适宜性空间,获取较高的空间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地理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大部分学者从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并对分区方法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但是由于海岸带具有自然地理的特殊性,所以在指标选择上有较大不同。以宁波海岸带为例,讨论海岸线及海岸带的空间区划指标体系选择和方法应用问题。在借鉴已有区划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评价单元划分、评价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在评价海岸线开发适宜基础上,做进一步的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将宁波市海岸带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并结合宁波市空间开发现状,提出不同类型区域空间布局调整引导方向和管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陆海统筹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战略,针对陆海统筹核心区域——海岸带地区开展协调发展水平评价对推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从陆域和海域2个维度构建海岸带复合系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利用耦合协调度、信息熵和有序度模型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探析海岸带开发对温州市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① 陆域和海域子系统的发展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陆域子系统的高值区集中于温州主城区,低值区集中于温州中南部;陆域和海域子系统内部协调发展程度逐步上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海岸带复合系统耦合度接近甚至达到1,趋于良性共振耦合状态,耦合协调度也不断提升,达到良好协调状态。② 2010—2018年间海岸带复合系统信息熵逐步下降,有序度不断上升,协调发展趋势良好。③ 海岸带开发对海岸带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为提高陆海能源资源运输与利用能力、改变陆海生态环境、促进陆海产业集聚和加强子系统关联、推动陆海社会文化发展4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姚江春  姚华松 《热带地理》2012,32(4):437-443
为适应大珠三角地区由粗放低效增长向集约精明发展的转型需求,打造高品质人居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和要素集聚成为本地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关键。基于本地海岸带的复合型优势,提出建设大珠三角"阳光海岸",使之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多元文化交融、休闲景观多样、公共交通可达、设施配套完善、新兴产业集聚的地区,具体措施包括:环珠江口阳光休闲湾区建设、"公共通廊+滨海社区"的休闲海岸开发、文化海岸建设、统筹海岸带开发的合作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