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0):64-65
《晋书·地理志下》:“孙休分武陵立天门郡”。妹书·州郡志》:“天门太守,吴孙休永安六年(263),分武陵(郡)立。”又云:“澧阳令,晋武帝太康四年(283)立。”这为石门县建县之始,县治驻今治。隶天门郡。辖境当与今石门县同。因县治驻澧水北岸,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阳”,故名。郡、县同治。“隋开皇九年(589),罢石门郡建石门县,隶澧州(旋改澧阳郡)。”自此,石门县,名列国史。  相似文献   

2.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2):63-65
《宋史·卷四九三》:“初,北江蛮酋最大者曰彭氏,世有溪州。州有三,曰上、中、下溪……总二十州,皆置刺史。”国史始载“下溪州”。古丈县域,战国属酉阳邑地,汉为酉阳县地,隋唐为大乡县地。五代晋天福五年(940)溪州治所从老司城迁今会溪坪,改名下溪州,又称誓下州。元为保靖州和会溪施溶等处长官司地,治今永顺县王林(芙蓉镇)。明置田家润长官司,治今田家洞,属永顺宣慰司。清初为永顺县地,道光二年(1822)析古丈坪厅,治今古丈坪(古阳镇),属永顺府。民国二年(1913)改为古丈县。县治古丈坪。民国二十三年古丈坪改为古阳镇。  相似文献   

3.
《元和郡县志·卷第三十》:"渭阳县,垂拱三年(687)析麻阳县置,在坡山西址。山甚高险,百姓食坡溪水。"治驻今凤凰县落潮井乡黄丝桥,辖境相当于今湖南省凤凰县大部分,属锦州。五代后废,因辖地及县治与今凤凰县密切相关,故应视为凤凰建县之始。清乾隆《凤凰厅志》:"地本唐渭阳县治,历宋、元、明或废或置,命名不一"。也持此看法。渭阳,得名当与渭溪,密切相关。渭,《说文》:"渭,水。出陇西首阳渭首亭南谷,东入河。  相似文献   

4.
沅江地名考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522),析益阳县置药山县,治今沅江市三眼塘,亦为药山郡郡治。辖境相当于今年沅江市大部及益阳县北部。随开皇九年(589)废郡,合药山、重华二县为安乐县,属巴陵郡,治原药山县治,辖境与原药山县相当。随开皇十三年(593),治移今沅江市区。隋开皇十八年(593),改安乐县为沅江县,治驻原址。自此沅江称名于世。沅江县何以为名?历有二说,一说以沅水“流水归宿之地”而得名。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名》2011,(4):18-21
任弼时故里——湖南湘阴 湘阴,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南朝宋元徽二年(公元474年),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隋开皇九年(589年)置湘阴入岳阳县。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  相似文献   

6.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3,(12):58-61
汉寿,古名索,与鲁国索氏封国有渊源关系。秦置索县,县治驻崆城。汉袭秦制。东汉阳嘉三年(134),改索县为汉寿县,以“汉祚绵长”为名。三国后,历为吴寿、龙阳、辰阳县域。后沿袭东汉旧县名,复称汉寿县。县名累改,皆有历史文化渊源。置县后县域数改,县治四迁,终治今址。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4):47-49
晋州—①北魏以唐州为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宋政和中升为平阳府。②成吉思汗所置晋州在河北,即今凿县。晋安——晋在今福建东部与南部置晋安郡,治侯官(今福州),隋废。又有晋安县,本名东安,晋改,在今福建南安东晋江北岸。隋改为南安。  相似文献   

8.
扶沟县位于河南中部,处在豫东平原黄泛区的腹心地带,总面积1173平方公里,人口56万,现属周口地区管辖。 扶沟古称桐邱,农业历史悠久。战国时先后为郑国、魏国属地,秦时属颍川郡,至西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5年)置县,县治在谷平乡,即今崔桥小扶城遗址。由于当时该地有扶亭、洧水沟,扶沟则因此得名。晋统一中国后,扶沟属豫州颍川郡;南北朝时代,属南朝的南梁郡辖,北朝属北魏颍川郡管,东魏时归郑州许昌郡辖;隋朝仍柰属于颍川郡;唐朝州郡连称,扶沟归许州颍川郡;后梁属开封府,后唐属于汴州宣武军,后晋亦属开封府。北  相似文献   

9.
商伟凡 《中国地名》2011,(11):26-27
矩、贵、竹(筑) 贵阳,乃至贵州,是许多人不大熟悉的地方。初学者探寻贵州方域变迁的奥秘,总要从梳理古今沿革开始,令其脉络化作“曲径通幽”的向导与锁钥。设于东晋咸和八年(333年)、延续至南朝的“晋乐县”,本为今贵阳一带设立县级行政区域的开端,遗憾的是治所不详——在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上只有县名、没有县治符号,以致经常被贵阳方域沿革省略不计。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2,(4):9
黎平,位于贵州省境内,地处黔、湘、桂三省交界处。唐代,黎平为龙标县治地,称五脑寨,始兴土司。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称黎平。北宋巡抚副使龙禹官和丞相司马光上书神宗皇帝:"蛮地古州(驻地今黎平罗里)山珍  相似文献   

11.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2.
千年南宾镇     
走过138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镇南宾镇,是石柱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宾古镇从唐武德二年置县,历为县治、土司治、厅治、县治、自治县治至今。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山青水秀,风光秀丽,龙河绕城三面,大风溪北来在龙井路汇入龙河,都会溪南来在太白崖下注入龙河,  相似文献   

13.
隋军 《中国地名》2012,(2):23-24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公元664年~公元710年),唐代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的孙女,中国古代"巾帼宰相"第一人。上官婉儿的故里陕州(今三门峡市陕县)。"陕"作为地名,最早可追溯至商代。作为县治,陕县最早设置于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15.
偏关,又名偏头关,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境内,地处西北边陲。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三关”。偏头关东连丫角山,西濒黄河,因地势东高西低,故名偏头关。“雄关鼎宁雁,山连紫塞长,地控黄河北,金城巩晋强”,是古人对偏头关的赞誉。偏头关历史悠久,地处黄河入晋南流之转弯处,为历代兵家争夺重地,为“三晋之屏藩”、“晋北之锁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2,(4):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  相似文献   

17.
人文地理地名中重合最多的是行政区域地名和聚落地名。这两类地名数量十分庞大,也是造成重合的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地随移民一。旧大陆的大量这类地名在新大陆重合出现即是由此。我在本刊发表的《论中国的非汉语地名》一文中所述的伦敦、剑桥、牛津等地名大量出现于美国和加拿大,就是这个原因。在中国也是一样,两晋之间,即所谓永嘉之乱的时代,北人大批南迁,原属郡、县,也随移民而重建于江南,即所谓侨郡、侨县。一时出现了大量郡、县地名的重合。据谭其骧教授的统计,当时仅今江苏、安徽二省的江南地区,就建立侨郡40个,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名》2012,(1):7-8
兴国县建县始于三国时期,吴嘉禾五年(236年)置平阳县,北宋大平兴国七年(982年)以年号"太平兴国"始名"兴国"。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县是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将军县、烈士县,是第三次反"围剿"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9.
占捷 《中国地名》2013,(11):68-69
平型关,又称平型岭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平型关东连紫荆,西望雁门,系晋东北内长城线上之险关。战国、秦汉以来即为晋冀北部军事交通要隘,兵家必争之地。该关塞形如瓶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