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章古台固沙林主要树种根际土壤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章古台固沙林樟子松、油松、赤松和杨树4个树种的根际土壤, 结果表明: 不同树种根际土壤pH值低于非根际土壤, 有机质含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除杨树外, 根际土壤CEC(阳离子代换量)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而交换性酸度、水解性酸度和全盐量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盐基饱和度均低于非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中全N、碱解N、速效K表现为富集, 速效P表现为亏缺, 其中樟子松亏缺最为严重; 不同树种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高于非根际土壤。  相似文献   

2.
岳斌  常国华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4,34(6):1590-1597
为深入了解农作物根系分泌物与其根际土中可溶有机物的关系,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 对小麦和苜蓿根际土中的有机物采用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测定.对分离出的极性和弱极性馏分分析结果表明:种植不同农作物的土壤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差异很大.小麦根际土壤中主要分布的是C10-C32脂肪酸;苜蓿根际土壤中主要分布的是C10-C30脂肪酸;小麦根际土壤中活性物质十六烯酸、亚油酸和顺反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在苜蓿上未检出;小麦根际土壤中有机质演化程度及降解程度均大于苜蓿根际土壤.在低演化状况下,根际土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能够很好地反映根系分泌物的特点.芳烃的甲基菲指数MPI值是判识土壤有机质演化和降解程度的良好参数.  相似文献   

3.
选取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不同定植年限下3种灌木的根际和非根际土,比较研究了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的根际效应。结果表明:(1)除全氮和全磷外,20种土壤因子在3灌木根际土间差异极显著;(2)根际土的容重、全盐含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代谢活性、脂肪酸含量和DNA片段多样性、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6种酶活性在不同年限林地间的差异极显著;(3)全氮含量、速效氮磷钾含量、微生物代谢活性、DNA片段多样性、微生物量碳和磷、纤维素酶和磷酸酶活性在不同树种与年限的交互效应上差异极显著;(4)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根际效应大小为柽柳 > 沙拐枣 > 梭梭,而不同树种各土壤养分因子和酶活性的根际效应大小并不一致。可见,几种荒漠灌木的定植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加速了沙漠防护林土壤的发育进程。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河下游几种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卫霞  罗明  潘存德 《中国沙漠》2010,30(3):571-576
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7种典型的优势荒漠植物的根际微生物数量、群落组成及其活性。结果表明:荒漠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组成与根外有较大差异,具有不同的根际效应。黑果枸杞、刚毛柽柳、花花柴、盐穗木具有显著的根际正效应,其根际细菌的R/S为1.26~150.42,以黑果枸杞根际效应最为突出。骆驼刺、罗布麻和河西苣则产生负根际效应。生理群微生物氨化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均表现出强烈的正根际效应,而硝化细菌未检出。荒漠植物的生长对根际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活性大于非根际土壤,但不同荒漠植物根际对土壤呼吸作用强度,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表现出较大差异。总体而言,荒漠植物增加了根际微生物的数量及活性,促进了土壤养分的积累和转化,对于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灌木的根际效能优于草本植物,可作为新疆受损荒漠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优先考虑的物种。  相似文献   

5.
 在塔里木河下游生态与植被恢复监测实验站,对不同灌溉量 (高灌、中灌、低灌) 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幼苗根际微生物数量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多枝柽柳幼苗根际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多枝柽柳幼苗根际细菌、放线菌的数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根际真菌的数量随着灌溉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除高灌溉量下根际放线菌数量的季节变化无显著性差异外,3种灌溉量下多枝柽柳幼苗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在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3种灌溉量下多枝柽柳幼苗根际微生物的数量与pH值和全盐均呈负相关性,与全P有显著的正相关性;低灌溉量下柽柳幼苗根际细菌的数量与全P、有效P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有机质、全N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弋良朋  马健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3):443-448
采用水平根垫法对四种不同类型的荒漠盐生植物进行栽培实验,应用冰冻薄层切片法对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进行分层取样,并测定不同层次土壤中pH值、总盐、速效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和Mg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盐土中,距根表不同距离的土壤中,pH值均呈有规律的梯度分布,即根际微区pH值较土体下降,且距根表越近,pH值越低,而在棉田土中却没有显著变化;总盐在根际出现较大的亏缺区。在盐土中,四种植物根际的速效N都呈现出亏缺的趋势,在0—3 mm范围内变化幅度最大。四种植物根际速效N在棉田土壤中的变化趋势与盐土中相似,也呈现出亏缺,但亏缺的程度稍低。四种植物根际有效P的变化与速效N不同,在盐土中,四种植物根际有效P呈现富集的趋势,但富集程度不高,最大富集范围出现在距根表0—5 mm范围内,芦苇的富集率最低。在棉田土中,根际有效P的变化与在盐土中相反,表现为亏缺,并且亏缺幅度很大;四种植物根际速效K的变化与有效P相似。根际交换性Ca的在盐土和棉田土中的分布有差异。在盐土中,根际中交换性Ca分布较均匀,没有显著的变化,而在盐土中却富集。在荒漠盐土中, N、P和K在几乎所有植株中地上部分都显著大于地下部分,N和K尤为显著;除芦苇外,Ca和Mg则是地下部分大于地上部分,琵琶柴尤为显著,这可能与它们各自的生理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7.
用Zeeman—50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了上海滨岸潮滩沉积物中Cu、Pb、Fe、Mn、Zn、Cr的总量及其5种地球化学形态含量,发现根际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一般低于表层沉积物,但在重金属含量水平上,均为Fe>  相似文献   

8.
综论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土壤呼吸各个组分对土壤总呼吸的贡献是定量评价植物和土壤碳平衡及能量平衡的 重要基础。目前区分土壤有机质分解呼吸和根呼吸的方法主要有成分综合法、壕沟法、根分离法、 林隙法、根生物量外推法、同位素法, 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的方法有同位素稀释法、模 拟根际沉降物法、14CO2 动态法、根系分泌物洗涤法、δ13C 微生物量法及一些非同位素法的联合。 土壤呼吸各组分区分研究中, 区分纯根呼吸和根际微生物呼吸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区 分方法的改进、完善和创新, 不同区分方法间的比较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区地理》2021,44(3):750-758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生长时期(幼龄期、中壮期、过熟期、衰亡期)胡杨根际土壤细菌进行测序,结合典范对应分析(CCA)与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细菌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样品共获得7287个操作分类单元(OTUs),经过对比鉴定共得到73门,165纲,339目,454科,651属和205种。(2)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随生长时期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不同生长时期间无显著差异。(3)胡杨根际细菌群落主要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unidentified_Bacteria、Halobacterota,优势细菌属为海杆菌属(Marinobacter)、嗜盐单胞菌属(Halomonas)、Woeseia,相较于门分类学水平,细菌群落组成在属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生长时期胡杨根际细菌群落的优势菌属不同。(4)不同生长时期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可分为两大类,中壮期与衰亡期的土壤样品聚为一类,幼龄期与过熟期的土壤样品聚为一类。(5)CCA分析表明土壤含水量、全钾、总盐、pH是显著影响胡杨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环境因子(P0.05)。研究结果为丰富干旱区根际微生物的研究、探讨干旱区植物-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灌区中型狼尾草(Pennisetum longissimum var. intermedium)、新疆大叶苜蓿(Medicago sativa)和皮燕麦(Avena sativa)对盐渍土的适应特点及其改盐效应。通过对3种植物不同生育期(播后90 d、120 d、150 d)根际土壤pH值、导电率(EC)、盐分离子及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探讨盐渍化土壤影响下耐盐植物根际微环境的变化。结果显示:在盐渍化逆境下,3种植物对于根际土壤微环境均有一定调节作用,生育期内土壤pH值、EC值、Na+、SO42-、Cl-和Ca2+含量逐渐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新疆大叶苜蓿根际土壤pH值变化较为突出,其次是中型狼尾草和皮燕麦,播后150 d较播前降幅分别为2.18%、2.06%、1.21%;中型狼尾草根际土壤EC值降幅最大,其次为新疆大叶苜蓿和皮燕麦,播后150 d较播前降幅分别为42.69%、33.29%、28.33%;在3个取样期,中型狼尾草根际土壤Na+、SO42-、Cl-含量变化幅度最大,新疆大叶苜蓿对Ca2+的吸收能力强于中型狼尾草和皮燕麦;中型狼尾草在生长期内根际土壤有机质含量持续增加,新疆大叶苜蓿在生长前期有机质增量较显著,生长中后期增量减缓,根际微环境变化趋于稳定。综合而言,中型狼尾草对盐渍土的适应及改良效应较突出,其次是新疆大叶苜蓿,再次是皮燕麦。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植物根际土壤养分状况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根袋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5种常见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刺沙蓬(Salsola ruathenica)、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的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的pH...  相似文献   

12.
梭梭和白梭梭主根周围土壤养分的梯度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从娟  马健  李彦  李惠 《中国沙漠》2011,31(5):1174-1180
采用野外原位分层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个主要建群种——生长于丘间低地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和生长于沙丘顶部流沙地上的白梭梭(Haloxylon persicum)——主根周围土壤的pH值、电导率及养分的梯度变化状况。结果显示,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0~1 cm)pH值均较土体(1~10 cm)低,电导率和各养分在根际微区均出现了聚集现象,最大聚集率在0~0.2 cm圈层,梭梭、白梭梭的最大根际效应R/S分别为电导率1.17、1.23,有机质2.00、2.41,全N 2.64、2.86,有效N 2.42、3.26,有效P 2.14、1.71,全P 1.14、1.12(在两种植物根围土壤变化不是很大,但也存在正的根际效应),这说明梭梭和白梭梭根际微区均有显著的养分聚集的现象。结果还显示,梭梭根围土壤各因子均较白梭梭高,这可能是梭梭和白梭梭生活在不同生境所致。R/S分析表明,除有效磷外,白梭梭根际的“肥岛”效应均较梭梭明显,这说明了越是在养分胁迫的土壤环境,荒漠灌木的“肥岛”效应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岳斌  常国华  张仁陟 《中国沙漠》2014,34(5):1313-1319
为深入研究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中有机物贡献的特点,用柱色层族组成分离方法, 对小麦和苜蓿根际土及二者交界地中提出的可溶有机物采用了GC/MS分析测定。从样品的非极性馏分中分析检测出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及酯类3个系列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并对小麦地、苜蓿地及二者的交界地中的正构烷烃的奇偶优势比(OEP)、∑C22-/∑C23+比值和姥植比(Pr/Ph)进行了分析比较。小麦和苜蓿的GC/MS的主峰均为nC31,正构烷烃奇偶优势比OEP值大小顺序为苜蓿地>交界地>小麦地,且三者数值均>1.4。正构烷烃∑C22-/∑C23+比值大小顺序为小麦地>交界地>苜蓿地。姥植比(Pr/Ph)的比较结果为苜蓿地>交界地>小麦地。这表明小麦和苜蓿根系分泌物进入土壤后演化程度不一样,小麦地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于苜蓿地。  相似文献   

14.
人工湿地植物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20 a在国内外建造的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研究的报道,总结、分析了对重金属富集能力强的湿地植物种类及其去除废水重金属的机制,介绍了人工湿地中的植物净化含重金属废水的作用和效果。湿地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影响根际环境,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改变废水中重金属的物理、化学形态。植物可以通过吸收、转运和积累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而在植物吸收、转运和积累重金属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起关键作用的转运蛋白和基因。为了增强人工湿地系统去除废水中重金属的整体功能,可以在优势植物筛选的基础上,采用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提高植物的吸收、转运废水中重金属的能力。另外,可以通过基质选择、抗性微生物菌种引种,进一步优化植物、微生物和基质的配置,也将是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的效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微生物在镍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虽然镍是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但在较高含量时,对土壤微生物会造成毒害。在长期受镍胁迫土壤中,土壤细菌、真菌、内生菌根、外生菌根中的某些种类产生了体内和体外的抗性机制以减少镍的毒害作用。通过微生物的吸收、沉淀、络合等作用,可以减少土壤中重金属的迁移性和生物毒性;另外,某些根际微生物还能提高超富集植物对重金属的提取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关系强化植物修复的效果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用于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的基质、植物及其配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工程角度探讨了人工湿地中基质与植物的筛选以及配置问题。基质是人工湿地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大部分物理、化学和生物反应等都在基质中进行。不同基质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存在明显差异,筛选对污染物净化能力强的当地材料作为人工湿地基质,不但能提高人工湿地的净化能力和使用寿命,还能减少人工湿地的投资成本。植物在人工湿地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包括直接吸收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提高人工湿地的渗透系数,增强根际微生物活性和输送氧气到根际增加根际的溶解性氧含量等,但不同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选用本地区净化力强的植物用于人工湿地,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引用外来植物的投资成本,还可以避免引用外来植物造成的生物入侵危险。在筛选人工湿地基质和植物的基础上合理的配置基质和植物是提高人工湿地净化效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孙磊  刘莹  姚娜  邵红  李潞滨 《湿地科学》2012,10(2):176-180
以内蒙古河套灌区湿地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分离培养法对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的芦苇根际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分离自天然湿地芦苇根际的45株细菌分属于γ-变形菌纲(44.44%)、厚壁菌门(Firmicutes)(42.22%)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3.33%)3大类群,其中,γ-变形菌纲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Bacillus)(42.2%)为最优势菌属;分离自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的44株细菌分属γ-变形菌纲(13.63%)、β-变形菌纲(6.82%)、厚壁菌门(47.73%)及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31.82%)4大类群,其中厚壁菌门为最优势类群,芽孢杆菌属(40.9%)为最优势菌属。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湿地和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都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但天然湿地与退化湿地芦苇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综述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综述了城市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含量分布、化学形态、积累的生物效应及污染修复等近几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相关研究、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对废水中重金属等污染物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而受到人们高度关注,但由于其不易从废液中分离重金属的难题而限制了生物炭的广泛应用。研究表明,生物炭与磁性介质的结合,可促进生物炭的磁化,进而有助于在磁场作用下实现固液分离,这是解决重金属污染废液污染治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成效。本研究综述了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的不同制备方法以及主要表征特性,阐述了磁性生物炭对几种重金属的吸附效果及其研究进展,进而对磁性生物炭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建议,以求为深化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茶树具有喜酸聚铝特性,而酸性条件下土壤中的磷很容易被固定。为了弄清茶树根际土壤磷的吸附过程与作用机理,采用外源磷吸附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母质、不同种植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磷的吸附过程与动力学,并用最小二乘法进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磷吸附动力学曲线,探讨了茶树根际土壤的磷吸附特征。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磷的吸附过程与动力学有明显的差异。与非根际土壤的相比,茶树根际土壤最大吸附量(Xm)值低56 mg/kg,但是最大缓冲容量(MBC)高2.60,磷吸附饱和度(DPS)高1.44,表明根际土壤磷吸附力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而磷生物有效性高于非根际土壤。3种成土母质发育的茶园根际土壤磷吸附能力强弱依次为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风化物板页岩风化物。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根际土壤磷吸附能力特征值Xm和MBC有所降低,而DPS有所增加。第四纪红色粘土、花岗岩风化物和板页岩风化物3种母质发育的茶树根际土壤DPS值依次提高了0.83、2.83和3.51,而Xm依次降低了91 mg/kg,131 mg/kg和61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