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讯     
《西部资源》2012,(3):25
16月2日,"海洋六号"赴太平洋勘查海底矿产,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考,为期120天。"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担中国载人深潜器"蛟龙"号7,000米级海试保障任务。预计整个航次科考时间约  相似文献   

2.
国土动态     
《西部资源》2012,(3):25-25
6月2日,“海洋六号”赴太平洋勘查海底矿产,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考,为期120天。  相似文献   

3.
“蛟龙”号9月3日在西北太平洋中国大洋协会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采薇海山区实施了第69次下潜作业,这也是“蛟龙”号首个试验性应用航次第三航段的首次下潜,采回一块富钴结壳样品.国家海洋局二所地质学博士唐立梅认为,该样品对研究其成矿机制,以及与不同产状的结壳对比有重要意义. 唐立梅介绍说,富钴结壳在西太平洋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海山、海脊和海台(具有比较平坦、宽阔顶面的海底高地)的斜坡.太平洋约有5万座海山,其富钴结壳贮存量最丰,但经过详细勘测及取样的海山却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12,(1):45-45
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两台海底地震仪将随第28次南极科考队前往南极,并将投放于南极普里兹湾以北海域,对南极大陆及其周边海域的地震情况进行观测。这是中国首次在南极地区投放海底地震仪。  相似文献   

5.
我国大型科考船"海洋六号"徐徐驶离广州海洋地质专用码头,远赴太平洋,执行中国大洋第27航次科学考察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本航次"海洋六号"主要承担三项任务:一是开展海山区富钴结壳资源调查,积累基础资料;二是开展调查区环境调查与评价以及相关科学研究,进一步了解环境基线自然变化范围和生物多样性空间分布特征;三是在特定海域承  相似文献   

6.
经过两天两夜的航行",海洋六号"船抵达地质调查航段(CGS航段)作业区,并于7月6日清晨开始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声学深拖设备作业。当地时间中午12时,"海洋六号"船科考队员在对声学深拖设备进行最后调试和检查后,将其缓缓放入水中。该设备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深海声学拖曳系统,可在水深6000米海域近海底(20米~100米)进行作业,最大测深250米,最大侧扫覆盖宽度800  相似文献   

7.
"雪龙"号破冰船是我国目前唯一的极地考察船,破冰航行是极地船舶的重要特征之一。以"雪龙"号破冰船的GPS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模型算法识别冲击式破冰这一特殊的航行状态,在整个中国第28次南极考察航次的数据分析中,整体识别率超过86.1%,识别正确率达到98%以上。利用此算法,在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航次的破冰识别率也超过85%,识别正确率达到93.5%。雪龙船两个航次实测GPS数据验证了本文算法的可用性,而破冰识别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航次的破冰模式具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1,(7):63-63
印度270万名人口普查员自2月9日起,前往全国各地开展为期3周的人口普查入户调查,印度历史上第15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进入了第二阶段。此次普查工作为期11个月,第一阶段于20]0年4月1日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波束等海底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新的海底地理实体被发现并命名,海底地名命名活动日益活跃。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的海底地名命名活动由深海大洋向两极拓展,尤其是南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环境,开展精细化海底调查并命名新发现的南极海底地理实体已成为一些国家未来“主张”或“拓展”其南极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南极海底地名命名的现状,对其管理情况、命名规则情况以及各国命名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南极海底地名命名的实际提出了相关发展建议,为进一步彰显我国对南极事务的贡献提供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数字水深模型是描绘海底地形地貌的水深地形图,在罗斯海陆架上,冰盖的进退形成形态大小各异的海底冰川地貌,而对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研究需要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的支持。采用36个国际公开航次采集到的多波束水深数据以及GEBCO_2014网格水深数据,融合、编绘成50 m网格间距的高分辨率罗斯海数字水深模型。由于采用的多波束水深数据来源于不同调查船只、不同多波束声呐系统及不同航次,这给多波束水深数据的精度评估、融合等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首先采用通用绘图工具(GMT)对多波束中央波束水深数据的交点误差做统计分析,再利用统计分析结果对不同航次水深数据做出精度评估,最后利用"移除-恢复"法对两种来源及精度不同的水深数据做最后的融合。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罗斯海高分辨率数字水深模型与国际南大洋水深地形图(IBCSO)相比,能够更加清晰地凸显海底微地形地貌特征,尤其是冰川进退过程中产生的地貌特征,可满足罗斯海海底冰川地貌的解释工作及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11.
<正>2月28日,"海洋六号"船出航执行今年的海洋地质调查航次任务。这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海局开春后执行的第一项海上科考任务,标志着今年海洋地质调查工作全面启动。按照海洋地质调查计划安排,2015年,广海局主持实施海域油气资源调查工程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工程,并参与海洋基础地质调查工程、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与监测工程、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试采工程、海洋地质数据库与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及联合勘探工程等7项任务,以及中国大洋科考航次任务1项,总计34个项目任务。该局计划安排"海洋六号"、"海洋四  相似文献   

12.
<正>第82届加拿大国际矿业大会不久前在多伦多开幕。展会上,投资者和业内人士认为,2014年矿业并购将加速,中国需求和中国投资将为低迷的全球矿业市场注入活力。本届国际矿业大会为期3天,来自世界126个国家的3万多名代表参会。中国黄金国际资源有限公司等多家中国矿业类公司和中国国土资源部相关专家参加了展会。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第24航次采集的大气CO2浓度与AIRS的大气红外辐亮度进行统计回归,获取两者间的拟合关系。与该航次随机选取的60°S附近验证点比较,平均相对偏差为1.09%。同时,将拟合函数应用于对应第26航次同位置、近时间点的AIRS大气辐射值,其结果和第26航次走航数据进行比对,平均相对偏差为2.12%。对比同纬度下第24航次的精度,其精度有明显的下降,结果表明,利用统计回归的计算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2010年8月2日至3日,第八届"中国水论坛"在哈尔滨市黑龙江大学成功召开.为期两天的会议以"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为主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科考 《西部资源》2012,(6):34-35
6月2日,"海洋六号"载着中国大洋科考第27航次团队从珠江口出发,驶向东南。东南以东,海水的颜色由灰变蓝,直到深蓝。风浪和潮白渐去,海面开始呈现中世纪宝石一般的静谧沉静。但在静谧的海面之下,另一个世界却走向热烈,生物更加缤纷,矿产更加丰富。对任何一个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国家而言,这都是资源战略的重要一环。当前各国纷纷调整海洋战略,大国国力和科技实力尽显。如同这次大洋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09,(11):73-73
深海潜水器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技术力量,是海洋技术开发的最前沿与制高点,利用它可取得海底世界的宝贵数据和资料,用于深海资源勘探、热液硫化物考察、深海生物基因、深海地质调查等领域。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拥有深海载人潜水器,最大工作深度未超过6500米。中国研制的7000米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下潜工作深度最深的载人潜水器。  相似文献   

17.
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用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球剖面系统对深圳湾进行网格状断面勘测,经室内剖面记录解译及与钻孔记录校核,将全部剖面录入计算机,再经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处理,得出深圳湾海底沉积层的空间分布与各种数据。文中讨论了有关新技术在小区域地貌及第四纪地质研究中的应用及结果。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地理》2012,(3):398
为深化合作与交流,加速"亚洲中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影响与适应——中—哈联合生态样带研究"项目的实施,2012年5月4~8日,哈萨克斯坦农业部土壤与农业化学研究所专家Nassyrov Russlan、Azimbay Otarov一行两人访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并开展了为期4天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07,(1):44-44
从国家海洋局日前举行的“大洋一号”科学考察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获悉:我国通过去年首次环球大洋科考发现的一处富钴结壳富矿,目前矿区申请的准备工作正在积极进行中,有望成为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拥有的第二处矿区。“国际海底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总面积约2.517亿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积49%的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战略金属、能源和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参加高中活动,就是这为期四天的“保护母亲河——黄浦江考察活动”。参加此次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前往安吉——黄浦江的源头进行水质考察,这就是我高中开始的地方,于我而言是一次很精彩的磨砺与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