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城市居民的菜蓝子一直是各级政府和普遍市民关心的焦点问题,为了更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多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探索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针对蔬菜生产,运输,供销,消费,宏观管理各环节上经常有关的空间信息,以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等高新技术作为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分析,模拟,显示,输出,传输,发布的手段,通过流畅的信息,疏通各环节的障碍,把菜蓝子这一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2.
晋陕蒙接壤区(简称接壤区)煤炭,电力,天然气的开发规模,不仅取决于资源数量的多少,特别是煤炭的开发规模,还受到需求量,转换和交通条件的制约,目前,煤炭运输十分紧张,今后10多年交通运输仍然是制约煤炭开发规模的重要因素,煤炭,电力大规模开发刚刚起步建设,天然气勘探已取重大突破,即将进入边勘探,边开发阶段,石油资源量不多,预计今后的发展潜力不会很大,因此,本文在完成对这一地区能源资源评价之后,进一步对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湖南101个县(市,区)为评价单元,从粮食单产,化肥生产力,劳动生产率,农业总产值增长率,农民人均收入,人均收入增长率,投入产出率,粮食增长率,粮食保证率等方面,研究了湖南农业转化效率的现状及区域差异,并进行了农业转化效率的优度排序,分类和分区,湖南农业转化效率水平不高,发展不平衡,长衡丘陵盆地区,洞庭湖平原区转化效率优于湘西,湘南山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农业转化效率较优的是湘潭市,株洲市,长沙市等,而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等农业转化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2,22(4):390-396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以柴、粪为薪、天然放牧,陡坡垦殖,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山区笋竹资源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有着丰富的笋竹资源,开发这一资源优势,条件优异,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在南方竹类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分布集中,优势突出,笋竹品种多,品质优异,因此有条件进行规模性开发。但从目前笋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着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开发,原始,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当前亟待加强笋竹资源开发的研究,研制新的笋产品,提高竹笋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论山西的水资源与洪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西由于季风气候,地理位置和下垫面等条件影响,降水偏少,蒸腾力强,致使水资源和降水时,空分布有明显差异,异区同枯,调供能力不足,因而历史上旱,洪灾害频出,应以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予以调配。  相似文献   

7.
西部旅游资源的赋存环境及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资源原生多样,成景岩石各类繁多,面积大,分布广,由于 居多元民族,历史文化多元,前进轨迹多元,遗留习俗多元,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在西部进行旅游开发,就必须对西部主体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分析表明,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品位高,垄断性强,西部地区拥有全国统计的6类74种旅游资源。丝绸之路,长江三峡,桂林山水,路南石林,西安兵马俑,喜马拉雅山等,不仅是世界级精品,而且是极品,据初步评价,西部地区已开发的旅游资源大约是其资源总量的1/7,西部大开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8.
《大唐西域记》对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是这样描述的,“从此东行入大流沙,沙则流漫,聚散随风,人行无迹,遂多迷路,四远茫茫,奠知所指,是以往米者聚遗骸以记之。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昏迷,因此成病。时闻歌啸,或闻号哭,视听之间,恍然不知所至,由此屡有丧亡……。”这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完全是对塔克拉玛千大沙漠腹地行路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9.
一些地理事物,因其体积过大,数量过多、时间过长,同学们不能直观地感受,所以印象模糊,如果我们通过计算,压缩时空范围,给以生动形象地讲述,则同学们感到直观形象,易于理解,并且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热带东,西部地区冬季气候的差异与橡胶树的引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爱良 《地理学报》1997,52(1):45-53
由于青藏高原的动力影响,使得西部地区冬季出现下沉气流,多日照,利于橡胶树的越冬,而东部则出现上升气流,少日照,不利越冬,又由于青藏高原大山体,冬季明显地阻挡低层空气平流,导致高原南侧的西部地区冬季降温和缓,有利橡胶树越冬,而东部地区因无高大山体阻挡,寒潮初期降温剧烈,后期低温阴雨天气持续甚久,易导致橡胶树的严重寒害。  相似文献   

11.
天津市工业相对优势及其结构变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开忠  张洋 《地理科学》1999,19(6):510-516
首先应用经典的经济基础研究方法做了1990年到1995年津,京,沪3大城市工业相对优势变动比较,发现90年代以来,天津逐步形成了电子,交通运输设备,食品等优势行业,而发展条件优越的化纤,化学原料等行业却出现倒退;继而,从生产要素角度分析了天津市工业结构的变化,表明天津工业对环境的压力逐步减弱,技术,知识密集型部门有较大程度增长。  相似文献   

12.
关伟  满谦宁  许淑婷 《地理研究》2019,38(8):1979-1992
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的空间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产业集聚测度指标、改进引力模型及投入产出分析,对辽宁省制造业及其关联行业的空间集聚格局及其空间经济效应进行评价,并与全国进行对比。研究发现:辽宁省制造业以资源及资本密集型行业专业化优势最明显,但1995—2016年间在全国内的比较优势整体上有所减弱;制造业的关联行业个数小于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平均值,辽宁省制造业关联行业拓展空间较大;沈阳、大连与鞍山是全省制造业空间分布以及制造业产业链空间联系的中心城市,但多数制造业行业与其关联行业的共同集聚特征并不明显;经济效应方面,2002—2012年间辽宁省的制造业对全国国民经济的推动效应有所减弱,制造业产业链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有较大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3.
运用空间结构重心计算方法,选取河南省18个行政区的相关数据,对河南省2003—2013年环境污染重心与社会经济重心的空间分布、移动规律和相互影响进行分析。分别计算工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3个环境污染重心,年末总人口、GDP、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个社会经济重心,从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移动路径、斜率分析、空间相关性分析等多个角度阐述河南省环境污染重心、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变化与空间联系。结果表明:经济重心的移动与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有关;经济重心与各项污染重心的空间距离越来越大;固体废弃物、废气与废水向经济重心两侧移动,总体呈"个"字型态发展;经济重心所在区位基本不变而且将会保持。  相似文献   

14.
区域的中心—腹地关系一直是区域与城市发展领域关注的经典内容。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进产生了“流空间”和“中心流理论”,为现代城市间关系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企业联系流反映的城市间关系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多数研究聚焦在“整体空间”的城市网络特征表述,少有从特定问题出发,在更广阔的“非本地”范围研究中心城市与腹地的关系。论文基于1990—2018年县域尺度的企业流数据,研究北京与河北(本地)和京津冀区域外(非本地)的企业联系的时空格局和影响因素,从企业联系视角为北京与河北的经济落差提供解释,主要结论如下: ① 1990—2018年北京的本地性企业联系较弱,企业联系较强的县市主要集中在非本地,尤其是长三角等地区,非本地联系是北京企业联系的主要形式。从投资金额来看,北京与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为制造业,与非本地(主要是长三角)联系最强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从建立分支数来看,北京与本地和非本地联系最强的行业都为金融业。② 北京的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本地的经营环境(金融环境、政府干预、政策环境)和区位条件(地理邻近)的影响,非本地企业联系主要受关键资源(政治资源、科技投入)、经营环境(经济开放)和市场潜力(消费水平)的影响。河北综合承载力较弱、与首都产业链不协调和不匹配等问题给北京与之建立本地联系上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使北京倾向于与具有更优越市场潜力和经营环境的城市建立跨区域的非本地联系。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北京经济职能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梁进社  贺灿飞  张华 《地理学报》2005,60(4):577-586
利用北京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投入产出表信息,根据净输出判断城市基本部门,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等方法辨识产业群,借此分析了北京近10年间的经济功能变化。电子和信息产业群、医药产业群是北京第三功能优势和科技优势与第二产业的结合而发展的基本部门群。造纸及文教用品、家具制造业与高级服务业也形成了一个关联较密切的产业群。资源环境条件对北京的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约束,但钢铁和机械工业群与石油加工和化学工业群中核心产业的发展却出现了相反的趋势,后者利用已有基础和相对有利的微观区位获得了明显的发展。本文尝试性地提出了“基本部门群”的概念,即核心产业为城市基本部门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16.
基于OPM模型的 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楚波  梁进社 《地理研究》2007,26(4):723-734
基于北京1996年和2001年两次基本单位普查等数据,本文采用OPM模型和GIS分析等方法,定量研究了期间北京制造业区位因子特征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北京制造业企业整体呈现出郊区化发展态势,且这一进程仍在继续;各主要区位因子对企业择址影响不尽相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的分布作用尤为突出;就企业而言,外资企业初期为规避风险倾向于城区,而后期为降低成本倾向于郊区,但规模变量似乎不重要;市场指向性强的行业偏好城区,资源型产业偏好郊区,技术密集型产业偏好高素质劳动力"供应地"集中的城区;集聚经济推动制造业企业往郊县的工业园区集中;保护生态的政策使得企业更易选择在环境管制较少的地区发展,而交通运输的便利提高了企业城区择址的几率。  相似文献   

17.
中国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0  
区域发展需要龙头,城市发展需要区域支撑,建设首都圈是中国南北经济格局协调,带动北京周边地区发展的需要,是首都北京可持续发展,建设成为世界城市的需要,根据首都圈的划分对首都圈关系进行了重构,提出首都圈内4个新关系域,知识经济域,旅游文化域,工业经济域,出海通道网络,为建设发展4个新关系域,结合现实,提出首都圈发展的三大战略,空间联系网络化战略,职能疏导战略,空间结构发展战略。具体包括网络化基础设施,网络化市场体系,劳动地域分工,双核都市圈,世界城市战略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产业网络结构特征与调节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军  柴箐 《地理研究》2013,32(3):543-555
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科学议题。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或知识、制度以及空间因素等诸多因素逐步纳入分析的视野。投入要素的规模与产业规模均与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有关,需要将产业网络的结构特征引入到产业规模的解释框架之中。利用2005年北京市42部门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建立了产业交易链接网络,分析了该网络的基本特征;基于调节变量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产业网络在产业发展规模中的效能。结果发现:①不同产业间特有的经济技术联系使得产业间交易链接稀疏,集聚系数不高;②不同产业的供给市场数和需求市场数组合差异悬殊;③产业网络结构参量对产业规模的影响是双重的,其一表现为解释变量,如介数中心性;其二是半调节变量,强化了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投资与产业规模的因果关系,同时,对产业规模也有一定的解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   总被引:41,自引:1,他引:40  
马丽  金凤君  刘毅 《地理学报》2012,67(10):1299-1307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由于从自然界提取资源并进行加工, 最后并排放废弃物质到自然界, 区域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通过各自元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形成经济环境耦合关系。本文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 通过建立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 对中国350 个地级单元的经济环境耦合度和协调度计算后进行空间格局分析。研究发现, 中国经济环境系统整体上处于低耦合低协调状态, 东部沿海地区的都市经济区和中部重要人口产业集聚区耦合度和协调度相对较高, 远西部和东中部偏远地区的耦合度和协调度相对较低。根据各地级单元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耦合度和协调度可以将现有国土划分为经济环境和谐区、经济环境磨合区、经济环境拮抗区及经济环境低耦合区4个类型区。通过对4 种类型区的工业结构分析后发现, 不同类型区工业结构存在很大差异。经济环境和谐区工业以电子机械、设备制造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主;经济环境磨合区工业主要以机械装备制造和部分污染性的冶金、化工、电力产业为主;经济环境拮抗区工业则以钢铁、石化、煤炭、建材、发电等污染性行业为主, 是中国污染性行业最集中的地区, 也是未来环境质量面临最大风险的地区;经济环境低耦合区工业则以初级产品加工和生产为主。  相似文献   

20.
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9,他引:22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研究》2002,21(2):228-238
在全面把握有关高科技产业分工尤其是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理论与实践基础上 ,通过分析中关村企业调查问卷 ,验证了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禀赋要求的差异和区位选好 ,以及中关村部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各活动环节的空间配置 ,得出北京高科技产业在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已经显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雏形这一结论。北京在高科技产业价值链活动中 ,具有总部、研究开发以及销售总部特化的特征 ,同时也承担部分生产制造职能。这种价值链分工雏形一方面反映出了北京在国家尺度上的要素禀赋情况 ,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的优势所在。论文还进一步总结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模式 ,并结合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要素禀赋及内部差异 ,探讨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