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根据2000~2005年安徽省星级饭店统计资料,利用变异系数这一度量标准分析了安徽省饭店在时间序列上和星级结构上的地域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变化饭店总数在各市间的差异在渐渐缩小.星级结构上五星级饭店地域分异程度最大,其次依次为一星级、四星级、三星级和二星级,通过安徽省各市国内旅游收入区位商和餐饮住宿业就业人员区位商与各市星级饭店数量相对水平的比较,找出不符合一般趋势的城市加以讨论.最后,运用SPSS分析软件对安徽省17个地市的星级饭店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并讨论了运行结果所分出的4类城市,提出了饭店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湖南环洞庭湖区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环洞庭湖区内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和区位商评价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域差异和分析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区内各市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格局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海  孙建平  余菲菲 《地理研究》2015,34(9):1795-1806
分析了安徽省区域旅游发展模式,以各市2001-2013年的旅游总收入、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为基础数据,从时间变化和空间演变两个方面分析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结果表明:① 安徽省区域旅游产业的发展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状模式、双核联动发展模式演化阶段;② 安徽省旅游经济发展不均衡,不同地市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国际旅游空间差异更是大于国内旅游,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南强北弱”基本格局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③ 安徽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首位分布特征,特别是入境旅游呈现出典型的首位分布,其总收入、国内旅游首位度大致经历了先降后升的演变,入境旅游首位度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首位城市主要在黄山市和合肥市之间展开竞争;④ 旅游产业要素从时间角度看,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增长迅速,从空间角度来看,旅游景区主要集中在黄山、安庆、六安等地,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等地;⑤ 影响安徽省区域旅游时空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政策、交通网络、旅游市场需求、区域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环洞庭湖区内工业现状的基础上,采用主分量分析法(PCA)和区位商评价工业发展条件的地域差异和分析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区内各市工业调整与布局优化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2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梯度类型。同时,分析了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张琰飞 《地理科学》2017,37(3):406-415
构建DEA-Malmquist模型,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星级饭店2004~2014年技术效率的时空演化特征,通过TOBIT模型分析了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星级饭店的技术效率逐年提升,东部地区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星级饭店全要素生产率整体有所提升,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经济水平、旅游人次、产业结构和区域开放度等因素对星级饭店技术效率提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旅游收入、人口城镇化、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则具有负向影响。针对新常态下星级饭店的效率问题,提出要提升饭店发展质量,切实提高技术效率,重视高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饭店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
定量分析安徽及各市资源承载力情况,从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环境资源维度拓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和突变级数法改进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选取2010—2019年数据,研究安徽省相对资源承载力水平的时序演变趋势和空间分异特征及16个地市发展的支撑性和限制性资源。结果表明:安徽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2019年有所回落。各类资源承载力水平不均衡且变化趋势各异。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水平地域分布差异明显,多数城市的承载力水平仍处于较弱状态。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创新对于推动城市的经济新转型、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省域视角,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层,分析了安徽省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现状.遵循“涓滴效应”和“梯度扩散”的规律,基于现状格局提出了安徽省域科技创新体系发展的三大模式,包括“三核驱动”模式、“点轴延伸”模式和“集群网络”模式,以期通过构建和发展科学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来推动城市间的创新合作交流和资源共享,最终实现安徽省各市的高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庆伟  梅林  姜洪强  姚前  石勇  付占辉 《地理科学》2022,42(8):1483-1491
新冠肺炎疫情重创全球旅游业、饭店业,但不同城市旅游业、饭店业应对和适应扰动的能力不同,即韧性存在差异。以中国41个旅游城市的星级饭店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累积损失的韧性评估模型,运用SARIMA、随机森林等方法,探讨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下2020年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在中国疫情防控成效逐渐趋好的态势下,中国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不断增强,但韧性演变存在差异。②中国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空间分异明显,存在交通廊道效应和地理邻近效应。③影响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水平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客房平均出租率增长率、餐饮与客房收入比、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国内旅游收入增长率、空气质量优良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它们对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水平的影响呈现出非线性的复杂作用。对指导新冠肺炎疫情干扰下旅游城市星级饭店韧性增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文将城市化发展过程分为经济、人口、地域空间及生活方式的城市化四个方面,选择出一整套相应的刻画指标,并以陕西省为例对其各地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总体水平排序及发展类型划分。结果表明:地区间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差异首先体现为总体水平的明显差异,总体水平最主要取决于单位空间非农经济活动强度、城镇规模及基础设施水平;而更进一步的差异则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和城镇人口分布结构上,其中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城镇体系完善程度及小城镇发育水平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盗窃是中西方酒店内财产犯罪中最为高发的一种,但鲜有研究关注建成环境对酒店被盗的影响。论文以2012—2014年ZG市中心城区发生过被盗的星级酒店作为研究样本,在综合分析酒店被盗时空特征的基础上,选取酒店周围500 m范围内的建成环境指标,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对分时段各类型的星级酒店被盗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建模分析。结果表明:被盗星级酒店的时空分布呈现典型的集聚分布特征。不同时段空间“主热点”分布相对稳定,“次热点”有所不同。整体来看,提高服务水平对降低星级酒店被盗的作用最为稳定,周围的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量会显著增加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道路交叉口则对星级酒店被盗起显著监管作用。分模型结果显示,服务水平对三星级和五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显著,道路交叉口则对以商务客人为主的四星级酒店被盗的抑制作用更强,而POI数量对等级较低的三星、四星酒店被盗作用更为明显;大型零售商业中心能显著增加旅游旺季及周末时段的酒店被盗的数量,道路交叉口数量则对旅游淡季、工作日2个时段的星级酒店被盗风险的监控作用显著。研究表明建成环境在影响ZG市星级酒店被盗的机会和成本方面作用显著。结果验证了日常活动理论在中国大城市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研究的适用性,拓展了犯罪地理学在星级酒店被盗方面的研究成果,对酒店盗窃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李  张清源  朱其静  陆林 《地理科学》2017,37(9):1363-1373
基于艺龙网酒店房价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以及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研究第117和118届广交会举办前后广州市主城区699家星级酒店客房价格变动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广交会举办一、二、三期形成3个谷峰,休会期形成谷底,总体呈现“三升三降”态势,展会期间酒店星级越高,房价的涨幅越大。广交会举办期间不同星级酒店房价热点区不同;酒店房价空间分布呈圈层式结构,以琶洲馆为中心呈现明显的距离衰减规律。酒店房价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与会者需求、酒店类型、城市交通与展馆距离、商圈及生态环境、区域发展战略与方针政策等。酒店房价可以作为测度大型展会对城市影响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崔丹  李沅曦  吴殿廷 《地理学报》2022,77(6):1391-1410
揭示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特征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有助于丰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理论,也可为京津冀地区旅游协同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在初步构建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时空演化研究框架及多因素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运用基尼系数、核密度曲线、双变量局域自相关等方法,从旅游空间的规模、等级和形态变化等方面考察京津冀地区2001—2019年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及演化过程,并基于面板多元回归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 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从双核心逐渐转为多核心,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和部分旅游节点城市逐步成为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载体,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初见成效。② 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时空演化过程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高速增长下的双核心极化缓解阶段;中速增长下的双核心向多核心转变阶段;快速增长下的多核心形成阶段。③ 影响京津冀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星级饭店的数量、到北京/天津高速公路距离、旅游发展政策和旅游大事件等,其中人均GDP对旅游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④ 影响核心枢纽城市、旅游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增长因素有一定差异,星级饭店数量、旅游大事件和PM2.5浓度对核心枢纽城市和旅游区域中心城市旅游经济增长有较大影响,城市道路面积、到北京/天津高速公路距离、旅游发展政策、旅游大事件、年末实有出租车数量、PM2.5浓度等则是影响旅游节点城市旅游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辛晓东  保继刚  刘义 《热带地理》2020,40(5):930-941
城市大型会展事件对酒店业的空间差异化影响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现有研究多关注某一届展会造成的短期且静态化的经济格局影响,较少关注展馆迁址所产生的长期而动态化的格局变化。因此,文章以2008年秋季广交会会展业务整体迁至琶洲为例,探究了展馆迁址对广州市域星级酒店在展会期间营收格局的空间重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计量统计和ArcGIS平台,研究揭示了展会期间广州市域星级酒店营收格局的变化趋势及其背后逻辑。研究发现,在展馆迁址后的8年间,广交会期间的市域星级酒店:1)总体及平均营收均从“单核”转向“双核”格局,营收重心的“东延”“南拓”与展馆迁址在空间上具有相对一致性。展馆迁址改变了酒店与展会的空间距离,引发住宿需求在空间上的转移,推动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的形成。2)营收变化率随时间呈现出由剧烈到平缓的趋势,且迁出地的变化率小于迁入地。3)迁入地酒店供给增长不足以消化会展期间巨大的住宿需求,而迁出地酒店供给格局在区域竞争中仍占优势,并且特殊的酒店购买模式使得原有住宿需求仍较多留在展馆迁出地酒店,抑制市域酒店业“双核”营收格局向以展馆新迁入地为中心的“单核”格局的演变,这使得在展馆迁址后,迁出地酒店业的总体与平均营收水平依然会保持较长时期的营收优势。  相似文献   

15.
基于路网形态的上海住宿业空间布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飞  戴学锋  虞虎 《地理科学》2021,41(9):1569-1577
采用中心性模型、空间自相关理论、核密度法等,从城市路网形态角度分析上海市住宿业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与路网结构的空间响应关系。结果发现,上海市住宿业分布具有空间集聚性、类型分异性和距离衰减性,集聚核心与路网节点密度核心一致,主要围绕中心城区形成一级集聚核,星级酒店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经济型酒店和旅馆在一级集聚核外形成多个散状集聚核心,旅馆集聚依附性较为明显,民宿集聚度最高。不同类型的住宿设施分布存在较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对路网依赖性具有多元性,受路网影响的程度不同,道路连接值较高的区域交通可达性较好,住宿设施密度也相应较高。经济型酒店受到城市路网相对可达性和直线型交通效率的依赖最大,旅馆和民宿对于路网节点间通达性的依赖相对较大。住宿业发展要在产品偏好设计的前提下兼顾城市路网结构和消费需求进行合理选址,以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中档酒店业转型时期的竞争态势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产业面临全面的转型升级,作为中国星级酒店主力的中档酒店业,也处于转型的阶段。根据中档酒店业发展的现状,对比分析中档酒店与经济型酒店之间的差异,并运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中档酒店业面临的替代、潜在、买方、供应商、中档酒店行业内部等5个方面的竞争态势,提出了中国中档酒店业转型时期发展的四大战略,即中档酒店业需要进行市场重新定位,企业改造或转型,营销战略创新以及运用国学营建企业文化,走民族化、集团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广州市高星级酒店地方与无地方的建构及协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晓梅  何瀚林 《地理学报》2016,71(2):322-121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人文地理学中"地方"理论已经渗透到旅游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共同影响下,"无地方(Placelessness)"伴随着地方感的虚无与空间不真实性的发展而产生,并成为了地方研究的另一个视角.以广州市高星级酒店为案例地,采用实地观察,深度访谈,文本分析等方法,在回顾地方和无地方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消费者对现代城市高星级酒店的空间感知和地方情感,分析了地方与无地方在酒店空间中互动的复杂关系.结果指出:① 城市高星级酒店既有因现代技术,行业标准,区位以及资本扩张等原因而呈现的无地方特点,也有因社会功能,品牌特色,"借景"以及经营管理活动等原因而呈现的地方特质,城市高星级酒店具有地方与无地方的双重特性;② 酒店消费者在"他者空间"与"我者空间"中挣扎,对城市高星级酒店有着地方感与无地方感等多元,矛盾的地方情感;③ 城市高星级酒店是一个无地方与地方动态转化的易变空间,其转化机制取决于消费者与酒店空间的互动频次,酒店产品的稳定程度,以及消费者的主观想象与意义赋予等.本研究是对西方语境下地方理论的一种补充,同时也是对"无地方"研究的一种尝试;为转型期中国目前"千城一面",空间同质化等社会现象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