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近年来的孢粉研究成果,本文阐述了兰州地区第四纪孢粉植物群的主要类型及其演替特征,对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孢粉纪录及泥炭发育和演替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夏玉梅 《地理科学》1996,16(4):337-344
根据3个高位泥炭剖面孢粉分析和^14C测年数据,以及植物残体、微量元素与营养元素等分析相互印证,揭示大小安岭分别5000a B.P.和2700a B.P.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和植物群与气候演变过程。分析表明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形成了低、中和高位发育阶段的演变,大兴安岭高位泥形成晚于小兴安岭。1300a B.P.大小兴安岭普遍发育高位泥炭。该区图强和汤北(94-A)高位泥炭剖面分别是大小兴安岭高位泥炭标准  相似文献   

3.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变   总被引:44,自引:9,他引:44  
李森  孙武 《中国沙漠》1995,15(4):323-331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沉积主要有风成砂-古土壤和河湖相-古土壤-风成砂沉积序列,其中保存了大量粒度,化学元素,孢粉及披毛犀化石等环境变化证据。据此可把全新世气候划分为8个旋迥,经历了升温波动期(10~7.1kaB.P.)、温暖期(7.1~3.2kaB.P.)和温干冷干频繁波动期(3.2kaB.P.至今)三个演变阶段。  相似文献   

4.
黄丽  林诗琦  陈静 《世界地理研究》2020,29(6):1161-1171
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区域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以研究区内30个省际样本实证分析了其“绿色+创新”的耦合协调时空分布规律,得出以下结论:(1)区域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的耦合度随时间推移不断提升,二者的协调度呈现长期均衡提升短期波动的规律。(2)区域创新能力与能源利用效率高度耦合地区集中分布于长江经济带沿线地区,且随时间推移高度耦合地区集聚范围逐渐扩大。(3)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处于低水平耦合协调状态,各地区协调度的差异正在逐渐缩小。(4)西北部地区较低等级的耦合协调类型更容易发生跳跃式变化,而东南部地区较高等级的耦合协调类型变化较为稳健且方向明确。针对以上发现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 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高至低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以及次生针阔混交林林和农田地带(人类活动干扰导致),以松属(Pinus)、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等木本植物占优势,以里白属(Hicriopteris)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为主的蕨类植物也较多。该区冷杉属(Abies)花粉含量和产量都较低,可能与目前百山祖冷杉数量较低及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有一定关系。此外,基于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的孢粉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因素导致该区较低海拔的表土孢粉不能反映区域的地带性植被。  相似文献   

6.
四居延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记录(一)植物孢粉反映的植被演替和自然生态环境居延屯田区域植物孢粉分析结果,清晰地反映出植被随地理、气候、生态环境变化,从繁茂到凋零的渐变演替过程。依据植物孢粉组合特征和各层所含孢粉相同  相似文献   

7.
过去植被覆盖度重建在长尺度气候模拟和陆地生态环境演变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代过程的孢粉—植被覆盖度转换函数研究,可为利用孢粉地层数据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以内蒙古高原等地39个湖泊和7个水库中心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组合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研究对象,利用加权平均偏最小二乘法(WA-PLS)、局部加权加权平均法(LWWA)和最佳类比法(MAT)分别建立了孢粉—NDVI转换函数;通过留一交叉检验法、自助法和空间自相关性等检验,筛选出最优模型并应用于古地层孢粉数据,实现定量重建过去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表明:MAT和WA-PLS模型均受到空间自相关性的显著影响,而LWWA模型则是建立孢粉—NDVI转换函数的最优模型。与已有类似转换函数表现能力的对比表明,本研究建立的转换函数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和应用潜力。基于本研究转换函数重建的内蒙古辉腾锡勒(HTL)区域全新世植被覆盖变化与孢粉重建的植被变化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进一步印证了本研究转换函数的较强潜力,均表现出对降水变化的响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新疆第四纪孢粉组合特征及植被演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根据近10年新疆第四纪孢粉工作的主要收获,总结了第四纪地层中出现的主要孢粉类型。阐明了新疆第四纪具有代表性的森林——森林草原、平原河谷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和草甸等六种植被孢粉组合类型。在第四纪,新疆天山南北的主要盆地处于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控制下,平原植物群以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为主,并发育低地草原和平原河谷林。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是干旱区中的“湿岛”,植物群以森林、草原、草甸为主。反映了新疆气候演替特点,以温暖期更加干旱而冷期相对湿润的模式,另外也存在冷暖干湿条件的多种组合。同时还对藜科和蒿属花粉在孢粉组合分类上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讨论,认为在藜科和蒿属占优势的孢粉组合中,以藜科明显占优势的组合应属荒漠,而以蒿属为主或两者相近的组合应归入荒漠草原或草原。  相似文献   

9.
冯晓华  阎顺  倪健 《地理科学》2011,31(6):702-707
利用一种新的全球植物功能型分类系统(PFTs)和标准的孢粉生物群区化定量技术(Biomisation),共36个表土孢粉采样点(200个表土孢粉样品)参与重建新疆植被的模拟。包括建立孢粉数据库、设计植物功能型、设计生物群区、利用Biomisation方法重建表土植被和古植被以及制图等主要内容。利用表土孢粉样品在垂直海拔上重建的生物群区与现代自然植被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在水平地带分布上也获得理想结果,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重建新疆过去地质历史时期古生物群区,并进行动态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全新世中后期开封西郊黄泛沉积序列的孢粉记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历史时期以来,黄河在开封市附近多次泛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沉积序列。选取开封市西郊25 m岩芯(ZKjm)为研究对象,通过孢粉分析,结合地层沉积旋回和历史文献资料,探讨了全新世中后期以来大洪水事件的孢粉记录。结果表明:黄泛地层中的孢粉含量及其组成很好地记录了大洪水事件,洪水沉积期的木本植物花粉含量高于其间断期,而人工禾本科花粉含量低于间断期。每个粒度旋回基本上都有与之对应的孢粉亚带,且其上下界限的吻合度较高,表明孢粉可作为划分沉积旋回的代用指标。岩芯孢粉亚带的数目(12个)多于粒度旋回数目(9个),孢粉组合特征可以识别出规模较小的洪水或者一次洪水事件出现的多个短期洪水间歇期所形成的沉积,孢粉指标划分沉积旋回的精度高于粒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