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武陵山区由一系列西南东北向延伸的岩溶山原山地构成,位于川、黔、湘、鄂四省相邻地区,北有巫山、东止雪峰山、南到苗岭、西达大娄山。包括川东秀山、酉阳、黔江、彭水、石柱、武隆、黔东北铜仁、印江、松桃、江口、沿河、德江、余庆、玉屏、镇远、施秉;湘西北龙山、桑植、大庸、花坦、永顺、保靖、古丈、慈利、石门、吉首、麻阳、新晃;鄂西南来凤、咸丰、宣恩、鹤峰、利川等33个县。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500万,是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0多个民族长期聚集的地区。境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还不高,少数地区还存在吃粮,饮水等贫穷性的难题。因此,分析和研究本地区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探讨致富的途径,显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以方向位置命名如北京的二环路、三环路,广州的环市路,西安的环城路,西安、酒泉等城市的东大街、西大街,天津的南门外大街,济南主要街道用经、纬命名,即经一路、经二路、经三路……和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以历史名胜命名如北京的前门大街、崇文门大街、阜成门大街、广安门大街、右安门大街、建国门大街、青岛的武胜关路、居庸关路、嘉峪关路、山海关路,广州的越秀路,无锡的蠢园路,苏州的紫园路,沈阳的北陵大街,济南的泉城路等。以人物命名上海、广州、桂林、南昌、杭州、青岛、南京、石家庄、沙市等许多城市都有中山路,大连有斯大林路…  相似文献   

3.
兰州市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沉降物的化学特性比较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选择兰州市典型沙尘和非沙尘天气收集两类降尘,并对其元素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兰州非沙尘和沙尘天气沉降物中含量较高的主要元素分别为Si、Ca、Al、Fe和Si、K、Ca、Al,含量最低的主要元素均是Ti;含量较高的微量元素是Mn、Ba、Zn、Sr和Mn、Ba、Sr、Zr,含量较低的微量元素均是Nb、Co、Y、As;兰州非沙尘和沙尘天气沉降物中主要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的排序差异较小,但是两种样品同种元素的丰度值存在较大变异,说明两种沉降物的来源有一定的差异。兰州非沙尘天气沉降物中Si、Fe、Mg、K、Na、Ti、V、Mn、Co、Ni、Rb、Sr、Y、Zr、Nb等元素主要来自于地壳源,Ca、Cr、Cu、Ba、Pb、Zn、As等元素与本地的人类污染活动有关,其中Pb、Zn、As是兰州重要的污染元素。沙尘天气沉降物中多数元素来自于外地入侵的沙尘,部分元素如Pb、Zn、As、Cu、Cr、K、Ni可能源于沙尘天气长距离传输途中矿物气溶胶与沿途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的混合。  相似文献   

4.
伊鸣 《中国地名》2012,(2):76-77
龙是华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的龙地名可谓多姿多彩,就数量而言,中国历史上和现有的龙地名加起来足有上千个之多;就造型而言,有飞龙、卧龙、腾龙、盘龙等;就色彩而言,有黄龙、赤龙、白龙、黑龙等;就龙所涉及的地名通名而言,有山、水、桥、路、街、巷、胡同,涵盖了省、市、县、区、乡、镇、村等各级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5.
一、居民住宅区通名的发展趋势(一)新的居民区通名频出。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城市居民区通名的种类一下子变得多姿多彩,数量之多令人目不暇接。据初步统计,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居民住宅区的通名用字达20多个,主要包括"园、苑、城、府、家、居、庭、舍、邸、座、村、寓、墅、堡、院、阁、坊、轩、堂、山庄、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国家保护植物优先保护顺序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傅志军  张萍 《山地学报》2001,19(2):161-164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运月濒危系数、遗传多样性损失系数和物种价值系数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23种国家保护植物的优先保护顺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属一级保护的有太白红杉、独叶草、星叶草、杜仲、桃儿七、连香树、大果青杄、青檀、紫斑牡丹9种,属二级保护的有水青树、金钱械、山白树、水曲柳、秦岭冷杉、领春木、羽叶丁香7种,属三级保护的有野大豆、膜荚黄芪、华榛、延龄草、庙台械、天麻6种,属四级保护的仅狭叶瓶尔小草1种。提出了加强珍稀植物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西部资源》2014,(2):67-67
<正>中国古代矿物学和绘画所使用的颜料有一定关系。古人对矿物颜料的认识是古代矿物学的组成部分。汉代墓室壁画使用的矿物颜料有石青、石绿、赭石、石黄、朱砂等。魏晋隋唐壁画使用的矿物颜料是赭石、黄土、石青、石绿、白垩、朱砂、孔雀蓝、煤黑、高岭土、蓝铜矿、绿泥石、氧化铝、青金石,密陀僧(PbO)、黄铜粉、绛矾(Fe2O3)、金、银、银朱(硫化汞)、铅粉(碱式碳酸铅)等。制造陶瓷的原料和彩绘着色剂都和矿物有关。这方面的矿物知识也是中国  相似文献   

8.
网络门牌是数字化的门牌,是用纯阿拉伯数字代替文字表示一个单位地址的门牌编码系统,也是一种全新的地址通信标识和地址查询方式。网络门牌集地址标识、地址查询、交通查询、地图标注、采集维护、网络宣传、网络推广、网络电话、网络通信、网络快递、短信平台、来访统计、户外广告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实现了互联网、移动网、固话网、局域网、GPS网五网的结合,门牌、电话、邮箱、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文武人才的地理分布与南北差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人才的空间分布规律体现着人才与经济、历史及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选取17000多名教授和1600多名将军作文武人才的地理分析。教授工作地集中的地区依次为北京、上海、四川、湖北、辽宁、江苏、陕西、广东、吉林、天津,籍贯集中的地区依次为江苏、浙江、四川、辽宁、广东、湖南、山东、河北、天津,主要流入地区为北京、上海、陕西、吉林、黑龙江、天津,主要流出地区为浙江、江苏、河北、河南、福建、广东、山东。将军籍贯分布集中程度比教授更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山东、福建、河北、陕西。如以县计,则集中在江西的兴国、永新、吉安,湖北的红安、大梧,安徽的金寨、六安,河南的新县,前面三县属中央苏区,后面五县属鄂豫皖苏区。工作在南方和北方教授数基本平衡,但籍贯在南方的约为北方的两倍,籍贯在南方的将军数为北方的两倍多。这种格局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前的人才流向。近十年,人才流向和人才格局发生变化,不仅国内毕业生,而且国外留学人员也被吸引到南方沿海开放地区,为此,需要新的办法和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广西潼族自治区西半部石山区是红水河流域和左、右江流域内的石山地区,即为广西百色专区的隆林、田林、凌乐、凤山、东兰、百色、田阳、田东、巴马、平果、睦边、靖西、德保和邕宁专区的邕守、武鸣、马山、都安、隆安、天等、左江、宁明和龙津等县境内石山区(以下简称本区),全部面积8万方公里以上,约占广西僮族自治区面积的40%。其中石山面积约占1/3,可见,这是广西石山分布相当广的部分。由于这里石灰岩深厚,又  相似文献   

11.
南京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作为全球城市化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建设用地的扩张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以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南京为例,利用遥感、土地利用调查等数据研究大都市区建设用地扩张的过程、格局与机理。研究表明,1985-2007年南京市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国际化的推动下经济快速增长,引致了建设用地的扩张,年均增长率为3.14%。2001年后随着城市发展模式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换,建设用地呈加速扩展趋势。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展具有明显的沿长江和南北交通走廊轴向发展的特征。开发区和新城建设是南京市建设用地扩张的主要方式。区、县尺度的回归分析表明,人口增加、全球化是城镇工矿用地扩张的重要推手;经济的服务业化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对用地的需求,这种影响在城区更大;在分权化竞争中,都市区政府具有更强的控制力。  相似文献   

12.
乔伟峰  吴菊  戈大专  王亚华  曹敏 《地理研究》2019,38(11):2666-2680
科学评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建设用地扩张的成效对于规划编制方法和规划管理措施的改进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相关指标,从时间、空间、数量和质量等视角构建城镇扩张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快速城市化地区南京市为例进行研究。主要结论为:①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建设用地扩张强度的管控有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规划期除2013年以外,其余年份新增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均高于规划年均控制规模,至2015年指标使用进度高达78.83%,规划剩余年限用地需求难以满足;② 南京城市空间扩张态势与规划城镇用地空间扩张格局基本吻合。不同方向指标使用进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呈东北和西北部快、南部慢的格局;集中度和合规度指标较好;③ 评估期内规模控制指数为-0.97,空间溢出指数为0.34,规划对新增城镇工矿用地管控力度偏弱,规划的累积执行效果呈逐年变差的趋势。④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可全方位、多角度评估城镇扩张的规划管控成效,对其他地区的规划实施评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功能演化与机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金龙  陈江龙  袁丰  魏也华  陈雯 《地理研究》2014,33(10):1892-1907
以南京市区不同时段遥感影像为基础,在综合凸壳方法与公共边方法基础上,通过矩阵分析对1985-2007年南京市区建设用地扩张模式进行划分,探讨不同扩张模式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① 1985年以来,南京市区建设用地扩张迅速。其中,填充扩张由主城区逐渐向外推移,飞地扩张分散在远离主城区的开发区、工业园及大学城内,蔓延扩张则介于二者之间,多表现为前期扩张的继续发展。② 功能上,填充扩张由居住主导向居住与工业混合转变;蔓延扩张由居住与工业混合向工业主导转变;飞地扩张一直以工业主导,并伴随科教的区域性集中。③ 驱动机理,填充与蔓延扩张属于收益驱动型,飞地扩张更多地受成本制约。随着城市空间向外拓展,建设用地扩张的成本约束作用均逐渐加强;而城市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比重的增加,又使三种扩张模式的收益驱动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杨英宝  苏伟忠  江南  甄峰 《地理研究》2007,26(5):877-887
利用遥感数据和气象统计数据分析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自1985年以来,南京市热岛效应强度和范围在增长。南京市的年均温逐年上升,与郊区六合县的温差呈上升趋势;南京市建成区内4级热岛效应面积增加了107.88km2。热岛效应增长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大厂>雨花台>市辖区>栖霞>浦口>江宁。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结果使得热岛效应空间分布更广泛,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利用强度变化最大的地方即城市热岛效应增加最多的地方,两者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吻合;而和城镇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的扩展规模没有很好的空间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度稀缺紧张、且正处在加速城市化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如何落实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地区社会经济、居民生活以及资金短缺之间的协调发展是当前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城镇建设用地不仅是城镇人口城镇化、产业就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基础服务设施城镇化)的外在表征,更是一个国家(地区)资源使用效率、经济发展模式(集约抑或粗放)、社会公平公正(城镇基本服务设施的均等化)主要参考指标。故此,为了考查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性,该文借用非协调性指数模型、分别评价城镇建设用地投入与城镇人口、GDP、地方财政税收、产业就业非农化以及社会非农化之间的非协调程度,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总体而言是比较协调的,从各单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来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至于各变量指标而言大体可以分为超前、滞后和相对协调三种类型,其中上海由于行政区划的调整以及当前户籍管理体制的作用而表现出相当程度的超前发展(粗放式发展)。最后就如何推进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投入的协调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RS和GIS的技术支持,以深圳市为案例,利用多时段土地利用数据和地形数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分异,研究城市地域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地利用在空间上的变化引起其垂直重心的变化,耕地重心降低,林地和建设用地重心上升。深圳市地形对土地利用动态有明显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为:随着高程和坡度的升高,土地利用动态度大致呈降低趋势。随着城市化的加深,同一高程带和坡度带上土地利用动态度呈加大趋势。土地利用动态度的情景分析指出,在自然景观时期、农业景观成熟期和后城市化时期,土地利用在高程带和坡度带上都比较稳定,动态度低;在这三个时期之间是农业化时期和快速城市化时期,土地利用动态度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边缘地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是当前城市用地空间扩展研究的薄弱环节.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构造城市扩张综合指数(UICI)反映城市边缘区内部建设用地扩张的空间差异,并按计算结果将各镇(街道)城市用地扩张归纳为剧变型、快变型、缓变型及相对稳定型4种类型.在建立城市用地扩张影响因素因子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与通径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推动城市边缘区建设用地扩张的因素中科技水平是决定因素,经济水平、人口状况间接影响大于直接影响;主城关联因素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与其碳排放效率之间的关系,针对省际建设用地,构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中国大陆30个省份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基于松弛测度的SBM模型,测算各省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碳排放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结果表明:(1)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与集约利用碳排放综合效率并不保持普遍一致;(2)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度高的省份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3)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碳排放技术效率不足是导致大多数省份综合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而规模效率不足对综合效率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率增长及其空间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建双  虞晓芬  周琳 《地理研究》2018,37(11):2177-2192
采用南京市11个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首先对不同类型土地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进一步将其作为非期望产出引入DEA模型并采用Hicks-Moorsteen指数对南京市各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碳排放效率增长进行估算、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 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建设用地的间接碳排放,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发展态势。②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增长及其分解要素均低于传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即不考虑碳排放约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高估了实际的土地利用效率增长水平。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增长在研究期内表现出收敛态势和区域之间均衡性的发展特征,源于“低碳和高效”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单位GDP能耗不断降低。③ 南京市各区的技术效率值较低,“技术追赶”效应不明显,开始出现土地利用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范围经济效应不显著。④ 全要素碳排放效率增长在南京市范围内具有空间正相关性,且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香港的土地利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朝辉 《热带地理》1997,17(2):149-156
香港地区地域狭小,地形崎岖,可利用地少,人口众多,用地紧张,但严谨的用地政策、规划用地和严格管地,使城镇有序,城乡结合协调,基础设施完善,做到合理用地,有效用地和高效用地,从而成为一座名副其实、整洁、美丽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