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广东省785家中小企业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第一手资料,揭示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行为特征,分析区域创新环境的障碍与前景,剖析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给出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① 近年来广东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活跃,企业的R&D投入水平相对较高,创新产出绩效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以合作战略和模仿战略为主。② 供应商和客户在创新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③ 提高自身的技术、管理水平是中小企业对外技术合作的主要动因,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和新技术是制约广东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多数企业对广东创新环境的前景持乐观态度,珠江三角洲仍是其未来新项目投资的首选地。④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在数量上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在空间上具有耦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测度粤北山区的韶关市区域内部和外部的差距,首先对广东省的市际和地带性差距进行了分析,然后测度和分析了韶关市各县(市)区域差距的变动趋势。进而分析了韶关市现有区域协调政策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韶关市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构;加大纵向和横向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与相邻相关地区的协调;进行指引型区域管治。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对整个广东省的经济有极大的影响。目前,其整体水平高于国内其他省份的沿海经济带,但是其内部区域差异较大。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等单要素方面。采用聚类分析法划分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结构层次,并分析不同层次的特点。进而揭示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巨大的区域差异给整个区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最后,在分析区域差异及其负面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广东沿海经济带协调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及区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江 《热带地理》1999,19(1):23-28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迅速发展,人口职业结构变化显著,为揭示广东人口职业结构变化对社会变迁的影响,利用第三次和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1995年广东省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新的分析方法,阐述了广东省人口职业结构发展变化特征及现阶段的区域差异,分析了区域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指出它们之间呈较强的正相关。然后,对广东人口职业结构进行了区域类型划分,把广东21个地级市共划分为四类地区。最后,提出了优化广东人口职业结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现状,并根据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撰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统计数据,围绕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环境与管理和创新的经济绩效等5项要素对河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提高该省区域创新能力的建议:加快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创新型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利用自然、经济优势,推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全球化语境中城市重大事件在区域中新闻信息方面的空间传播效应。研究中,首先梳理了全球化语境中重大事件的地域新闻传播效应、新闻信息流的空间特征、流的网络分析工具等相关理论,揭示了重大事件在区域新闻信息的网络空间响应机制;其次,在实证部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研究标本,通过主因子分析来模拟测度大陆地区各主要城市对这一重大事件的绝对关联程度和相对关联程度;最后,研究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是否举办相关赛事、城市行政等级、是否为境外特定政治势力关注地均成为影响因素,而空间距离已经不再是区域关联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此检视了流动空间视角下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的多尺度与多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广东省88个县域为基本单元,基于"多尺度和多机制"框架,综合运用了总体差异指数、空间自相关、空间多水平回归等方法,分析了广东省1990~2010年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变。1总体差异指数测度表明,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在地区尺度、地级尺度、县级尺度和城乡尺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地理尺度和空间组织对区域经济差异有很大影响。2基于GIS应用,空间自相关检测发现广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空间集聚"俱乐部趋同"现象,潜在地加深了区域经济差异。3空间多水平回归分析表明,全球化、简政放权、固定资产投资是促使区域经济差异加剧的主要原因,而市场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区域经济差异,城乡分异和地形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但显著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时空演化格局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孙燕铭  谌思邈 《地理研究》2021,40(10):2743-2759
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国家战略的结合点,已成为长三角区域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通过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DEA模型,对2010—2017年长三角区域核心城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并研究其时空演化格局和驱动因素。结果显示:① 在时序演变上,长三角区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现“W”型变化特征;② 在空间演变上,长三角东南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相对稳定,而中部、西南部变动明显,整体呈现连片集聚发展特征;③ 在空间关联上,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空间联系逐渐由“极化效应”转变为“涓滴效应”,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整体表现为与时序演变相反的“M”型变化特征;④ 基于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效率测算结果,将各城市划分为高高高、高高低、高低低、低高高、低低高和低低低六种类型,进一步揭示了长三角区域绿色技术创新发展路径的区域差异;⑤ 驱动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环境规制、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皆对长三角区域整体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影响,但创新支持具有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将湖北省近16年的城市化发展分为两个时段,从人口、社会经济、地理环境等角度选取具有代表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城市化水平分异的主因子。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两个时段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和该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不同时段影响湖北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在1994年以前的10年内,社会投资能力、市场发育状况及工业化水平是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地区分异的最为重要的因素;在1995年后,乡镇工业的发展水平对各区城市化水平差异的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趋同与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山东省东西部地区差距显著,堪称我国区域差异的一个缩影.在检验σ趋同和建立绝对β趋同经典回归模型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经历了"趋同(1978-1983)-趋异(1984-2004)-趋同(2005-2008)"的变化过程,特别是在较长时期的趋异后2005年以来转为趋同值得关注;进而使用灰色关联分析和计量经济学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制度变量进行探讨,在引入初始人力资本、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工业化进程、产权制度改革、政府活动等初始变量和控制因素后,存在条件β趋同,其中人力资本禀赋和非国有化进程对山东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劳动力市场表现和政府财政活动的影响不显著.这些结论为缩小区域差距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通过构建创新投入、产出指标体系,运用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两个因素表征区域创新绩效,并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创新绩效高值区域分布在东部沿海和长江沿岸地区,这种分布格局和T字形国土开发结构存在着高度的吻合,区域创新绩效的极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最大,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最小;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区域差异呈增大趋势,创新绩效和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呈现出先减小后缓慢增大的趋势。通过回归建模分析,探讨了区域创新基础、产业集群环境、产学研联系质量、政府支持、技术溢出效应等因子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发现区域创新绩效受创新基础和政府支撑的影响最大,受产学研联系质量的影响次之,而产业集群环境和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05—201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综合指标体系测量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运用Moran’s I指数观察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区域之间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空间集群特征明显。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其关系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增长质量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上;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对本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性、稳定性、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均有积极的作用,区域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仅对经济增长结构和生态环境具有正向带动作用;劳动力数量是一把"双刃剑",对本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并存;物资资本存量对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经济增长质量主要体现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学理论,构建区域旅游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将区域旅游创新系统分为创新能力系统和创新效率系统,采用离差算法,对广东省2007—2008年、2012—2013年、2017—2018年3个节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各地市旅游子系统的创新协调水平,揭示出区域旅游创新协调能力“时间上波动、空间上差异”的时空特征。将广东省创新变化型城市分为四大类,发现旅游创新系统是自我调整和优化的系统,该系统能力子系统和效率子系统协调共生,系统协调值的时空变化符合“中心-边缘”的空间衰减规律和经济周期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开发经区域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密不可分,可以说,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是生物资源不变的基础,而社会、经济、文化、行政等环境条件的灾害程度与自然创新能力是生物资源开发的支撑和保障。采用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创新的环境、创新的经济绩效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78个四级指标建立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攀西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攀西地区除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综合值较高外,其余指标相对都较低。攀西地区知识创造能力是最薄弱环节, 特别是凉山州,知识创新能力的综合值仅为7.99,不到四川省平均水平的一半,约为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1/4。知识流动、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攀西也十分落后。攀西地区创新能力与东中西部地区相比,差距也十分明显,除知识流动综合评价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西部平均值、技术创新的经济绩效高于中部地区平均值外,其余方面都表现出很大的差距。针对差距从技术研发、成果推广、技术交易、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人才交流、管理咨询、信息网络系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二玲  崔之珍 《地理科学》2018,38(9):1412-1421
采用协整检验和耦合协调模型方法,分析不同尺度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的时空演化及差异规律。结果表明:①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长期稳定而短期跳跃性,区域创新并不必然带来经济发展。② 2005~2014年间,两者动态的耦合协调程度具有尺度敏感性且在地级尺度上偏低,但正逐步改善,区域差异随尺度的缩小而增大。③ 耦合协调高值区在省级层面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等沿海省份,地级层面分布除沿海城市外,还有内陆省会城市及其周边城市,分布由分散逐渐集聚,宏观上已经形成“沿海-腹地”型大创新-经济合作区。  相似文献   

16.
范斐  连欢  王雪利  王嵩 《地理科学》2020,40(2):165-172
区域协同创新有利于促进区域间创新要素流动,优化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区域创新绩效。采用改进的DEA模型,在测度中国62个城市2003~2016年创新绩效的基础上,运用门槛回归模型分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区域协同创新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62个城市的创新绩效整体上在波动中稳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存在较大的空间非均衡性。区域协同创新对于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区域创新绩效与区域协同创新核心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专利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双门槛特征,科技论文合作数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呈现正向单门槛特征,两者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都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科技人员流动量在跨过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10.088而低于第二门槛10.255时,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科技资金流动量在经济发展水平第一门槛9.427以下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性和中心性两个角度构建了相对创新指数,并以广东省2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广东省区域创新与经济规模互动关系的时空动态。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广东的创新输出区域空间分布呈现出范围逐渐缩减的趋势,创新承接区域空间分布呈现出范围逐渐扩张的趋势,这反映出广东区域创新在全国的相对优势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创新输出区域和创新承接区域均倾向于与相似类型区域相邻,且这一趋势由不显著逐渐转变为非常显著,逐渐形成了珠江口两岸的创新输出集聚区。广东各地市区域创新与经济规模互动关系的差异程度在2005—2010年间有所增加,而在2010—2014年间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8.
区域创新系统研究的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杨兴宪  刘毅  牛树海 《地理科学》2006,26(2):251-255
区域发展的传统影响因素的作用正在减弱,区域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正在增强。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区域创新系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对区域创新系统的内涵、地位与作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针对目前学术界正在开展的科技创新的区域作用与影响、区域创新系统的发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综述,并对有关研究工作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01-2010年黑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格局与发展过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国家、区域和城市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是各国发展的首要战略选择。通过构建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2001-2010 年间黑龙江省12 个地级市城市创新能力的分布格局和发展过程,结果显示:黑龙江省城市之间创新能力绝对差异十分明显,其中哈尔滨市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大庆、齐齐哈尔和牡丹江市次之,其他城市创新能力普遍较低;黑龙江省的创新高值区域分布在哈大齐工业走廊;2001-2010 年间黑龙江省城市创新能力格局较稳定,但其区域差异和极化程度呈增大趋势。最后,分析了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与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在"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焦点,在中原崛起、河南振兴总体战略目标下,要把河南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需要认清形势,了解河南区域创新现状。区域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区域行为主体的创新能力上。从企业创新的视角,对河南的创新潜力、创新投入、创新绩效以及创新环境等方面对现有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评估,挖掘并发现河南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升河南区域创新能力的对策,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为河南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