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以来,吉林省集安市民政局以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试点工作为契机,在集安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全力推进区划地名工作创新发展,努力服务集安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毛曦  靳润成 《地理学报》2012,67(11):1565-1570
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天津市地理学会、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协办的"华北历史地理与中国社会变迁——2012年中国历史地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9月22-23日在天津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鲁西奇编著的《中国历史的空间结构》于2014年10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了"空间"的观念和方法,思考了"空间"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分析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空间结构。全书分为区域多样性、核心与边缘、城市与村庄三大部分,分别论述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区域多样性、中国历史发展的5条区域性道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经济地带及其变动、中国历代王朝的"核心区"及其变动、"内地的边缘"、"边缘"的"核心"、空间与权力、城墙内的城市、散村与集村等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回答  相似文献   

4.
赵媛  麻勤  郝丽莎 《地理研究》2016,(10):1948-1962
牌坊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复杂作用。以中国始建于民国之前的1045座现存牌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探索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对牌坊建立与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现存牌坊数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类牌坊分布亦呈东西分异或南北分化特征。成因上,宏观地理环境格局控制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地域分异,是形成牌坊分布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牌坊的保护状况亦加剧了地域分布的南北差异。"人本"属性牌坊在地域分布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南方理学文化繁荣更加催生了节孝坊和功德坊在南方地区的集聚;"神本""物本"属性的牌坊主要受祭礼文化、京师文化、泰山文化的影响而集聚在北方地区;局地自然地理环境亦使部分类型牌坊的分布呈现特定的局域性。  相似文献   

5.
正王开队博士的专著《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已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30万字,该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是藏传佛教研究方面的一项有意义的新成果。他选取"康区藏传佛教历史地理"作为研究课题,对于中国历史宗教地理研究有补充作用,同时这也是目前中国大陆学界唯一正式出版的藏传佛教历史地理研究专著,在藏传佛教研究领域另辟蹊径,对于进一步推进康区历史研究,尤其是藏传佛教史研究,以及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吉林省敦化市所辖雁鸣湖镇,位于敦化市东北50公里处,面积近1500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是个美丽富庶的地方。它的原名叫"大山嘴子"。是小说《雁鸣湖畔》的背景地。地名的演变有一段生动的故事。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与文化共生并同步发展,因此,地名与文化也是一对"双胞胎",共同出生于中华民族历史的母体中。在编辑、审读有关地名志书时,通过研究地名的产生会发现,地域的命名与人们生活的  相似文献   

7.
绍兴市,是浙江省第四大城市。绍兴,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浙江的文化中心之一,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较悠久的城市之一,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素以"丝绸之府"、"中国瓷都"、"东南一大都会"著称。绍兴是中国东部沿海城市,是历史上的大都会,新中国的新兴产业城市。绍兴有着2500年建城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繁华富庶、山水驰名之城,又兼具王城气度,可称中国美学典范。绍兴是国际文化旅游城市、民营经济活力第一城、浙江商贸物流中转集聚地和华东重要的交通枢纽。元稹赞"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东南一大都会,越  相似文献   

8.
2013年9月21-22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的"中国历史上的环境与民族区域社会"学术研讨会在桂林召开。会议开幕式由刘祥学教授主持,院长周长山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来自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全国各地20多位专家出席了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亚娟  陈田  王婧  汪德根 《地理研究》2013,32(8):1477-1485
古村落是具有文化遗产性质的乡村聚落,选取古村落发展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来分析中国古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和分布原因,从而进一步引导中国乡村地区的同步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研究表明:① 我国历史文化名村主要沿河流分布、多是历史上的经济文化中心、交通要塞和文明的发祥地,并形成了3 大集中区、3 大相对集中区和4 大过渡扩散区,孕育了6 个文化区;②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建造时间跨度较大,但多集中在唐宋明清4 个朝代,明朝保留下来的古村落最多,分布范围最广;③ 造成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有资源禀赋特点、评定标准的局限、依托腹地的经济发达程度和区域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0.
黄炜 《中国地名》2012,(10):19-21
地名(geographical name)s,是人们对各个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中国关于"地名"一词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周礼》一书中。自有人类以来,一个地名的诞生,都蕴含着人文、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文化因素。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国家的兴亡,往往很少影响到地名的变更,  相似文献   

11.
正8月11-12日,中国地理学会组团参加了在台北举行的"第19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暨赵松乔博士访台文化交流25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和中国文化大学联合主办,中国文化大学地学研究所承办。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孙亚夫、中国现代化学术研究基金会董事长梅可望、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江丙坤,以及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专家学者等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6月26-28日,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会议主题是"全球化的新格局与经济地理现论创新"。本次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地理学会承办。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现象,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使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0—2010年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表现为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社会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较高,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地理环境差异、区位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城市化历史基础是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分异形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吉林省城市化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曲辉 《中国地名》2012,(10):14-15
早在新石器时期,集安市内就有人类活动。特别是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旬丽第二代王琉璃明王迁都集安,作为高句丽国的国都长达425年之久,当时是东北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集安地域史上最辉煌时期。  相似文献   

15.
赵媛  麻勤  郝丽莎 《地理研究》2016,35(10):1948-1962
牌坊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在一定程度上集中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的复杂作用。以中国始建于民国之前的1045座现存牌坊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地域分异特征,探索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对牌坊建立与保护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现存牌坊数量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类牌坊分布亦呈东西分异或南北分化特征。成因上,宏观地理环境格局控制了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地域分异,是形成牌坊分布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牌坊的保护状况亦加剧了地域分布的南北差异。“人本”属性牌坊在地域分布上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较大,南方理学文化繁荣更加催生了节孝坊和功德坊在南方地区的集聚;“神本”“物本”属性的牌坊主要受祭礼文化、京师文化、泰山文化的影响而集聚在北方地区;局地自然地理环境亦使部分类型牌坊的分布呈现特定的局域性。  相似文献   

16.
历史街区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但原真文化僵化保护和过度商业化成为阻碍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症结。构建了影响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支持度的结构方程假设模型,以苏州平江路为例实证研究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模式支持度影响因素,并提出历史街区旅游发展创新型模式。结果显示: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消费需求和景观及空间意象是影响历史街区旅游发展支持度的关键因素,业态分布及类型、街道布局及功能和历史信息传达是重要因素;2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共生对支持度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消费需求;3构建了以传统与现代和谐共生的城市文化为基础,以满足游客体验和休闲需求为驱动力,以"创意化"、"人性化"、"精致化"和"生活化"为开发手段,形成凸显城市文化并体现现代休闲体验需求的集"文化化"、"体验化"、"休闲化"、"创意化"、"人性化"、"精致化"、"生活化"和"特色化"于一体的历史街区"八化"旅游发展创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丹霞地貌的南北差异及其旅游价值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周学军 《山地学报》2003,21(2):180-186
丹霞地貌是中国科学家确认的一种独立地貌类型,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价值日益引起国人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其形成原因和所处气候带的不同,地貌景观呈现明显的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为界,中国南方丹霞地貌露头不仅规模大、数量多、色彩鲜明,而且形态多样奇特;中国北方丹霞地貌露头规模和数量均较小,而且色彩形态呆板。但是由于岩性和形态的原因,不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丹霞地貌均与人类历史活动关系密切,只是由于中国南北方的历史文化差异,南北方丹霞地貌的文化积淀差异也较为明显。北方的干旱气候铸就了北方丹霞地貌的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积淀,而南方湿润季风气候则决定了丹霞地貌与古寨文化和墓穴文化的渊源关系。因此,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主题,而南方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则应展示其自然与文化的综合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王开队 《地理研究》2013,32(12):2377-2377
不管是研究历史时期经济、文化、人口抑或其他要素的地理变化状况,其基础与研究成果的最终反映都要落实到地图上来,而若要绘制出历史时期上述要素的地理变化均需要同时期的政区地图作为基本的底图。然而,由于中国历史时期政区演变的频繁以及遗存资料不全等原因,若要完整地搞清楚历史时期中国政区的演变过程却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一些时间跨度较长的朝代,则更为不易。以唐朝为  相似文献   

19.
赵明  周越 《中国地名》2011,(8):40-41
麦积山石窟与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像其他石窟文化一样,麦积山石窟见证了历史与艺术的发展,反映了佛教文化的兴衰。对麦积山石窟文化的探寻,可以使我们清晰得见中国历史上佛教文化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生活现实。  相似文献   

20.
图们江,位于吉林省东南边境,是中国与朝鲜的界河,下游为朝鲜与俄罗斯的界河。图们江发源于长白山东南部,干流全长525千米,注入东面的日本海。"图们"之名,在古籍中用字很不统一,有"统们、驰满、土门、豆满"之称,皆同音而异字,都是指图们江。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