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世界地理“世界人口问题”一段教材,强调了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和数量过多造成的世界人口问题,而把人口增长缓慢和数量少造成的问题隐含在教材中。教学中要避免给学生两个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10,(21):60-61
罗斯总理普京日前在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委员会第六十届会议上发言称:俄罗斯人口数量已得到稳定。普京指出,2009年俄人口数量首次没有下降,人口出生率15年来首次出现增长。  相似文献   

3.
一、人口增长模式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增长模式会沿着原始型一传统型一现代型的方向转变,而芬兰堪称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典型例子。人口增长模式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决定。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由原始型进入传统型的,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规模庞大和增长过快的人口,始终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是,大多数人未能预料到的是,在21世纪的前十年,人口发展表现出来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引发了全球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自然增长率下降,新增人口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人口增长模式,又称为人口发展模式、人口转变模式,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有关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划分,目前国内正在试行的五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人教版、湘教版、鲁  相似文献   

6.
一、课标解读 1.学习内容 (1)人口地理是人文地理内容的核心,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关系中,人口是最关键因素。人口与环境主要包括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增长模式主要从时间的角度分析人口数量的变化,需要学生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地区分布及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过程等基本问题。人口迁移则从空间的角度说明人口数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老年人口状况及发展态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加拿大2006年人口普查资料,结合旅居加国的经历,统计分析了加拿大老年人口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分析显示:加拿大老年人口前期(1921-1981年)增长慢,后期(2001—2006年)增长快,老年人口数量中,女性比男性多,寿命比男性长,老年人口分布集中在安大略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过程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老龄化使政府和企业的养老负担日益加重,瞻养率大幅度下降,政府每年支付养老金及医疗费用的数量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压力增大,劳动资源不足.文中还介绍了人口专家为解决加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建议和对策,以及加拿大政府在老年人口养老与医疗方面的一些做法,认为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洪生 《地理教学》2008,(11):25-26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学会读“我国人口的增长”折线图,会用调查或收集的资料绘制人口增长折线图,并分析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人口增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傅亚维 《地理教学》2007,(12):26-28
一、调整“人口增长”专题教学策略的由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5之强,中国人口的增长、发展和变化对世界人口的发展变化影响很大。上海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人口增长”专题,是通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金字塔图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理解两类不同国家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的差异。因此,“人口增长”专题是对学生进行我国人口国情和人口政策教育的好教材和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7,(9):47-48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1日,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2亿,今年前5个月里净减少近18万人。 统计数据表明,低出生率和高死亡率仍是俄罗斯人口呈负增长的主要原因。今年前5个月,俄罗斯出生人口约为63万,死亡人数约为89万。  相似文献   

11.
人口死亡率是人口转型关键因素之一,而人口转型又关系着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以2000—2015年粗死亡率数据为基础,通过变异系数、趋势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格局差异及演变态势,并结合偏最小二乘回归定量分析人口死亡率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中国人口死亡率大致呈西北、东北和东南低,中部及西南高态势,且各时段人口死亡率降低省份高于增长省份;(2)中国各省死亡率变异系数差异悬殊,且在空间趋势中东西方向呈现两端低中间高、南北方向由两端低中间高向北低南高转变;(3)人口死亡率全局空间集聚程度不断减弱,区域差异缩小,且局部空间上以高-高和低-低聚集为主;(4)人口老龄化是人口死亡率提升的主要推动因子,其次分别为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突发环境事件次数和气候条件等。人均生产总值对人口死亡率起主要抑制作用,其次分别为每千人口床位数、每十万人口大学平均在校生数、人均用水量和空气质量。农作物受灾面积合计对人口死亡率在不同年份作用力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列举了基于中国人口数量和结构的生育政策的3种不同典型观点,在详尽的相关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查资料基础上分析云南省人口数量和结构特征,认为数量问题是云南省今后一段时间内人口的核心问题,同时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人口长期富余、家庭核心化空巢化等结构问题日趋突显,得出21世纪初云南生育政策导向是必须要继续稳定地降低生育水平并有必要对生育政策进行微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该文阐述珠江三角洲人口迅速增长,原因在于人口基数大,城市规划的失控,“城市化”的急躁,农村人口政策难以落实。人口的激增导致资源的不足并造成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根据人口容量预测,应控制人口数量和落实人口发展目标。建议对策为:1)制订合理的人口政策,依法实施计划生育;2)正确引导城市化进程,合理布局城乡人口;3)搞好社会福利保障,确保社会安定和稳定发展;4)加强教育。全面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胡焕庸线”的稳定性及其两侧人口集疏模式差异   总被引:20,自引:10,他引:10  
"胡焕庸线"是反映中国人地关系的重要地理发现之一。在当今中国经济社会背景下,"胡焕庸线"所表达地理意义及其对城镇化发展的指导作用受到广泛关注。在GIS的支持下,构建了改革开放以来4次人口普查的县级空间数据库,提出人口时空扩张的识别方法,对"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数量、集疏格局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数量94:6的大数一直相对稳定,但东南半壁人口持续微减、西北半壁人口持续微增。得益于较高的自然增长率,西北半壁具有较高的人口增长速度。2"胡焕庸线"两侧呈现出迥然不同的人口集疏模式。东南半壁人口集中化程度提升较快,负增长区在"秦岭—淮河"以南、东北等地区大面积扩张、人口正增长优势逐步极化到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少数地区,呈现"马太效应"式的集疏模式。主要是由于东南半壁内部区域经济差异及快速城镇化带来的剧烈人口流动。3西北半壁则呈现"相对均势"的人口集疏模式,多数地区的人口普遍表现为正增长,但是空间分布广袤、增长不集中,人口集中化程度提升缓慢。主要是由于少数民族"多分散、少聚居"造成了自然增长优势的不集中。然而均势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同样存在一定的负增长区,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和"新欧亚大陆桥"两条带上。4未来时期,"胡焕庸线"两侧的人口分布及集疏格局将进一步演化,东南半壁应关注内陆腹地及中小城镇对人口的吸纳作用,西北半壁应关注将分散的人口增长优势向少数城镇进行集聚,以期为人口地理学研究以及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态势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长三角是中国城市土地快速变动和人口快速集聚的热点地区,厘清并协调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的关系,对统筹区域土地资源合理配置,调控人口流动及实现新型城镇化意义重大。以长三角1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重心耦合模型和基于人均约束性构建的协调性系数,对1994-2012年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的总体耦合态势及演变、空间耦合特征及格局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速度整体快于人口增长速度,二者增长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和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② 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耦合关系处于不断变化过程中,人地耦合关系整体上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态势,土地重心与人口重心间的距离不断缩小,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间协调性逐步增强;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空间耦合类型中,人口过快增长型和人地基本协调型数量有所减少,但其在空间分布上呈现集中的趋势;土地快速扩张型的数量有所增加,在空间上呈现扩散的趋势,各城市人地配置协调程度不高。③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交通发展与区位条件变化、政策因素等是影响长三角城市土地扩张与人口增长及其耦合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1990年和2000年相关资料,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和密度增长的特征加以分析,利用人口初始规模、区位条件、经济因素3类变量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都市圈133个区县人1:3增长及其差异进行解释.计量回归结果发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都市圈内人口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个地区如果平均高程较低,人均GDP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增长较快,接近中心城市、市场潜力较大,则人口相应增长较快.模型同样推导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因素都为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人口分布地域格局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分县数据,在分析人口空间分布地域格局的基础上,利用人口数量增减变化和人口稳定度对近30年来河北省人口分布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人口密度分布呈"西北山地丘陵区密度低—东南平原区密度高"的模式,且呈现出人口密度"高密度—高密度"相邻和"低密度—低密度"相邻的分布模式;随着地区发展差异的显现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近30年来河北省各县域人口数量由普遍增加趋于人口增减频繁,人口集散进一步强化,集散程度明显提高,且在空间分布上人口减少或人口疏散地区多围绕人口显著增加或人口强集聚地区呈环状分布。  相似文献   

18.
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人口增长对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认为味道工过快将影响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投资和资金分配及就业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文章认为,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要把人口问题放在可持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郭能读 《地理教学》2005,(8):29-29,39
人口再生产类型有多种划分方法。高中地理课本(选修)第一册(人教社2003年第1版,以下简称“课本”)与2002年印刷的课本(以下简称“以前的课本”)采用的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虽然名称相同,但含义不完全相同。如同为“传统型”,其特征课本说的是“自然增长率较高”,图下的文字说明指出“出生率高,死亡率快速下降”;以前的课本说的是“高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较低”。同为“过渡型”,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市化从数量上去理解,是指一个国家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在全国人口数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扩大的趋势。一般说来,城市人口增长有三个来源:一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移动和移民,二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三是城市区域的扩大而增加的人口。列宁说:“商品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意味着愈来愈多的人口同农业分离,就是说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人口城市化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它是社会生产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