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2]绿洲开发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自1958年以来博斯腾湖环境变化。认为:近40年来,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力要大于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绿洲开发引起的入湖水量减少和大量的高矿化度农田排水排入湖区使博斯腾湖迅速演变为微咸湖,控制着博斯腾湖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环境变化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和绿洲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机理,指出尽管近10几年来绿洲环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但整个焉耆盆地环境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控制绿洲开发利用规模。适宜的绿洲发展规模,可保证绿洲环境和博斯腾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博斯腾湖环境变化及其与焉耆盆地绿洲开发关系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章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分析了自1958年以来博斯腾湖环境变化。认为:近40年来,自然因素对湖水位变化的影响要大于人为活动对湖水位变化的贡献,绿洲开发引起的入湖水量减少和大量的高矿化度农田排水排入湖区使得博斯腾湖区迅速演变为微咸湖,控制着博斯腾湖水化学类型的变化和形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博斯腾湖环境变化与恶焉煮盆地绿洲开发和绿洲环境变化相互作用的机理,指出尽管近10几年来绿洲环境的发展是可持续的,但整个焉耆盆地环境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控制绿洲开发利用规模。适宜的绿洲发展规模,可保证绿洲环境和博斯腾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疆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位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斯腾湖县境内,由于人类水土开发活动和气候因素的综合影响,湖泊水质由淡水逐渐变成了微咸水,生态环境受到了破坏。以博斯腾湖矿化度作为湖水水质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小波分析法,探讨了不同盐度目标设计情景下,湖泊自然状况的需水量,为流域的人类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结果表明:理论上在多年平均情况下,两种情景下湖区的需水量分别是12.62×108m3和14.28×108m3,对应的绝对水位分别是7.25 m和7.70 m。近年来,尽管博斯腾湖年均脱盐量达30.6×104t·a-1,但是矿化度依然较高,而增加入湖淡水量、减少盐量入湖仍然是改善湖泊水质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8—2012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序列,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过去半个多世纪,博斯腾湖水位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3个阶段,各阶段内各驱动因素的权重不同;(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入湖流量、降水及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灌溉面积、灌溉引水量及灌溉净耗水量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博斯腾湖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素。1958—1987年,开都河处于偏枯年份,博斯腾湖水位呈缓慢下降的趋势,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0m下降至1987年的1 045.03m,平均水位为1 047.20m,这期间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较大;1988—2002年,开都河处于丰水年,入湖水量较多,博斯腾湖水位呈快速上升趋势,水位从1988年的1 045.21m上升至2002年的1 048.60m,平均水位为1 046.80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开始增强,但自然因素对水位的影响仍强于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2003—2012年,入湖水量减少,博斯腾湖水位又呈急剧下降趋势,水位从2003年的1 048.55m下降至2012年的1 045.68m,这期间人类活动对水位的影响呈显著增加趋势;(3)1958—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总体呈自然因素向人类活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博斯腾湖的水盐平衡与矿化度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最大的淡水湖,因人类活动影响约在1968年演变为微咸水湖。本文依据湖泊水平衡太矿化度基本原理,结合博斯滕湖实际,分析计算了该湖各个时期的水盐平衡与矿化度;经推地整理,提出了预测矿化度的计算式,经检验与实测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6.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博斯腾湖水位变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8~2010年博斯腾湖流域水文、气象与社会经济资料,采用相关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博斯腾湖水位动态变化情况及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1)博斯腾湖水位从1958年的1 048.0 m下降至2010年的1 045.75 m,净下降2.25 m。水位变化经历了波动式下降(1958~1987年)→急剧上升(1988~2002年)→急剧下降(2003~2010年)的变化过程;2)博斯腾湖水位变化主要是由入湖流量、降水与气温波动等自然因素和耕地面积与人口的增加等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入湖流量变化是湖面水位升降的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能为干早区湖泊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焉耆盆地和博斯腾湖盐量收支平衡的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博斯腾湖曾是中国内陆区的最大淡水湖。近几十年来,由于水土开发活动及气候因素的影响,导致湖水咸化加剧,已演化成为微咸湖,水盐收支失衡是博斯腾湖咸化的原因。以矿化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湖、渠和地下水的矿化度年变化;利用1976-1999年间的逐年的水量资料,分别对盆地及湖区的盐量收支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焉耆盆地及博斯腾湖的盐量主要收支均有较大的年变化。带入盆地的盐量95%来源于河流,平均值为99.6±21.0(104t/a),其年变化取决于气候因素导致的河流水量变化;湖区的盐量主要来源为开都河和农田排水,对应的年际变幅分别为17×104~80×104t/a、28×104~79×104t/a;盆地及湖区排出的盐量年变化较大,主要受人为调控的支配。  相似文献   

8.
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微咸水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且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以微咸水矿化度和钠吸附比(SAR)为两个主要指标,在实验室就8种微咸水水质对土壤入渗特征及水盐动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咸水矿化度的增加通过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从而增加了土壤的透水性:而相对土壤钠吸附比较高的情况下,低矿化度低钠吸附比入渗水的钠吸附比对土壤入渗特征影响不明显。土壤的含盐量主要取决于入渗水的矿化度,受钠吸附比的影响不大,矿化度小于或等于3g/L时,表层土壤中的盐分处于平衡状态。土壤溶液的钠吸附比与入渗水的矿化度和钠吸附比均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入渗水矿化度越大,钠吸附比越大,土壤饱和溶液的钠吸附比越大。  相似文献   

9.
青海可可西里东北部多秀湖和盐湖水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6年3月系统采集了青海可可西里东北部多秀湖和盐湖的湖水及其入湖冰川融水。研究发现,两个湖泊湖水中离子含量均较高,主要阳离子含量顺序均为Na~+Mg~(2+)K~+Ca~(2+),主要阴离子含量顺序均为Cl~-SO_4~(2-)HCO_3~-CO_3~(2-);而入湖冰川融水的离子含量非常低。根据库尔纳可夫—瓦良什科水化学分类标准,多秀湖湖水属于硫酸盐型—硫酸镁亚型,盐湖湖水属于硫酸盐型—硫酸钠亚型。多秀湖和盐湖湖水Li—Mg—B的相关性均为正相关,说明两个湖泊中这3种元素的物质来源、搬运条件及富集环境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由于气候变暖导致大量矿化度低的冰川融水注入盐湖,矿化度较低的卓乃湖和库赛湖决堤湖水泄入盐湖,使得盐湖的面积较1997年扩大了5倍,湖水的矿化度降低了约10倍,而多秀湖近些年湖水矿化度变化较小。多秀湖湖水矿化度以及Li~+、Mg~(2+)和B_2O_3含量均较高,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在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新疆博斯腾湖水质水量及其演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8年8月对博斯腾湖进行了系统的水质和水量监测,并结合近50 a来气候水文资料,进行了博斯腾湖演化过程和阶段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湖泊最大水深为13.9 m,湖泊面积928 km2,蓄水量52.65×108m3,湖水体矿化度平均1.48 g/L。近50 a来,博斯腾湖水质水量经历了3个明显的不同时期。1966年以前,湖泊处于1 048 m以上的高水位,矿化度低,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弱。第二个时期为1966~1996年,湖泊水位低,矿化度高,其中1987年湖泊水位处于历史低值而矿化度为最高。随后,湖泊水位明显上升、矿化度下降,湖泊扩展水体淡化。第三个时期为1996~2005年,湖泊水位处于历史高值段,矿化度有所下降但不明显。期间,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显著,除流域农业用水影响外,城市和工业用水的影响也明显增加。最近几年,湖泊水位快速下降,并于2007年出现历史的低水位,湖泊矿化度也呈现升高趋势,鱼类种群和产量受人类强烈干预。另外,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城市化和工业化,也导致湖泊污染和富营养化,引起水质进一步恶化,湖泊面临新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铁干里克绿洲水文过程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在对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地表灌溉水和地下水水质特征及土壤盐分实测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表水、地下水过程及其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灌区地表水矿化度与土壤表层0~50cm盐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50~100cm土层含盐量相关性不显著;地下水埋深与土壤盐分含量密切相关,0~50cm表层土壤盐分含量随地下水埋深的增加而下降,其中0~20cm下降幅度最大。当地下水埋深较浅时,绿洲内土壤含盐量高,呈T型分布,盐分表聚性强,土壤盐分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当地下水埋深较深时,绿洲内土壤盐份呈菱形分布,中层土壤盐分高,且地下水矿化度和土壤盐分分布转折点均为6.0m。据此推断,6m是地下水盐分积聚和表层土壤盐分积累停止的临界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12.
《地理教学》2009,(6):F0003-F0003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湖面海拔1048米,平均水深达8米以上。其中大湖面积988平方公里,西南部的小湖区由16个小湖泊组成,大小湖总面积为1228平方公里。汇人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湖水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博斯腾湖水域辽阔、烟波浩淼,被誉为沙漠瀚海中的一颗明珠。  相似文献   

13.
博斯腾湖可能的自然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博斯腾湖概貌博斯腾湖(以下简称博湖)又名巴喀喇赤湖,即《水经注》的“敦薨浦”,汉《西域传》称为“焉耆近海”。博湖位于焉耆回族自治县城东南20公里,汇集了来自盆地西部的开都河及盆地北坡的清水河、黄水沟、乌什塔拉等河沟的径流。湖水从西流出,为孔雀河,穿铁门关,经库尔勒、尉犁归宿罗布泊。湖面海拔1048米,湖的平面轮廓是东西宽而南北窄,略呈三角形,总面积988平方公里,容积面约99亿立米。湖水西浅东深,最深处达16米,平均深度10米左右,是新疆境内罕有的大淡水湖。湖的西南侧,小湖密集,形成小湖群。自东向西主要有那木克湖,乌力侧湖,库尔勒湖,阿洪克湖,阿拉特湖,总面积约240平方公里(图十二)。小湖群上通开都河,下连孔雀河,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博斯腾湖1955—2012年湖水位变化资料,利用树木年轮法分析了博斯腾湖年和月水位变化与湖滨柽柳(Tamarix ramosissina)年轮生长关系,利用敏感度指数得出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的敏感水位范围。结果表明:(1)1955—2012年博斯腾湖年平均水位经历了3个明显变化阶段,即1955—1987年下降至最低,1987—2002年上升至最高。受向下游生态输水影响,2002—2012年博斯腾湖水位快速下降。输水对博斯腾湖月平均水位和季节性水位变化有影响。(2)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指数与当年的湖水位变化和前1年的湖水位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10月至当年4月各个月份的湖水位表现出显著相关(p0.05)。柽柳年轮指数与前1年冬季湖水位相关显著(p0.05),与当年春季3—4月月平均湖水位相关性显著,与当年夏季和秋季湖水位的相关性不显著。(3)博斯腾湖滨柽柳年轮生长对月湖水位变化响应比较敏感。当湖水位在1045.3m时,柽柳年轮指数灵敏度指数(Sk)存在最低值;当湖水位在1 046.3m时,Sk出现最高值。  相似文献   

15.
叶面积指数(LAI)是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循环过程的重要结构参数。研究植被LAI对监测估算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内陆干旱区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使用LAI-2000植物冠层分析仪观测焉耆盆地植被LAI,并结合Landsat OLI的NDVI、SAVI、NDMI、NBR、NBR2、MSAVIEVI等植被指数数据建立了LAI的反演模型,探求焉耆盆地LAI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各植被指数与观测的LAI均有明显的相关性。其中,SAVILAI的对数函数模型更好地模拟出研究区的LAIR2=0.84);通过LAI-SAVI模型反演研究区LAI的空间分布,估算精度可达89%(R2=0.82,RMSE=0.23);(2)博斯腾湖小湖湿地、博斯腾湖大湖西北端的黄水沟入湖沼泽区以及焉耆盆地北部冲洪积扇平原绿洲区的LAI值较高,达3.85;焉耆盆地山区和平原区之间的过渡带和博斯腾湖南部的沙漠区LAI较低;(3)焉耆盆地LAI以博斯腾湖为中心环状分布,LAI随着研究区域与湖、河流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洞庭湖的演变及其整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杨达源 《地理研究》1986,5(3):39-46
本文指出洞庭湖发育的地质构造基础是新第三纪以来洞庭盆地的拗陷沉降。晚更新世末期,洞庭湖区为河网切割的波状平原。全新世以来,先是顺左河槽谷地发育河川型“沉溺湖”。近几百年来,主要由于四口分流携入大量泥沙在湖区北部淤填,形成宽广的漫滩平原,并导致西部入湖的水流在湖区绕行及在湖区南部出现湖面的扩张。根据目前情况,作者认为解决水流在湖区的绕行问题是洞庭湖实施整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博斯腾湖的水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和对1999~2001年的监测资料的分析,从水环境污染物特性、水环境质量变化、排污源分布及排污量计算等方面探讨了博斯腾湖水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建立博斯腾湖保护区,加大管理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农田排污水的控制,强化重点排污口和重点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污管理,并通过湖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增源节水工程、加速湖水循环工程等措施,保护和改善博斯腾湖水环境  相似文献   

18.
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全球气候变化过程的重要指示器。通过长时间序列MODIS数据、Landsat数据提取的湖泊数据集,综合分析了2000—2019年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近20 a新疆大型湖泊的开始冻结日呈现提前和推迟2种变化趋势,开始冻结日呈现推迟趋势的湖泊分别为博斯腾湖、赛里木湖、艾比湖、吉力湖、乌伦古湖、萨利吉勒干南库勒湖和鲸鱼湖,且大部分湖泊的开始冻结日推迟趋势在0.51~1.53 d·a-1之间;开始冻结日呈现提前趋势的湖泊有3个,分别为阿牙克库木湖(变化趋势为-1.04 d·a-1)、阿克赛钦湖(变化趋势为-0.41 d·a-1)、阿其克库勒湖(-0.31 d·a-1)。(2) 湖冰完全覆盖期是重要的湖冰参数,湖冰覆盖期的延长或者缩短能够直接表示区域气候变化过程,新疆大部分湖泊湖冰覆盖期表现为缩短趋势,其中分布在新疆中北部的艾比湖、吉力湖和博斯腾湖等湖泊的湖冰覆盖期缩短较为明显,变化趋势分别为-1.76 d·a-1、-2.13 d·a-1和-0.81 d·a-1;冰完全覆盖期延长的湖泊有3个,分别为阿牙克库木湖、阿其克库勒湖和鲸鱼湖,变化趋势分别为3.51 d·a-1、1.54 d·a-1和1.37 d·a-1,这些湖泊均匀分布在昆仑山高原北翼。(3) 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变化特征是受其自身条件(湖泊形态因子、湖泊面积等)及气候变化(气温、降水量等)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探讨了气候变化环境下的新疆大型湖泊湖冰物候的冻融趋势及其变化模式,同时应用不同遥感数据和研究方法识别了湖冰,证实了MODIS数据反演湖冰物候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天山山体中焉耆断陷盆地的南侧,既是开都河的归宿,又是孔雀河的源头,是一个天然的调节水库。博斯腾湖是我国大淡水湖之一。湖水面积达1000多平方公里,湖滨芦苇沼泽面积相当广泛,是我国最大芦苇区之一。主要分布在湖的西北部,西南部和大湖以西一带地区,(见博斯腾湖芦苇分布图)。  相似文献   

20.
博斯腾湖湖水矿化度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博斯腾湖(简称博湖)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该湖的水质变化问题不仅对湖区及湖周区的渔业或芦苇生产起很大影响,而且对库尔勒地区的灌溉水质、农牧业生产和居民用水以及对该湖周围的生态都有很大影响。在1958、1975、1980年中国科学院荒地综合考察队对博湖的水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及采样分析。1984年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又对博湖进行了水质调查并采水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