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随着我国地质遗迹调查与保护工作的蓬勃开展,各时代地质遗迹包括第四纪冰川遗迹均广泛地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此同时,一些不实的报道,如浙江省庆元、新昌、上虞等地区发现冰臼群、冰石河等冰川遗迹的消息多见诸报端(叶隆生,2006;刘忠永,2005;韩同林,2007)。与浙江庆元、新昌、上虞毗邻的缙云县大洋山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在主峰石鼓尖也有人发现了与庆元、新昌等地相类似的“冰臼群”。对于这些“冰臼群”的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索,可为揭开上述地区所谓“冰臼群”的神秘面纱提供有力的证据。1地质背景大洋山地区位于丽水-余姚深断裂东侧、上陆-…  相似文献   

2.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2  
南国冰臼群的确定,是在发现大量古冰川遗迹的基础上提出的。依据前期气候地层法的分析、研究和对比,冰臼群大约形成于距今约2~3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根据我国2~2.4百万年考古学最新发现的旧石器的石质、岩石类型、保存条件等的对比,冰臼群历经2~3百万年的沧桑,完全可以保存至今。以南国遗植物、更新世动植物群化石,和试图在冰臼中及砾石表面发现“针头鼠尾”状擦痕的存在,来佐证“广东第四纪汉有冰川发育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揭西、丰顺"冰臼群"成因商榷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根据所谓冰臼群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地貌部位, 提出由于广东不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区, 第四纪时不具备冰川发育条件, 事实上也没有人发现有确切的冰川遗迹, 孑遗植物和热带、亚热带的生物群化石也佐证没有冰川出现过。据此, 我们认为所谓冰臼群, 实是河床壶穴地貌。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臼"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天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臼";闽、粤无"冰臼";"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跨世纪的“冰臼”与“壶穴”之争,尘埃未定,缘于尚无定论.“发现冰臼”却常见于报道.本文根据国内研究冰川的成果就韩同林先生《发现冰臼》书中“冰臼”的定义、表现、成因、分布、“冰臼”遗迹的保存机理、“冰说”理论以及模拟“冰臼”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等问题提出质疑.从而阐明了:天坑、天井、冰洞、冰湖不是“冰臼”;闽、粤无“冰臼”;“冰说”理论不成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关于南国冰臼群成因的商榷之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韩同林  劳雄  郭克毅 《热带地理》2001,21(2):189-194,F003
南国冰臼群分布区大量冰川堆积、冰川条痕石及变形砾石的发现,再次有力地证明是“冰臼”不是“壶穴”的正确结论,由冰川漂砾经融冻作用形成的“石海”,与化学风化作用产生的花岗岩“石蛋”地貌特征,有天渊之别,不应混为一谈;边滩是由河流冲积物组成,不能与基岩冰床相提并论;圆滚水钻与急流旋涡及风蚀作用,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形成的动力学性质、方向和方式完全不同,不该阴错阳差;节理、构造只影响冰臼的形态和发育程度,不是控制冰臼的发育部位,不致于是非不辨,南国地区古冰川遗迹的大量发现,证明距今约二三百万年的第四纪早期确实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古冰川运动,为争论了半个多世纪的中国东部中低山区有无第四纪冰川问题,从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7.
关于广东有无冰川发育条件的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尚仁  覃朝锋  彭华 《地理科学》2000,20(4):375-380
因为“冰臼”一词尚未得到地学界认可,建议继续用“冰川壶穴”来替代“冰臼”。由于生成冰臼(冰川壶穴)与壶穴的水动力条件和地貌形态相似,所以单从形态难以区分广东河床上的壶穴或冰臼,只有确定广东是否发育过第四纪冰川之后,才可能确定广东是否有冰臼。本文从气候、地貌和生物角度证实广东未出现过第四纪冰川环境,并认为所谓:①水应力集中一点生成冰臼;②花岗岩坚硬不能生成壶穴;③二、三百万年前生成冰臼等冰臼论观点是  相似文献   

8.
"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康 《热带地理》2007,27(1):92-96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文中对广东境内及其周边的几处“冰臼”进行了再讨论,并在考察和评价饶平“南国冰臼公园”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的科学开发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读者信箱     
《热带地理》编辑部 :我感谢你们寄来的 2 0 0 1年《热带地理》 2 1卷 3期刊登的有关文章 ,仔细拜读了各位专家学者对有关华南地区“冰臼”与“壶穴”之争的评论 ,我完全同意专家们的看法 ,华南低山地区第四纪时没有发生过冰川作用。韩同林先生所称的“冰臼”实为壶穴地貌。国内有关新闻媒体帮他报导和大肆宣传 ,完全是受了他和少数支持他的人的误导罢了。1999年当我见到科技日报 4月 2 6日刊登韩同林的“自然奇观 广东冰臼群”一文后 ,便给科技日报编辑部写反驳文章“自然奇观———多种成因的石臼群”刊登在该报 6月 19日版面上 ,限于篇…  相似文献   

10.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不具备形成古冰川的气候条件 ,因此不可能有“冰臼”存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认为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科学也必须打假 ,近年来有关广东“冰臼”的报道是失实的 ,利用“冰臼”论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误导行为 ,应消除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报道应尊重事实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类似“冰臼”报道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冰臼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几个误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刘尚仁 《热带地理》2000,20(2):156-161
关于冰臼的形成与保存机理认识上的误区,主要包括冰臼三种生成模式:冰川压融水--水刀切割模式、水应力集中一点模式、滴水穿石模式等,以及冰臼能保存至今的三论:花岗岩抗蚀论,与旧石器比较论,冰碛物覆盖论。文中认为争流漩涡模式和瀑布模式是壶穴、冰臼生成的模式;揭西石肝溪所谓平缓基岩冰床,其实是该V形谷底宽10 ̄30m的花岗岩边滩,河床中所谓冰川漂跞,其实中山洪和块体运动带来的本流域大漂石,所为漂砾碛及石海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北部与俄罗斯赤塔洲接壤.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与新巴尔虎右旗管辖.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北东缘,属高原低山——丘陵草原区.海拔高度一般在600-1,000m之间,地势较平坦,牧草丛生.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地质专家已先后发现了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第四纪冰臼、冰河时期动物猛犸象与披毛犀化石等冰川遗迹.进一步证明了冰川遗迹与第四纪冰川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旅游资源区划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河南省地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对其进行综合区划,既顺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也是河南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依据地质演化历史的相似性等4个原则,作者把该省地质旅游资源划分为:太行山地质旅游资源群、邙山黄河地质旅游资源群、嵩山地质旅游资源群、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地质旅游资源群和南阳盆地地质旅游资源群等5个区域。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10,(7):62-63
山东诸城近期进行恐龙资源普查时,在境内皇华镇大山社区一个叫黄龙沟的冲沟内,发现一处大规模恐龙足迹群。这一足迹群已探明面积2600平方米,发现恐龙脚印3000多个,被专家初步认定为世界罕见的地质奇观。  相似文献   

16.
广东揭西河谷地貌与风化层特征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0,20(4):331-336
在对广东省揭西县若干河谷地貌与相应的风化层初步观察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河谷发育的可能模式;对照河谷地貌与沉积-风化作用发育的基本规律和广东省已有的基本研究成果,认为当地所观察到的近代-现代河床中的穴状微地貌不大可能是二三百万年前冰川作用形成的“冰臼”,而可能应归结于山区河流作用下形成的正常河成“壶穴”。至于是否存在末次冰期盛冰阶时期的冰川遗迹和冰臼则值得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霍燕 《西部资源》2015,(2):44-45
<正>新生代地质人,恪守传承内蒙古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队伍,他们恪守着老一辈地质人传承而来的"三光荣、四特别"精神,"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戴着放大镜、手提地质锤、肩扛地质包,穿梭在大漠戈壁和崇山峻岭之间,特别是张占飞同志带领的"额济纳旗大红山地区金、铜多金属矿集中勘查"项目组成员,该项目组成员平均年龄29岁,是群朝气勃勃的80后队伍,他们找矿的艰辛,执著和奉献事迹,略计一二。  相似文献   

18.
孙连云 《西部资源》2013,(4):81-84,91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以来,已先后发现了上更新统冰水堆积、第四纪冰臼、冰河时期动物猛犸象与披毛犀化石等冰川遗迹.这些遗迹直接反映了第四纪古冰川的存在,再次推翻了“大兴安岭没有经历第四纪冰川时代”的论断.并对预测未来区域气候、环境演化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冰臼与壶穴之争述评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杨超群 《热带地理》2001,21(1):86-93
一些地质学家在粤东揭西和丰顺所发现的U形谷、冰碛物和石海等第四纪冰川遗迹的证据不足,该区成群出现的“冰臼”,实际上是河床基岩为河流侵蚀所形成的壶穴。控制壶穴形成的构造、岩性、地貌和河流作用等条件,文中作了较为充分的论述。粤西北封开一怀集地区已发现一系列第四纪冰川遗迹,因此广东的第四纪冰川问题,今后仍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国热带气候地貌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镇国  张伟强 《热带地理》2006,26(3):197-201
中国热带气候长期热湿,气候地貌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强烈风化和持续剥蚀夷平,缺乏地貌的世代演替,所谓"双重风化"和"双重夷平"的经典概念,未必切合中国热带的实际情况.中国热带第四纪气候波动不明显,但是这种波动在气候地貌上仍有反映.红土砾石台地代表中更新世冷湿(砾石堆积)转热干(红土化)的气候地貌.老红砂台地代表晚更新世至全新世热干(风积)转热湿(红土化、古土壤)的气候地貌.海岸贝壳堤反映中全新世风暴潮增强的气候波动.广东、海南的所谓"冰臼群"实乃河流地貌的瓯穴.中国热带末次冰期的冰川遗迹仅见于台湾岛中央山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