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东省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钟霞  刘毅华 《热带地理》2012,32(5):568-574
依据2001―2010年广东省旅游、经济、环境方面的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借助SPSS和GIS软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中耦合协调度函数建模法,对广东省21市的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1市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平均耦合协调度由2001年的濒临失调提升到了2010年的勉强协调水平;但各市旅游、经济、环境3个子系统的发展程度各异,省内不同城市的耦合协调度水平也存在一定差距,且这种差距有扩大的趋势;珠三角地区发展的起点高、速度快,而粤北山区和两翼地区始终都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2001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得分分别为0.65、0.67,处于初级协调阶段;揭阳、云浮得分为0.29、0.33,分别为中度失调水平和轻度失调水平。到2010年,广州、深圳的耦合协调度达到了良好协调的水平,而揭阳、云浮的耦合协调度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徐冬  黄震方  黄睿 《地理学报》2019,74(4):814-830
以中国342个市域单元为研究对象,借助双变量LISA模型、空间面板杜宾模型等方法,探究了1998-2016年雾霾与中国城市旅游流的空间关联特征,分析了雾霾对旅游流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在中国雾霾PM2.5与城市旅游流有东高西低的分布特点,在胡焕庸线两侧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与地形和城市发展等因素的空间耦合性;雾霾与城市旅游流(含国内和入境旅游流)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特征,雾霾污染对旅游流产生明显的影响并形成相应的空间效应;雾霾对旅游流的抑制区域在不断扩大,H-L型城市数量的增加、L-H型集聚区的片状扩张和华北、华中地区的L-H型集聚的“空心化”现象均表明旅游流具有低雾霾指向性;雾霾污染与旅游流的倒“U”型曲线关系表明经典的EKC假说对中国城市旅游流同样适用,且雾霾污染的显著负向影响主要存在于入境旅游方面;雾霾和旅游流均具有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将雾霾治理同经济发展、对外联系、旅游开发、生态保护和交通建设等因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治理,才能为旅游发展创造美好的环境,实现国际、国内旅游健康、协调、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丛小丽  黄悦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9,39(3):496-505
构建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赋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测算了2006~2017年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数,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吉林省各地级市州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耦合协调等级与演化情况。研究表明:吉林省生态旅游综合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旅游环境发展呈现不均衡特征,发展层级的极化效应愈加明显;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水平整体偏低,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子系统的耦合表现有所差异,旅游环境总体发展滞后于生态旅游发展; 2006~2017年吉林省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均为濒临失调型和初级协调型,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整体协同效应较前期有所减弱: 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耦合的协调度与生态文明呈现正向关系,生态旅游与旅游环境的协调水平愈高,区域生态文明发达程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4.
将旅游环境概括为经济环境、交通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基本囊括了旅游经济的发展环境。以大连市2001年至2012年面板数据为例,构建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进行系统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对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之间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至2012年,大连市旅游环境系统和旅游经济系统的供需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且两者间发展关联密切;大连市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的呈现较高的耦合状态,表明大连市旅游环境系统与旅游经济系统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作用;大连市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指数T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反映了不同年份总的供需水平的差异;在12年间,大连市旅游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状况实现了由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再到高级协调的发展,旅游环境的发展逐渐滞后于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吴晋峰  潘旭莉 《地理科学》2010,30(3):370-376
应用社会网络理论和方法,对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的整体型态特征和个体结构位置特征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显示,由11个城市节点和24条流向关系组成的大型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218,程度中心势为0.400,其中包含了3组不少于3个节点的1-派系和2组不少于5个节点的2-派系;由14个城市节点和46条流向关系组成的小型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为0.253,程度中心势为0.566,其中包含了1组不少于4个节点的1-派系和2组不少于6个节点的2-派系。以上结果说明,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密度低、中心势高、派系交叉性显著;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节点层次分化严重,核心节点突出,边缘节点明显;京沪入境旅游流网络中存在明显派系。得到两点启示:国家应采取切实措施引导入境旅游流在国内旅游城市之间合理流动,避免入境旅游流过于集中在某些城市;旅游城市应了解其在全国入境旅游流网络中的位置,一方面应积极地与核心城市建立良好的入境旅游关系,另一方面应争取进入旅游城市组合,联合开发旅游产品,共同开展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6.
于洪雁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17,37(9):1374-1381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依据耦合协调原理与模型,构建旅游供需评价指标体系,对黑龙江省旅游供需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旅游需求和供给系统综合发展指数波动上升,发展态势良好; 旅游供需耦合协调度平稳增长,耦合协调等级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旅游供给滞后为历史特征,旅游需求滞后渐显扩大; 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各子系统耦合协调等级介于勉强协调与初级协调阶段;旅游供给子系统相对滞后,且交通供给滞后更为凸显。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际入境旅游集散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效率的空间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钊  李涛  杨山 《地理研究》2020,39(4):892-906
以中国省际入境旅游流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集散优势度与旅游经济效率耦合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空间经济学理论揭示了2005年、2016年各省市“势-效”空间关系演化规律,并据此提出省际入境旅游与当地旅游经济间“势-效”空间关系优化的方式。研究发现:集散优势度存在显著空间分异,且随时间变化发生冷热点迁移。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最具集散优势。旅游综合效率值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两极分化现象显著,至2016年基本形成南北高低相间、东西高低分化的“S”型格局。受地区旅游经济增长、资源要素投入等因素影响,“势-效”耦合的空间关系不断调整。针对部分地区“势-效”关系存在失调,研究提出了失衡型、低水平协调型旅游地的协调机制与路径,促进“势-效”关系在空间上良性协同。  相似文献   

8.
赵书虹  白梦 《地理科学》2020,40(11):1878-1888
在构建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典型案例地,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2009—2018年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① 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相关系数大于0.8,回归系数为正,两者显著正相关,存在较强的耦合协调关系。② 整体上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但各州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③ 除接待服务和政策环境因素外,自然环境、旅游交通等正向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影响程度“旅游交通与接待服务>人力资本>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旅游宣传”。④ 针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同类型,研究提出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交通便利性和加强旅游宣传等促进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社会宏观与个体微观视角的入境旅游流驱动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鹏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501-1510
旅游流是现代旅游业发展所依赖的客观前提,也是旅游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入境旅游流作为一种大规模人口流动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其驱动力研究有着复杂性和多面性的特征。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学者们多从自身固有的专业背景出发研究旅游流的驱动力,归结起来可分为社会宏观视角与个体微观视角。在对社会宏观与个体微观两种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的错位性和互补性进行辨析后,本文构建了双重视野下的入境旅游流驱动模式。模式认为,从个体微观方面审视,旅游者受到的心理动机驱动主要有"核心吸引"、"设施环境"、"求知求异"和"健康社交";从社会宏观视角探究,旅游流受到的属性耦合驱动主要有"旅游资源"、"地区经济"、"交通区位"和"接待能力"。这一研究过程不仅考虑到了综合性因素,也探究了不同研究视角所存在的错位性特征,以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动力齿轮理论,修正了耦合协调模型和熵权赋值评价法,分析了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浙江省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水平逐步提高并在研究中期出现小的波动,地市间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2)2007—2015年,浙江省11个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呈"U"形时间变化趋势,可以划分为初步协调型、轻度失调型、中度失调型和重度失调型4种,提出了未来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