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商务办公空间的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综述,总结办公空间研究的内容体系,包括对办公活动、办公业的概念讨论、办公空间的区位与布局研究、办公产业空间、总部经济空间、城市CBD空间以及商务办公空间与城市发展的互动关系等方面;概括了商务办公空间研究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演变,前者包括基于办公空间选址的空间区位论、基于集聚与扩散趋势的办公空间结构论和基于企业行为主体的空间决策论,后者包含从简单的定性描述到注重理论解释、数量和模型化趋势等演变过程.展望未来,办公空间的研究将会是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无论是研究内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都将会进入一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地理学关于生产性服务业区位研究中相对成熟的重要领域。本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办公区位研究的进程划分为萌芽阶段、拓展阶段、系统化阶段和成熟阶段;并归纳了各个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角度及不同流派的办公区位理论的发展。研究发现,西方早期办公活动区位呈现强烈的中心性倾向,进入后工业时代以来,受信息技术的影响,办公活动区位出现了郊区化和非CBD倾向。最后总结了西方办公活动区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如统计数据的限制、理论体系不成熟、城市内部尺度研究不足及信息技术影响下办公活动区位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秋  贾磊  孟斌 《地理研究》2010,29(4):675-682
运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北京城区范围内的976个写字楼点位为基础,辨析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存在状态、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为研究北京城市办公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提供方法借鉴。研究认为,北京城市内部存在明显的办公集聚区,并且空间偏向差异显著,一级集聚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且集聚方向与交通线方向一致,近3/4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只有1/4分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形成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不同特点。究其原因,第一,经济功能分化催生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产生;第二,行政区界限成为办公空间扩展的天然屏障;第三,城市功能定位引导办公集聚区分布。CBD、金融街、中关村和上地是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办公集聚区。  相似文献   

4.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0,65(4):507-508
李小建教授的新作《农户地理论》以不同于一般经济地理和区域经济学者的视角阐述了农村经济的主体-农户各种活动的空间区位及空间结构。这部著作是古典区位理论到现代区位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果,丰富了区位理论的学术园地。著作中阐述了农户耕作、农民外出务工和从事工商业、文化活动以及农户居住的空间规律,在此基础上,从地域空间角度揭示了农户自主发展能力和对于城镇化、工业化、全球化等的响应,总结了农户与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理论性。这项研究吸取了西方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的精华,以大量的农户调查、统计分析和模拟为基础,多角度总结出农户活动模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就研究的长期性、一手资料的翔实程度及空间模式的科学意义及实际意义等方面,本书确是我国近年来的优秀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办公活动的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选择广州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办公活动增长趋势的基础上,对广州办公活动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特征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办公活动整体集聚程度有所下降,但市中心的就业密度集聚上升,就业密度增长速度在空间上不连续。广州市办公活动空间分布呈现出与西方国家大都市办公活动空间分布不同的特征。进一步分析表明,政策是形成广州办公活动空间分布格局的关键因素,西方区位理论在目前阶段还不完全适用于中国的情况。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8,自引:9,他引:38  
甄峰  顾朝林 《地理研究》2002,21(2):257-266
以信息技术为主线 ,从新的研究课题、研究范式的转变及研究重点三个方面将西方学术界对信息时代区域与城市空间结构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指出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应用使得地理学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对信息活动的关注使得新的研究课题和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同时 ,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互动作用也改变着传统的思维范式。主要的研究内容总结如下 :1)赛伯空间———新的空间逻辑 ;2 )区位研究 ,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研究 ;3)空间的分散与集中、均衡与非均衡发展 ;4 )创新网络与区域空间结构 ;5 )信息发展模式的空间结果 ;6 )新空间极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张景秋  陈叶龙  孙颖 《地理科学》2010,30(6):833-838
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6个行政区1037个写字楼实测点位数据和租金属性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自相关和克里格插值等空间分析方法,与北京市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北京办公活动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大体呈同心环状分布,与基准地价的综合地价在空间分布态势上基本吻合,并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北京城市经济空间结构特征,即总体上呈现同心环状向心集聚,并沿交通干道和对外放射状道路延伸。北京城区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分布"高高"模式在办公集聚区和交通主干道附近呈现明显的集中分布态势,说明北京目前办公活动的空间趋势仍然以向心集聚为主,区位与交通条件是影响写字楼租金的重要因素。写字楼租金的空间偏向差异显著,"高高"聚集区主要位于北城,而"低低"模式在南城集聚明显,城区内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揭示了北京城市内部经济格局失衡现象依旧显著。历史惯性、规划引导、事件推动以及办公活动自身对交通和区位条件的要求是导致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经济空间结构现状特征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租金作为办公活动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以及衡量地价和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间接影响着城市内部经济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对服务业的区位选择产生了深刻影响。首先,总结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于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研究主要领域及其进展,指出西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影响下的办公活动区位的区位演变及区位影响因素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较,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研究集中在信息产业、办公活动、商业等领域的区位研究。其次,概括了国内外学术界对信息技术影响下服务业区位研究存在的问题,如研究范围较窄且不平衡,研究成果缺乏系统性,理论研究薄弱等问题。最后,指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对服务业区位影响更加深刻,应加强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服务业区位系统研究,发展服务业地理学。  相似文献   

9.
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回顾了旅游业空间结构的研究进展,总结出我国旅游业空间结构研究集中在旅游资源分布描述及区划、旅游空间结构演替和区域关系研究、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等领域。并从理论研究和个案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旅游空间合作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10.
牛强  张浩  伍磊  邹文筠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8):1428-1439
移动办公是信息时代新型的生产办公活动,其发展对大城市办公活动的移动化转型、郊区办公区位提升和城—郊办公区位的优化重组具有重大价值。论文基于2019与2021年武汉市城—郊联通用户的手机App使用大数据以及企业分布数据,运用数理统计、Getis-Ord Gi*与层次空间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武汉市移动办公的城—郊异质性特征及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 从移动办公人数占比和人均时长看,近郊区非常接近中心城区,且近郊区的增长率高于中心城区,反映了移动办公的扁平化发展趋势。② 从空间分异看,郊区新城的移动办公人数占比、移动办公人均时长的高值区域远多于中心城区,并且在近郊区范围内越远离中心城区,其极大值往往越高,局部集聚程度也越高,表明移动办公对郊区的办公区位具有较好的补足效应。③ 从产业类型和规模看,中心城区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移动办公发展水平较高,而近郊区的信息技术业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并且中心城区企业数量越多的大规模集聚中心,其移动办公发展水平更高;而近郊区新城中企业数量较少的小规模集聚中心,其移动办公发展水平更高。研究对于明晰移动信息时代城市移动办公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探究不同产业类型的移动办公发展规律,进而实现郊区办公区位优化重组有一定价值,而基于手机App使用大数据的分析方法,也为日益重要的城市线上活动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渠道。  相似文献   

11.
空间是人口学研究的固有维度,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已开始从空间视角探究人口问题。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的提升,西方空间人口学研究发展迅速,逐渐走向成熟化与体系化,成为人口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我国人口学在空间维度上的分析虽然已有“胡焕庸线”等经典成果,但具体到空间人口学这一学科进展方面,仍需对空间人口学中的核心概念进行辨析,并阐述空间人口学与人口地理学的关系。本文首先简述西方空间人口学的起源、发展与演化,并从分异与隔离、生育与死亡、迁移与城镇化、区域人口预测、人口与环境等5大主题对跨世纪以来西方空间人口学研究进行梳理。此外,本文归纳了空间人口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最后,对空间人口学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并对国内空间人口学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新空间形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空间是地理学研究的主题。随着信息技术在人与社会经济系统中更广泛的应用,传统的地理空间正在发生快速的转型。在了解西方关于新空间形态解释的基础上,论文重点对当前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新空间形态进行了探索性研究。论文首先提出了实空间、虚空间及灰空间的三元空间假设,然后分析了虚空间、灰空间各自的内涵、构成和类型。最后,论文对三元空间之间的异同进行了比较,并认为三元空间并存与共生将是一个持续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转型期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兴起以及信息经济的发展壮大,写字楼经济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文明的象征,并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运用GIS空间密度分析、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等技术方法,探讨了转型期杭州城市写字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写字楼空间容量密度分布呈由中心向外围梯度递减格局,并出现多中心融合集聚的形态;写字楼规模容量特征呈现显著的内外围差异性,内城开发密度大而强度小,外围开发强度大而密度小;而规模容量的等级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三级区块发展规模的滞后;写字楼内部企业类型中,基础性依赖行业在空间上的分布较为离散,而生产性服务业则趋于集簇式分布;写字楼内部企业存在较大的区位熵差异,即出现一定的地域专业化特征,同时,发展较为成熟的区块一般具有较高的综合服务能力,而处于发展中的区块则呈现出功能的单一性。总体上看,政治、经济和企业微观主体等各种要素,通过相互交织的综合作用机制,有效地推动了城市写字楼及其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时空演化进程,其中显著表现在城市经济形态转型、城市郊区化、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以及政策与政府行为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资源最优空间配置的系统经济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克俊 《地理学报》1991,46(1):66-76
本文不仅研究了包括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和空间位置差异的一般经济均衡条件,而且还以大系统多级递阶控制原理,建立了统一协调的系统经济数学模型。该模型深刻地揭示了生产、消费、资源的空间配置与空间位置差异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是区位论的一种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协同区位商的北京城市职住要素空间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斌  高丽萍  李若倩 《地理学报》2021,76(6):1380-1393
就业地和居住地是城市居民工作以及生活的主要场所,同样也是城市空间结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写字楼与居民楼空间关联性研究对深刻理解职住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协同区位商方法,对北京市写字楼与居民楼空间关联总体特征和局域空间关联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 协同区位商作为一种测量点要素之间联系的方法,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职住关系的研究中,对丰富职住关系度量指标体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② 对北京市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北京市写字楼与居民楼全局协同区位商值小于1,空间关联性较差,表明职住要素的空间联系总体较弱。③ 局域协同区位商的分析表明,北京写字楼与居民楼局域空间关联格局差异明显,不仅不同区域两者空间关联性强弱差别显著,而且不同价位的居民楼和写字楼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关联特征。④ 北京职住要素空间关联性深受写字楼、居民楼本身布局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还需要进一步全面分析,加强此领域研究,将有助于城市规划中职住要素的合理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① 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性,还具有“地方空间”(舟山、金华和台州)分异性;② 经济科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环境、交通和地方性是重要区位因素,且不同重点行业、不同地理层级所受区位因素不尽相同;③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管治双要素驱动型,8重点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软因子”驱动型;④ 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着力点与规划调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与我国经济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表现出不同以往的多元化过程与不同尺度的空间响应。我国以珠三角为代表的外向型经济区内部出现企业迁入与迁出并存、旧产业区衰退与新产业区增长并存的新现象。这一新现象与经典的“核心-边缘”理论所描述的核心与外围之间的集聚、扩散过程有很大区别,是核心区域内部,在集聚、扩散效应的共同作用下,同时出现增长与衰退的空间分化。需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制造业企业集聚、扩散的多元化过程、经济区域演化的多尺度空间效应、制造业空间重构的多重动力机制等科学议题,从“多元化区位过程-多尺度空间效应-多重动力机制”,建立一个从企业区位到经济区域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探索符合时代背景与我国国情的产业集聚和扩散理论,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区积极应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主动谋划转型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经济地理学角度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理解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樊杰 《地理研究》1997,16(1):39-44
从区域经济学的内容结构出发,重点对传统区位论、空间结构理论和区域发展理论等理论体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就主要理论研究范畴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我国目前的应用问题、以及经济地理学同区域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关系等阐述了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