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概念及其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为了明确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参照性,本文对国际性区域合作的基本理论概念及其演变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和分析。首先阐述了用来描述在国家之间建立区域化、集团化合作关系的基本概念--“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内涵,然后概括分析了60年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的区域化、集团化发展实践对“区域一体化”概念的传统理论界定的挑战,并对近年来有关世界范围内区域经济合作现象的理论概念的新发展进行了概括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澄清有关认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述了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概念,类型和特点,阐明了区域经济集团形成的背影因素,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发展现状和趋势,最后分析了区域性经济集团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正,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世界范围内区域集团化的基本特征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深入认识世界经济一体化、集团化趋势,重点目的在于揭示区域集团化与区域合作进程中政府推动力的作用目标和方式。作者以发展的角度阐述了全球区域集团化的基本地理特征以及区域合作集团的组织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对比分析了代表性区域合作组织的合作目标、合作形式及其演变,并对推动区域集团化的政策措施给予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国际性区域经济合作进展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世界范围内区域集团化实践的扩展和深入,对区域集团化进展效果的评价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了加强对国内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总结,对有重要借鉴参考意义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初略概括和总结,主要从区域发展总体效果、区域集团化的贸易效应、投资效应与国际产业和技术转移的区域效果四个方面对主要研究结论和争议观点进行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5.
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加强对区域经济合作国际经验的科学认识,本文对用以支撑国际性区域合作的有关理论进行较为系统的跟踪总结和分析。伴随世界经济技术联系格局的动态变化,有关区域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演化和扩展。其中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演化发展以及有关产业技术变化宏观空间特征的重大理论问题,包括代表性理论学说以及围绕这些理论学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学术争鸣。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两岸地缘经济整合的 驱动机制与途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樊杰  赵燕霞  田明  张文忠 《地理学报》2003,58(3):415-423
基于对地缘经济整合的理论思考和内、外部驱动机制的分析,论证了海峡两岸地缘经济一体化是中国在全球经济区域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的观点。通过海峡两岸经济整合的内部基础、特别是近年来台湾经济发展对大陆依赖性的解剖,反映了海峡两岸经济一体化的雏形。采取现状与前景预测相结合的方式,探讨了两岸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整体竞争优势和地位,从而确定了经济整合的目标和战略重点。并着眼“海峡两岸经济整合促进统一大业实现”的立论,提出了若干政策层面的建议:立足两岸互补条件和各自的竞争潜力、加强经济合作;构筑垂直与水平分工并重的产业分工体系;建立两岸新的区域合作框架和经济合作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中,贸易区域化现象引人注目。文章运用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予以新的解释,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些地理位置邻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为获取有利的贸易区位,通过产业分工、对内合作和对外竞争形成区域贸易集团,并由此产生“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作者认为,为获得有利的贸易区位和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中国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贸易区域组织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次区域及国内地区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区域管治研究的国际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发展的集团化、社会发展的民主化使得一个公平、公开又具世界 竞争力的区域管治和协调系统越来越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国内外区域管治的相关 研究成果的回顾、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增进对区域管治的概念、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的认识。本 文在总结区域管治研究历史和辨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别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区域管治的研 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 对国内区域管治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指出了我国区域管 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区域管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一、“增长三角”的形成与发展。冷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不断发展,亚洲出现了一种新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增长三角。这一概念是1989年12月由时任新加坡第一副总理的吴作栋首先提出的。他倡议建立一个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柔佛州和印度尼西亚的廖内群岛的跨国经济区,并称之为“新柔廖增长三角”。这一设想很快得到了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政府的积极响应,并获得了成功,后其范围扩大,现称“印度尼西亚一马来西亚一新加坡增长三角”,也称为“东盟南部增长三角”。而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南部出现的生机勃勃的珠江三角洲一香港一澳门之间的经济合作,在增长三角的概念提出后,才被看作是具有新的经济意义的“珠港澳增长三角”。这两个增长的成功,使这种新型区域经济合作模式很快得到了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以及欧洲、非洲等国家的仿效。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区域发展的集团化、社会发展的民主化使得一个公平、公开又具世界 竞争力的区域管治和协调系统越来越成为当今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对国内外区域管治的相关 研究成果的回顾、归纳与总结, 有助于增进对区域管治的概念、理论、实践和研究方法的认识。本 文在总结区域管治研究历史和辨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 分别对国内外不同层次的区域管治的研 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 对国内区域管治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 并指出了我国区域管 治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 提出了未来区域管治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空间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作为全球化的现阶段实现形式,对我国东、中、西部产业空间布局及区域发展战略调整,特别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开放与开发,参与区域经济分工与合作,促进我国经济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看作为资本主义以来的一种经济区域现象,从经济行为主体对地理空间的无限追求出发,分析不同历史阶段上这种区域现象发展的不同表现及其与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世界经济的空间结构和国家间地理基础的一致性等因素的关系,力求找出发展规律,以此指导对当前各种区域集团化现象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边境区位及其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区位理论认为,国家边界降低了边境地区中心地的“中心性”,分割了中心地市场区,使边界两侧的经济活动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加大。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边境地区区域和地方组织的积极参与等动力机制的作用,跨边界经济合作过程中,边境地区进行着边境区位的再创造。本文对传统区位理论有关边境区位的论述进行了评述,并分析和论述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企业组织、企业行为变革和各区域、地方组织等动力机制对边境区位再创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条件要素研究与区域经济地理学科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探讨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的概念、形成过程、分类、组合以及各自功能,明确了两者的理论区别与联系,进而对世界经济地域条件与要素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经济地域要素的提出以及条件要素关系的阐明,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科“条件──结构──类型──系统”理论框架的重要补充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当今的世界经济有两大潮流并行不悖地发展,即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顺势而动,融入潮流,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合作的总体布局,实施以自由贸易区为核心的战略。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和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际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更显方兴未艾之势。本文通过对世界区域经济合作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区域性国际经济一体化兴起的宏观背景为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其首要目标为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和改进经济福利,其适宜环境为均质性空间,其发展动力为适宜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新的国际形势下我国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区域一体化研究综述:尺度、联系与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区域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经济现象之一,它是一个多维度的空间现象,也是一个多学科参与的科学问题。地理学独特的尺度、联系和边界视角对于理解区域一体化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及其对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影响有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区域一体化理论和发展,以尺度、联系和边界的分析视角重新审视了快速发展的区域一体化进程,阐述了区域一体化的网络化特征和多维联系,重新定义了区域一体化中的多重边界,并从“全球―地方”联系的角度对区域一体化进程下有关区域和地方发展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区域一体化的实践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网络特征,形成了以国家权力和关系为导向,涵盖多维度邻近的立体网络空间;区域一体化的边界效应重塑了全球经济格局,同时传统的领土边界依然重要;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深刻影响了一国边境地区的发展和经济地理格局。最后,针对区域一体化,从尺度建构、内部联系、边界效应和多元分析框架等角度指出了亟待学界解决的一些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国际物流格局中的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经济一体化需要国际贸易(物流)的支撑。世界产业结构的演替为东北亚区域产业结构演替方向提供了借鉴和方向性启示;但东北亚区域物流在国际物流格局中的地位决定了东北亚区域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通过影响东北亚区域一体化的因素分析,提出加速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几个关键:图们江地区一体化、跨境交通走廊以及区域内的节点城市与口岸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视角的区域主义与区域一体化理论阐释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珏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82-1091
区域一体化作为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 历来是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区域一体化相关概念的辨析, 回顾区域主义发展历程, 并概括全球化赋予区域一体化的新内涵, 提出目前区域一体化研究的不足之处, 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提供有益的启示。区域主义与全球化是塑造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两种重要的力量, 自19世纪以来, 区域主义就伴随着全球化的趋势产生了4 次思想浪潮的变革;与此同时, 区域一体化的理论趋于系统化, 从早期的关税同盟理论、自由区贸易理论、大市场理论等以国际贸易为重点, 转而向空间、制度等方面扩展, 引入了新区域主义、新经济地理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等研究视角。随着区域行为主体的多元化、合作领域的深化、组织机制的复杂化, 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区域一体化新的内涵。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和国内区域一体化的现实需求, 未来应该对主权国家内部跨界一体化理论、内涵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缩小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内在机制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