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城市绿地的减灾作用1.抑制某些自然灾害城市绿地对某些自然灾害和城市公害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通过隔离带、防风林等各种以防护功能为主的城市绿地的建设,形成城市的防灾绿地体系,能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和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例如1923年日本关东地震后,63%的火灾是由于城市绿地等开敞空间的存在而熄灭的,其余37%的火灾才是通过人工熄灭的。  相似文献   

2.
流域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关键源区是指流域内对侵蚀产沙量起决定性作用的区域,控制了关键区域的土壤侵蚀就能有效降低流域的侵蚀量,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评价基于关键源区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有效性是流域管理的关键问题.SWAT模型是流域关键源区识别的重要工具,但现有的基于SWAT模型的关键源区识别研究,鲜有对于关键源区水土流失治理效益的评价.本文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羊道沟流域为例,基于SWAT模型模拟流域内的土壤侵蚀过程,根据HRUs土壤侵蚀模数的排序,将产沙量排在前20%的HRU提取为关键源区.在所提取的关键源区上设置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再基于模型模拟评价水保措施的减沙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WAT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所提取的关键源区集中分布在坡度较陡的沟坡和坡耕地.覆盖流域内20%面积的关键源区,其产沙贡献量达到44%.覆盖关键源区的水土保持措施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4115 t km-2 y-1)要显著高于全流域治理的单位面积减沙量(20290 t km-2 y-1),说明基于关键源区布设水土保持措施,能有效提高流域土壤侵蚀控制效率.因此,在关键源区识别的基础上合理布设水土保持措施,是一种有效的流域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3.
莱州湾南岸滨海湿地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92年和2004年的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对1992年和2004年的莱州湾南岸湿地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1992年相比,2004年研究区湿地面积减少了32.339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46.189km2,而人工湿地面积却增加了213.851km2,至2004年,人工湿地面积已占研究区湿地总面积的78.22%;湿地景观多样性指数下降了0.1077,景观优势度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分别上升至0.109和0.0089。自然湿地被大面积垦殖,湿地淡水资源不足,大规模开采沿海卤水资源,环境污染加剧,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频发,是导致研究区自然湿地萎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年的TM影像资料和Arcinfo以及Arcview等GIS软件,研究了库布齐沙漠及其毗连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特征,研究表明,该区土地荒漠化的类型主要是沙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和水土流失。面积分别为沙质荒漠化,24992.96km^2,占荒漠化土地面积的66%,其次是水土流失,9676.60km^2,占26%,土壤盐渍化面积3098.07km^2,仅占荒漠化土地的8%。指出由于该区域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方式、强度的差异,造成了土地荒漠化类型和程度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划分为5个治理分区,提出了各分区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细沟侵蚀是黄土高原坡面极其重要的侵蚀过程之一,汇沙对细沟侵蚀强弱具有重要影响,阐明汇沙对细沟侵蚀的影响与贡献,可以揭示坡面细沟侵蚀过程机理,并为治理坡面水土流失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定流量人工放水的组合小区模拟降雨的方法,对不同降雨强度与不同坡度下黄土坡面汇沙对细沟侵蚀的影响及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细沟上方汇沙、细沟间汇沙、细沟径流剪切力对细沟侵蚀的影响,在不同降雨强度、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皆可用三元对数方程描述;细沟上方汇沙、细沟间汇沙、细沟径流剪切力,以及细沟上方汇沙与细沟间汇沙及细沟径流剪切力三者的交互作用对细沟侵蚀的贡献率,在不同降雨强度下分别为13.18%、4.98%、61.2%及8.26%,在不同坡度下分别为4.73%、1.19%、73.65%及5.4%,在不同降雨强度及坡度下分别为10.84%、0.44%、65.22%及6.97%.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黄河中游水土流失区林业重点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设内容、效益分析等方面论证了项目的可行性。项目规划营造林38.9万hm2,总投资12.77亿元。经测算,项目实施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别为44.17,18.95,103.75亿元,综合效益达166.87亿元,而且使项目区的水土流失基本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宜兴试验区128波段OMIS—Ⅰ机载成像光谱数据,在平原区、山区分区基础上建立多级分层决策树综合分类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对土地利用/覆盖一级类(林地、园地、水域、耕地)自动分类,精度达88.15%,Kappa指数为0.82,园地漏分率最高(20.23%),耕地漏分率最低(2.24%);耕地、林地、园地、水域的错分率分别为21.87%、21.98%、0.66%、0。土地利用/覆盖二级分类也可采用分层自动分类,其总体精度达86.16%,Kappa指数为0.81。采用土地利用矢量数据辅助和人工目视解译对部分二级类别进行细分,可获得更加可靠的分类结果。研究表明,分区控制下的多级分层决策树综合分类方法应用于OMIS—Ⅰ高光谱影像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具有可操作性和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和GIS的黄土高原中阳县土壤侵蚀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定量评价土壤侵蚀量、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可以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基于遥感和GIS,应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对山西中阳县土壤侵蚀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阳县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874.25t/(km2·a),属于中度侵蚀地区,年平均土壤侵蚀量408.78×104 t.发生中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占总面积的29.95%,土壤侵蚀量占总侵蚀量的85.61%,这部分土地是土壤侵蚀防治的主要区域.黄土区发生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大,所占比例多,侵蚀程度严重.微度土壤侵蚀面积以有林地为主,轻度和中度土壤侵蚀面积主要是未成林造林地和灌木林地,发生强烈以上土壤侵蚀面积主要是疏林地、未利用地、灌木林地和农田,土地类型、植被覆盖与土壤侵蚀有着密切关系,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于中阳县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沙漠化是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持续遏制沙漠化、修复沙化土地是中国生态建设的紧迫任务。通过人工植被种植、机械固沙、化学固沙和工程固沙的方式进行生态恢复和沙漠化防治是中国主要的治沙方法和途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水分限制和环境污染等。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对固沙和沙化土地治理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土壤结皮(Biological soil crusts,BSCs)广泛分布在中国沙区,能够在气候干旱、辐射强、降水量极低的沙漠地区生长,不仅能够减少沙面的侵蚀,还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质量,控制沙面径流入渗平衡。蓝藻是BSCs形成的先锋物种,并在BSCs发育后期的物种形成和演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自然条件下BSCs形成往往需要10~20 a,因此通过人工培育加速BSCs形成,即人工生物土壤结皮固沙技术,可显著缩短固沙时间、加速生态恢复速率。基于近年来中国学者对人工BSCs,尤其是人工蓝藻结皮的研究,从固沙蓝藻种选择、培养方式/模式、人工蓝藻结皮属性、影响因子以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当前研究的主要进展,并展望未来人工蓝藻结皮的研究方向,以期为中国人工BSCs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春季中国南方冰雪冻害林木物理折损典型样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春季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林木损害严重。选择江西省井冈山-吉泰盆地-于山山脉-武夷山支脉样带作为研究区,两次进行野外调查,结合收集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取得结论包括:(1)在研究样带内人工林的损毁程度为湿地松林〉马尾松林〉混交人工林〉杉木林,在受损样本中湿地松林的实际受损比例高达61.3%,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43.2%,相对比例达70.4%,主要是因为湿地松是美国南部地区外来引进种,生长块、材质疏松,而且割脂活动较强;马尾松为乡土造林先锋树种,材质较为坚硬,但受割脂活动影响,在受损样本中实际受损受损比例也高达52.5%,其中不可自然恢复折损实际比例达31.8%,相对比例达60.9%;杉木是本地树种,实际受损比例46%,其中不可自然恢复受损实际仅14.9%,相对比例也仅32.5%,低于混交人工林。(2)调查样带自西向东,西部井冈山地区常绿阔叶林受损程度最轻,分布在700m左右的人工柳杉林受损严重,杉木林分布在700m以下的受损程度较轻,而分布在900m以上的则相对严重;中部吉泰盆地受损调查样点中,分布在低海拔的湿地松林和马尾松林,因割脂活动受损程度严重,杉木林受损最轻,长期封育的天然次生林落叶阔叶林,由于藤本植物的缠绕,导致大量冰挂积雪,受损十分严重;东部兴国和宁都县,分布在400m以下的人工飞播马尾松因个体小基本未受损,分布在400m以上的1960年代人工种植马尾松,因割脂活动,受损严重;而分布在500~900m的杉木林受损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