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肩负着全国特别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使命。振兴和发展林业,要靠政策,靠投入,也要靠科技。科学普及是林业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领导、科研人员、科普工作者都要高度重视,身体力行,在西部大开发中做好科普工作。 一、林业科普在西部生态环  相似文献   

2.
<正>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党中央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和教育,加快人才培养及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五个方面,取得成效,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为此,就云南省临沧地区林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   总被引:428,自引:3,他引:428  
在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及目前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以西部 1 2个省 (区市 )2 0 0 0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 ,对中国西部地区 1 2个省 (区市 ) 1 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结果表明 ,除云南、西藏 2个省 (区 )的生态足迹为盈余外 ,其余 1 0个省 (区市 )的生态足迹均为赤字。西部地区 1 2个省 (区市 )总人口的生态足迹赤字达 1 62 .5× 1 0 4 km2 ,该数据相当于新疆自治区的国土面积。反映出人类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 ,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的过度开发利用和压力之下。  相似文献   

4.
姚寿福 《山地学报》2000,18(5):406-407
如何创新投融资体制 ,有效调动国内外资金服务西部开发 ,对西部的开发速度、经济发展至关重要。1 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 2 0世纪中叶首先在美国出现的一种特殊投资基金 ,它以特殊产业 (通常为基础产业和高科技产业 )为投资对象 ,以追求长期稳定收益为目的。作为一种新型融资工具 ,可弥补国家财力和银行信贷投入不足 ,因此非常适合西部开发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特殊产业发展。2 设立区域性非国有银行  在大范围的区域开发过程中 ,设立地区性概念的银行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目前 ,我国西部地区虽然已基本形成了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  相似文献   

5.
据调查 ,2 0世纪五六十年代 ,我国土地荒漠化每年以 15 60km2 的速度扩展 ,80年代每年扩展 2 10 0km2 ,到 90年代每年扩展 2 4 60km2 ,近年扩展速度还在加快。记者 8月 15日从国家林业局获悉 :以防沙治沙为重点的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规划目前已获批准 ,以三北地区为重点的防沙治沙大战即将全面展开。据介绍 ,“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整体思路是以防沙治沙为重点 ,力争在 10年内基本遏制三北地区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扩大趋势。“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建设范围包括 13个省、区的 5 90个县 ,工程区沙化面积 130万km2 。四期工程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6.
重庆两江新区低丘缓坡开发建设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是协调城镇化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首先界定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评价范围,提取低丘缓坡土地面积共为531.66 km2。然后以生态保护为基本目标,从自然禀赋、区位条件、生态环境3个角度选取10个指标,应用生态适宜度模型建立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生态适宜度等级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单因子生态适宜性等级差异较大,其中自然禀赋和生态环境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高等级为主,区位条件的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② 研究区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以中等级为主,以复盛、石船、鱼嘴和龙兴等地为集中适宜开发建设区。③ 通过综合生态适宜度等级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的叠加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四类建设区。优先开发区面积为80.43 km2,集中在西部河流两岸附近1000 m和东部槽谷地区;一般开发区面积为157.26 km2,主要位于西部河流两岸250~350 m地带和铜锣山两侧槽谷地区;限制开发区面积为201.74 km2,集聚在中部400~450 m台地区;禁止开发区面积为92.22 km2,以“四山”地区为集中区。研究结果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是党和政府面向21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的大局,各级政府、各项工作都必须坚定不移的围绕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天然林保护工程作为中西部开发战略中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核心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在指导思想上要切实把林业发展置于基础产业的地位,切实地在政策、投资、税收等方面将林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来办。并应将江河治理、水土保持及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8.
<正>这些年来,国家对林业建设非常重视,先后启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等六大生态工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这既为林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科技支撑,是保障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和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西部开发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大开发,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其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解决西部水资源问题,不仅涉及到农业、林业、气象, 而且还涉及到人口、国土资源、环境、经济等部门, 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西部大开发基础的基础.要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关键是相应的配套工程要跟上,管理体制与节水措施要加强.国土面积广阔的西部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将其分成西南、西北两个大的单元,分别阐述了在西部开发中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海洋经济省际空间差异与海洋经济强省建设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我国的海洋经济在空间分布上是由沿海具有海岸带、海岛与广阔海域的11个省(市、区)组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把海洋资源开发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重大举措,从而提出了到2010年形成若干个海洋经济强省的规划。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既可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又能吸纳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问题,又为我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供相关条件,使我国整体国民经济得到提升和快速发展。在研究中应用分析区域空间差异的定量方法、对各省(市、区)海洋产业以及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等的空间集聚与扩散程度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其海洋经济形成的机制与规律,并提出了关于我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12.
13.
在“双减”及“五项管理”背景下,本文根据题目难易程度,将沪教版修订版《地理练习部分》的填图题、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等分为浅层学习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堂预习学案;将讨论题、辩论题、问答题等作为深层学习内容,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地理练习部分》中综合性强的章节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质量监控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4.
《湿地科学》发刊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湿地是分布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由陆地系统和水体系统相互作用形成的自然综合体。由于湿地处于地球几个圈层的“节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在水文调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着重要作  相似文献   

15.
章怡虹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2):1570-1573
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与中国田园诗人陶渊明都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们的诗中都蕴涵着深深的“故土”情结。研究他们的代表作——荷氏的《返乡》与陶氏的《归去来兮辞》,都有许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尽管文化背景、文化语境、情感基调不一,然而,他们构筑的对“诗意栖居”的憧憬和神往却折射出人类共同的生命艺术境界。本论文分别从两首诗的归因、归程、归宿三方面来论述,两种文化和不同地理环境的特质和基因塑造了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诗人,形成了他们别具风格的诗境。  相似文献   

16.
樊杰  陈东  吕晨 《地理研究》2009,28(6):1439-1448
国际金融危机是地域空间上发生、空间拓展及区域响应过程非常迅速的新经济地理事像,探究其在特定地点发生的机制、区域影响的空间拓展过程、区域受损响应的规律及长期区域对策,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新命题。鉴于金融危机事像成因和演变的经济属性强、空间过程和区域响应的经济驱动机理显著,尝试采用"微观经济—宏观经济—区域经济"一个新的研究范式进行探讨。从微观虚拟经济企业对利润的无限追求-宏观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价值脱节和政府监控不到位-特定区域金融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微观企业产业组织-宏观国际产业链分工-金融危机的空间扩散,微观消费者边际效用损失的差异和灾变点的存在-宏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本的依赖以及经济的可恢复能力-区域金融危机的差异化响应等方面,初步探讨了金融危机的空间过程,提出了"1元≠1元"的经济地理损失效应判断,据此探讨了差异化的区域响应规律,得出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生活相对不富裕的地域在金融危机中受损程度可能更大的初步结论,提出了现代服务业据点式突破在空间结构组织上具有可能的研究假设。最后,就提高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贡献度、提升内需的拉动作用等应对全球化风险的长期策略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Urban geography》2013,34(5):543-566
This study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impact of global and local interactions on cities today. We look at two opposing ways of integrating global processes with the local functioning of cities. The first mode relates to a city representing unique local significance that is recognized and valued on the global scale. This globality is not economic but it affects the global interactions of individuals, institutions, and businesses in these cities.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global locality. The second mode is a city that serves as a loc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gateway to its region. Whether located higher or lower on the World Cities roster, at the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 it serves as both business center and cultural hub. We term this type of city a local globalit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both city types using Tel Aviv-Jaffa and Jerusalem as examples.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家廖士(AugustLsch)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但实际上,经济景观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20.
"温州模式"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温州模式”已日渐显示出它的限制性。在对“温州模式”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温州模式”在新时期必须要赋予新的内涵,要更新观念,要从生产、管理、销售模式等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