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河口地区第四系沉积体系的发育很大程度上受到海面波动的控制,其中地下水化学场也不可避免地受此影响,从而具有独特的演化模式.本文根据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出3个含水系统:全新统、中上更新统和下更新统含水系统;利用Piper图解区分了更新统2个含水系统中的水化学类型;同时探讨了地下水形成后所发生的演化.研究发现,区内地下水化学演化主要通3三种作用进行:①后期补给淡水对咸水的稀释作用;②地下水中钙离子对含水层沉积物中吸咐钠离子的交换作用;③不同类型地下水通过越流等形式发生的混合作用.另外,本区地下水中的Ca2+和CO32-离子对方解石来说已达过饱和.  相似文献   

2.
对昆仑山前平原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地下水观测断面进行取样分析,利用Piper三线图及NETPATH水质演化模型,阐明了区域地下水化学特征,揭示了地下水化学演化机理,旨在为研究区地下水的可持续开发、水质保护与改善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类型为Na-Mg-Cl-SO4型和Na-Cl-SO4型;(2)强烈的蒸发浓缩作用,芒硝、岩盐、辉石的溶解作用,较为显著的Ca2+/Na+离子交换作用是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组成的主要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宁夏南部地下水系统控制构造及其系统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多种构造体系复合交汇控制,宁夏南部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异常复杂.通过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区域性大断裂控水分析,研究了构造对宁南含水岩组形成和地下水系统分布的控制作用,认为加里东旋回和喜马拉雅旋回是宁南三大含水岩组形成的主控因素;区域性深大隔水断裂控制着地下水循环演化,使宁南形成了一系列独立的地下水系统.在构造控水分析基础上,界定了以构造为主的划分原则,首次对宁南地区地下水系统进行了整体划分,划分为10个地下水系统,13个子系统.研究成果对该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水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疆喀什噶尔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以矿化度和水化学类型两个主要指标阐述了喀什冲积平原区地下水水化学的基本特征 ,用相关分析的方法和R型聚类方法定量分析了地下水水化学组分含量与矿化度及各组分相互依存关系 ,探讨了该地区的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形成与演化的因素。研究表明 :(1)当地的地下水化学特征具有鲜明的水平和垂直分带性 ,水化学类型主要为硫酸盐型水 ,在阴离子中占主导地位的为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 ,且含量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阳离子中 ,钠离子与钙离子占优势 ,其含量亦与矿化度呈线形相关 (p <0 .0 1)。 (2 )影响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天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水文因素与水文地质因素 ;人类活动因素主要为引水工程和灌溉工程、凿井工程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化学特征的作用逐渐加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1258个地下水水样的水质指标数据,对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异及其控制因素开展了研究。从地下水系统、氧化还原环境和第四纪沉积物物源角度,剖析了浅层地下水水质指标空间分布的内在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7个水质指标的空间分布都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自洞庭湖区外围至湖盆腹地,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逐渐增大,硝酸盐氮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则与之相反,锰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独具特点,水体pH的分布呈现出西北—东南单向减小特征;洞庭湖区大范围浅层地下水中的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超过Ⅲ类地下水该指标的限值,在洞庭湖区外围的零星区域,浅层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小幅度超标,其溶解性总固体和化学需氧量含量仅在大通湖附近的局部区域略超标;洞庭湖区的基底构造对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整体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四口”水系地下水系统、澧县盆地地下水系统、赤山隆起-大通湖地下水滞留区等的控制作用;独特的受构造格局控制的地下水系统格局宏观上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空间分布;受地下水系统格局控制的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对硝酸盐氮、氨氮、铁元素、锰元素和化学需氧量含量的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体的氧化还原电位较低是氨氮、铁元素和锰元素含量大范围超标的主要原因;洞庭湖区浅层地下水的pH“西北—东南单向递减”的分布特征主要受湖区第四纪沉积物物源的空间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莫多闻 《地理研究》1986,5(2):103-104
本文阐述了汾河下游地区晚新生代地层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代上的更替,对影响本区地貌发育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探讨,对本区一些主要地貌单元的形态特征、结构及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比较详尽的讨论,并制作了本区1:20万地貌图. 本区新生界最老的地层是上新统,包括湖相灰岩、紫红色砂砾岩、砾岩、红粘土等;下更新统包括灰绿色湖相粘土和灰黄、灰绿色湖相粉砂质粘上,也有砂砾岩和土状堆积;中更新统下部以湖相地层为主,中上部以黄土堆积为主,但中部还有小部分湖相堆积;晚更新统黄土广布;全新统以河流相堆积为主.并对早更新世的古气候波动、湖泊的分布范围、水深、盐度等其他水化学条件进行了探讨. 影响本区地貌发育的主导因素是新构造活动,占气候直接影响堆积地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对地貌的形态、演化等其他方面也有重要影响.岩性与 人类活动因素等在本区地貌发育过程中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额济纳盆地浅层地下水演化特征与滞留时间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地球化学和氚(3H)同位素测年技术相结合,通过额济纳盆地地下水、地表水地球化学及同位素的研究,探讨中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下游盆地地下水地球化学演化规律和平均滞留年龄.额济纳盆地浅层地下水状况主要受地表水补给状况的影响,离河道近的水样矿化度低;而离河道较远的戈壁区,地下水矿化度高.水体化学成分主要受岩盐、石膏、白云石等矿物的溶解及蒸发作用的影响.通过利用指数-活塞模型流模型(EPM),计算出额济纳浅层地下水年龄在13~58年之间.  相似文献   

8.
德州市深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州市属于典型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孔隙水水文地质区,这一地区地下淡水的天然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和脆弱。由于持续开采地下水,使该区域地下水的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发生了较大变化。根据德州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本文论述了深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分析研究了深层地下水的水质演化。结果表明:在开采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共同作用下,HCO3-和Na+浓度呈现出持续升高趋势,矿化度、总硬度及其它主要水质指标的浓度变化较小。深层地下水水质演化的特点表现为水化学动态并不随季节变化,而是在开采条件下,随着深层地下水系统压力、氧化?还原环境条件的改变有所变化。地下水水质指标浓度的历年变化主要受到水文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针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演化趋势,提出了应进行深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和降氟改水的水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无定河流域地下水更新时间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更新时间是衡量水循环速度的重要指标,是水资源开发利用重要的水文参数.文中考虑1972年以后黄河出现的断流问题.探讨其支流地下水更新时间的估算方法.基于无定河流域10个水文站的日径流观测资料,分汛期、非汛期与全年3个不同时期研究流域的基流消退过程以及地下水的更新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无定河流域汛期退水常数变化在0.72~0.89之间,非汛期退水常数变化在0.88~0.96之间,汛期基流消退速度快于非汛期;2)对于无定河流域三个不同的土地类型区而言,无论汛期、非汛期还是全系列,黄土区的基流消退最快,河源区次之,风沙区最为缓慢;3)从地下水更新时间看,11个水文站控制的水文区地下水半更新时间变化在1.8~45.5天之间,地下水全更新时间在34~105天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分异性.按年平均状态,无定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地下水的全更新时间分别为101天、88天和84天,表现出从上游到下游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基于策勒绿洲78个取样点的地下水的观测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和Sigmaplot10.0中的Piper模块,研究塔里木盆地南缘策勒绿洲区地下水TDS(Total Dissolved Solids)的时空变异,揭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变的主要水化学过程。结果表明:①地下水TDS存在强烈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相关距离为4.4 km,在步长为6 km范围之内,地下水TDS的空间变异是各向同性的,当步长大于6 km时,4个方向上的半变异函数发生了不同的变化;②绿洲南部区域为地下水TDS的低值区,最小值为551 mg·L-1,由南向北地下水TDS呈增加的趋势,在北部地下水埋深低值区的TDS最大值为7 192 mg·L-1;从地下水水流方向上看,即从绿洲西南的低值区向北,再转向东北区方向,地下水TDS逐渐增加,最大值为3 677 mg·L-1;③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变化复杂,主要从Na-Ca—SO4-Cl-HCO3、Na-Ca—SO4-Cl型向Na—SO4-Cl-HCO3和Na—SO4-Cl型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