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通过设立自由贸易区来扩大国际贸易、吸引外国资本、解决区域性经济问题,促进经济整体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依靠地缘与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介绍了自由贸易区相关理论,分析了乌鲁木齐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提出建设乌鲁木齐自由贸易区的构想。以期在中国西部形成依托重点城市的对外开放经济发展增长极,带动新亚欧大陆桥沿线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平衡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FDI与山东对外贸易总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贸易规模总量增长显著。与此同时伴随着FDI的大量流入。本文以山东为例,运用详细资料,进行实证分析,研究FDI与山东进出口贸易总量的相关性,并进而研究FDI企业在山东省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发展迅猛,贸易额连创新高,空间格局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有形货物的出口、进口及进出口三个方面出发,收集整理1990-2010年中国大陆对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基本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基于重要对外贸易伙伴和13个区域经济地理板块,系统揭示了中国大陆对外贸易空间格局变化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望了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结果对全面认识我国对外贸易格局的变化、正确制定对外贸易的有关决策、促进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调整与对外贸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结构失衡—调整—再失衡所产生的问题与原因,工业结构再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起步环境与条件。提出建立农业、轻纺工业与外贸之间以及重工业内部的两条产业链,并且通过对外贸易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以缓解国内结构缺陷。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第四次产业转移的背景下,重庆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并取得突破,对外贸易的地理格局发生较大变化。本文搜集整理2008~2012年海关统计数据,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对重庆市对外贸易伙伴的空间分布格局、商品构成状况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2008年以来重庆进出口商品总量增长迅速,出口集中度逐年提高,而进口集中度逐年降低;②进口贸易伙伴集中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贸易伙伴的分布重心向东南亚倾斜。进口商品集中于电子信息产品及机械设备;③出口贸易伙伴分布更加集中于北美洲与欧洲。出口商品以计算机与通信产品、机械设备为主。其中,计算机类电子信息产品已经超过传统汽车、摩托车等产品而位居首位。最后对重庆市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1965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及其 地域格局的演变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奇  张超阳  段娟 《地理研究》2007,26(6):1247-1254
本文总结了我国不同尺度地域单元近40年不同阶段对外贸易总量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基本特点及其地域格局演变的基本态势,分析了出口商品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初步探讨了我国对外贸易特点及其地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1)从时间尺度看,40年来,我国不同尺度的不同区域对外贸易总量和对外依存度均呈长期增长态势,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2)从空间尺度看,东、中、西地带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相反中、西地带的相对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呈下降趋势。我国进/出口位居前四位的省市绝大部分位于东部地区,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呈现出由北向南演变的趋势。在国际上,我国对亚洲的进/出口占绝对优势,但相对地位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7.
现代以色列经济是外向型经济。90年代以来,中东和平进程在前进,以色列经济在发展,工党政府和利库德集团政府都把进一步改革开放、奠定以色列的中东经济强国地位作为主要目标,为此,制定了推进私有化、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的政策以及一系列相关政策,对以色列经济的现状和将来有着重大影响,也对中东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同时也存在着某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入手,针对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诸如污染密集型产业和有害危险废物的越境转移,国际贸易中环境标志制度的兴起等环境问题及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完善环境法规,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实现对外贸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文化通过改变交易成本和消费者选择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流量,并进而影响其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以Hofstede文化四维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向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数据,通过回归模型测算了文化距离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文化距离与中国出口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呈现负相关关系。该结论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制定贸易国别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重视美、日、欧三大传统市场的基础上,也应当重视对拉美等潜力较大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市场的开发,从而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市场格局更加合理完善。  相似文献   

10.
1965 年来中国对外贸易的地域差异及其格局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鲁奇  张超阳  杨春悦  曾磊 《地理学报》2007,62(8):799-808
在研究近40 年(1965-2004) 全国及三大地带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及对外贸易区域格局演变的基础上, 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七大经济区近40 年对外贸易总量、对外贸易密度、对外依存度变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区域格局演变的基本趋势, 并总结对外贸易区域格局形成的基本成因。研究发现, 与全国和三大地带的演变趋势相似, ① 从时 间尺度看, 近40 年, 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亦呈长期增长态势, 外贸年均增长速度长期高于GDP 年均增长速度; ② 1978 年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战略、制度、政策的变革加剧推动了时间尺度上七大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发展; ③ 但从空间尺度看, 东南沿海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对外贸易的区域差异格局却没有根本改变; ④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其他六大经济区的相对地位反呈较大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华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变动2个方面探讨了民国初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华北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证明了这一时期华北区域经济发展向上增长和逐渐向现代转化的趋势,最后指出虽然这一时期华北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整个华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仍表现出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对外贸易产生的CO_2排放区位转移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减缓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瞩目.目前有关的国际协定主要以国家本土温室气体排放为基准核算国家的碳排放责任和减排成效,忽略了国际商品贸易流引起的排放区位与产品消费区位的空间分离.本文利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货物进出口商品分类数据,采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中国货物进出口贸易产生的CO2排放区位向中国的转移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出口商品内涵的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9.6亿t增加到2006年的19.1亿t,每年占全国总排放的比重基本在30%-35%.扣除进口商品使我国避免在本土排放的CO2,货物进出口贸易使净转移到我国的CO2排放量至少从2.3亿t增加到7.2亿t,中美贸易顺差、中国与欧盟贸易顺差是产生净转移的主要原因.结论主张相关国际协定从排放区位与消费区位相结合的角度制定温室气体减排政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着重强调了以文化、制度为核心的社会积累结构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约束作用。然后,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区域社会积累结构的核心-制度准备与制度创新成本已成为西部大开发能否顺利达到预期的重要前提,同时指出与WTO规则对接、加强对外贸易应是西部大开发的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山东省贸易结构与FDI流入间的关系进行的定性分析和以山东省1993-2004年为样本空间进行的实证检验模型表明,山东省外资流入与对外贸易结构优化间存在长期均衡的互动影响并存在相互作用机理.FDI流入会通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进程、改善产业分工地位和加快要素积累速度等促进贸易结构优化,贸易结构优化会引致外资产生利润空间追求效应、边际产业扩张效应和空间偏好效应而带来FDI增长,两者间的作用机理对山东省外资引导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2l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地缘时代”,各个国家开始重新审视周边国家和地区在本国经济中的作用和发展潜力,并致力于发展同他们的经贸关系。中国历来奉行睦邻友好的对外政策,与周边接壤国家有悠久的经贸往来^[1]。90年代以来,这种经贸往来更符合中国的利益,对它进行研究具有较大的意义。在对周边16个接壤国家中已建交的14个国家与中国经贸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其具有的优势特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所谓对外贸易,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就是该国在商品、技术和劳务方面同他国进行的交易。若把贸易对方国家也包括进去,从各国整体的角度来看,叫国际贸易就更合适。实际上,对外贸易多被用来特指对外的商品交易,包括出口贸易(输出)和进口贸易(输入)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贸易开放条件下的区域分工与工业污染排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熙彦  贺灿飞 《地理研究》2018,37(7):1406-1420
对外贸易是否导致专业化区域锁定于污染行业而加剧污染排放?从动态视角出发,将区域分工视为专业化集聚与动态演化的综合,基于中国2003-2009年261个地级市30个制造业大类数据,借助区位商与共现概率描述专业化集聚与动态演化,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方面,专业化集聚将形成多个层面拥挤效应,降低污染行业进一步集聚的概率,制约区域朝着污染专业化方向演化;另一方面,环境规制将有效抑制区域进一步朝着污染专业化方向演化。因此,尽管对外贸易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污染行业在专业化区域的集聚,但并未因此造成污染排放在区域之间形成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影响下我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地缘经济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机理,基于欧氏距离法对地缘经济关系进行测算,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分析地缘经济关系和物流绩效的对外贸易效应。结果表明:西南四省份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依赖程度较高,但地缘经济关系以竞争型为主,且竞争性随时间演化整体上呈逐年减弱的趋势;地缘经济关系对双边贸易具有抑制作用,其阻碍系数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呈下降的趋势;国际物流绩效因子对双边贸易的影响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前其影响强度较小且不显著,而实施后表现为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ICT产业频频出现了核心技术被西方国家“卡脖子”的现象,由此有必要对我国ICT产品对外贸易的时空格局和演变进行研究。选取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ICT产品贸易数据,从ICT总产品和分产品的进出口两个方面分析中国ICT产品国际贸易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从时间格局看,我国ICT的进出口贸易均为快速发展,但出口贸易发展快于进口;进口结构中以电子元件为主,出口结构中逐渐以通信设备为主。②从空间格局看,中国ICT贸易伙伴逐年增加,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或地区,且近20年变化不大,ICT进口来源国(地区)更为集中,我国与20个贸易伙伴交往较为密切;与进口相比,我国ICT出口国(地区)较为分散,主要集中在30个国家或地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ICT贸易以及数字经济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志高  张薇  刘卫东 《地理科学》2016,36(9):1349-1358
分析了东北三省整体的对外贸易规模及贸易伙伴,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省级和地市级尺度比较研究了东北三省内部对外贸易空间格局,以及东北三省在不同贸易空间方向上的商品结构。研究结果表明:东北三省与东南亚、中东等地区贸易规模有所增长,但日韩、德国、美国和俄罗斯等依然是其主要的贸易伙伴;东北三省对外贸易的商品多为原材料、初级加工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且商品结构趋同明显,不利于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城市和沿海港口城市是东北三省对外贸易重要的空间载体。根据东北三省及各自的对外贸易现状和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差异化的进出口贸易空间格局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