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通过对黔南州气候资源的基本特点和优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黔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热、水同步;气候的地域性和垂直性差异显著的特点。提出发展特色农业、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开发风能太阳能,增加能源多样性,实现气候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2.
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的模糊综合评判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秀存  苏志 《热带地理》1999,19(2):184-187
气候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基本因子,对旅游圣地的旅游气候指标进行定量评估,无论是对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爱好者选择旅游时间和地点都是十分有意义的。文中选取广西81个站点1966~1995年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作为评价气候环境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因素,以集合论为基础,采用数学模糊评判方法,对广西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模糊综合评判。结果是:(1)广西夏季最舒适的地方分布在桂东北、桂西北、桂西山区;(2)最不舒适的是左、右江河谷、浔江平原、南宁盆地、柳州盆地及钦州湾沿海;(3)桂中、桂西、桂东气候较宜人。  相似文献   

3.
气候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旅游地的主要旅游吸引物。利用西南地区56个气象台站1971—2000年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旅游气候指数法,根据旅游气候指数和海拔之间的回归方程,结合Arc GIS技术,对四川省山地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评价,分析四川省山地旅游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结果表明,四川省全年旅游气候都在可接受的舒适范围内,春季和秋季山地旅游气候指数最高,为最佳旅游时期。就月份而言,4月最高,7月最低。从地区分布来看,不同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不同,川东丘陵地区旅游气候舒适期为春季和秋季,川西北高山高原地区为春季和夏季。盆周山地区旅游气候全年舒适,四季旅游气候指数均较高,是四川省旅游气候资源优势最突出的地区,总面积达到186 000 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8.4%。四川省山地旅游气候资源丰富,呈"两类三区"分布,四川旅游应高度重视旅游气候资源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西部山区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引鸽 《山地学报》2000,18(1):84-88
分析了关中西部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变量的特点 ,结合农业利用现状及山区开发对象 ,建立了山区气候资源的农林牧分层发展模式 ,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侯资源的原则出发 ,提出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MODIS数据的旅游温湿指数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舒适度对旅游气候资源评价以及气候条件与旅游活动关系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而温湿指数是衡量旅游舒适度的一项重要指标。提出适用于MODIS遥感数据的旅游温湿指数模型,介绍模型所需参数地表温度和地面水气压的遥感反演方法。利用该模型计算我国2003年12个月的旅游温湿指数,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阿拉善腾格里沙漠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吴月  范坤  李陇堂 《中国沙漠》2009,29(3):409-141
阿拉善沙漠地质公园腾格里园区以分布广泛的沙漠湖泊、戈壁奇石、风蚀地貌为主体景观特色,结合景区内美丽富饶的自然景观资源,挖掘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遗存,可以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结合前人的分类体系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进行了旅游资源综合定量评价,分析了评价结果,提出了腾格里园区旅游深度开发设想。其结果是:腾格里园区旅游开发应以保护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及其他自然、人文景观为旅游开发目标;以开发沙漠探险、观光游览、休闲度假为主,再结合吉兰泰盐湖工业游、敖伦布拉格峡谷群科普游、考古游、民族风情游、宗教旅游等,充分利用其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打造出腾格里园区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品牌。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旅游气候及其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29,自引:5,他引:24  
气候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本文分析了五台山气候状况和气象景观 ,计算了各月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平均着衣指数 ,得出了人体气候舒适度的时间分布。根据舒适度指数、寒冷指数和穿衣指数对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 ,并提出穿衣建议 ,从而为五台山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永安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石婧 《福建地理》2000,15(2):40-43
本文从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方面,对永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分析后认为:永安市全年皆可开展旅游活动,但优势在于春、秋季,夏季炎热,则可充分利用册区清凉气候和景观,开展山地避暑生态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13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开发在一定区域存在一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优势和劣势、机遇和挑战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互动关系。在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科学分析资源开发中的SWOT因素,制定适宜的开发战略,可以变劣势为优势,以机遇迎接挑战,从而实现资源持续开发。用SWOT分析方法对云南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面对异常激烈的竞争市场,云南省应立足资源和市场,加大力度,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把云南省打造成旅游大省和强省。  相似文献   

10.
基于SWOT分析的南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旅游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天然的耦合关系。在阐释旅游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南阳发展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实现南阳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增强资源保护意识;整合旅游资源,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大力挖掘南阳历史文化,重视历史名人文化游开发;完善现代城市职能,实现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强化管理,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宣传促销工作,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加快旅游人才培养,妥善使用旅游人才。  相似文献   

11.
海南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与气候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普  葛全胜 《地理研究》2009,28(4):1078-1084
气候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旅游地开发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旅游季节的长短及旅游客流的年内变化。利用海南9个气象站点自建站以来的气候资料及近5年旅游统计资料,通过特吉旺气候舒适指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海南气候舒适度及其与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月~3月是海南旅游的最适宜期;气候对海南旅游客流量有显著影响,以气温为主导的气候舒适度是海南旅游客流年内淡旺季变化及游客旅游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温度与海南旅游客流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海口比较而言,三亚旅游业对气候更加敏感。本项研究对更好地将气候整合到旅游产品中进行宣传促销、提高产品吸引力,对海南旅游业发展规划,对提前预判游客规模尽早做出对策安排及旅游投资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段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综合评价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运用障碍因子模型确定影响旅游发展的旅游资源障碍因子。结果显示:各省份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的耦合程度普遍较高,主要为高度耦合和中度耦合2种类型;协调程度包含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勉强协调和失调4种类型,以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为主;旅游资源和旅游发展的耦合度与协调度还没有完全在空间上达到良性共振。除陕西外,其他各省资源条件都是主要障碍因素,因此,要提高旅游发展水平,首先需要加大对各省份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旅游资源的质量;出现频率最高的障碍因子分别是资源条件(C1)、年平均气温(C2)、年平均降水量(C3)、空气质量(C7)、GDP(C10)。  相似文献   

13.
始兴县是广东省的欠发达山区县,通过对始兴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水平及发展进程的剖析,详细分析了始兴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以生态始兴为特色,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及生态旅游,推进中心镇建设,形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的特色经济,促使始兴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家尖是普陀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海岛旅游区,其气候舒适性是影响其旅游季节的重要因素。运用定海测站30年气候统计资料,分别计算其各月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用综合气候舒适度模型对朱家尖的气候舒适性进行评价,得出,就气候舒适性而言,朱家尖一年中最适宜旅游期为4~6月和9~11月,较舒适期在12~次年3月,较不舒适期在7、8两月,不同季节有适宜开展的不同旅游活动。本研究为旅游部门景区管理和游客目的地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边缘型旅游地的开发建设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时代面临的重要命题。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和消费者消费理念的转变,一些边缘型旅游地开始逐渐成长为区域旅游发展的"潜力区",研究空间与研究意义日益凸显。以具有典型边缘性特征的宣城市为实证,从区位空间、旅游资源、旅游形象、旅游交通和旅游经济等角度剖析其多重边缘化特征,探讨边缘化形成的主要机制。地处省际交界区、地域特征典型性不足是边缘化形成的自然诱因,周边核心旅游地遮蔽效应显著是边缘化形成的空间致因,经济支撑能力薄弱是边缘化形成的经济制因,政策惠及偏少是边缘化形成的人为促因。边缘型旅游地应实施多元比附、突出个性差异、完善要素建设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将中国省级行政区作为分析单元,以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质量、社会系统支持、公共服务投入、生态环境质量五大子系统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失配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旅游经济失配度进行系统评价和空间格局测度,并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中国省级行政区旅游经济失配呈现极差化与相对差异较大的特点,广东省为失配度最低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为失配度最高区;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失配以低度失配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有旅游资源丰富度、旅游劳动生产率、等级公路网密度、互联网普及率、森林覆盖率等;旅游经济系统失配空间分异的主要机制:旅游资源禀赋与开发质量是基础动力,旅游市场经济环境是直接动力,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质量是外在动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山地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不仅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而且大部分山地既是风景区,叉是自然保护区,是开展各种旅游与科考活动的极佳场所。长期困扰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管理混乱。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已加大对山地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管理整顿的力度,促使山地旅游资源开发逐步迈上科学、和谐发展的轨道,其特有的价值和经济效益得到初步体现。文章在分析我国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开发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山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绩  王灵恩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2117
协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阶段特征与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及其矛盾本质,并从多维视角探讨冲突的形成机制,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从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旅游资源利用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估、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动态模式、建立更加精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分区利用方案、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各界从系统性视角深入理解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同时对合理推动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可心 《干旱区地理》2020,43(5):1270-1277
为了对庆阳市气候资源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导当地城乡规划建设及旅游业的发展,利 用庆阳市 1981—2018 年 8 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资料,计算当 地气候舒适度的 4 种参数,分析庆阳市气候舒适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庆阳市春季、秋季偏 冷,夏无酷暑,温暖舒适,冬季寒冷,较不舒适;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穿衣指数年际变化特征显示, 四季气候均有向暖发展的趋势,春季和夏季变化趋势极显著,秋季和冬季变化显著性较弱;综合指 数年际波动大,夏季气候趋于不舒适,其余季节均趋于舒适;气候舒适期年内分布特征显示,5~9 月 为全市气候舒适期,适合开展旅游活动;5 月和 9 月舒适度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 6~8 月均为东南部高,西部、北部低;舒适度月变化总体特征为,5 月>6 月>9 月>8 月>7 月。  相似文献   

20.
Climate is a main component of nature that, in addition to being a valuable resource, determines the possibility of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pparently, climat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determine touristic demand. Choosing a place for vacation or recreation, tourists primarily prefer an optimal climate and weather conditions. Human‐biometeorological resources characterize the connection of climate with a thermal state and health of humans, peculiarities of recreation and health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distinguish thermal bioclimate, the physiologically equivalent temperature is used, based on the various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ir temperature, relative humidity, wind speed and radiation) that reflect the human conditions and the thermal comfort perception. In addition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tourism potential, the Climate‐Transfer/Tourism‐Information Scheme was applied. The results can be useful for tourists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best time to take a vacation based on their recreational activity such as sports, medical, health (thalassotherapy, heliotherapy, balneology etc.) according to bioclimatic conditions and their own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