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伟大的会议挽救了党光辉的会议挽救了红军胜利的会议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依大娄山,南临乌江,古为梁州之城,是由黔入川的咽喉,黔北重镇,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古称"播州",其名出自《尚书》:"无偏无陂,遵王之  相似文献   

2.
焦阳 《中国地名》2012,(5):56-57
"岩溶瑰宝"具极高的科学价值"溶洞奇观"富极强的观赏性"溶洞之王"有极大的吸引性织金洞原名打鸡洞,位于贵州省织金县城东北23公里处的官寨乡、乌江源流之一的六冲河南岸,属于高位旱溶洞。洞中遍布石笋、石柱、  相似文献   

3.
《中国地名》2012,(4):10-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洽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一名涪陵水(乌江)。在县(今沿河河东田坝)西四十步,因川为名,曰务川县。”可见,乌江在唐代就被称为“务川”。“务”,元代发音为vu,但蒙古语没有辅音v,所以用一个读音相近的qu来代替,后来转写成“乌”,这便是乌江名称的来历。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2,(4):10
乌江,古称内江水,涪陵水,延水等。其首次被称为乌江始于元代。沿河古称"务川"。隋开皇十九年(599年),招慰蛰僚奉诏置务川县,治地在今沿河县城东岸,南宋后期才迁往都濡。唐《元和郡县志》载:"内江水,  相似文献   

5.
正湛河上游俗称乌江河,横贯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境内,属于沙河水系。乌江河这一名称由来已久,《宝丰县志》和《新华区志》中均有对它的记载。据清道光十八年《宝丰县志》载:乌江河其源在邑(宝丰县城)东南十六里马跑泉庄北,约半华里,庄名自泉始。然源水微细,其流不绝。十里外至徐家洼南势渐大而成溪矣。再东至郑家营北井家营南势更暴涨……"据《新华区志》载:"湛河,古称湛水,发源于境内滍阳镇马跑泉村北,呈西北—东面流向,经余官营、  相似文献   

6.
乌江河口的整治与开发,对发展乌江流域经济十分重要,本文研究分析河口特征,提出航道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根据乌江干流沿岸地区国土规划工作实践,论述国土规划与资源、规划重点与其他各种关系,探索提高国土规划的实用性,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旅游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DEA-Malmquist指数模型研究2010—2016年贵州省旅游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剖析,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变化总体上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技术进步是贵州省旅游效率上升的主要贡献者。(2)从空间上看,贵州省旅游效率的空间分异明显,南部市州普遍高于北部,少数民族自治州总体高于其他市州。(3)影响因素中,政府作用和人才规模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总体上具有正向的显著性,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发展水平对贵州省旅游效率显著为负或不显著,产业结构对贵州省旅游效率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特征分析,并将其与地下淡水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对比,认为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来源于地下水,但又不是地下水的简单浓缩。通过对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的水化学分布以及变化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水化学特征分布主要受地形影响显著:受外界环境背景影响较小的离子比值同地下水浓缩比值基本一致,说明贵州省仁怀市吴家寨温泉水来源于地下水。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内地热资源较为丰富,在注重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对地热资源进行合理开采,有助于本地区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本文以贵州省为例,对贵州省内地热地质特征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0—2013年贵州省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响应三个方面构建贵州省生态安全预警指标体系,运用惩罚型变权-可拓模型对1990—2013年贵州省生态安全预警等级进行测度,并运用马尔科夫模型对贵州省2014—2020年生态安全警情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贵州省1990—2013年生态安全等级分为:巨警、向重警转换、重警、向中警转换、中警、向轻警转换,整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指示灯由"红色"演化为"待定";2)贵州省2014—2020年生态安全预警等级为:中警和轻警,指示灯为"黄色"和"蓝色",生态安全状况具有恶化的趋势;3)影响贵州省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然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GDP增长率、石漠化面积比重、水土流失治理比例等,是今后调控的重点。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省生态安全的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调整方向。依照资源潜力和生态地质环境特点,特色农业开发是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但特色农业的生产布局必须与生态地质环境进行空间耦合,只有按照生态地质环境的空间分异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才能使贵州省特色生态环境和优势农业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是对于经济不发达、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地区的一种重要的发展方式。当前资源评价过于强调单个资源质量而忽视了从区域角度探寻资源的整体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定量分析生态旅游资源基础及区域资源优势提出有效的发展策略。文章以实地普查获取的贵州省181个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样本,定量评估了其资源质量以及区域资源优势。结果显示,贵州省生态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且品味度高,具备生态旅游旅游发展的良好基础。181个生态旅游资源被分为5级,其中5级资源代表了贵州省资源精华并具备世界级品味度。另外,贵州省安顺、黔南、黔西南和遵义被划分为高资源优势度区域。根据对贵州省资源基础分析,贵州省生态旅游发展被分为4种区域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重庆发现一处罕见的洞穴瀑布。据地质、旅游工作者初步判定 ,这是目前发现的全国落差最高的洞中瀑布。重庆市旅游部门透露 ,该洞穴瀑布位于乌江下游重庆市涪陵区龙塘乡石夹沟。瀑布呈圆弧形 ,幅宽约60到70米 ,落差35米左右。瀑布落地时 ,水雾蒸腾 ,声若滚雷 ,场面十分壮观。据专家初步估测 ,它形成的暗河的出口可能是乌江边的老君洞 ,大瀑布距出口还有3000多米长 ,其间可能还发育有一组瀑布。这是重庆市境内发现的第三处洞穴瀑布。此前 ,在涪陵的黑龙潭、渝北的张关曾发现过类似的景观 ,但规模都不及这次发现的瀑布大重庆发现洞中…  相似文献   

15.
以大量的数据分析了贵州省1989~2005年的耕地、人口和粮食变化情况;利用粮食平衡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分析了1989~2005年贵州省9个地市的粮食盈缺情况和粮食安全空间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人口预测模型和时间序列平滑预测方法,预测贵州省各地市未来10 a的粮食安全状况.  相似文献   

16.
喀斯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晓芳  周永章 《热带地理》2008,28(3):212-217
以喀斯特面积分布最广的贵州省为研究区域,从城市空间形态、主导功能、驱动力、伸展轴等空间发展要素出发,对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形态进行研究,将贵州省喀斯特山地城市的空间结构分为5种模式:组团模式、绿心环状模式、带状城市、团状模式和串珠状放射模式.  相似文献   

17.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状况及驱动因子.基于贵州省1996-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利用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土地利用类型年均变化幅度、年均变化率与相对变化率5个指数,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13年间,贵州省土地利用变化主要以耕地和林地的变化为主,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林地、园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水域、交通用地明显增加,耕地、牧草地和未利用地减少.(2)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和均衡度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呈增长趋势.(3)8类土地利用类型中,园地的区域变化差异较大,牧草地区域变化差异较小;贵州省西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东部地区显著.贵州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力是生态退耕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GIS技术,对1999,2008年贵州省88个县(区)产业结构空间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呈现出区域一体化;"点—轴—面"结合;政府调控指向性明确;演化速度加快的特征。影响贵州省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因素包括: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非均衡性、政府调控。依据这些因素,建立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模型,模拟了产业结构空间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南渡乌江逼贵阳声东击西调滇军勇猛奔袭擒敌首贵阳,唐朝属矩州,宋朝称为"贵州"。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设立八番罗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设立顺元等路军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顺元、八番  相似文献   

20.
项羽是秦朝末年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一代霸主。大家都知道他自杀在乌江,即现在安徽和县,而为什么他的墓却在山东平阴县呢?司马迁所著《史记》项王本纪记载了这个事实。《史记》载:“项王死,楚地皆降汉,独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