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杂的地质作用、强烈的构造运动以及丰富多彩的藏族传统文化,造就了西藏自治区别具一格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和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今天,对西藏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区划,为该区更好的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基础和前提。本文在简单介绍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基本特点的基础上,划分出以拉萨为中心的藏传佛教文化旅游区、以珠穆朗玛峰为中心的登山探险旅游区、以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主导景观的藏东旅游区、以神山圣湖为中心的藏西旅游区和以野生动物和草原风光为主的藏北生态旅游区五大区域。  相似文献   

2.
遥感技术在黑竹沟风景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遥感成为了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新手段。阐述了运用遥感新技术对四川省乐山市黑竹沟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并结合现场调研和相关资料对其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和评价。首先对黑竹沟风景旅游区2003年的ETM影像数据遥感图像进行了处理,然后建立了解译标志进行旅游资源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最后对黑竹沟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全面的分类和评价。黑竹沟的旅游资源可分为2大类、7亚类、21个基本类型,是一处景源内容丰富、景象多变的旅游区,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合作是整合旅游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之一。文章在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客源市场等方面论证了贵池旅游区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可行性.揭示了贵池旅游区与黄山、九华山等“两山一湖”重点景区合作的演化关系,最后提出强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旅游产品开发与客源市场共享是贵池区成功融入“两山一湖”旅游区的3种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旅游地质资源区划的目的是揭示旅游地质资源的地域分布规律,确定各个旅游区的范围界限,客观地反映各个旅游区的不同性质和特征,阐明旅游区的内在联系,查明区域的基本优势和区域形成合理的旅游地域分工体系,以利于合理组织不同区域的旅游地质资源。辽宁旅游地质资源丰富,对其进行区域划分可以确定其发展方向和旅游资源优化配置,对于区域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区域旅游区位决定模式对防城港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的区位优劣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客源区位有利,交通区位不佳,资源区位在省市尺度上较优,但在全国处于不利地位。同时,依据最新似定的风景资源普查评价的分类分级系统,十万大山旅游区旅游资源可分为2个景系,5个景类,共14个景型,旅游资源丰富。在对旅游资源特征及其评价作了初步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十万大山森林旅游区进一步开发的对策构想。  相似文献   

6.
函谷关旅游区开发总体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函谷关旅游区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在论述旅游资源形成的历史地理基础和资源与开发条件评价之后,运用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吸收我国古建筑学的有关思想,着重探讨旅游区的总体构想和景区的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7.
方广岩风景区位于福建永泰县葛岭镇境内,面积约10.5平方千米。根据区内的旅游资源和开发的可能性及发展需要,提出如下开发规划设想,供有关部门参考。一、指导思想方广岩风景区山水辉映,自然与人文交融,景观独特,环境优美,区位良好,其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可开发建设成为福州“后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广岩风景区是以中生代火山岩地貌为主体风景骨架,融人丰富人文景观的风景区,是游人观光游览、度假娱乐的理想场所。开拓方广岩风景区的旅游业首先要突出宗教的神秘和自然的新奇和野趣,充分利用区内的人文古迹、奇岩怪石…  相似文献   

8.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南疆铁路沿线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南疆铁路沿线地州具有干旱地区旅游资源奇观和美景,雄奇壮美的自然风光,富有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丝绸之路最富传奇色彩的路段之一,自然景观和名胜迷类比重较大,文章着重分析了地州旅游资源特点和优势,拟设了重点建设的旅游区及旅游线路,提出了开发方向,目标,开发机遇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山东省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对其开发潜力进行评价可以为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依据.以山东省东营市6个代表性湿地旅游区为研究对象,从资源禀赋条件、旅游开发条件、生态环境条件和客源市场条件4方面,建立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多层次灰色评价法对6个湿地旅游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这6个湿地旅游区都具有开发潜力,适合湿地旅游开发,其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最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研究区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的思路和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针对以往滨海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吸纳海洋科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海洋观测资料和滨海旅游资源调查大量数据,构建两层次定量评价方法,从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两个方面,针对3类旅游资源(水体—沙滩类、生态类、人文类)分别建立评价指标。应用SPSS和ARCVIEW软件,采用聚类和空间分析方法,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的空间分布、组合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认为,两层次定量评价法能充分考虑到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性,针对滨海旅游资源的特点,定量地评价滨海旅游资源的现实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能准确地识别滨海潜在旅游区。结果显示,广西滨海旅游资源类型丰富、现实价值和潜在开发价值高,且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便于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环境友好型旅游区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等所有的旅游吸引物,强调的是旅游区内的环境保护。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AHP),对环境友好型旅游区评价体系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相关理论提出了39个评价指标层,11个评价制约层,4个评价目标层,并利用数学模型M(.,+)构建决策模型,同时以圣堂山旅游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了环境友好型旅游区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决策模型。圣堂山旅游区综合评估得分为5.1032,属于环境较不友好,并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旅游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林芝县域及邻近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一平  傅绶宁 《山地学报》1999,17(2):168-173
为全面了解该区旅游资源地位,确定旅游定位,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旅游资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五个方面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结评价,得出了该区隶属二级旅游区的结论,确立了以科考,探险和研究为主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兴中 《山地学报》2004,22(1):66-72
从区域旅游发展的角度,对大型山岳旅游地的空间规划与设计案例国内外不乏枚举,但都是从研究对象中进行具象剖析,还没有系统地对某一山岳风景旅游地进行既全面又具体的方法论及其依据理念的总结。本文以江西上饶三清山风景名胜旅游地为例,对涉及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的基础内容进行剖析,力图总结出大型山岳风景旅游地规划与设计系统的空间分析方法及模式。主要空间规划与设计内容与方法:①三清山旅游资源、旅游地景观结构、形象设计;②三清山旅游区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础理念;③三清山旅游区旅游空间规划与设计;④实现三清山旅游区规划布局的空间手段。  相似文献   

15.
文章概述了商丘旅游资源历史悠久、古迹独特、种类齐全、知名度较高四大特点,并从游览价值、交通条件、接待能力和环境承载量等方面对商丘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评价,全面分析了商丘在开发旅游资源方面存在的认识不足、保护开发不够和宣传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认为商丘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短途旅游中心或地域性旅游中心。提出以“豫04”省道为轴线,以永城芒砀山旅游区、睢阳古城旅游区和睢县北湖旅游区为重点,合理规划,加快开发,重视旅游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包装,加强旅游环境的整治和旅游宣传等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地貌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认定和评价旅游资源是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前提。该文以地貌旅游资源为例 ,研究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模型的构建及旅游资源特征值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的实现 ,并将此模型应用于舒城县地貌旅游资源评价 ,与国家旅游局“旅游区 (点 )质量等级申请评定报告”中的旅游资源评价赋分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证实了特征值评价模型的合理性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蒋依依  王仰麟  彭建  杨磊  张源 《地理研究》2006,25(6):1134-1142
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由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和购物五个子系统组成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将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结合以综合评价旅游区可持续发展状态。评价系统将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划分为5种状态。将该方法应用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结果表明:①旅游生态足迹和当地居民生态足迹均小于区域生态承载力,两者所构成的区域总生态足迹也处在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说明旅游区社会经济发展处在可持续发展状态;②在旅游生态足迹各子系统所表征的旅游活动中,交通和购物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大;③旅游活动和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游客行为的旅游线路组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寻求合理的旅游线路组织方式,指导区域旅游线路体系建设和旅行社线路组织,该文对国内外旅游线路的组织模式进行总结和评价,认为现有线路组织模式未能与我国国情衔接,缺乏实用性和对游客行为特征的考虑。提出基于游客行为特征的旅游线路组织模式,并分析影响这种旅游线路组织的要素及相互作用关系。以西安旅游区为例,通过对资源分布特征和旅游线路组织现状的分析,以该模型为基础,优化和构建了西安旅游区旅游线路组织的宏观发展框架。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旅游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生态旅游旨在平衡旅游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生态旅游主要是在生态旅游区内进行,对旅游规划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概述我国近几年旅游景区建设的成绩和存在问题,结合笔者旅游规划工作的体会,提出风景旅游区是旅游的核心,以及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的结构图式等新见解。讨论人造游乐景观在旅游资源开发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指出我国旅游产品开发的规划建设,可根据区位—资源—游客市场定位的研究,按照“资源型”、“客源型”、“资源—客源混合型”进行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