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朱震达 《地理研究》1984,3(1):30-33
沙漠科学是一门新成长起来的学科。回顾沙漠研究所25年来的历史,从它的诞生、成长到发展,竺可桢教授无论在学术上,科研组织工作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沙漠研究所的前身)的每次学术会议和工作会议竺老都亲自参加进行指导,而且还多次亲临沙漠现场考察。至今我们沙漠科学工作者无论在茫茫沙海中考察或在炎日风沙中定位观测或在国际沙漠学术活动的讲台上,总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竺可桢教授。  相似文献   

2.
李玉海 《地理研究》1984,3(1):41-46
竺可桢副院长是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者,在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纪念他逝世十周年之际,我们广大地理工作者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缅怀他对发展我国地理科学所做出的丰功伟绩。竺可桢教授早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斯大学农学院和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回国后在高等学府教授地理学和气象学,成为我国近代地理学的启蒙者和播种者。  相似文献   

3.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4.
《竺可桢文集》1979年即将在北京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文集选载了竺可桢同志著作79篇,反映了他近六十年的教育和科学活动;收集了竺可桢公开发表的271篇论文目录。文集还以“竺可桢生平与贡献”为题概述了他一生对于推动和组织我国科学事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一 照片I 竺可板教授(左二)考察腾格里沙漠、,一计22可帧教授(右三)考察固沙措施(本版照片由兰州沙漠所资料室提供)纪念竺可桢同志逝世十周年  相似文献   

6.
1890年竺可桢出生于浙江绍兴,今年是他诞辰100周年。当我们回顾中国科学院40余年的发展史,满怀激情规划与整治祖国河山时,更加深切怀念中国科学院前副院长、我国杰出的科学家、卓越的科学事业领导人——竺可桢教授。 竺可桢的一生是为发展中国科学事业而奋斗不懈的一生。为改变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和被侵略、受屈辱的地位,他攻读工学、农学和气象学。1918年他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后,速回祖国,矢志发展中国气象科学、地理科学,为摸清自然规律,发展生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7.
竺可桢与我国自然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长江 《地理研究》1984,3(1):34-40
竺可桢同志做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于1956年兼任我院综合考察委员会的第一任主任,我们就一直在他所领导的考察队中工作,倍受他的关怀与教益。他是我国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奠基人,在他的领导与指导下,开拓了自然资源研究这一新兴的科学园地。值此纪念竺老诞生九十四周年和他离开我们十周年的时候,更加缅怀他为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科学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激励我们要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他的科学思想,为使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与多采的自然条件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984年2月7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大学联合召开了“竺可桢逝世十周年纪念会”,对竺可桢教授的学术贡献作了全面的评价。 竺可桢教授(1890—1974年)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他的地理学术思想体系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并成  贾富强 《地理学报》2014,69(11):1718-1724
侯仁之先生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他多次深入沙漠地区进行历史地理考察,对沙区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学科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丰硕成果。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为今天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以及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他的学术思想及业绩,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裘善文 《地理科学》2009,29(6):938-938
中国著名沙漠学家吴正教授,作为1959年中国科学院组建治沙队的首批队员,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潜心中国沙漠的调查研究和室内外观测试验,取得丰硕成果,成绩斐然。新世纪以来,继出版风沙地貌与治沙工程学(科学出版社,2003)科学专著后,今又出版了中国沙漠及其治理(科学出版社,2009)一书。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中国沙漠50年的科研与实践成果写成的经典科学论著,由科学出版社于2009年4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1.
陈述彭 《地理研究》1984,3(1):26-29
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先驱,新中国地学界的组织者和教育家竺可桢先生,1974年与世长辞。捧读竺老的遗著和传记,我们大家的心情都是十分悲切、十分怀念的。解放前的十五年,竺老是抚育我们成长的大学校长;建国以后的三十年,又是领导我们从事学习和研究工作的科学院副院长。春风化雨,身教言传,对我来说,的确是毕生受用不尽的。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郭坚  薛娴  王涛  孙军喜  李新泉 《中国沙漠》2009,29(3):397-403
对呼伦贝尔草原4个时期的遥感监测表明:呼伦贝尔草原经历了“发展—加速发展—逆转”的沙漠化过程;1984—2000年也是研究区沙漠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沙漠化土地增加率为72.1 km2·a-1;2000年以后,沙漠化土地进入逆转时期,且沙漠化土地以32.4 km2·a-1的速度减少;沙漠化的发生、发展主要是由于冻土退化及温度升高导致的地表干旱和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2000年以后沙漠化的逆转,则是一系列有效的沙漠化治理措施的结果。但是研究区人口和牲畜持续增加使土地的压力增加,这造成研究区北部的草地发生了沙漠化,同时,严重沙漠化土地持续增加。减轻土地压力才是沙漠化治理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涛 《中国沙漠》2022,42(1):1-4
防沙治沙工作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是国家层面上的重要任务.随着国家大规模社会经济活动的展开,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农田、牧场、公路、铁路、渠道、乡镇村落和一些重要基础设施都面临着风沙危害,需要积极应对,开展防沙治沙工作.而面对沙漠科学基本空白的科研工作者们,则需要在形成防沙治沙关键科技支撑的同时,发展中国沙漠科学,这就是20...  相似文献   

14.
中国沙漠化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中国沙质、砾质荒漠和沙漠化土地的面积达149万km2, 占国土面积15%。1959年中国科学院治沙队成立到今天的沙漠所, 经历了卅个春秋。沙漠科学的研究也从空白发展成一个新学科的成长过程。为我国沙漠科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培养了一支有着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水平的科技队伍。具有独立解决经济建设中提出的沙漠及沙漠化治理问题的能力, 并为全球沙漠化研究工作和治理实践, 作出应有的贡献。198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为全球先进单位称誉。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发展过程, 可归纳为四个阶段: 1959-1965年, 查明沙漠情况, 探索沙漠治理方法阶段。对我国主要沙漠和沙漠化土地进行综合考察究沙区自然条件与资源, 沙丘特征与风沙运动规律。1966-1977年, 以沙害治理为中心, 根据国民经济建设需要, 开展专题研究阶段。如沙区铁路修建的有关问题和沙区水土资源开发利用和开发后自然条件的变化等。1978-1983年, 以土地沙漠化问题为中心开展综合研究。干旱、半干旱地带土地沙漠化现状、发生发展过程, 变化趋势与预测, 整治措施等。1984年以后, 主要是加强对土地沙漠化变化趋势与预测, 以及整治措施的研究,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 走向世界。1)建设不同自然地带沙漠化(风沙化)治理研究示范基地系统网络。2)开展半湿润、湿润地带风沙化问题的研究。3功口强对沙漠化监测和预则工作。4)在国际学术活动方面。从举办沙漠化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合作研究, 进而派遣专家组帮助发展中国家从事沙漠化治理研究工作。并与前述工作相适应, 出版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图件。总之, 我国沙漠研究是以干旱地带沙质荒漠的自然条件综合研究, 逐渐发展到半干旱、半湿润地带生态环境中沙漠化与风沙化问题的研究。为我国国土整治中风沙治理提供防治途径和措施。今后的研究工作, 应着重在强烈发展和严重沙漠化地区研究整治措施。建立不同自然地带整治沙漠化土地模式。达到环境健全发展和合理生态系统管理。对潜在和正在发展中的沙漠化土地发展趋势。加强监测和预测。进而提出预防措施。总结沙漠化治理经验和教训, 编著教材培训科技力量。  相似文献   

15.
Photovoltaic (PV) power generation is an emerging energy industry that is developing rapidly. A number of PV power plant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he desert and Gobi areas in northwest China in recent years. Is there any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V power plants? If yes, what is it? This paper tries to find the answer by analyzing meteorological data from the Hexi Corridor as well as the observational data of light and vegetation in the Minqin desert are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ar energy converted from 1 m2 of PV panels is equivalent to the solar energy that is utilized by 260.75 m2 of desert plants in the desert area. In China, there is vast area of desert and Gobi, with frequent dust storms and aeolian sand, as well as rich sunlight resources. Therefore, to develop the PV industry in the desert and Gobi regions will not only create considerable economic benefits, but will also be of great ecological significance. On the one hand, PV can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on the surface, helping to prevent sandstorms and reduce aeolian s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V industry is a win-win that generates economic returns and provid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by combating desertifi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V industry can be developed without taking up arable land or other types of land. There are frequently high winds in the desert and Gobi region. PV power plants, together with wind power generation, are useful to transform and consume the power source that creates duststorms and aeolian sandflow in the desert and Gobi areas. This results in fewer sandstorms and reduced aeolian sandflow.  相似文献   

1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也是中国境内受西风环流影响最明显的沙漠之一.本文简介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风沙地貌的研究历史,综述区域风况和输沙势特征、主要沙丘类型分布格局、风沙物质来源、沙丘粒度特征、沙漠环境演变和纵向沙垄发育模式以及现代沙丘动态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近地表风沙对植物及植被的影响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存玉  姚正毅  薛娴 《中国沙漠》2014,34(5):1307-1312
风沙活动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尤其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的重要地表营力过程之一。文章就有关近地表风沙对沙地植物及植被的影响与沙生植物及植被对风沙生境的生态适应对策和响应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研究方向、内容,旨在为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沙区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闽粤沿海老红砂的热释光测年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谭惠忠  吴正 《中国沙漠》2001,21(4):393-396
采用再生热释光法对来自福建和广东沿海地区的39个老红砂样品进行了测年,其年龄约在0.9~6.8万年之间,表明闽粤沿海的老红砂是晚更新世中、晚期形成的风成沉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历史时期鄂尔多斯高原沙漠化问题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运用历史地理学方法对史料进行考证,其结论是: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在北魏时期已存在,而且其范围与现代基本相同,因此否定了这些沙漠是以后农垦所造成的"人造沙漠"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