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家、历史地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培养了我国第一位地理教学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前理事长陈澄教授)。褚先生在建国前即编著了《地理学习法》《中国地理概要》等专著。建国后,褚先生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徐霞客游记》等著作,主编《地理教学丛刊》和《地理教学》杂志,还与孙大文先生一同编著了《地理教学法》一书(1982年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2.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地理教育界一位德高望重的专家教授。1985年我有幸成为先生的关门弟子之一,师从先生整整三年。先生知识渊博、学富五车。他的研究领域广泛,编写了《新中国地理》、《地理教学法》、《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徐霞客游记选  相似文献   

3.
褚绍唐先生是我国优秀的地理学家之一,他一生除长期从事地理教学工作以外,还在地理教学论、上海历史地理和“徐学”(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研究)三大领域中从事研究,并都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他的徐霞客与《徐霞客游记》研究尤为学界和社会广泛注目:早期与他人一起重新搜集、整理旧本,编出了新版的《徐霞客游记》,继又配套主编出版了《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在此两大成果之外,他潜心探索,不断写作,陆续发表了一批涉及面广和有见地的论。  相似文献   

4.
历史城市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领域,已从以往的单个城市的历史地理研究向区域城市地理研究,即城市群的研究方向发展,从对单个城市的兴衰与环境的关系、从单个城市布局的研究等方面向历史上城市的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不断拓宽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内容,取得了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科书既是一种由编写者创造的文化产品,又是地理课程的具体化并成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地理课程在中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百年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变迁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的子课题,该项研究对地理教育继往开来有重大意义。为了配合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工作,本刊特开设"地理教科书百年变迁研究"专栏,刊登相关研究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予以关注与支持,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6.
春华秋实话耕耘——地理教育家褚绍唐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教学》1998,(6):1-4
坐在我们面前的这位老学者,满头银发,精神矍铄。他,就是华东师大地理学系老教授褚绍唐先生。褚先生从本世纪的三十年代起从事地理教育工作,至今已经六十余载。在我国地理教育界、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人们就会交口称赞:褚先生人品佳、学问高、笔耕勤、著述丰.不仅是老一辈地理教育“园丁”的典范,而且也是新一代地理教育工作者的楷模。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采访了褚老。  相似文献   

7.
毛曦 《地理研究》2013,32(2):392-393
历史城市地理研究向来是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发展中,历史城市地理研究起步早,发展快,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研究的观念不断更新,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促进了我国历史地理学的整体推进。2012年8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肖爱玲著《西汉城市体系的空间演化》,是近年来中国历史城市地理研究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该书由朱士光先生和薛德升先生分别作序,正文分为6章,另有3个附录和84幅图表,作者对西汉时期的城市体系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揭示了郡级和县级两级城市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了城市的性质、职能类型及其特征,从城址规模和人口数量对各级城市进行等级划分,探讨了诸侯王国区城市、汉郡区城市和新拓展区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并论述了城市发展演变的机制。此书是历史地理研究和城市史研究领域的新成果,通过研读,不难发现其所具有的一些鲜明特点和突出优点。  相似文献   

8.
正教科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工具,教科书的历史是社会政治史、文化史、教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透过对教科书的研究,我们可以对社会、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历史发展进程、规律获得丰富的理解。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1976年开始"我国地理教育重新进入了有序并进一步探索的过程。""先是恢复了"文革"被破坏的中小学地理课程,使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走向有序。随后,在义务教育的实施中对地理课程重新调整,地理教科书的编撰也取得了一些突破。[1]"本文总结了改革开放初期各省市地理学科的教科书,并从  相似文献   

9.
段伟  吴松弟 《地理研究》2011,30(6):1157-1158
2011年5月28~29日,"纪念谭其骧先生百年诞辰国际历史地理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隆重召开。
谭其骧字季龙,笔名禾子,浙江嘉兴人。1911年出生在沈阳皇姑屯车站宿舍。1930年毕业于上海暨南大学历史系。1932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生院,师从顾颉刚先生。新中国成立前,先后任教于辅仁、北京、燕京、清华、浙江、暨南等大学。1950转任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82年任系主任,兼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室主任。1982~1986年任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首任所长。曾当选为第三至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科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34年,协助顾颉刚发起成立禹贡学会,任理事,主编《禹贡》半月刊。同年发起中国地理学会。曾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其为历史地理专业博士生导师。从1955开始,由他领衔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历经30余年编绘出版,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最重要的成果,成为中国史学界的两大基础工程之一。由他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也即将问世。谭其骧先生还主编有《中国自然地理·历史自然地理》等,个人文集有《长水集》、《长水集续编》。谭先生育人有方,为中国历史地理学界培养了邹逸麟、周振鹤、葛剑雄等一大批中坚力量。如今,在谭其骧院士的影响下,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茁壮成长,为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是首批"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近年来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一直致力于中国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研究,在生态环境、人口地理、行政区划、经济地理、区域研究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研制的CHGIS(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为众多学科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10.
海外中国城市地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建法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28-35,114
本文综述海外学者对中国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进展。中国城市的急速变化为城市地理研究学者提供许多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机会。大部分海外关于中国城市地理的研究集中探讨中央和地方政府、国际资本和经济改革在城市化、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空间重构中的作用。至今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研究的大多数理论研究是在中国以外的实际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有必要加强在中国的实际背景下城市地理学的理论研究。各种过程与空间关系动态的研究具有很大的潜力。这包括地方化、城市主义、区域主义、城市竞争与合作过程、城市管治过程、地方、区域与全球过程的动态关系、空间与尺度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1.
张其昀先生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与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沛东 《地理学报》2021,76(1):235-247
张其昀是中国近代科学地理学的创建者之一,为中国近代的地理学教育、人文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等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在区域地理学方面,他较早地将西方近代区域地理学作品介绍到国内,将“Regional Geography”翻译为“方志学”,引入并阐释了西方区域地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并积极地将这些理论和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创作出《本国地理》等经典著述,对中国近代区域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开创之功。张其昀的区域地理学思想主要源于法国近代地理学家Blache的人地关系或然论、综合的区域研究等理论和方法,他研究区域地理学重视区域划分和实地考察,强调地图的运用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阐释,具有明显的“维达尔传统”特征。  相似文献   

12.
G.H. Dury was one of the outstanding figures in postwar geography and geomorphology. Although known chiefly for his research into the impact of climatic change on streams, he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pediments, of deep‐weathering, and of climatic extremes and fluctuations. He also did innovative work in historical and regional geography, and contributed greatly to geographical education in both universities and high schools. Dury played a central role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discipline and continued to challenge it after his retirement.  相似文献   

13.
吴传钧院士对发展中国农业地理学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传钧先生是杰出的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热衷于农业地理学研究,是中国现代农业地理学的带头人。在70多年的科学研究与教育生涯中,农业地理学既是先生科学研究的起点,也是他科研工作的重点。先生在农业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工作及其贡献可简要归纳为3个方面:①缘于深厚的农业地理情结,率先开展农业资源调查、农业区划的理论与方法探索;②结合国家重大项目研究,精心组织和深入开展农业地理学理论的系统研究与总结;③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率先研究提出中国不同类型区域的农业与农村发展问题、机制和方向。这些开创性的学术研究及成就,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地理学理论与方法体系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刘小鹏  米文宝  赵小勇  王亚娟  黄越  赵莹 《地理学报》2014,69(12):1887-1895
汪一鸣先生是长期在政府部门工作,并坚持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地理学家。他的学术思想集中表现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框架下的发展中地区人地关系地理时空观,对解释和揭示发展中地区 (发展中国家、区域,或更微观领域如乡村) 地理过程规律和结构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是对当今地理学理论的重要补充。从事地理学研究60年来,先生始终将发展中地区人地关系地理时空观思想和地理学的应用性特征始终贯穿于区域PRED系统研究、区域国土开发整治与规划研究、区域历史地理学研究、区域人文地理学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等4个方面,并长期致力于地理学科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与决策过程之中。汪先生的一系列创新性研究与实践,对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特别是对中国民族地区地理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更是贡献卓著。他的学术思想值得我们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他对中国地理学理论与实践作出的突出贡献,必将载入地理学发展的史册。  相似文献   

15.
论徐霞客对西南喀斯特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钟灵 《地理研究》1986,5(4):18-24
本文就《徐霞客游记》中从道州至罗平遊程所记,探讨徐氏对西南喀斯特研究上的贡献,认为主要有:1.对喀斯特地貌作丁区域划分,2.对喀斯特形态规定了术语,3.对喀斯特旅游资源作了评介。  相似文献   

16.
褚亚平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教育学家和地名学家.他长期从事地理教育研究与实践,完善了中学地理教学法学科体系,创造性的提出地理教材"三系统"理论,提出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深入教学研究,培养高质量师资队伍并行的地理教育理论,他对地理教育的研究成果推动了中国地理教育学的发展.他重视地名研究与管理人才培养,撰写专著力图构建地名学的基础理论,并对新时期地名管理,地名规划,地名商品化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黄秉维先生是我国现代地理学的一代宗师和重要开拓者, 他较早的关注全球变化领域的研究动态, 为地理学与全球变化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在黄先生百年诞辰之际, 我们系统回顾了黄秉维先生对全球变化研究的三个发展阶段, 通过学习黄秉维先生关于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 发现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全球变化领域研究实践印证和体现了黄秉维先生注重全球变化综合研究、区域研究与不确定性研究的前瞻性理念。本文力求在理解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基础上, 探讨全球变化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 明晰了未来研究的目标与创新点。本文将为全球变化新形势下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为应对全球变化国家战略的制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8.
李并成  贾富强 《地理学报》2014,69(11):1718-1724
侯仁之先生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这一全新科学领域的开拓者,他多次深入沙漠地区进行历史地理考察,对沙区地理环境的历史变迁及其演变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在学科理论建树和实践探索上取得丰硕成果。他的研究不仅揭示了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沙漠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过程及其演变规律,而且也为今天西北地区防沙治沙以及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历史借鉴。他的学术思想及业绩,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9.
深切缅怀敬爱的黄秉维先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度 《地理学报》2013,68(1):10-14
黄秉维先生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开拓者, 他以其渊博的学识和辛勤的劳动, 为推动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勤奋刻苦、博览群书;治学严谨、一丝不苟;启发引导、提携后学;他倡导学术争鸣和宽松的氛围, 坚持真理, 探索求是。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张地理学要面向建设实践, 服务国家和地球家园。我们要认真学习黄先生的学术思想和高尚风范, 沿着他指引的地理学前进方向, 为提升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地球家园的美好未来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吴正  王为 《地理研究》2007,26(6):1069-1076
本文为缅怀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貌学家和教育家曾昭璇先生的纪念论文,阐述了他的学术思想及其贡献。曾昭璇教授学识渊博,在自然地理、地貌、历史地理、人类地理、方志学以及民族学和民俗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都卓有建树。他先后开创"岩石地貌学"、"历史地貌学","人类地理学"三个新领域,填补了学科的空白。曾昭璇先生始终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提倡"地理科学乃经世致用之学",主张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曾昭璇先生除科研外,一生以教书为业,致力于地理人材的培养。他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认为教材决定着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科学素质。提出高等师范的地貌学教材要在"浅、广、新"三方面下功夫。这不仅是编写地貌学教材的要求,更是一种独特的高校地貌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