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郑衡泌 《福建地理》2004,19(2):11-12
《水经注》有一段有关瞿塘峡当地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从其内容看,不同于通常记述的祭龙王、祭神祗的祈雨形式,而似乎有一定科学道理,似可看作以一种利用地形,人为制造“热山效应”,并播撒炭粉的人工降雨方式的记载。  相似文献   

2.
<水经注>有一段有关瞿塘峡当地古代土著祈雨的记载,从其内容看,不同于通常记述的祭龙王、祭神的祈雨形式,而似乎有一定科学道理,似可看作以一种利用地形,人为制造"热山效应",并播撒炭粉的人工降雨方式的记载.  相似文献   

3.
论郦道元《水经注》的地名学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林甫 《地理研究》1998,17(2):193-200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了1.5万个地名,其中对1052处地名作了渊源解释,既涉及到自然地理部门的因山为名、因水为名等十项种类,也包含了人文地理部门的人物地名、史迹地名等十四项类别,不仅引录了前人的规律性认识,而且还进一步归纳了一系列关于地名命名、更名的精辟见解,有些论述已上升到地名学理论的高度,并且还在多处纠正了前人的错误,对于地名的音、形也有独到的看法.它的地名渊源解释在数量上首次超过一千,在种类上多于以往着作,在质量上也胜过前人,并且引述地名文献丰富,体现了中国传统地名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郦道元生平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元4世纪初期起,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大交流中,出现了许多地理学家和地理著作。而其中最杰出的地理学家是郦道元,最杰出的地理著作是他昕撰的《水经注》。郦道元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学者,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名著,也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相似文献   

5.
《水经注》塔里木盆地“南河”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87,6(4):36-41
本文认为《水经注》记述的塔里木盆地的“南河”并非虚构。南河并非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自西向东流动,也不是盆地南缘诸绿洲地下水溢出的泉水河。“南河”是对几个并不一定直接相通连的河段的概括称谓。  相似文献   

6.
赵夏 《中国方域》2004,(1):29-29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神鱼今不见,福地语真传。境接西南境,长怀十九泉。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这是杜甫在《秦州杂诗》中称赞的自己向往的仇池胜地。公元759年  相似文献   

7.
李慧 《地理研究》2006,25(3):560-560
按照1956年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史研究规划,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负责整理中国古代地理名著。侯先生遂于1957年夏天邀请顾颉刚、谭其骧、黄盛璋、任美锷四位著名学者分别注释了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四部地理著作《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和《徐霞客游记》,汇为第一辑,1959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为《中国古代地理名著选读》。因出版时间早,该书在“文革”以后就很难找到,学界一直盼望再版行世。在初版46年之后终于由学苑出版社重印。《禹贡》是我国最古老的传世文献之一《尚书》中的一篇,也是我国最早富有系统性、科学性记述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地形、综合地层剖面年代、遥感影像、历史地图和历史文献等的分析,深入探讨了无定河上游历史时期河湖水系的情况。现今无定河上游,即萨拉乌苏河上游山区的水源地为袭夺无定河的另外一条支流芦河而来,且袭夺发生在北魏以后,明代之前。袭夺之前,东西向湖泽湿地的存在,影响了该区历史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主要表现在人类聚落选址、交通通道等。本研究为重新认识《水经注》中有关奢延水的记载提供了新的地理参照,有助于重建无定河上游的历史景观,同时为理解黄土地区的历史河流演化提供了典型案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名》2010,(1):69-71
虎须滩 《水经注》“江水东历平都,又迳虎友滩,”今四川忠县西有石梁互30余丈,横截江中,俗呼侄须滩,即水经注之虎须滩也。在四川奉节县东30里,东去巫山县40里,《杜甫诗》瞿唐漫天虎须怒。  相似文献   

10.
11.
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创新问题日益受到西方人文地理学者的关注,并成为西方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本文选择WOS(Web of Science)作为文献搜索引擎,选取在创新主题下刊发文章最多的500本期刊中的14本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收录的地理学期刊作为文献来源,以1982-2015年共2048篇英语创新主题文献记录作为数据源,基于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可视化工具CiteSpace对数据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文献共被引分析,绘制了西方创新地理研究的知识图谱,实现了本领域热点主题、知识基础和演进轨迹的可视化。研究发现:西方创新地理研究近30年来发文量和新兴关键词数量增长显著,研究者分布形成西欧、北美两大核心地区,近期研究指向热点关键词技术、溢出、集聚、研发、企业家精神;拥有较为明显的演进主体,研究内容宽广,主题尚不集中,全球城市、全球蜂鸣、空间化模式、产业、生命周期、剑桥地区(或剑桥现象)、知识、产业发展、区域创新战略是建立在32篇高被引文献之上的9个热点主题;经济地理学导向明显,尤其受新区域主义、转向潮流、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影响显著,具有较为清晰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大陆地理学界对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现象学之关系的介绍不甚充分,引介的文章数量十分有限,且多集中介绍段义孚先生的作品和观点。文章通过评介另一位著名人文主义地理学家大卫·西蒙的《生活世界地理学--动、静和相遇》,旨在促进人们更为深入地了解人文主义地理学。此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代表著作之一,出版之际正值西方人文主义地理学盛行。全书共分为5大部分,其中第二、三、四部分集中了作者的学术观点,分别对应该书副标题中的“动”“静”和“相遇”。现象学是人文主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内容比较艰涩。因此文章结合该书提到的例子和经验中的例子,凝练出该书的重要观点,并使其形象化。文章评介该书的基本观点是:第一,该书通过抽象的现象学的概念和方法实现了对大量日常环境经验的描述;第二,该书内容对规划设计以及环境教育相关人士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第三,该书并没有实现人文主义地理学与“科学的”现代地理学的直观对比,因此尚未显性化现象学研究方法的优长;第四,以现象学态度反观本评介,本评介当然也带有两位作者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3.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地学、资源、环境领域的伟大思想家与设计大师。作为新中国地理学奠基人, 他为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黄秉维院士诞辰百年之际, 作者回顾了黄秉维院士提出的四个学术问题:“生态环境”、“水热平衡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钝端科学”, 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工作阐述了对这四个问题的认识与体会, 以印证他的学术思想对后学者研究工作的重要引领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广东人屈大均著《广东新语》是一部关于岭南历史地理杰作,涉及自然、经济、文化、聚落、民族地理等部门、内容丰富,见解精到,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在中国地理学史上长期湮没无闻,实有失公允。在人文地理学复兴的今天,应重视对该书的研究,给屈大均其人其书予应有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江 《地理研究》1986,5(1):65-70
本文阐明我国近代地学家丁文江立足于近代科学原理以实地考察的印证为根据,对徐霞客及其《游记》作了准确中肯的评价,从而确立了该书在中国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Thomas Jefferson (1743–1826) had a lifelong interest in geography. Except for his role in the Lewis and Clark Expedition and a few references to his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however, geographers have taken a relatively slight interest in this aspect of his thought, despite his having sometimes been referred to as “one of the greatest American geographers.” This essay suggests that we need to reexamine Jefferson as a geographical thinker. Reviewing some of the more important literature thus far, it suggests where such topics may profitably be extended and points to some aspects of his geographical interests not yet incorporated into the geographical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data available, in 2013 a staggering 68,000 scholarly books reached print in North America alone. Book reviews have long served as an important tool to keep tabs on the content and quality of all of those books. In decades past, perusing book reviews was essential in conducting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 tool for authors to demonstrate the impact that their book has on a field of study. Most important, though, book reviews play a vital role in academic advancement by calling attention to books that successfully add to new knowledge and warn against books with defects and deficiencies. Despite their overwhelming importance, no one ha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value of scholarly book reviews. Moreover, in our current age of the Internet, e-mail, and social media,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the worth of book reviews. Drawing on the results of a 2018 survey sent to select members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eographers, this article assesses the value of scholarly book reviews among geographers. It answers these questions: Who writes and reads book reviews?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useful book review? Is writing a book review considered a valued scholarly activity? Does writing book reviews help advance a person’s career? Because geography is a microcosm of academia, this study has applicability across the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Do scholarly book reviews still matter? Key Words: human geography, monographs, promotion and tenure, scholarly book reviews.  相似文献   

18.
论古代黄土高原植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守春 《地理研究》1990,9(4):72-79
充分发掘历史文献中的有关信息予以辨析考证,并吸收其它研究方法所取得的成果综合分析,笔者对黄土高原古代植被提出新见解:距今3000—2300年前的西周早期至战国时期,在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长城以南、渭河以北的黄土高原显域生境上,植被为疏林(稀树)灌丛草原,离石、延安、庆阳一线又将其分为南北有差异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