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沿海城市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计划提出应更加重视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风险及其相应的防灾预案。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风暴潮灾害风 险评估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潮高估算和重现期研究, 危险性评估, 承灾体暴露性 和脆弱性评估, 灾害风险区划、灾情损失评估等, 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灾害综合风险及其次生灾 害链风险的研究则较少。从自然、社会、经济、政策、文化和工程等多角度建立沿海城市风暴潮灾 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运用3S 技术对沿海城市的风暴潮进行综合灾害风险研究是当前风暴潮灾 害研究的重要方向。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构建基于场景的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开发基 于风险的决策支持系统, 加强灾害撤退避难图编制研究, 建立持续的城市灾害风险管理体制以及 对防灾预案和灾情损失的定量化预评估等。  相似文献   

2.
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许世远  王军  石纯  颜建平 《地理学报》2006,61(2):127-138
自然灾害是当代国际社会、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自然灾害突发强度、频度和广度的不断增长,自然灾害预防工作显得格外重要。沿海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区域和战略中心,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是剧烈、致命的,亟待开展沿海城市自然灾害风险研究。该领域目前主要探讨的问题:自然灾害类型与风险辨识;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自然灾害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研究等。沿海城市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和受损严重的地区,在全球变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目前应集中开展自然灾害风险实证研究:沿海城市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综合脆弱性评价方法;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程序规范和动态评估模型;自然灾害数据管理范式与模板;自然灾害风险评估GIS工具集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1985―2010年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数据,利用ArcGIS和空间统计的方法,分析了1985、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6个时间节点沿海城市人口密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了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中国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整体上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2010年沿海城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64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9.70%,平均人口密度在640人/km2左右。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集中表现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密度大,南通市以北地区大部分沿海城市的人口密度小于南通市以南的沿海城市。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城市地位与功能、国家政策以及城市发展历史等是沿海城市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人口迁入已成为影响人口密度时空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力。为进一步促进沿海城市人口的合理分布,建议加强引导沿海地区人口有序流动,积极发展中小城镇,注重提高环境的承载力,促进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沙漠化经济损失评估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刘拓 《中国沙漠》2006,26(1):40-046
以1999年国家荒漠化监测数据为基准,采用灾害经济评价方法,20世纪末我国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为1 281.41亿元。其中,土地沙漠化造成资源损失 955.71亿元,占总损失的74.58%;对农牧业生产造成损失266.99亿元,占总损失的20.84%。研究表明,全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全国GDP的1.41%,占我国土地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省区(内蒙古、甘肃、新疆、青海、宁夏、陕西)当年GDP的23.64%,相当于上述五省区1999年财政收入的3.60倍  相似文献   

5.
沿海城市人海关系地域系统脆弱性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沿海城市2007年综合发展水平数据,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消耗、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采用三角图分析方法,通过敏感性、适应性、恢复性等进行指标筛选,构建沿海城市脆弱性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将全国53个沿海城市的脆弱性划分为6种类型.研究表明:从区域上看,东部、东北部、中部多为ES型,东部ENS型也较多;从城市规模上看,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脆弱性类型以ES型和ENS型为主,中等城市脆弱性主要为ES型,3个小城市的脆弱性类型均为ES型.根据脆弱性类型及其制约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极端气象、水文事件日益多发,沿海低地地区的产业系统面临着极端洪水等灾害的严重威胁。开展极端洪灾情景下沿海特大城市的产业经济损失评估,分析产业网络的波及效应,识别出产业空间损失最为严重的地带,可为沿海城市的气候变化适应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以上海黄浦江极端洪灾模拟结果为灾害情景,基于2013年上海汽车制造业第三次经济普查微观数据,评估了上海汽车制造业受灾后的直接经济损失、停产损失,并结合投入—产出模型评估了上海汽车制造企业停产引发波及效应造成的产业关联损失。分析结果表明,在极端洪灾情景下:(1)上海市共有451家汽车制造企业受到灾害影响,占上海汽车制造企业总数的23.1%。(2)上海汽车制造业厂房建筑、生产设备、整车存货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为3.1亿元、196.1亿元、9.7亿元。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的停产损失分别为209.1亿元、69亿元,对相关产业分别造成了1037.6亿元、144.7亿元产业关联损失。受到相关产业停产、减产影响后,汽车整车制造、零部件及配件产业关联损失分别为120.9亿元、247.1亿元。产业关联损失明显大于停产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3)浦东新区生产设备直接经济损失和停产损失较为严重,分别为93.4亿元、221.7亿元,分别占全市的47.6%、79.7%。上海通用整车厂所在的浦东新区金桥镇停产损失为184.1亿元。(4)由于2.5~3.0 m洪水水深区间分布有两家大型整车厂,因此停产损失最为严重,高达255.2亿元。上海市各级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黄浦江、苏州河流域的防汛工程以及工业园区的防洪设施建设;相关企业需要制定周密的业务连续性规划,降低企业停产后波及效应衍生的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7.
康蕾  马丽  刘毅 《地理学报》2015,70(9):1375-1389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海岸带中风暴潮灾害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下,风暴潮灾害将对该地区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在借鉴相关经验与研究的基础上,建立风暴潮增水灾害耕地产量损失评估模型,选择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为研究区域,以该地区的DEM、土地利用等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研获取当地的作物种植结构、轮作方式、作物单产、不同淹没高度下不同作物的损失率等数据资料,基于未来海平面上升及风暴潮增水的不同时间情景,估算并分析了2030、2050及2100年珠三角地区耕地受灾范围的空间分布特征及产量损失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未来珠三角地区风暴潮影响下的耕地淹没面积比重不断上升,其中阳江、佛山和东莞等地耕地淹没面积从2030年到2100年增加较为明显,广州和珠海的耕地淹没面积增加幅度则较为缓和。从耕地淹没造成的农业产量损失来看,蔬菜、稻谷和花生等主要作物的损失产量比重呈现增加趋势,且蔬菜的增幅最大,其次是稻谷。其中广州、江门、阳江等地稻谷、花生、蔬菜的损失产量比重均表现为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8,(6):46-46
一、土耳其地震 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伊兹米特地区发生7.8级地震。地震造成59280人伤亡,其中死亡17890人、伤41390人,损失达200亿美元。 二、台湾集集地震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2010,(23):61-61
联合国人口基金20日发表的《2010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超过90亿,人口过亿的国家将增至17个,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  相似文献   

10.
以莱州湾海岸带为研究区,基于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多时相土地利用数据,应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逐层剖析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失衡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莱州湾海岸带供水与空气组分调节服务呈负值,2000~2014年,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丧失43%(147亿美元/a),生态系统服务多样性降低甚至丧失,呈向海性,围填海造成162亿美元生态损失。土地利用变化方式是造成生态失衡的主因,主要包括:交通工矿、盐田、养殖及城镇扩张,滩涂、河口湿地、耕地被侵占。滩涂和河口湿地减少,导致废物处理、栖息地、基因多样性、干扰调节、侵蚀防护服务丧失严重,交通工矿和城镇扩张,引起供水服务负效应加剧。  相似文献   

11.
资料集锦     
《地理教学》2011,(15):62-64,55
全球加大森林保护投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5日呼吁全球加大对森林保护的投资,并表示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再向森林保护投资400亿美元,以期实现到2030年将森林砍伐率降低一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重新阐述旅游本底趋势线理论及危机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依据1996年1月-2009年11月客流量统计值,采用月指数分解模型与本底线距平方法,分析了五大危机事件对美国出入境旅游的影响.结果显示:①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来自日韩及港台的入境游客显著减少,对美国入境旅游影响期16个月,累计损失游客221.7万人次,旅游收入累计损失76.45亿美元;②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对美国入境旅游影响持续26个月,累计损失游客1178.2万人次,出境旅游影响持续15个月,累计损失游客526.8万人次:旅游收入和旅游花费累计损失218.41亿美元和134.20亿美元;③2003年SARS危机与9.11事件相连,对入境旅游影响期12个月,损失游客773.6万人次,出境旅游影响期10个月,损失游客214.8万人次;旅游收入和旅游花费累计减少146.34亿美元和80.31亿美元;④2004-2006年间受到6次飓风灾害的影响,每次飓风对入境旅游影响期2~3个月,累计损失游客234万人次;出境旅游影响期2~3个月,累计损失游客106.8万人次.⑤2008年金融海啸对出境旅游的影响大于入境旅游,截至2009年11月,累计损失入境游客721.6万人次,出境游客463.9万人次;旅游收入损失168.66亿美元,旅游花费减少165.47亿美元.最后,本文还从事件性质、发生源地、影响机制和波形特征等方面,对五大危机事件的影响进行了横向比较,为清晰认识旅游危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理教学》2011,(15):62-6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境署)5日呼吁全球加大对森林保护的投资,并表示有统计显示全球每年还需在现有基础上再向森林保护投资400亿美元,以期实现到2()30年将森林砍伐率降低一半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方法的沿海城市人口变动及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越发展,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力度越大,同时,沿海地区聚集的人口也越多。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规模及其变化的市别差异较大,个别城市出现了人口自然负增长的态势,总体上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显著高于内陆城市,人口迁移流入集中于24个沿海城市,约占沿海城市总数的一半。借助GIS技术,应用空间聚类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21世纪以来沿海城市人口重心向西南略微移动;人口分布趋于均匀,从人口密度方面看,2010年较2000年在空间上人口聚集程度有所下降。提出了优化沿海地区城市人口分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街道名称作为城市线状物体的指称,是城市地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者。因此,城市街道命名要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城市的特色。同样,沿海城市的街道命名也要围绕沿海城市的特点,全方位多侧面地反映沿海城市的特征。具体说来,沿海城市街道命名应把握以下原则:1.要围绕沿海城市地理位置独特的特点,突出反映沿海城市的地理特征。沿海城市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沿海城市街道命名,就要突出反映沿海城市的这些地理特点,以便使所命名的街道名称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鲜明地体现出沿海城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年会制度,隶属于中国地名学研究会,由地名管理专业委员会直接领导。每年召开一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废止《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联席会协定书》,从第四次会议开始执行《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工作年会制度》(以下简称《年会》)。第二条《年会》宗旨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中国地名学研究会地名管理专业委员会领导下,对沿海城市地名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交流,跟上发展的新形势,提高沿海城市地名管理水平和地名工作者的理论素质,推动全国地名工作。第三条《年会》…  相似文献   

17.
《西部资源》2015,(1):61
<正>据英国《卫报》报道,国际能源署近日发布报告表示,尽管在秘鲁利马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呼吁停止使用化石燃料,但全球煤炭需求有增无减,预计到2019年将达到创纪录的90亿吨。本次利马气候大会提出到2050年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会议还围绕是否强制各国在2015年春季前宣布自己的减排计划展开了激烈辩论,但最终达成的协议仅要求各成员国在2015年3月31日前公布排放计划。  相似文献   

18.
由于荒漠化造成了许多无法估量的损失,尤其象异地损失和社会损失,以致目前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准确评估荒漠化造成的全部经济损失。好在还可利用当地的土地退化造成生产力的直接经济损失予以评价。据对若干不同经济状况国家的调查表明,利用这种方法粗略的计算和评估荒漠化导致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还是可行的。1977年联合国沙漠大会首次计算了世界干旱区荒漠化引起的土地退化以及随之产生的生产能力下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仅直接损失每年就达2.6×10~(10)美元。1980年的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第四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研讨暨经验交流会纪要李棠第四次全国沿海城市地名管理研讨暨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开得很成功。会议就沿海城市的地名法制化建设、地名管理技术规范、地名的有偿命名、地名管理的难点及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一、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20.
地域认同视角下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狄乾斌  计利群 《地理科学》2016,36(11):1688-1696
海洋是影响整个沿海城市发展方式和城市精神的重要因素。在定义沿海城市的海洋性特征概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13个体现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的影响因素,并以这些影响因素对形成地域认同感作用的直接程度为逻辑判断标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定性分析了这些因素影响人们地域认同感的递进关系。结果表明:城市海洋景观、城市涉海就业、城市海洋产品和服务消费对沿海城市地域认同感的影响最为直接;城市海洋文化和城市海洋产业生产是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其他影响因素是系统的基础元素。参照该结果,构建了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评价体系,并运用舍弃等级论域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中国7个典型沿海城市进行评价排序。评价结果显示沿海城市海洋性特征:大连>青岛>宁波>上海>厦门>天津>深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