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2015年8月和2016年7~9月,以吉林省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采样区内,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沿土壤水分梯度,设置采样线和植物调查样方,共设置1 m×1 m的植物样方60个,开展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样区内共有草本植物16科33属38种;从草甸→沼泽化草甸→沼泽,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优势物种分别为羊草(Leymus chinensis)和乌拉草(Carex meyeriana)、碱蓬(Suaeda glauca)和乌拉草、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逐渐减小,而Simpson优势度指数逐渐减小,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波动变化;土壤水分梯度变化是导致研究区植物群落物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的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差异较小,而沼泽中的植物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与前二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2.
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纳帕海湿地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为研究对象,研究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天然沼泽、沼泽化草甸和草甸0~40 cm深土层的平均有机碳含量在(18.02±0.24)~(258.44±3.37)g/kg之间变动;三者10~40 cm深土壤的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含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在不断减小,且差异显著(p0.05);其土壤表层(0~10 cm)的平均微生物量碳含量都较高,分别为(446.23±98.72)mg/kg(沼泽化草甸)、(204.23±44.90)mg/kg(天然沼泽)和(158.64±65.24)mg/kg(草甸);三者0~40 cm深土层的微生物量碳含量差异明显,沼泽化草甸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高,为940.00 mg/kg,天然沼泽次之,为472.23 mg/kg,草甸最低,为359.78 mg/kg;在垂直分布上,三者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表现出与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致的规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都与土壤含水量显著相关,表明纳帕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主要受土壤水分的影响,而人为疏干排水是导致土壤水分下降的诱因。  相似文献   

3.
在青海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中,在灌丛草甸、草甸和草本沼泽中,布设了8个调查点,在每个调查点都设置了6个植物样方,于2018年8月和2019年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了野外植物样方调查,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48个样方中,共记录了101种植物,隶属于19目27科;其中,禾本科(Gramineae)、菊科(Asteraceae)、莎草科(Cyperaceae)和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较多;在阳坡的草甸和沼泽化草甸中,都记录了53种植物,阳坡草甸植物群落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相对最大(0.955),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的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相对最大(3.265);只有阳坡与阴坡的草甸的植物群落中等相似,二者间的Jaccard相似性系数为0.515,其它调查点的植物群落之间都不相似,尤其是草本沼泽植物群落与其它调查点的植物群落都极不相似。  相似文献   

4.
山东湿地植被类型和演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东湿地共分布有湿地高等维管植物70科277种、苔藓植物12科24种,在植物种类组成上以莎草科和禾本科植物等最为丰富。植被类型有灌丛、灌草丛、草甸、盐生、沙生、沼生和水生植被等7种。湿地植被的分布既受地理位置、气候、海拔等影响,又受制于水分、土壤和土壤含盐量等因素。湿地演替是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即随着湿地的发育,特别是土壤水分和营养的变化,导致植物种类和群落发生改变的过程。湿地植物群落演替是气候、水文以及地貌、土壤等自然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湿地的形成、发育与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与高寒区沼泽化草甸及由其退化的草甸、沙地土壤中的有机碳、氮和磷转化相关的酶活性的变化机制,在青海湖流域小泊湖区的沼泽化草甸、草甸和沙地中,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深度的土壤样品,比较不同采样地土壤的理化性质、7种水解酶和酚氧化酶活性的差异,并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与沼泽化草甸相比,草甸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甘氨酸氨基肽酶的酶活性分别下降了44.6%、47.1%、35.7%、66.9%和82.5%;相应的沙地土壤酶活性则分别下降了91.3%、79.4%、76.2%、79.1%和94.7%;草甸土壤酚氧化酶活性很高;各采样地土壤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酶、几丁质酶活性与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显著相关,土壤含水量和水溶性有机碳、氮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肽酶活性的差异,硝态氮和有效磷含量能够解释不同采样地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差异;土壤含水量、p H和水溶性有机碳对酚氧化酶活性影响显著。与沼泽化草甸土壤相比,草甸和沙地土壤中与碳、氮转化相关的水解酶的活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选取巴塘高寒草甸设置封育及自然放牧样地,通过野外实地监测及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封育措施对植被群落结构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封育措施显著提高了高寒草甸植被群落总盖度及平均高度(p0.05),增加了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及复杂程度,植被群落中禾本科和豆科植物等优良牧草显著增加,菊科、莎草科以及有毒杂草类植物所占比重有所下降。2)封育措施丰富了高寒草甸植被群落垂直分层结构,退化草地垂直结构由一层增加至三层。3)封育措施降低了高寒草甸0~40 cm层面土壤容重,二者差异在10~20 cm层面最明显(p0.05)。4)尽管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封育样地0~40 cm层面土壤有机碳密度均高于自然放牧样地。5)封育措施明显改善了高寒草甸土壤持水能力。其中,封育样地0~10、10~20、20~40 cm深度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均高于自然放牧样地,封育条件下0~40 cm整个土层土壤饱和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及田间持水量增加速率分别为1.4、1.9、1.7 mm/a。封育措施有利于退化草地生态环境的恢复,是遏制和改善高寒草地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对洪河湿地主要植被类型物种多样性特征、土壤性质特征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沼泽—沼泽化草甸—湿草甸—灌丛草甸—岛状林的序列,物种丰富度呈逐渐增加的变化格局,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格局,优势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格局;而土壤性质特征则呈不规则变化格局。植物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性质之间只有均匀度与速效氮之间存在着极显著正相关,其他均无显著相关。这说明在洪河湿地,土壤性质不是决定上述序列的植被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而土壤速效氮含量是影响物种均匀度的关键因素,同时,对其他物种多样性特征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湿地是典型的内陆湿地,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具有脆弱性和特殊性,其植物群落特征与多样性研究对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对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阳关保护区的湿地中共有74种植物,隶属于26科56属,其中占优势的是禾本科和藜科植物,二者占所有植物总物种数的29.73%;在植物生活型中,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物种数的77.03%;植物区系地理成分以温带分布型为主;用TWINSPAN分析法,将36块样地划分为8个植物群落,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都较低,且存在较大差异;以重要值计算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为0~4.2,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0.51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0~1.4,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538~1,表明阳关保护区湿地植物种类总体上比较稀少、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水平较低、生态较为脆弱。  相似文献   

9.
不同演替阶段油蒿群落土壤水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蒿群落是毛乌素沙地最主要的群落类型之一,在维持当地生态系统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水分是影响油蒿群落演替的重要环境因子,为深入分析不同油蒿演替阶段土壤水分特征,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连续监测整个生长季内先锋物种阶段(流动沙地)、稀疏阶段(半固定沙地)和建成阶段(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土壤水分动态。结果表明,3种样地土壤水分均存在时间和空间上差异,流动沙地各层土壤含水量均显著高于半固定沙地和固定沙地;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影响较大, 降水量是影响土壤水分补给深度的重要因素,小于10 mm的降水主要被表层土壤吸收,10~20 mm的降水对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超过30 cm、不及60 cm, 30~40 mm的降水补给深度大于60 cm、不及100 cm;30 cm及其上层土壤水分波动剧烈,60 cm处土壤水分主要受大于30 mm降水事件影响,波动较小,100 cm和160 cm处土壤水分几乎不受降水的影响,土壤含水量较稳定;降水补给深度及植被根系需水的层次差异是导致3种样地土壤水分时间和空间上异质性的重要因素;土壤温度主要受大气温度影响,与土壤水分相关性不显著,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高寒沼泽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敏感区和预警区,了解高寒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于揭示其物种多样性的维持机制以及高寒沼泽的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以巴音布鲁克高寒沼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线与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水位和草丘微地貌对巴音布鲁克沼泽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出现在样地内的湿地植物共39种,隶属于19科22属;地表水水位直接影响沼泽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多样性。随着地表积水的增加,沼泽植物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二者显著负相关(n=11,R2=0.77,p0.001);随着水位的变化,常年积水区、季节性积水区、无积水区的植物物种丰富度依次增加。水位与草丘盖度显著负相关(n=11,R2=0.63,p0.001),随着水位的升高,草丘盖度逐渐减小;草丘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丘间(p0.001),与丘间相比,草丘增加了45%的物种数,物种丰富度与草丘盖度显著正相关(n=11,R2=0.79,p0.001),草丘盖度越高,沼泽物种越丰富。草丘微地貌主要通过增加表面积和生境异质性来促进沼泽的植物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以流动沙地作对照,在毛乌素沙地选择半固定沙地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群落、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和油蒿+本氏针茅(Stipa capillata)群落设置样地,以10min间隔获取5、15、30、50、70cm深度土壤水分实时监测数据,分析生长季不同植被覆盖下沙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样地均为秋季储水量最大,油蒿+本氏针茅群落0~80cm层土壤储水能力最强,平均增加了30mm。(2)受土壤蒸发影响的同时,得不到春季小降水事件的补给,流动沙地20~60cm层春季土壤含水量只有4%,生长季波动明显,呈双峰型,0~20cm层和60~80cm层土壤含水量较稳定;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0~60cm层土壤含水量长期处于6%左右,60~80cm层春季最低、夏季和秋季得到较好的补给,呈双峰型;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0~10cm平均土壤含水量大于10~20cm层,0~10cm层土壤水分受生物结皮影响呈双峰型,而10~60cm土壤水分较稳定,呈单峰型,60~80cm层土壤含水量在春季最低,呈双峰型;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土壤持水性有明显增加,夏季和秋季土壤含水量可长期处于12%~14%,呈明显的双峰型,而60~80cm土层得不到充分的降水补给,长期处于4%左右,呈单峰型。(3)不同植被覆盖的沙地土壤水分对30mm左右降水的响应深度不同,流动沙地可到70cm,半固定沙地油蒿群落到50cm,具生物结皮的油蒿群落到30cm,油蒿+本氏针茅群落到40cm;极端降水能够影响所有样地0~70cm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12.
2019年6月6~7日,在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浩通音查干淖尔和苏贝淖尔湖滨盐沼区中,设置了7处采样地,并在附近裸地中,设置了1处采样地;在各采样地中,采集了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和40~50 cm深度的土样,测定了土样的pH、含水量、水溶性总盐含量和8种常规盐离子含量;对各采样地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8处采样地中,裸地的土壤pH和水溶性总盐含量都相对最大,寸草(Carex duriuscula)盐沼、马蔺(Iris lactea)盐沼、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马蔺盐沼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盐沼土壤pH和水溶性总盐含量依次减小;裸地土壤pH和水溶性总盐含量都显著大于其它采样地(n=15,p0.05);0~10 cm深度的土壤水溶性总盐含量和各盐离子含量都相对最大,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其它土层的二者都逐渐减小;土壤中的盐离子以Na~+、Cl~-、SO_4~(2-)和HCO_3~-为主,土壤溶液中的营养盐主要为NaCl、Na_2SO_4和NaHCO_3;随着土壤盐分含量的减小,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水平提高,植物更适宜生长在土壤盐分较低的生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和草甸植被盖度、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对围封和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1)围封与放牧草地的优势植物不同,围封草地植物群落优势植物为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放牧草地中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优势明显。(2)围封和放牧草地的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地上生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了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由疏林草地、针茅草原到草甸,植物盖度和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而3种草地植被凋落物量大小顺序为针茅草原> 疏林草地> 草甸;放牧条件下植物盖度、凋落物量和物种丰富度差异不显著(P>0.05)。(3)3种草地之间的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围封与放牧之间、不同土壤层次之间地下生物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围封显著提高草地的地下生物量(P<0.05);草地地下生物量随着土壤深度表现出下降趋势(P<0.05)。长期放牧增加了草地一年生植物和小半灌木植物的优势,消除了不同草地之间植被盖度和物种丰富度的差异;而围封能提高草地多年生禾本科植物的优势、增加其物种丰富度,对于草地质量和植物多样性的恢复和保育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土壤水热性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尤全刚  薛娴  彭飞  董斯扬 《中国沙漠》2015,35(5):1183-1192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的大面积退化,将改变浅层土壤的水热性质,影响地表水热交换,甚至导致区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典型原生高寒草甸与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植物群落特征、地上地下生物量和土壤理化特征的差异,研究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对土壤水热性质的影响及其环境效应。结果表明:随着高寒草甸草地退化,植被覆盖度显著降低(p<0.01),适应旱生、深根系的杂草侵入适应湿润生境、浅根系的以莎草科植物为主的原生植被,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p<0.01);草毡表层(0~1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p<0.01),30~50 cm地下生物量显著增加(p<0.01)。草毡表层变薄降低了土壤容重的垂向异质性,使表层土壤容重显著增加(p<0.01),土壤颗粒显著变粗(p<0.01)。受浅层土壤有机质降低和土壤容重增加的影响,中度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的持水量和饱和导水率降低,土壤导热率升高。高寒草甸草地植被退化,土壤持水量、饱和导水率降低和导热率增加将加速地表水热交换,对高寒草甸草地退化和下伏多年冻土消融都可能是正反馈。  相似文献   

15.
老里克湖分布有29科41属48种植物,以7种莎草科植物为优势种,其中,乌拉草(Carex meyeriana)为主要物种,其数量约占总数的79.9%。青姬木(Andromeda polifolia)是老里克湖的特异物种,在长白山其它高山湿地中都未见到该物种,这可能与老里克湖的特殊环境有关。各样方植物群落的Pielou均匀度指数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很相似,但是,其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不同,各样方的物种丰富度可能主要受小地形和植物群落分布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安徽秋浦河源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秋浦河源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对6块样地的34个样方进行分类排序。结果表明,在秋浦河源湿地34个样方中,共记录38个植物物种;秋浦河源湿地样地植物群落可以划分为水域植物群落、沼生植物群落和洲滩植物群落;34个样方排序,可以划分出11种植物群丛类型。  相似文献   

17.
对三江源区高山湿地、山前湿地、河漫滩、河谷、河流、湖泊和阶地湿地的植物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湿地的面积,在各类型湿地中,选取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26块采样地,在每块采样地中,随机设置3个1 m×1 m的样方。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样方中,共出现了22科46属83种植物;在4个植物特征指标、24个植物重要值指标、2个地形指标、3个水分指标、12个土壤营养成分指标和3个pH指标共48个指标中,剔除了共线性指标,根据各指标的显著性,筛选出对湿地分类有显著影响的9个指标;验证了三江源区湿地可以被划分为7种湿地类型的定性分类结果;确定了藏嵩草重要值、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0~10 cm深度土壤全氮含量和20~30 cm深度土壤pH是影响三江源区高寒湿地分类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生态系列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黑河中游临泽县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组成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和多变量排序等方法,研究典型内陆盐沼植被类型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了物种多样性特征,探讨了影响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在临泽荒漠绿洲湿地,共监测到40种高等植物,隶属于18科38属;湿地植被分为3个植被类型,11个群丛。在湿生带、湿生—旱生交错带和旱生带的梯度上,植被类型从以小粒苔草(Carex karoi)、小花灯芯草(Juncus articulatus)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主的盐碱化沼泽植被,经以赖草(Leymus secalinus)、碱蓬(Suaeda glauca)和小花棘豆(Oxytropis glabra)为主的盐化草甸植被,过渡到以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为主的碱化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表现为湿生—旱生交错带最高、旱生带最低的特征,而群落优势度指数表现为交错带最低、旱生带最高的特征。湿生—旱生交错带基本包括了湿生带和旱生带的优势种,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大(21种),而旱生带最小(8种)。土壤含水量、土壤养分含量和全盐含量均是影响植被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土壤含水量和全盐含量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临泽荒漠绿洲湿地植物群落演替的关键因子。土壤表层含水量和全盐含量也是影响物种丰富度的关键因子。此外,土壤含水量还是影响群落优势度的主要因素,而土壤全氮含量是影响群落均匀度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 argyi)、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 effuses)、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柽柳根系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6年7月10日,在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一千二保护站附近,选择了5块采样地,采集柽柳(Tamarix chinensis)地上部、地下部和根周土壤样品,分析柽柳扎根深度、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和根系分层生物量的关系,并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水溶性盐含量等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采样地,柽柳根系扎根深度变化范围较大,在距离海边最近的采样地E,柽柳扎根深度最深,在距海最远的黄河故道西侧的采样地B,柽柳扎根深度最浅。不同采样地中柽柳根系生物量与土壤深度的相关系数都大于0.921,并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呈负对数关系减小。柽柳根系生物量更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在0~30 cm深度土壤中,根系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以上。柽柳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呈幂函数关系,相关系数为0.791 5,表现出稳定的生长比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柽柳根冠比差异明显,与土壤含水量、距海距离、土壤盐度和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溶性盐含量是柽柳根冠比最主要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