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臼"与"壶穴"之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李孟华  谢小康 《热带地理》1999,19(4):381-384
对目前见诸报端的“冰臼”之说进行了讨论, 认为目前广东范围内所见之“冰臼”实际上是现代流水地貌之“壶穴”, 并指出, 以“冰臼”作轰动效应来吸引游客, 发展旅游业是不够严谨的。  相似文献   

2.
"数字上海"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数字地球"的提出,"数字城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针对每个省市又有具有各自特点的信息化体系。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其信息化水平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文章在"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的基础上,对"数字上海"的基本概念进行简单总结和论述,提出了"数字上海"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并对"数字上海"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最后设计了"数字上海"总体框架模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士施雅风谈"冰臼"与"壶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不具备形成古冰川的气候条件 ,因此不可能有“冰臼”存在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认为庐山不存在第四纪冰川 ;科学也必须打假 ,近年来有关广东“冰臼”的报道是失实的 ,利用“冰臼”论发展旅游业是一种误导行为 ,应消除由此所产生的不良社会影响 ;新闻报道应尊重事实 ,注重深入调查研究 ,类似“冰臼”报道的教训值得记取  相似文献   

4.
正初来广州的外地游客,偶尔会在地铁或公交车上听到两个广州人这样对话,"你住哪里?""我住河南!""哦,我住河北。"这样的对话或多或少会让不明就里的外地人摸不着头脑。其实游客没有听错,面前这两位也确确实实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不过他们口中所说的河南河北并非我们通常意义所指的河南省河北省罢了。珠三角有一条出名的珠江,亦称为香江。本土的广州人喜欢称呼海珠区为河南,因其位于珠江河南岸。与之相对应,称珠江河北岸的荔湾区和越秀区为河北。20世纪50年代,市区已有8个区,分别是大东、永汉、惠福、太平、长寿、  相似文献   

5.
6.
"两栖"发展战略与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拉昌 《热带地理》1998,18(2):147-15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将迅速成为人类的活动空间,世界发展空间将逐步由“陆栖”转向“海陆两栖”,珠江三角洲具有丰富的海洋国土资源,为此必须实施“两栖”发展战略。“两栖”发展战略的实施将促进珠江三角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超级机制"与文化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超级机制或超机体概念是人类学家提出的概念,后被美国伯克莱地理学派引入到文化地理学研究中。尽管该概念自引入之初起,就伴随着学术讨论,但是它在上个世纪的英美地理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新文化地理学与传统文化地理学的分歧之一也在此概念上。本文列举了在美国和中国文化地理学研究中,超级机制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探讨了超级机制指导下,文化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在何种情况下是因果分析,何种情况下是非因果分析。进而指出,超级机制概念在分析宏观区域文化一致性上具有解释性,在分析微观尺度区域内的人地关系上也具有一定适用性。新超级机制理论在学术界的讨论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修正,在分析社会文化时超级机制不适用。  相似文献   

8.
"数字地球"与对地观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在21世纪到来之际,人类向“数字地球”这一地球信息科学新领域发起了挑战。这是在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时代背景下,由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相互交融,在全球及区域尺度上的一次大整合、大聚焦。是面向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思维模式的开拓大跳跃。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蓬勃发展,是“数字地球”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数字地球的发展,离不开对地观测技术系统的支撑。  相似文献   

9.
杨家蕊 《地理教学》2021,(12):38-40,51
结构化思维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和知识的内化有直接影响,因此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知识碎片化"的获取趋势在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结构化思维的培育.本文以新教材中易混淆的"沟谷"和"河谷"的辨析为知识基础,进行结构化拆解与贯通,并尝试将其运用于"流水地貌"的教学案例设计,以增强课堂中对学生地理结构化思维的培育.  相似文献   

10.
"食在广州"的文化内涵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食在广州"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方面总结了"食在广州"的文化表现,认为"食在广州"具有开放性、兼容性、开拓性、灵活性、趋时性和享受性等文化特质;并从自然与经济环境、饮食自身的奇特与怪异、"重吃轻穿"的消费心理等方面分析了"食在广州"得以传播和发展的原因.认为要继续巩固"食在广州"的地位,需要政府重视,企业参与,注重与节事活动的结合,注重与岭南文化的结合,注重"食在广州"文化内涵的深度开发.  相似文献   

11.
朱宇  林李月 《地理科学》2011,(3):264-271
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流动人口问卷调查及流动人口、企业雇主和相关政府部门官员的深入访谈,考察了流动人口流迁模式的复杂性和多元分化及其对他们社会保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的流迁模式呈现在流入地定居、保持流动状态和向流出地回流的三维分化,并由此导致其对社会保护需求在整体上不同于流入地当地居民,在其内部呈现多元分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冰臼"与地质遗迹旅游开发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小康 《热带地理》2007,27(1):92-96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并对其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旅游开发,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相反,不合理甚至不科学的旅游开发,虽然获得了短期的经济效益,却不利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甚至伤害广大游客的感情。文中对广东境内及其周边的几处“冰臼”进行了再讨论,并在考察和评价饶平“南国冰臼公园”的基础上,对地质遗迹的科学开发提出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经济学家廖士(AugustLsch)十分重视空间和区位的关系,他在德国传统的区位理论基础上从事经济与空间配置的研究,提出了经济景观学说。廖士曾希望他的研究能够形成一个新的领域--空间经济学,并能引起经济学自身的重构。但实际上,经济景观说对经济学并没有多少影响。相反,在19世纪50-60年代,他的名著《区域经济学》却对经济地理学发展和区域科学孕育产生了巨大贡献。最近几年来,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西方经济学家又开始地理学产生兴趣,新经济学或地理经济学应运而生。主要就其研究内容和发展动向进行综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以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基于性的“浪漫”与“亲密关系”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业已成为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热点话题。文章围绕国际旅游学术研究中的相关话题,从性旅游相关概念、旅游者特征、性旅游中的性工作者、旅游影响及公共管理等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归纳和评析。研究表明,国外性旅游研究较为成熟,并开始形成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本研究试图唤起中国学术界对性旅游的关注,并借鉴吸取国外经验,以期尽快提升中国性旅游研究水平和旅游公共管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广州"老字号"的困境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字号”很多发展成为世界名牌,在开拓国际市场带动其它品牌商品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中国有不少“中华老字号”,但在国际市场上有名气的不多,且地位日益下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将面临严峻考验。广州历史上曾经有过100多家百年老店,但是由于旧城改造,地铁建设等原因,广州市的“老字号”相继面临被拆迁的厄运。更新观念,保护并利用好老字号品牌,寻求市场发展空间,对新时期广州市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福州市经济的发展,市区机动车逐渐增多,使"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阻碍道路交通的顺畅.本文通过对福州市区"停车难"分析,指出其根本原因,并提出应制定"大交通"战略和依托经济杠杆,通过政府行为及应用高新技术,解决"停车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的内涵是以思政价值为引领,以富于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地理学科内容作为载体和抓手,以问题驱动为导向,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支撑,以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提升地理学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堂思政教育的基本路径有: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体现思政价值引领;对接区域发展理念,创设主题情境;问题驱动,引领协同探究;多维度评价,凸显实践和价值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王世江 《干旱区地理》2007,30(3):28-336
塔里木河流域源流初始水权方案政府批准实施,流域机构的行政级别和行政授权不断加强,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一个围绕水资源使用权管理,并涉及行政、法规、科学管理的“水权塔河”管理体制业已形成。通过流域水权的层次结构和适时水权的管理运行体系系统分析,客观地评价了“水权塔河”的体制绩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水权链”、“目标责任链”和“生态文化”的未来水资源管理模式的三大愿景。  相似文献   

19.
本教学设计通过设置不同的情境和问题链培养学生动态生成地理问题的意识和学习自觉,以及学生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品格,提升其地理关键能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教学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真问题”发现,以期为一线地理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其对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科学研究本领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流域整治与开发”中田纳西河流域案例学习,尝试构建高中地理区域认知学习模型,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流域整治开发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