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南海湿地生态系统,建立了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采用集对分析方法,描述健康评价过程中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并应用分段三角模糊数,刻画集对差异度系数,进而提出了利用集对分析和分段三角模糊数的南海湿地健康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湿地生态健康综合联系度为-0.287,相应的级别特征值为3.574,健康状态整体处于IV级,即一般病态,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其中,压力、状态和响应子系统的级别特征值分别为3.689、3.669和3.155,压力和状态子系统都处于IV级(一般病态),响应子系统健康状态处于III级(亚健康)。从各子系统级别特征值和指标权重可知,影响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湿地周边人口素质、地表水质、水营养状态、水生植物覆盖率、湿地原生性和现有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地方政府适应气候变化绩效的测度、区域间绩效差异的评估以及导致差异的主要因素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一个包括自然、社会和经济子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30个省份2012年适应气候变化的绩效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适应气候变化的整体绩效水平不高,且不论是子系统绩效还是综合绩效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2)引起区域气候变化适应低绩效的原因存在一致性,而引致区域适应高绩效的原因各不相同;(3)某些区域的子系统发展不均衡,存在"短板",从而造成其适应能力的脆弱性和高绩效水平的不可持续。根据研究结果,地方政府应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地确定适应模式和重点,促进子系统间及各系统内主要因子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辽宁双台河口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成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理成效的定量评价是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一环,评价结果可以有效指导调整的尺度和方向,推动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考虑到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征,选择辽宁双台河口湿地为研究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湿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成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再基于集对分析与三角模糊数耦合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双台河口湿地综合适应度为0.421 7,处于较强水平,适应性管理成效较好。其中,压力子系统适应度为0.313 8,状态子系统适应度为0.467,响应子系统适应度为0.422,三者的适应度等级都为较强。影响因素主要为降水量年际间不均衡、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的增长和低效的处理率、经济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湿地水资源质量、数量不过关以及社区共管建设较差,因此,仍需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较大调整。  相似文献   

4.
雒丽  赵雪雁  王亚茹  张钦 《中国沙漠》2016,36(4):1171-1181
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是影响其选择有效适应策略的关键因素。基于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度指数,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农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特征,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影响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1)石羊河流域农户对气温的感知比较准确,但对降水的感知出现偏差,农户对干旱、沙尘暴的感知强度明显高于其他气象灾害;(2)农户对气候变化的严重性感知较强,大部分农户认为气候变化对其生计产生了严重影响;(3)农户感知到的气候变化适应功效及适应成本均较高,但感知到的自我效能较弱;(4)影响气候变化敏感性感知的关键因素为户主受教育水平、务农年限、气候变化信息获取渠道;影响气候变化严重性感知与适应成本感知的关键因素均为户主性别、受教育水平及与村民的交流频率;影响适应功效感知的关键因素为与村民的交流频率;影响自我效能感知的关键因素为户主受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的定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协调性视角构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两大子系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然后借助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计算两者之间的协调度,进而评价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协调状况。结果显示:青岛市自2000年以来城市化和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都在不断提高,但城市化发展速度明显快于生态环境;青岛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这一复合系统的协调性基本处于失调状态,初步确定生态环境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化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同时指出青岛市经济结构重型化、工业三废排放量大、资源和能源相对短缺以及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差异性的存在制约着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海洋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中隶属度函数模型,分析了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发展水平及其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1999-2010年期间,辽宁省海洋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逐年递增,而资源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值波动较大;1999-2003年,辽宁省海洋经济系统协调性处于失调状态,2004年之后大体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且协调等级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7.
滨海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及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恢复力视角,从脆弱性和应对能力两个层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对辽宁省滨海旅游地2006—2015年的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行测度,揭示其时序变化与空间差异特征,并对各子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及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大连始终处于较高水平,其他均处于中等水平。社会子系统恢复力上升趋势较为平稳,经济子系统具有一定波动性,生态子系统恢复力较低且增速缓慢。系统总恢复力受社会、经济子系统影响较大,但长远来看生态子系统恢复力的提升最为关键。(2)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社会-经济三类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以波动上升为主,三元系统协调发展度则与二元系统协调发展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空间维度上以大连最高,盘锦和营口最低。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境内淮河南北气候变化的小麦适应度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适应度是气候变化下适应性研究的关键环节,本文提出气候变化适应度的概念及其定量评价方法,并对淮河南北的小麦适应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境内的南北气候分界线并非淮河干流区,而是由原位置北移约300 km处的最大支流地带,冬小麦的适应度空间变化大致围绕该分界线呈经向分布。淮河分界线以南地域适应度为62.57%,高于以北地域的56.81%,研究结果表明,欲达到河南农业可持续发展,距离完全适应仍有较大空间需要人为调控,且北部相比较南部其调控压力更大。在年际变化上,随着20世纪80年代气候的突变,各地小麦温度适应度骤增,水分适应度骤减,之后随着气候的日趋稳定,各气候要素的适应度不断上升,但在21世纪初上升速度下降,甚至有降低趋势,表明气候变暖的环境对小麦的负面影响日渐突出。  相似文献   

9.
山西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基于PSR理论模型,从生态系统结构、状态、功能和协调度4方面选取了26项指标,构建了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二级综合模糊评判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对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滹沱河山区湿地生态系统在健康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095;在亚健康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368;在一般疾病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398;在疾病级别的隶属度综合得分是0.139。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滹沱河湿地生态系统健康属于一般疾病状态。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风险的新型分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风险分类是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行系统风险评估和管理的前提和基础。本文首先按部门和领域识别了主要的气候变化风险,然后采用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nternational Risk Governance Council, IRGC)的新型风险分类体系(简单风险、复杂风险、不确定风险和模糊风险)进行分类:提出以"不确定性"作为分类依据;把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描述不确定性的主要术语——"信度"和"可能性"作为分类特征参数,分别构建了四类风险的模糊隶属函数,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从定量角度对气候变化风险进行分类;同时利用IPCC的两个定性指标"达成一致的程度和证据量"对定量分类方法进行补充,初步建立了气候变化风险的分类方法体系。获得的气候变化风险分类的初步结果,可以为风险管理机构选择不同类别的评估和管理方法进行风险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气候变化对农业系统的影响不断加剧,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掌握变化中的自然与人文因素,判别农 业景观中可调整的关键机制,依据未来的可能情景,尽早订定农业景观优化方案。本研究以土壤侵蚀问题为切入 点,整合相关的环境因子,构建农业景观对土壤侵蚀适应性的研究框架。基本思路为首先通过目前气候变化对土壤 侵蚀的影响研究,为不同时空尺度上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趋势提供理论依据;其次,从增强未来农业景观对土壤侵 蚀适应能力的角度,详细讨论景观类型、空间配置和管理措施等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以提高农业景观优化配置的针 对性;最后,为科学评价农业景观对土壤侵蚀适应的程度,基于Agent 模型原理设计土壤侵蚀模拟模型,通过不同 土壤侵蚀情景下景观类型、结构、空间配置和管理措施等的适应性分析,为有效提升区域农业景观的土壤抗侵蚀能 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遗传算法的理想区间法在洪水灾情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水灾情评价的实质就是建立各洪水灾情评价指标与洪水灾情等级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目前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反映这种关系的信息来源只有洪水灾情评价标准,而后者一般是以区间形式表示的。基于此,提出了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改进理想区间法(AGAIIM)。AGAIIM直接由洪水灾情评价标准样本数据驱动,把利用全部隶属度值信息进行计算的洪水灾情相对等级值作为洪水灾情的评价结果,可避免应用最大隶属度原则进行判断所可能造成的失真,提高了洪水灾情评价的精度。AGAIIM方法直观、简便、通用,可在具有评价标准或具有已知评价指标值及其等级值样本系列的系统综合评价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Local communities in the Gudbrandsdalen region in Norway are increasingly exposed to climate-induced hazards such as floods and landslides. A core question is how community members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and what factors contribute to more resilient communities. The authors used a contextual approach to analyze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long five dimensions. In Gaustad Muncipality they found that individuals’ motivation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depended largely on subjective values such as identity, place attachment, cultural values, and social networks among individuals, which means it is crucial that strategic plan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different policy levels are experienced as relevant by community members. While the studied community has experienced heavy floods in river systems and streams, little evidence of adaptation was observed. Instead, they appeared to adopt coping strategies. Landowners may have limited incentives to adapt to climate change due to contraproductive policy measures such as economic compensation for direct losses without requiring improved practices. Effective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on the local level is likely to require making compensation mechanisms contingent upon landowners showing willingness to change from coping to adaptive practices, as well as a contextualized approach integrating local and scientific forms of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4.
华北平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技术集成创新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要途径.以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华北平原为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华北平原农业的影响,提出华北平原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集成创新体系,包括:单一目标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多目标综合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多部门综合的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和因地制宜的分区农业适应技术集成体系等;讨论了适应的不确定性、适应需求的差异性以及适应技术集成创新能力.最后指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亟需开展不同领域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研究,构建不同部门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体系,使各种单项和分散的技术成果得到集成,从而建立完善的适应气候变化技术的集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on extreme climates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crucial component of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have been facing extreme climates for a long time in their production and daily life, have developed some locally applicable traditional knowledge tha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ir adaptation to extreme climate and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aims to link Local knowledge (LK) to community extreme climate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model. It then takes the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strategy of traditional nomads in a temperate grassland of China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role of LK in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using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e main research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are: (1) To construct a conceptual model to illustrate the relations among extreme climate events, risk management, LK, and farmers' adaptation strategies; (2) To apply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a field case to reveal context-specific extreme climate adaptation mechanisms with LK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3) To test the framework and provide suggestions for the extreme climates adaptation,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LK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local communities could manage extreme climates as a disaster risk through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med from LK, because as a knowledge system, LK contains relevant knowledge cover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disaster risk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农户对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国内外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和适应研究进展,在辨析气候变化和气候变异概念的基础上,阐释农户气候变化/变异感知结果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户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行为之间存在不确定关系,农户气候变化感知直接转化为适应策略需克服一系列障碍因素。针对农户气候变化适应策略,在系统梳理国内外农户适应策略的基础上,对这些策略是否属于气候变化和变异适应行为提出质疑,认为不能忽略其他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对这些措施的驱动作用。最后,对中国未来研究提出慎重大规模开展农户气候变化感知及适应研究、厘清气候变化/变异感知与适应策略之间关系和重视时空异质性以及农户异质性研究三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在简要介绍气候变化对欧洲的影响、欧盟的气候变化适应举措的基础上,分析了欧盟水资源管理、海洋与渔业、沿海地区、农业、林业、生物多样性、金融与保险、减灾防灾、人类健康等9个重点领域的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总结了欧盟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的特征:以“自上而下”的政府层面举措与“自下而上”的脆弱经济部门应对策略相结合,采取分阶段的推进方式,并重视相关平台工具的开发应用;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和气候变化适应行动现状,提出了我国加强气候变化适应政策行动的建议:及时制定气候变化适应国家战略;加强气候变化适应的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建设;加快完善气候变化适应的体制机制建设;强化气候变化适应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8.
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思鸿  阎建忠  吴雅 《地理研究》2020,39(8):1934-1946
随着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的不断加剧,恢复力逐渐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理念。首先梳理了不同领域恢复力概念,进而阐述了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的科学内涵及研究框架。然后重点分析了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在资本、政府机构、自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四方面的具体表现。最后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归纳了生计恢复力的度量方法。定性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农户问卷调查、关键线人访谈、重点小组讨论、生计轨迹方法和案例分析等,定量评价方法包括指标替代法、结构动力学分析法、贝叶斯网络模型法、基准线对比法等。未来研究应注重完善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评价方法、加强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动态研究并且开展区域间农户生计对气候变化的恢复力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