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地下空间三维地籍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敏  黄铎 《测绘科学》2007,32(5):154-155,102
随着城市建设中地下空间的开发,传统的二维地籍已难以满足地籍管理在三维方向上的扩展,迫切需要利用三维地籍对地下空间进行数据管理和空间确权。本文基于地下空间开发中各类地物的空间特征,首先从三维自然特性与法律特性两个方面建立了三维地籍的概念,并进而阐述了三维地籍数据模型以及二维地籍与三维地籍的一体化数据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力行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空间位置数据,对信息化的需求逐步加强。三维GIS凭借对空间数据强大的处理与可视化能力,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电力行业。本文使用Arc Engine开发组件,开发了对电力设施及其周围环境进行三维建模和展示的电力三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包含二维与三维两个场景视图,在二三维同步的基础上,可根据电力设施基础数据自动创建出逼真的三维模型,并可在三维场景当中查看电力设施及其内部细节,进行飞行漫游,查看属性信息等。通过本系统的开发,实现了对电力设备及其周边环境的三维展示,可为电力设施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一定支持,为今后类似电力三维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Visual C#.NET为开发平台,以ArcEngine为开发组件,详述了三维地形可视化功能的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包括地形表面生成、三维场景显示、地形因子分析及通视分析等功能的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形可视化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系统通过多种方法采集并分析数据,采用3DS Max进行建筑三维建模,结合并利用Skyline组件进行系统开发,实现对某房地产小区的三维虚拟场景开发。该系统不但提供三维游览服务,同时也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多种三维分析功能。  相似文献   

5.
蔡周平 《北京测绘》2020,(2):190-193
国内Cesium地图引擎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当前基于Cesium智慧社区开发贫乏问题,本文基于Cesium和WebGL技术进行开发试探,建立了基于倾斜摄影模型的三维智慧社区系统。通过导出Cesium 3D Tiles、搭建开发平台和相关类库函数调用,实现了三维智慧社区可视化控制、空间测量、可视性分析和空间查询功能。实验结果表明,Cesium和WebGL类库函数功能强大,开发方法简单,构建的三维智慧社区系统兼容性、开放性与可移植性强,支持倾斜三维模型海量数据加载与并发访问,有效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不失为一种轻量级智慧社区Web开发方法。  相似文献   

6.
地上地下信息三维可视化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研究了地质数据建模的主要方法;在分析和比较当前主要三维可视化平台的基础上,基于Skyline和IDL开发平台进行了详细的系统设计;最后,开发和实现了集地上地形地貌信息和地下地质数据的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结果表明,文中的设计方案能够很好地集成地质勘探中的地上地下信息,实现三维可视化分析。  相似文献   

7.
介绍二维地形图到三维地形图的转化方法,以武汉大学大花岭实习基地部分测量成果为基础,给出了利用ArcGIS和SketchUp结合实现数字测图成果的三维可视化方法和步骤.在C#开发环境下,利用SceneControl控件开发了三维地形空间分析系统,实现了属性查询、空间量算等功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城市三维模型管理的需求,从三维模型数据库规范以及MongoDB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出发,设计了三维模型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基于Skyline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MongoDB驱动程序,开发了三维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三维模型的建库管理。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维地籍对二维数据兼容不良问题,本文基于PNAT模型,利用ArcEngine开发出城镇三维地籍系统。通过对三维地籍要素进行描述与表达,推演出地上地下三维宗地体,并在ArcGIS中构造出三维宗地体模型。实验证明,运用ArcEngine开发的三维地籍系统,可完美兼容已有二维地籍数据,极大地减少了开发成本,提高了效率,同时系统兼具ArcGIS提供的分析功能,稍加改进即可实现自定义查询,实现三维地籍图属联合分析。基于ArcEngine的三维地籍开发是一种效率高、功能丰富的二次开发方法,其数据兼容性及空间分析功能明显优于其他非GIS二次开发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三维空间建模和可视化技术成为GIS研究的热点之一。可视化技术是当今表达和分析复杂数据的有力工具,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到DEM和三维地质模型,可以实现三维地形和地质体的生成与仿真。简要介绍了OpenGL三维图形工具包及其与高级语言结合编程方法,探讨了基于多轮廓线的地质三维体的建模方法,以VC++6.0高级程序设计语言为开发平台,结合OpenGL图形库,开发了地质三维体的建模实验系统。  相似文献   

11.
张晓丽  游先祥 《遥感学报》1998,2(4):292-297
本文针对目的森林立地分类和立地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试图从立地分类和评价的方法进行技术上新的探讨。研究中以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专家系统(ES)作为主要的技术手段,借助相关数学分析,对北京市森林进行立地类型划分和在此基础上的立地质量评价及多目标动态决策。通过对北京地区景观特征及其气候、地貌、地形、土壤、植被等各种因子的定性分析,以及一、二类调查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结合实际应用,确定分类原则和分类系统。应用GIS建立各级分类的各因子专题数据库和图形库,通过各分类层次的主导因子及辅助因子的专题图叠加完成初分类。在此基础上,应用知识库中的专家知识及ES的推理机制对初分类结果进行综合,根据可信度理论,得出各级符合生产、造林规划和经营实际的立地类型图。对于最低一级的分类结果,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进行各类型立地质量的多因子综合评价,并编制立地质量评价图。在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考虑选择目标集,进行面向目标的动态决策。  相似文献   

12.
林珲  张鸿生 《遥感学报》2021,25(1):276-291
热带与亚热带拥有大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正在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其资源、生态、环境等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存在着大量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干旱、地震等),威胁着该地区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用遥感技术对热带与亚热带区域进行全面的监测,对于热带与亚热带区域甚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热带与亚热带特殊的地理条件(如多云多雨等),遥感监测需要克服特殊的技术挑战。本文通过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的7594篇研究论文进行分析,综述了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的需求、现状、挑战和机遇,通过共被引文献分析和主题词频率分析,建立共被引文献网络和主题词网络,并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进行聚类,分别识别出22个共被引文献聚类和6个主题词聚类。通过对这些共被引文献类别和主题词类别的深入分析,本文总结了:(1)热带与亚热带遥感研究的主要监测对象,包括城市地表、热带雨林、红树林、珊瑚、热带草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灾害;(2)热带与亚热带遥感主要采用的遥感技术,包括:遥感数据的选择和使用、遥感数据分析的方法、多云多雨的问题应对以及多源遥感技术。最后,从现代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从8个方面讨论热带与亚热带遥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13.
人口是重要的社会和生态环境因素,掌握人口信息有利于资源配置和环境管理。本文以南京市的街道级行政区域作为基本对象单元,分别从市级、市郊级和城市化度3个尺度,人口总量和人口密度2个方面,使用NPP/VⅡRS夜间灯光数据、大数据中的关注点POI数据、Landsat 8卫星OLI影像的建筑用地指数IBI,进行了人口模拟研究。结果如下:①在市级层面,人口密度模拟效果优于人口总量的,POI数据模拟效果最佳,确定性系数为0.87,其次是建筑用地指数0.81,夜间灯光数0.77;②在市郊级层面,郊区的人口密度拟合效果优于市区的;③在城市化度方面,中度城市化的街道人口密度与NPP/VⅡRS的幂函数关系最佳,确定性系数为0.99,低度和高度城市化的街道人口密度与POI的对数关系拟合效果相对好些,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65和0.44;中度和低度城市化街道的人口总量与3个因素数据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效果最佳,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1和0.78。结果说明中度城市化街道的人口模拟效果最好。本文研究拓展了城市人口估算的广度和深度,可为相关工作提供思路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慧  冯启言  刁鑫鹏  孟磊 《测绘通报》2019,(9):27-33,61
以淮南煤矿区泥河小流域1987、1994、2000、2006、2009、2013、2017年7期多源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结合纹理和光谱特征,利用支持向量机(SVM)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煤炭开采对泥河小流域近30年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影响下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耕地和建设用地的相互转变及耕地向塌陷水体的转变,30年间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分别增加了2 281.05、14 741.73 hm2,耕地减少了15 044.67 hm2。采煤驱动下,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体现在以2006年为转折点,前期呈现破碎化、不规则化、异质化和低连通性变化的特征,之后呈现连续化、规则化、均衡化及高连通性变化的特征。建设用地、耕地和塌陷水体经历了不断破碎化到景观逐渐完善的过程;耕地、建设用地和自然水体斑块形状较为复杂;耕地优势性逐渐减弱,最大斑块指数由79.706 0降为38.745 5,塌陷水体和建设用地的优势性增强。  相似文献   

15.
河道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正禄  莫登华  姜贤瑞 《测绘工程》2003,12(4):19-21,29
论述了河道地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就软件平台选择、系统设计、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实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开发目的是为充分利用长江不同时期的河道观测成果,提高河道及水文分析计算水平,加速河道管理的信息化,优化河道演变分析计算方法,实现河道信息的自动采集、存储、分析、查询、管理、输出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赵健赘 《东北测绘》2012,(10):192-195,198
在研究利用DDE、MatrixVB插件、ActiveX和Matlab COM技术实现VB与Matlab集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集成技术进行测量数据处理的方法;设计了基于该技术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和高程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回归分析的参数计算、方差分析、显著性检验和回归预测,及高程数据处理的闭合环检验、精度评定、平差结果转换等功能;研究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解决独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且结果可靠,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能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首先,分析了混合星座的特点,并分别讨论了GEO卫星、IGSO卫星和Walker-δ星座的服务性能和星间链路的建立特点;然后,运用邻接矩阵给出混合星座连通性的判断标准,运用任意两颗卫星间相连途径的数目、割点、割边、k-连通度和k-边连通度给出星间链路稳健性的判断标准,并给出了星座达到k-连通所需要的最少星间链路的数目及其构建方式;最后,对模拟的3GEO+3IGSO+24MEO星座构型中各卫星之间的星间链路建立准则、连通性和稳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在数字矿山系统中,实现异构数据自动转换和集成应用的技术和方法。介绍了基于SDK开发包和VC^++编程的数据转换方式,阐述了能够保证属性信息和参数信息不丢失,而实现MapGIS点、线、区文件及工程文件自动转换的方法,对转换过程中子图、标注、线型、颜色、填充图案、样条曲线等数据转换难点给出了解决办法,对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图形转换实例展示了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海啸地区遥感图像空间分辨率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季统凯  赵忠明 《遥感学报》2005,9(4):486-493
图像空间分辨率是图像质量评价的一项关键性指标,也是图像应用中举足轻重的一个参数。由于图像的成像方式不同,同一幅图不同方向的空间分辨率是变化的。由于影响图像空间分辨率的因素非常复杂,所以迄今为止尚无统一、有效的定量评价图像空间分辨率的理论和方法。该文基于熵理论和图像信息的特点,提出了变率信息熵的概念和算法,并进行了相关的特性分析。经过对模拟生成的条形码靶标图像和2004年印尼海啸地区的DMC等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实验,验证了此方法可以客观、定量地评价一幅图像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空间分辨率,实验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The anomalous channel pattern in the midland stretch of the river Karamana, having highly sinuous and incised course with varying floodplain, is analysed to determine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evolution of the river channel in response to the structural disturbances in the area. Geometric analysis of foliation, geospatial analyses of sinuosity index, hypsometry, channel and streamline changes, river channel cross-profile, longitudinal profile and derivation of fold structure from satellite images were attempted in evaluating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the selected river segment. Datasets used in the analysis were collected through the detailed fieldwork, structural mapp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images and satellite-derived digital elevation dat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channel pattern of the selected reaches of the river, in 1915, 1968 and 2008 classifies the river as tortuously meandering. Implications of tectonic disturbance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presence of channel incision, unpaired terraces, younger terrain with intense erosion, knick points, convex river long profile, and high hypsometric integral, oscillating and unpaired character of the river channel. Structural analysis along with GIS and remote sensing studies proved the presence of a major fold with a NW–SE-trending axial surface. An evolutionary model is proposed to elucidate the channel planform changes in response to the deformation and tectonic uplift of the reg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