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土资源通讯》2008,(19):4-11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认为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历来重视学习,党的三代领导人不仅对学习有过精辟论述,而且在行动上为全党做出了表率。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实践中,在信息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今天,领导干部只有加强学习,才不会落伍,只有争做勤奋学习的模范,才能带领干部职工在复杂的形势面前,站稳立场,高瞻远瞩,走在改革、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3.
坚持科学发展观 管好用好土地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帮助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2020年前农村改革发展基本目标任务,对当前与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作出部署,特别强调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4.
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会突出强调,在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  相似文献   

5.
编者的话     
土地制度改革事关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土地制度改革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围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目标,在符合我国基本土地制度和特色的前提下,稳妥审慎予以推进.这是日前召开的第20次部长办公会强调的.会议研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特别是征地制度改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土资源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的重点和核心,如何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服务农村改革发展,促进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是当前摆在国土资源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按照省委要求,从2013年11月中旬以来,省国土资源厅开展了“抓改革、促发展”专题调研,厅长孙亚和其他厅领导分别带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于住宅的要求也渐趋多样化、舒适美观化,但一些农民违规占地建住宅情况时有发生,宅基地使用无序和对其规范化管理渐成农村治理的一对矛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宅基地管理难题,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了今后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河南.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事关能否在中部崛起,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局.意义重于泰山.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9.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紧紧抓住农村改革发展这一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关键环节,作出了战略部署,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0.
李力 《今日国土》2008,(12):30-31
3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18位农民悄悄地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契约”.发轫于农村的改革.迅速以不可阻挡之势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年来,我们以开阔的视野和思路,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就农民论农民的传统思维方式,坚持五个优先,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探索农民增加财产性收入渠道。  相似文献   

13.
李兵弟 《今日国土》2013,(12):18-20
中国今后不会没有农村.城镇化不是不要农村:中国不能没有农民,城镇化也不是不管农民。今天.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2.6%.如果继续按照一年一个百分点发展.大概到2030年前后我国的城镇化率就达到70%左右.基本实现城镇化。从这一基点出发.我认为有以下十个问题值得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4.
陈荣 《今日国土》2010,(2):44-46
发展农村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继联产承包和发展乡镇企业之后广大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局,需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社会参与、部门配合。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严密组织,精心实施,确保小城镇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搞好乡村规划,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建议》还对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提出了规划设想。为了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做出贡献。现就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等几个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阐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时明确指出:“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国民经济“十五”计划也把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列入了2010年的奋斗目标,这些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问题的重视,也显示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确实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其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加大旧村改造力度 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标志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又一个高潮的到来。落实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必须从广大农村大量存在旧村的实际出发,在抓好新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搞好旧村改造,从根本上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一、加快旧村改造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紧迫任务旧村的存在是我国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的普遍现象,是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它不仅仅是村容村貌问题,更是事关城乡持续、协调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大问题。1.不加快旧村改造将影响农村经济的快…  相似文献   

18.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做好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决策,并明确要求“加快编制村级土地利用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土地利用和管理需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编制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历史性的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5年,是我们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13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13年,也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13年。13年来,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亿万农民,不断巩固和加强农业舱基础地位,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这15年,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期,它将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相似文献   

20.
编者的话     
建立和实施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是一项重点改革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等精神的内在要求,对于进一步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夯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