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年以来,被誉为“江西南大门”的全南县把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作为全面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和长效机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完善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相似文献   

2.
《国土资源通讯》2013,(3):33-34
2009年,国土资源部启动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工作,对推进我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深化县级地质灾害防治机制和体制建设、提高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等起到了重要作用,工作成效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GIS组件--MapObjects的特点,并以群测群防预警信息管理系统为例,探讨了基于VB+MO模式下开发应用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和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通讯》2010,(24):F0002-F0002
<正>为大力表彰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先进典型,弘扬生命至上的时代精神,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大杰出监测员颁奖晚会近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出席晚会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县(市)级、乡镇级、村级三级监测网络体系的研究,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机制模型,并围绕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监测、管理与专业调查3项任务,设计了与群测群防体系机制相适应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结构,形成了"隐患点信息查看─灾情信息采集与上传─灾情信息接收与处置"的群测群防业务链;据此业务链,基于智能手机探讨了有关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的功能实现。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调查数据为试验数据进行了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实现了群测群防"监测"与"管理"两项任务的有机结合,可以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常态化监测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体系的研究,探究地质灾害排查、监测、管理、防治的业务模式,依托时空大数据与云平台的建设成果,利用InSAR、WebGIS、移动互联网等技术,设计开发地质灾害监管系统,实现地质灾害监管的技术与防灾减灾机制体制的融合,形成排查、监测、巡查、监管为一体的"群测群防"信息化工作体系。应用实践表明系统实现了地质灾害管理的可视化、人员管理的实时化、项目监管的全程化、资料归档的自动化,提高了地质灾害监管和防治的工作效率,是一种高效并与"群测群防"机制相配套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7.
<正>从江县位于贵州省的东南部,地处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山地过渡地带,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和多发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任重道远。作为从江县国土资源局工程师,舒培源对自己的要求是"宁愿自己吃苦受累,也要做好群测群防工作。人命关天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江西省景德镇市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十个到位",做到"五个结合",建立健全了覆盖市、县、乡、村的群测群防体系,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所管辖的乐平市、浮梁县、昌江区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十有县"。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通讯》2010,(24):41-41
<正>董山梁2005年调入大昌镇从事地质灾害监测群测群防工作。几年来,他指导并带领全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奔忙在一线,确保全镇地质灾害实现"零伤亡"的目标。每年汛期和三峡水库蓄退水期间,董山梁都要深入到每一个地质灾  相似文献   

10.
5月25日至26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部抗震救灾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徐绍史从陕西赶往甘肃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他强调,当前要着力防范因强余震和强降雨引起的群发性地质灾害,重点调查,群测群防,积极开展灾后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现有居民地提取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将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土壤调节植被指数(SAVI)、比值居民地指数(RRI)相结合进行居民地信息提取的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通过光谱采样及各类地物在4种指数上的取值分析,建立模型进行居民地信息提取及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居民地信息的自动提取,能提高居民地与裸地的可分性,减少背景地物的影响,总体精度为91.08%。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的16个重要观点:大陆管理体制不衔接加剧了产城分离;通过设定地上权来提高国有土地利用效率;大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存在风险;大陆应以土地为核心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大陆农村宅基地流转很有必要;大陆开征不动产税面临着许多实践难题;大陆征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纠纷解决渠道不畅、补偿对象不明和程序不规范;台湾应在土地征收程序中建立判断公共利益的机制;公共利益不是以获利人数的多少作为判断依据,而是有质的认定;台湾的土地征收已经到了严重侵害人权的程度;台湾的《土地征收条例》还需完善;台湾的土地征收补偿应向日本学习;大陆目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公民规划权利缺失等问题;台湾社会对住宅问题形成了错乱情结;搞好土地评估才能解决台湾的高房价问题;居民偏好居住于空间形态较为分散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把专题制图数据处理(MDPS)作为一个制图系统,从系统背景、系统原理、系统结构、系统功能和系统特点等方面,论述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用实例检验了系统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技术的国土资源政务信息系统是当前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以国产MapGIS为基础开发平台,针对通化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设计中的需求调查与分析、体系结构设计和系统功能设计、系统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详细介绍了通化市国土资源局电子政务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航空数字摄影测量传感器系统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些年来,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幅面框幅式数字航空成像系统和机载三线阵成像系统正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本文根据数字成像系统的新特点及国内外主要研究方向,参考第21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中关于该专题的49篇文章,对航空数字成像系统的数据处理与系统集成、Leica ADS40系统、VEXCEL/Microsoft UltraCamD/UltraCamX系统、Intergraph DMC系统、无人机(UAV)数字航空成像系统等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随着W ebGIS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基于行业级的W ebGIS系统已深入到了政府、事业及大型企业。系统中除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外,还存储着单位业务系统(OA/M IS)重要的技术和专题信息。系统内联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外联因特网,在网络上进行着大量的重要信息交流。系统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计划和安全管理,为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提高行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国土资源信息交换体系和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库建设工作中的数据检查和数据转换,采用基于规则的空间数据质检模型(RSTT)和多源空间数据无缝集成技术(SIMS),研制了国土资源空间数据预检转换系统(LR_Checker)。该系统可基于规则灵活定制质检方案,数据交换和数据检查批量自动进行,规则库提供36个基础规则,可实现从属性到图形拓扑关系的全面检测。经大量数据测试和系统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性能高效,功能全面,为多级国土资源信息交换系统中的数据汇交,提供了一个质量保证和数据转换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机载POS系统用于航空遥感直接对地目标定位的精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实际航摄资料评价了WGS84和国家80坐标系下机载POS(position and orientation system)系统直接对地目标定位的精度,分析了不同大地水准面拟合方法对高程精度的影响,检校了POS系统的视准轴误差,讨论了检校场的检校结果。试验表明,基于POS系统的航空遥感直接对地目标定位至少需要利用带有1个平高地面控制点的检校场对POS系统进行检校才能消除系统误差;在WGS84坐标系中,可以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而转换到国家80坐标系下,必须对高程进行大地水准面拟合改正。  相似文献   

19.
组合导航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各导航系统进行信息互补与信息合作,成为导航系统发展的方向。在所有的组合导航系统中,以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系统最为理想,而深组合方式是GPS与惯性导航系统(INS)组合的最优方法。鉴于GPS的不可依赖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INS的组合是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趋势,研究其组合模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评述国外INS/GPS深组合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自主研制INS/北斗深组合导航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cIMS开发WebGIS的农业环境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揭示了ArcIMS的体系结构,阐述了在Internet/Intranet环境下,基于ArcIMS开发WebGIS应用系统的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着重论述基于ArcIMS开发农业环境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以天津市农业环境信息系统为例剖析了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其中利用ArcSDE建立空间数据库和通过ArcIMS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发布是系统开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