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成果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基础地理信息成果生产的主要依据。GB/T1398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规定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并给出了示例以及各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编号和图幅经纬度计算公式及示例。本次修订将标准的范围由1∶1000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扩展到1∶1000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增加了1∶2000、1∶1000、1∶500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的内容及要求,特别是根据调研和意见征求情况,增加了1∶2000、1∶1000、1∶500地形图经纬度分幅和编号的有关内容,同时充分考虑了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的附录C"地形图分幅和编号"中的相关规定的协调性,保留了1∶2000、1∶1000、1∶500地形图正方形、矩形分幅和编号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测绘工作中,由某一地图图幅国际分幅法编号(以下简称图号)换算为所在的经纬度,或由某一图幅的经纬度求其相应的图号,其方法颇繁,容易产生错误。本文从实际使用方便出发,探求一个互相换算的查  相似文献   

3.
地形图图幅编号的自动查询与检索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付国 《测绘通报》2000,(11):32-33
通过编写程序,可对地形图图幅编号进行自动查询与检索。若给出某点的经纬度坐标,可自动查询该点所在的指定比例尺图幅编号,若给出某区的经纬度坐标范围,可自动检索该区指定比例尺所有图幅编号。  相似文献   

4.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解析法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掌握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法,是每个地形图用户必备的一种技能,否则无法向地图信息中心索取所需的地形图。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是以具有一定经纬差的梯形分幅,以行列式编号法和行列-自然序数式的编号法进行编号的。分幅的方法有多种,其中解析法是用严密的数学模式表达,便于电子计算机处理和实现地图现代化管理。数学模式坐标系的适宜性和各参数符号的概念化程度是集中体现其科学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但目前仍有不尽人意之处。现就如何确定数学模式的坐标系和使参数符号概念明确化谈点浅见。一、地形图分幅编号现津概述我国基本比…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了以国际百万分之—地图分幅为基础的,不同比例尺的图幅数据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在微机Auto CAD的条件下,绘制经纬图框图形的方法,图形依据图幅编号的树形结构,便可组织为图形库。经纬图框图形库在物探资料图件(等值线图、地形图、矿产资源分布图等)的交互解释应用中,已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田文波  余代俊 《北京测绘》2012,(5):14-16,25
主要介绍利用Microsoft Visual Basic.NET编写的地形图分幅编号查询与面积计算程序。通过该程序,根据经纬度坐标或高斯坐标,可查询该点所在各种基本比例尺下的图幅编号、西南图廓点的经纬度坐标以及在不同坐标系下的图幅面积。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使用的地形图系列是按经纬线分幅的,它是以百万分之一地图为基础。按规定的经差和纬差划分图幅,在内外图廓间除注有直角坐标方里网的公里注记外(图内绘出方里网),还注有地理坐标经纬度和分度带(1:10000除外)。见表1,本文根据地形图上的这些方里网格和分度带,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设计出几种量算点的平面位置的模片,可迅速、精确地求得地形图上任一点的平面直角坐标值和地理坐标值。  相似文献   

8.
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经差和纬差,是确定图幅分幅编号的基本元素。在1991年国家颁布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方案》中,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图幅都是在I:100万图上直接划分的。图幅的经差和纬差决定其在1:100万日中分得的行数和列数,从而决定其图幅编号。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图幅的经差和纬差不一致,不易记忆,给具体应用带来了不便。本文介绍一种根据比例尺计算图幅经差、纬差的方法(见下表)。说明:以比例尺分母的数字部分(千、万等数量单位不考虑)参加计算,如1:10万图纬差为10×2=20’,经差为20×1.5=30’,余类推…  相似文献   

9.
陈智尧  邱儒琼 《地理空间信息》2012,(1):158-160,168,6
在分析比较现行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和大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国范围内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编号规则,并结合分幅编号与地理坐标的关系,以实例解析了2个通用的应用模型。  相似文献   

10.
根据新编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标准,创建了Silverlight网络应用程序,实现不同比例尺下坐标与图幅号之间的相互查询,以及在同一1∶100万图幅中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图幅号之间的转换,并通过加载Bing Maps将输入的坐标点及其所在的图廓范围进行浏览器端的可视化表达.地图可随选择的比例尺联动调整显示的缩放级别,使得查询结果直观可见,并能提供多用户共享的网络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地图是我们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为了地图生产、管理和使用的方便,每一种基本比例尺的地图都有其规定的图廓大小、范围以及相应的号码标志。我国地域辽阔,图幅较多,为适应图幅计算机管理的要求,1991年公布了地形图分幅编号的新的国家标准,该标准在老标准的方法上作了重大改革,吸取了发达国家地图分幅编号的一些优点,建立了形式一致、系统性强、简单明了、便于计算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新系列,新的国家标准为地形图分幅计算机处理与管理提供了可能。然而,目前大多数生产应用部门在地形图图幅的管理上仍…  相似文献   

12.
首先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的查询与转换的方法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然后利用JAVA语言编程实现了根据经纬度查询不同比例尺地形图的新、旧编号、根据地形图新、旧编号查询地形图图幅范围、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相互转换等功能,最后利用Eclipse软件生成*.apk文件,将其安装在Android手机中,生成地形图编号查询与转换系统,为相关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变换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我国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新旧图幅分幅编号系统的比较分析 ,获得了新旧图幅编号相互转换的方法 ,提出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的变换公式。  相似文献   

14.
地形图分幅编号解析法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规律 ,应用测算地面点坐标和语言学的原理 ,从建立解算地形图分幅编号数学模式的坐标系和使数学模式的参数符号概念化两个方面 ,对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编号的解析法进行优化研究 ,以提高其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1:5万区域调查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专题图,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分幅和编号。习惯规定使用同比例尺地形图之接图表:本幅居中用晕线表示,周围紧邻8幅标出分幅线、图号、图名,总貌为“#”字形。笔者认为这种接图表不适应专题区调图使用、管理的需要,应该进行改革。在1:5万区调酉阳等四幅联测和珙县等七幅联测图件编绘一出版工作中,笔者提出有必要把联测图区范围、图幅编号、图名表示在图上的建议。认为联测图区与传统接图表并列表  相似文献   

16.
一、说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采用梯形分幅,并将高斯投影作为它的数学基础。过去计算图廓点坐标、图廓边长、图幅面积等常用查表方法,即使使用计算机,一般也需手工计算图廓点地理坐标,指定投影带中央经线经度等。用本文提到的这个程序,可在PC—1500袖珍计算机上,由图号直接计算出地形图图廓点的地理坐标、高斯投影直角坐标、图廓边长和图幅面积。对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比例尺地形图在6°投影带上计算;而对1:1万、1:5千比例尺地形图则在3°投影带上计算。根据地形图图号,自动选择  相似文献   

17.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新编号进行地图编制作业时,必然要用到大量的旧编号资料。这就需要进行新旧图幅编号的互换.本文在对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的演变加以综述的基础上。给出新旧图幅编号互换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软件。实现了新旧图幅编号自动互换。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和研究地形图分幅编号的基础上,提出用于编号解算的坐标增量法、交点均值法和纬线扫描法,把"线、面"问题都归结为"点"的问题,全面而系统地实现了点、线、面所在图幅编号的解算;同时,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借助于百度地图平台和API应用程序接口,开发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编号的可视化查询软件,方便了用户对地形图编号的可视化查询。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个县(市)、区土地调查文字材料将1:100万图号中的行、列号用错而产生严重缺陷的事实,本人认真学习了"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基础知识,并总结归纳出简易的快速判断正误的方法,以杜绝类似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地形图新旧图幅编号自动检索算法及其可视化实现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为检索地形图上指定区域各种比例尺下的新旧图幅编号提出一种详细的算法.以1:100万比例尺为基准分情形完成对指定选区覆盖的、指定比例尺下的新旧图幅编号的遍历,并借助VB和MapObjects将该算法可视化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