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2000年10月,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升空,中国开启了建设自主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宏伟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拼搏,2012年底,北斗导航卫星系统正式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连续无源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并对外公布北斗系统空间信号接口控制文件,掀起了北斗应用的热潮。2013年成为北斗规模化和产业化应用的元年,以北斗系统为核心应用引领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逐步形成,“北斗特色”为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创新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技术特征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给出了双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历程,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立和组成;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功能和定位原理,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GPS系统的对比,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技术特征,特别指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用领域带来的经济效益;最后,展望了未来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发展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系统,BDS)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划,综述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北斗二号系统)的发展简况、应用特性和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4.
以“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NJBDS)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详细介绍了评价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所涉及的9项技术指标的含义及作用,并建立了一套覆盖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功能、性能及服务能力等方面的评价体系;综合应用9项技术指标来评价南京国土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综合性能,为城市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测试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北斗正式服务应用拉开帷幕 2012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宣布: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今起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北斗向亚太地区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完成.而随着北斗应用的开放,主要依赖GPS系统应用发展起来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也将拉开崭新的一幕. 北斗系统自2011年12月起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2012年又发射了6颗卫星,扩大了系统覆盖范围,提高系统服务精度.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5G网络建设从2019年起全面铺开,2020年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全面完成。卫星导航和通信网络方面的专家一致认为:北斗+5G相关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已经具备,目前进入标准化阶段。北斗系统和5G两大技术的深度融合,将充分发挥北斗系统的科技特性,实现北斗系统在信息领域的深度应用,也将为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开辟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北斗系统已经开始实施全球化建设且地面最大可视卫星数已达到15颗的情况,该文提出利用北斗观测数据进行高精度工程控制测量的设想,并利用香港CORS站观测数据进行算例验证及精度分析,基于北斗系统观测数据控制网基线向量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并将北斗系统计算结果与GPS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北斗系统完全可以应用在厘米级定位精度的测绘领域;与GPS相比,北斗系统卫星星座尚未完全建成,一个卫星周期内北斗基线解算可用卫星个数不到GPS一半;数据解算过程中使用的北斗导航卫星精密轨道和钟差精度相对较低,各种精密解算软件使用的误差改正模型不够完善,误差消除不够彻底。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之一,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北斗系统的应用涉及到国家各个领域。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特点和应用现状,指出了制约该系统应用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如何推进该系统在民用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利用北斗接收机接收到的北斗系统K8电离层模型,与同时段欧洲定轨中心提供的电离层模型为基准进行对比,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改正效果进行分析;并以中纬度北京地区为例对不同电离层改正模型下的定位误差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对北斗系统K8电离层模型的改正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0.
2016年5月18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我国正式开始运营,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本文研究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中的应用前景。通过在三峡地区的滑坡监测,分析比较了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和传统GNSS单基站RTK定位精度。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观测方式和单基站-观测站的观测方式,都可以得到优于1 cm的平面监测结果,但是前者明显提高了观测效率,降低了观测成本。这一结论对于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在滑坡监测方面的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中海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以高精度的3D扼流圈天线和北斗基准站接收机作为传感器,实时获取高精度GNSS观测数据,配套中海达公司成熟软件产品,可快速获取高精度空间数据和地理特征。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概述1.1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硬件产品1.1.1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中海达VNet系列基准站接收机是一款定位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应用而设计的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基准站接收机,如图1所示。其特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北斗卫星的正式民用,使北斗多星系统的高精度接收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单点测量的定位精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通过在北京、新疆等地的测试,对北斗多星系统的高精度手持机的精度进行了检测,改进了原有的航测外业作业模式,促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测外业中的新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和地理国情监测中的基本情况。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单点定位解算验证系统精度。分析了卫星数量、PDOP值、多路径效应、位置精度和速度精度,表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GPS系统的定位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4.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4):77-77
“2009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拟定于2009年10月下旬在江苏省(会议的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举办。 按照“中国卫星导航(北斗)系统应用论坛’’轮流主办的宗旨和计划,本次论坛由中国交通通信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担任轮值主席。  相似文献   

15.
《全球定位系统》2009,34(5):45-45
当前全球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分别是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在建的Galileo系统和中国的北斗系统。我国从2000年开始,陆续发射了四颗“北斗一号”试验导航卫星,组成了我国第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2007年4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北斗二号”导航卫星,这标志着北斗系统由一代开始向二代过渡。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地质灾害频发的现象,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利用北斗系统进行变形监测的方法,并分析了在北斗数据处理过程中所须考虑的各个技术环节,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推广以及变形监测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斗系统与GPS应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主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已投入试运行服务。从国内用户应用方面具体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相比美国GPS的优势,包括定位精度、信号的载噪比、定位速度和应用模式等,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区域系统在试运行阶段的一些应用测试数据。同时指出了对北斗系统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展迅速,已广泛应用于国土测绘、农业、电力、环境、应急等诸多场景,亟需融合技术对跨网、多源接收机等设备进行统一监管。以湖北省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在深入分析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现状与服务机制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WebGIS的多源跨网协同监控平台。该平台可实现地面基准站和各类解算平台的数据流状态动态可视化监管、差分数据的实时解析,并可通过格网划分策略快速定位监控系统健康状态,有效解决了多源北斗位置服务系统的跨网协同管理问题,已应用于省级北斗位置服务中。  相似文献   

19.
天宝R9s及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在大红山矿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斗/GNSS监测手段较传统人工全站仪监测具备实时性好、信息化程度高的优势。本文介绍了大红山矿区中使用的北斗/GNSS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系统以天宝R9s接收机为基础监测设备,依据大红山矿区重点构筑物特点,设计开发了一套软硬件相结合的全自动位移监测系统。实践表明,该监测系统具备监测精度高、功能全面的特点,有效完善了大红山矿区的生产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测试场试验中区域跨度大、精度要求高、目标批数多、超视距数据实时传输困难等难题,提出了利用北斗二代系统短报文通信功能进行超视距简短通信指挥。从通信技术指标、工作方式等方面介绍了北斗二代系统的通信技术特点,对北斗二代系统短报文通信与测试场传统通信方式进行了比较,最后,重点介绍了应用北斗二代系统在测试场进行超视距通信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在试验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