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是仪器测角精度的综合评定指标,本文介绍了检定电子经纬仪和全站仪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两种检定方法(多齿分度台法和多目标平行光管法)。用实测数据对电子仪器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方向误差作了图表分析,总结了不合格仪器的方向误差的共有特性。对同一台仪器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检定,其中多目标法又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换盘方式。图解分析三种检定结果的方向误差,解释了用变换度盘的多目标法检定电子仪器比未用变换度盘时不合格仪器数量明显增多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潘建祖  王剑 《现代测绘》2006,29(1):31-32
摘要通过对全站仪测角部分编码技术分析,按照检定规程中关于测角部分中对于一测回垂直角标准偏差检定,得出在计算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偏差上进行改动即可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方法,对全站仪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的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进行分析,从所得结果看,用该计量标准检定全站仪一测回竖直角测角标准偏差,符合平面角检定量值传递要求,本测量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首先介绍了MS50全站扫描仪的各项技术参数、性能指标和软硬件配置,分析了MS50应用的各项先进技术及其原理。通过多测回多目标法对MS50的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差进行了检定,结果表明测角精度符合标称值;通过六段解析法对仪器的测距加常数和测距中误差进行了检定,结果表明测距加常数和测距中误差均符合标称值。利用MS50在3个测站点对8个相同目标分别进行扫描,并将扫描坐标与基准坐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MS50的扫描精度符合标称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采用多目标平行光管法进行全站仪竖直角度检定一测回引入已知真值难度较大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均采用一测回求平均值进行竖直角偏差计算,现引入近真值进行一测回标准偏差计算,通过多台不同精度仪器进行测量,测得实验数据进行竖直方向偏差值计算比较表明,对于低精度仪器采用一测回引入近真值的方法更加科学,高精度仪器采用原方法科学有效.  相似文献   

6.
依据检定规程JJG 100-2003《全站型电子速测仪》,一测回水平方向标准偏差的检定方法有两种,一种为多目标平行光管法,另一种为多齿分度台法;两种方法的检定结果有什么区别?规程还规定:仲裁检定以多目标法为准。为什么仲裁检定要以多目标法为准呢?根据我们近两年检定出的部分不合格仪器的数据分析,我们认为这样的规定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7.
全站仪已因其方便的电子测距、测角功能深受测量员的喜爱。一直来我们熟悉了光学经纬仪及电子测距仪,对全站仪的电子测角方面缺乏实践,对一测回方向中误差的大小是否能达到标称精度心中无数,用三角形闭合差或导线网环形闭合差进行统计计算,  相似文献   

8.
杨祖泽 《四川测绘》2000,23(1):41-43
现行规程中关于一测回竖直角标准差检定方法的规定 ,可操作性极差 ,使该项检定难以进行。本文对此探讨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软件能够实现自动观测及自动记录数据,在导线测量及变形监测中广泛应用,但其数据处理比较烦琐,或借助第三方软件需另行购买,影响其在工程中推广。本文以Leica全站仪多测回测角软件为基础,利用Leica格式管理器实现对机载数据的转换,通过VB编程语言编写PC端系统,实现机载数据的一键转换,自动生成平差数据文件,并实现对平差成果的后处理。  相似文献   

10.
正一、引言MS50(MultiStation)全站式扫描仪集成了多项先进的测量技术,其主要功能如下:1)智能全站仪测量技术:MS50具备经典全站仪的所有功能,其测角采用绝对编码度盘技术,一测回水平和垂直角度标准差小于1″。配合GPH1P棱镜的测程达到10 000 m,测距精度为±(1 mm+1.5×10-6D),而其无棱镜测距最远可以达到2000 m(90%反射率),测距精度为±(2 mm+2×10-6D)。  相似文献   

11.
徐宝龙  包锦春 《北京测绘》2014,(3):134-136,127
为了直观揭示矿山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估算工程和规律,采用全站仪井下巷道贯通导线测量,结合南方CASS9.0绘图软件,摸索出一种全站仪结合CASS9.0绘图软件进行井下巷道贯通测量精度估算试验的方法。提出支导线的终点是支导线精度的最弱点,横向贯通中误差是由全站仪导线测角、测边误差所引起,巷道内高程的控制测量精度直接影响的是竖向贯通中误差;并且通过在某矿山井下贯通测量精度估算工程的试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达到了预期精度效果,解决了全站仪结合CASS9.0绘图软件进行井下贯通测量精度估算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立积木式三维工业测量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提出相关技术,以利用现有电子经纬仪(或全站仪)、标准尺和便携式计算机构成一种积木式三维工业测量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使用全站仪同向观测、利用差值计算,配合垂直方向全站仪定位,精确测定泳池长度的方法,克服了现场无法架设仪器和目标棱镜的困难,减少了投点误差、仪器常数误差的影响,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检验标准长度和仪器加常数。  相似文献   

14.
采用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GAMIT/GLOBK软件,将2015年-2016年全球347个IGS站观测数据分七个子网解算,得到一个固定的参考框架来解算云南及周边地区的35个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基准站的坐标,测站坐标均方根误差水平方向在0.7 mm以内,垂直方向在0.3 mm以内,水平方向的坐标重复性精度在5 mm以内,垂向坐标的重复性精度大多数在2.5 cm以内;与在ITRF2014下解算的测站坐标、基线长度、水平速度场结果对比表明:测站坐标存在系统误差,水平方向上的差异在8.5 mm以内,垂直方向上在3 cm以内;基线长度差异在2 mm以内,水平速度场在数值上存在毫米级的差异,方向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工业测量全站仪坐标测量精度检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站仪坐标测量在航空航天、大型设备制造业、特种异形工程和计量检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其坐标测量误差是最受关注的精度指标。与激光跟踪仪、关节臂等坐标测量技术不同,全站仪的标称精度指标并未直接给出点位坐标误差,而是分别给定测角和测距误差。由于国内外目前还缺乏将测角和测距精度对应到坐标精度的相应规范,这就导致不能直观反映全站仪的实际坐标测量精度,给具体测量工作的坐标精度估算带来一定难度。基于以上现状,提出了基于点对点长度测量和三维坐标测量误差的检定模型;并利用3种不同类型的工业测量全站仪进行了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检定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王登杰  邢智聪 《测绘通报》2019,(12):132-136,146
针对自由设站方案,建立了通过观测监测点与基准点的水平距离,利用距离收敛值监测基坑边坡水平位移量的方法,特别给出了采用全站仪对边测量深层水平位移的方法。借助等影响原则和基准点已有信息,分析了基坑位移监测方法和距离收敛测量原理及精度,实现了位移监测点的差分计算与数据处理,讨论了两种距离收敛法监测水平位移的精度,并将其用于实际观测。分析结果与工程实测数据均表明该监测方法观测精度满足规范要求,且量测效率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陆地质、地貌复杂,板块运动以及二级板块相对运动频繁,并且长时间受到大气负荷、海潮负荷以及陆地水等非构负荷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对GPS网中测站造成点位移动,即使观测周期间隔为一个月,两期点位位移量有时仍不可忽略。该文以位于四川省的陆态网基准站和四川省CORS站网为例,使用极限误差椭圆方法对站网水平方向进行了位移显著性对比分析,并使用稳定率来表示测站位移程度,从而可直观地识别出稳定点和不稳定点;同时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测站高程方向的稳定性。为分析网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基础,为挑选稳定站做永久性基准站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舒宝  刘晖  王利  张勤  黄观文 《测绘学报》2022,51(9):1870-1880
GNSS区域参考站网可为大范围PPP和RTK终端用户提供快速精密定位服务,然而不同技术体制下的误差影响因素及服务模式不同,服务端数据处理方法及终端定位性能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在实现参考站非差模糊度固定的基础上,给出了基于区域参考站网的PPP及RTK一体化服务方法,并对两种技术体制的终端定位效果进行了全面评估。采用西北某省站间距约100 km的CORS站网数据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区域参考站网解算的整数钟/UPD产品进行PPP固定解动态定位时精度较高,水平方向RMS可达0.5 cm,区域大气改正数可以显著提升定位终端的初始化速度,对于PPP和RTK,60.0%和87.7%的时段单历元即可得到固定解。需要注意的是,基于VRS模式的RTK定位等价于大气强约束,在大气建模精度较差时定位精度会显著下降,而采用虚拟大气约束的PPP-RTK定位精度几乎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基于水平角度、水平距离观测值与基坑水平位移之间的内在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自由设站余弦定理法",该方法具有可以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自由设站、无需加密平面控制点、无需测试人员后视定向、作业过程更加简单快捷、通用性更强等优点;模拟试验数据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取得较高的监测精度,完全可以满足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