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GPS由于其高精度、速度快、全天候的特点,在工程测量及城市工程网的建立、更新和改造中广泛应用。但是GPS测量结果为WGS-84坐标,而实际应用的坐标系往往是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本文针对GPS坐标转换过程中由于利用公共点求解转换参数,而将原有坐标系中系统误差引入转换过程中的情况,探讨将曲面拟合法应用到坐标转换中来处理转换残差的可行性,并通过工程实例证明了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2.
坐标转换是不同坐标系之间进行数据交流与共享的前提,详细介绍用回归变换模型在满足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精度要求的前提下,从中山石岐坐标系向中山统一坐标系进行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和相应的参数,对统一区域地理空间数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GPS和GLONASS卫星定位系统分别采用WGS-84和PZ-90坐标系。为统一两种卫星定位成果,欧、美、俄于20世纪90年代各自求出两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参数。目前三种参数尚未统一,对GPS/GLONASS联合定位造成较大影响。本文针对国外介绍PZ-90和WGS-84坐标系相互转换时常用的转换模型及三种不同转换参数进行比较分析。分别选用地面GPS参考站坐标和GLONASS卫星轨道坐标,用三种坐标转换参数进行转换,对转换结果差异及其对单点定位和相对定位精度造成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得出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4.
WGS84与ITRF2000参考框架坐标转换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参考框架的日趋成熟,ITRF参考框架在大地测量学和地球动力学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常规地面测量成果或是属于国家的参心大地坐标系,或是属于地方独立坐标系,而GPS定位结果属协议地球地心坐标系,即WGS?84坐标系。因此必须实现GPS成果的坐标系的转换,以便将GPS成果更好的应用于我们的国民生产和实践之中,这就存在一个坐标的转化问题。本文就它们之间的转换提出具体的转化模型,求得转换七参数并应用于实例,获得了很好的转换结果。  相似文献   

5.
GPS目前在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WGS-84是其所采用的坐标系统,而我们目前的测量成果普遍使用的是以北京54、西安80坐标系统或是地方独立坐标系为基础的坐标数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进行坐标基准的转换和统一。目前,坐标基准转换的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两种转换的方法进行研究,一种是七参数转换法,一种是四参数转换法。论文采用GPS静态测量的方法,实地采集了多组数据,采用四参数和七参数法,实现了WGS-84与地方坐标系的参数转换,并对两种转换方法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二维七参数坐标转换模型,以省区为单元将GPS采集数据进行坐标转换,其精度为±0.5米。由于数据转换的精度高,更容易处理不同数据源之间的地理适应性矛盾,便于不同坐标系之间的数据整合与利用。  相似文献   

7.
葛岚 《浙江测绘》2008,(2):26-27
GPS测量得到的是WGS84坐标系下的坐标,而实际应用中较多使用的是北京54坐标,如何实现WGS84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的转换,一直是GPS应用中的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GPS定位结果转换至北京54平面坐标系的两种坐标转换模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8.
目前城市规划和建设部门普遍采用城市独立坐标系,而国土资源部门多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或1980西安坐标系,并且随着GPS的广泛应用,以WGS 84为基准的测绘成果也越来越丰富。在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统一参考基准,将不同坐标系数据进行整合。因此,探讨各种坐标系的相互转换原理以及如何方便高效地实现数据转换就变得非常必要。本文阐述了采用布尔莎模型,以两个坐标系的公共点坐标建立误差方程,并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解算转换参数和估算转换精度的方法,同时说明了如何利用Micro Station MDL开发语言实现DGN数据的批量坐标转换。  相似文献   

9.
在GPS定位中,其结果为地心坐标系(W GS-84),实际运用中必须把地心坐标系转化为国家大地坐标系。即GPS网点与国家大地控制点(一般不少于3个)重合,就可准确地确定GPS网与地面网之间的转换参数,重合点是GPS网约束平差时的基准点,重合点的误差和点位分布将影响GPS网约束平差的精度,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精度检验。本文介绍了GPS网中已知重合点可靠性检验的几种方法,即实测基线比较法、附合路线闭合差法、约束平差分析法。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七参数数学模型和AutoCAD ActiveX技术,根据重合控制点坐标计算的转换参数进行数据变换,并以眉山市DWG矢量数据的转换为例,提出了DWG数据在不同坐标系之间互相转换的技术路线和实现方法,实现了DWG图形数据在眉山市独立坐标系和其他坐标系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1.
袁斌 《北京测绘》2014,(1):84-87
GPS定位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并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三维测量工具。GPS CORS系统是GPS的连续运行参考站,是在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内,根据要求按一定距离间隔,建立常年连续运行的若干个固定GNSS参考站,组成的网络系统。本文通过对GPSRTK测量中遇到的不同坐标系统的分析,阐明了不同坐标系统之间数据转换的本质。结合在生产中使用的GPSRTK设备,说明了WGS-84坐标系向地方坐标系转换的一般过程和注意事项;对GPSRTK测量中遇到的不同坐标系统,进行理论上和实践上的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掌握了中海达V8GNSS RTK接收机在GPSRTK测量中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因为高斯投影的变形影响,大范围地形图在投影面高程变化后不能通过局部控制点参数法进行变换,而大多数小项目地区又因没有建立地方独立坐标系而无法方便的得到当地投影面的过渡性数据成果。通过椭圆平面几何方程,本文提出了不使用参考控制点的情况下不同高程投影面之间高斯平面投影坐标的转换方法。该方法直接解求地面点在新投影面对应椭球上的纬度值,推导严密,转换精度较高。在沽源县地籍项目中通过编程对实际数据进行往返转换,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不同国家或地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用的是不同的坐标系,因此存在着国家坐标和地方坐标之间的坐标转换。为了综合利用测绘成果,工程坐标与国家坐标进行相互转换是必要的。基于高斯平面的工程坐标与国家坐标转换模型,广泛采用相似变换。通过选择不同的相似变换参数,提出无需列误差方程和法方程即能得到转换参数最小二乘解的重心化模型,并推导出...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海南已有的四套不同时期坐标成果进行公共点求取,再由公共点进行方案设计,然后以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双线性变换和二维七参数变换为转换模型对方案进行转换模型求解,通过计算分析仿射变换的转换效果比使用相似变换和双线性变换效果要好。最后利用Surfer软件和AutoCAD软件对转换后坐标与原始坐标差值生成差值等值图,研究各套坐标成果之间的差值关系。通过研究对旧坐标系下坐标成果的利用提出建议,并编写系统性软件,为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海南的推广使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工程测量中经常需要实现不同坐标系下成果的相互转换,而高精度的转换参数是完成这一工作的基础。获取基准转换参数的实质就是利用公共点在两套坐标系下的坐标,根据相似变换原理建立误差方程求解。传统的最小二乘(LS)相似变换法只考虑了公共点在一套坐标系下的误差,与实际情况不符。基于此,探讨了坐标参数化的平面基准转换方法,解决了考虑公共点在两套坐标系下坐标都含有误差时高斯-马尔科夫(Gauss-Markov,G-M)模型不成立的问题,以相似变换原理为基础,采取通用的最小二乘方法解算基准转换参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蒙古国大地控制网和转换参数,控制网坐标系统包括国家坐标系(pulkovo1942)、地方坐标系、GPS坐标系(Monref97),并且介绍了各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参数,以及在工程中坐标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己经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GPS定位得到的观测成果通常是世界大地坐标系统WGS-84中的坐标或坐标差,但在实际应用中上需要的往往是地面点在国家坐标系或地方独立坐标系中的坐标.确立坐标系统转换模型并分析此模型的精度,根据至少3个公共点的两套大地坐标利用最小二乘法原理求出转换参数.本文以W...  相似文献   

18.
大旋转角三维基准转换算法可采用不同的旋转矩阵表达方式。本文研究了欧拉角法、方向余弦法、单位四元素法、罗德里格矩阵法等4种算法的旋转矩阵表达方式。从转换参数精度、迭代稳定性、单位权中误差、左右手坐标系之间的适用性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旋转矩阵表达方式对大旋转角三维基准转换的影响。模拟和实际数据表明,迭代法比解析法获得的转换参数精度高,且方向余弦法能够适用左右手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证了58T市独立坐标系与87T市独立坐标系的区别,使用T市扩建二等GPS网的平差成果,给出了87T市独立坐标系精确变换到1954北京坐标系的方法与参数。  相似文献   

20.
对直接四参数法、配合换带的四参数法、七参数法和线性回归拟合逼近法四种坐标系转换方法的运用进行了比较,认为坐标系转换工作中关于转换方法的选择.可以根据转换面积大小和坐标系的椭球参数、投影方法等的获取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