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5G的普及和基站建设,对基站间时间同步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精确时间同步协议(PTP)只能达到几十纳秒,且频率分布效果差,将其结合同步以太网(SyncE)技术后可以实现网络上所有时钟的频率与时钟源同步.WR(White Rabbit)技术在PTP+SyncE的基础上加入了全数字双混频鉴相器(DDMTD),对节点间相位差进行调整补偿,消除由相位噪声长时间累积引起的不同步,动态实现了整个网络节点的时钟同步.本文分别介绍了将SyncE与PTP结合的同步方法和WR同步方法的原理及实现过程,最后构建实验平台验证同步过程,测试证明可以分别达到百皮秒和几十皮秒的抖动,同步精度分别能达到纳秒和亚纳秒级别.   相似文献   

2.
GPS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设备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分析了GPS接收机的定时特性,以及高精度时间/频率同步设备对GPS定时信号丢失后的指标要求,提出了GPS定时信号的滑动平均滤波算法和信号丢失后的保持算法,取得了频率稳定度优于1×10^-11/天和无时间漂移误差的成果,初步实现铯原子频标的性能,满足时间同步精度和频率稳定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Locata系统是一种新型的高精度地基定位系统,它既可以与现有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无缝对接,也可以在卫星信号失效时独立提供定位服务。Locata系统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厘米级,其关键技术是高精度(纳秒级)的时间同步技术。文中通过分析Locata系统的定位原理,对Locata系统独特的时间同步技术进行了研究,详细描述了其时间同步机制和技术实现方案,并给出了时间同步的具体流程和步骤。该研究可为我国研制地基伪卫星定位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精度测量系统的时间基准确定和相位校准需求,提出了一种时间基准的高精度相位确定和校准方法,以解决系统中校准精度较低的问题. 该方法利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延迟线对时间基准进行延时控制并且结合相位跳变检测技术.首先准确判断时间基准在被系统时钟采样时发生相位跳变的区间,其次准确测量出稳定时间基准所需要的延时值,最后对时间基准进行内部延迟,并对延迟后的时间基准进行系统同步. 所提方法具有校准精度高、设计简洁的特点. 搭建了一套仿真验证平台并结合计算机对所提方法进行了功能性验证.所提方法已应用在高精度测量系统中.   相似文献   

5.
目前,以网络时间协议(NTP)为主要的时间协议应用于有线网络中的时间同步,其在广域网中可以实现十几毫秒、局域网中实现几毫秒的同步精度. 然而,由于协议的开放性,其在无安全防护的情况下极易受到网络攻击,这给需要高安全的客户带来潜在的风险. NTP可以增加安全策略来应对可能的安全风险,将消息摘要(MD)中的MD5和安全散列算法(SHA)中的SHA-1引入NTP算法,有效地验证了数据完整性,防止数据包被篡改,以保证时间同步的安全性. 进一步,针对这两类算法提出对NTP包关键数据帧Hash加密,在保持良好同步精度的同时可进一步提高时间同步的安全性. 通过实验对比了MD5和SHA-1算法加入所带来同步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MD5和SHA-1算法加入后,NTP依然能保持毫秒级的同步性能,这对于实现NTP安全时间同步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协调世界时UTC(NTSC)(Coordinated Universal Time,National Time Service Center)与UTC的偏差保持在±10 ns以内。为了使远程用户获得高精度的UTC(NTSC)时间频率信号,利用国家授时中心保持的UTC(NTSC)时频信号和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方法,搭建了一套UTC(NTSC)远程复现系统,用于实现远程用户时间频率校准并能在远程恢复出UTC(NTSC)的时间频率信号。研究了基于UTC(NTSC)的时间频率远程复现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卫星共视法,可实现对用户本地参考时间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进行连续实时监测,去除了传统共视时间传递方法中每个观测周期内的观测死时间;设计并实现了UTC(NTSC)远程复现系统,系统包括基准终端、配送终端和数据分析处理中心,基准终端测量UTC(NTSC)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配送终端测量本地原子钟与可视卫星钟的钟差,并在本地驾驭生成与UTC(NTSC)同步的时频信号;数据处理中心处理来自基准终端和配送终端的数据;评估了系统测量的不确定度,得出零基线条件下,系统授时精度达到0.8 ns;另外,通过对各远程用户不同类型钟的驾驭情况,得出铯钟的频率测量天稳达到2.84×10-14,铷钟的频率测量天稳达到8.24×10-14。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卫星与地面(星-地)和地面站间(地-地)的时间同步。在本文中,根据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分别从数学角度和几何角度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计算模型,从而为实现站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
信息荟萃     
IU(3203A)型和2U(3204A)型GlobalTyme GPS接收机是两种时间和频率上高精度的接收机。这两种接收机是拥有良好的频率性能,兼容多种时间标准,两种优点兼而有之。该接收机的高精度频率是由于其采用了性能良好的铷原子钟的温度补偿晶体振荡器。在定时、同步和计时方面,该单元提供IRIG时间码格式、网络时间协议以及每秒一次的脉冲输出功能。此产品可选择的信号输入有两种,包括为系统冗余产生的每秒一次的IRIG信号和输入Motorola M121GPS接收机的高可靠性的参考信号。该信号的捕获时间小于1.5分钟,频率为每秒一次,误差小于十亿分之一秒。该接收机还包括一个与各种协议兼容的RJ—45以太网接口。  相似文献   

9.
利用卫星时钟作为电网的统一基准时间,早已经不再是认识问题,而是应用中的技术问题。在全电网日益实现计算机化的今天,面对目前厂站端的对时方式尚未采用时间同步系统的现状,应考虑设置同步对时设备,以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蔡志刚  谢斌  张畅  李翔  王春晖  王洁 《测绘科学》2016,41(9):123-126,122
针对现有DOM与DEM生产模式不能满足数字城市、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和信息化测绘体系的网络化、自动化更新需求,该文提出了基于变化检测的DOM与DEM网络化同步编辑更新方法,形成一套针对变化区域的快速更新技术流程。完成了DOM与DEM网络化快速编辑更新平台的研发,基于网络并行环境实现网络化任务分发、多人员同步编辑的生产更新模式。通过丽水和平湖两个测区的生产实践,结果表明总体效率比传统生产方式提高27%左右。  相似文献   

11.
贠建明  雷兵  杨永崇 《测绘科学》2008,33(3):160-162
本文将GIS空间信息统计分析手段应用于广播电视收视率的评估,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进行改进,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确定权重,提出较为合理的基于空间信息统计方法的广电人口覆盖分布模型并加以软件实现。以北京市为研究区域,经导入多个版本人口数据实验,发现这种评估方式较好地修正了传统的仅仅按照面积评估覆盖率的评估模型,对于提高广电行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述了独立IP可视电话实现的关键技术,介绍了H.323协议的相关内容,并在H.323协议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行的独立IP可视电话的设计和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不断研发和加速商用,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商用5G网络.5G供应商也已逐步开始推出了基于5G新空口(NR)的定位特性,其中高精度的5G定位技术将逐步商用.相比4G长期演进(LTE),5G基站密度更高,信号传输带宽更大,定位精度提升显著,有希望解决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在室内和城市峡谷等困难环境下的覆盖和精度问题.介绍了5G和4G定位在测量域上的区别,分析了5G低频Sub-6G(FR1)和高频毫米波(FR2)的测距精度,描述了5G定位算法,并基于3GPP协议和典型商用网络配置的仿真参数来评估定位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目前5G基站间时间同步误差是影响定位质量的主要因素,当时间同步精度为50 ns时,5G定位精度不到10 m;如果通过完美站间时间同步,或者在用户端附近增加定位节点以双差的方式消除时间同步误差,5G FR1可以达到约1 m的水平定位精度,而5G FR2的水平定位精度最高可以达到0.16 m.  相似文献   

14.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间同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而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卫星与地面(星-地)和地面站间(地-地)的时间同步,主要时间同步方法有用于星-地时间同步的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TWSTFT)、倒定位法等,以及用于地-地时间同步的TWSTFT、卫星共视法、搬运钟法等。本文重点介绍TWSTFT和卫星共视法进行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精度分析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钟差预报。  相似文献   

15.
由于卫星微波成像仪频率的非保护性,微波成像仪资料受到相近频率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影响,主要干扰源于洋面反射的静止电视卫星信号。为提高微波成像仪资料的准确性,尤其是洋面资料的可用性,对电视卫星信号干扰的检测和特征分析尤为重要。中国风云3号C星(FY-3C)上搭载了微波成像仪。本文使用标准化主成分分析法来识别FY-3C微波成像仪的电视卫星干扰信号,并分析电视卫星信号干扰的主要空间特征。研究表明,FY-3C微波成像仪中心频率为10.65 GHz和18.7 GHz的4个低频通道受到卫星信号干扰。10.65 GHz通道在欧洲海域英吉利海峡和地中海西部希腊沿岸地区受到电视卫星信号干扰,并且干扰信号位置和强度与FY-3C卫星和欧洲静止电视卫星相对空间位置有关;18.7 GHz通道主要受到美国电视卫星的干扰,在北美东、西沿岸海域都存在干扰信号。FY-3C微波成像仪在中国海域不受电信号干扰影响,主要因为中国静止电视卫星频率与微波成像仪各通道频率不一样。  相似文献   

16.
导航传感器间的时间同步是保证全球定位系统/惯性导航系统(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实现的重要前提。详细分析了时间异步产生的原因,归纳了GPS/INS组合导航时间同步的实现思路,阐述了现有的典型时间同步方法。为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时间同步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无人、无通讯信号的艰险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其传统模式是小组独立作战,工作环境基本与世隔绝。由于卫星电话或电台在成本和使用上不便,使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处在极其原始状态下,保障生命安全和地质工作调查精度困难极大。通过3S技术、IP通讯卫星技术与北斗系统、网格GIS和“云”计算技术的集成,构建北斗系统与网格组合的静动态4级组网模式和多种资源的协同技术,形成天地空技术合一的现代化野外地质工作+管理+安全保障的技术架构与智能地质调查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8.
时间同步是多传感器协同工作的基础,船载岛礁综合测量系统中的激光扫描仪系统和多波束测深系统需要与G PS 实现时间同步,针对激光扫描仪本身不具有时间同步功能,提出一种G PS脉冲与网络通信相结合的时间同步方法,方法实现简单并且同步误差较小。实验证明:利用所提出的方法多传感器信息可取得良好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辅助全球定位系统通过蜂窝网基站提供给A-GPS接收机捕获辅助信息、辅助星历、时间与概略坐标,解决了微弱信号下的定位问题。从信号捕获到完成跟踪,解码导航电文需要经历相关锁定、相位锁定、比特同步、帧同步等过程,在信号很弱以至于无法实现帧同步、不能解调卫星TOW的情况下,常规定位算法无法实现定位。文中提出多普勒与伪码相位结合的A-GPS快速定位算法,利用伪码相位值进行伪距重构法消去整数毫秒伪距中隐含的公共误差,利用多普勒定位提供的初值保证初始位置和时间误差在0.5光毫秒以内,实现了粗时间、粗位置辅助下利用多普勒与伪码相位值的A-GPS快速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