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貌晕渲是反映地形特征最直观的方法之一.研究基于1∶10000DEM及1∶50000DLG数据,利用ArcGIS软件,介绍了《陕西省水利普查图集》中地貌晕渲的生产技术方法、地貌类型的高程划分及分级设色方法,并讨论了地貌晕渲在《图集》中的应用,为地貌晕渲图的制作及其在地图集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区域地貌数字地形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国安  那嘉明  程维明 《测绘学报》2017,46(10):1570-1591
区域地貌研究是区域地理研究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基于DEM的数字地形分析方法,虽能较好提取各种地形定量因子,但由于分析算法的局限,很难实现对一个特定区域地貌的宏观形态特征与成因机理进行定量的分析。为此,近年来我国学者在该领域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创新实践,基于国家基础地形数据库多尺度、高精度的DEM数据,开展了基于DEM的区域地貌形态特征、地貌发育演化特征的研究。通过宏观形态指标分析法、地形特征要素分析法、地形信息图谱分析法等一系列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的地貌形态特征提取与分类、分区制图,取得了一批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在全国尺度以及黄土高原、青藏高原、西南喀斯特地区和月表月貌的区域数字地形分析方面,更彰显出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DEM的岷山构造带构造地貌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平台,结合构造地貌研究,利用矢量地形数据,构建了岷山构造带数字高程模型(DEM),初步对岷山构造带,特别是岷山断裂带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将DEM与GIS技术结合,辅以遥感图像解译和详细野外地质调查,能够直观地进行坡度、坡向以及地形起伏度和高程的统计分析等研究,在构造地貌研究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以30 m空间分辨率的DEM为试验数据源,借助Python地理建模技术深入研究坡度提取的不确定性。以平均坡度来代表坡度的一般水平,将研究区划分为7种地貌类型,将3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重采样成30~120 m分辨率的10组DEM数据,使用以Arc GIS平台和Python开发语言为基础的地理建模技术,定量分析平均坡度与DEM空间分辨率、区域地貌特征的关系,研究坡度提取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地貌区域提取的平均坡度都随DEM分辨率的减小而减小,衰减速率基本不变;其回归方程的常数项与所在地貌单元的沟壑密度呈二次函数变化特征;坡度提取的精度与DEM的分辨率呈正相关的关系;基于Python的地理建模技术有效地整合了坡度提取分析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分析效率;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现有坡度提取方法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安徽省地图集》中地貌晕渲图的研究和实践。介绍了地貌晕渲制作的技术准备,分析了利用国家1:25万DEM数据库和1:5万DEM数据库DEM数据的获取方法,描述了晕渲制作过程中高程抬高系数的选取、地形高度表的划分及分层设色、生成的晕渲图像与矢量图形的配准问题等。这些技术和方法的研究在综合性地图集生产中具有示范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6.
数字高程模型(DEM)利用有限的地形高程数据实现对地表形态的数字化模拟,是测绘部门数据生产的重要内容.当前DEM生产主要采用交互式数字摄影测量方式,不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极为依赖经验,同时生产效率也较为低下.近年来兴起的机载激光雷达(LiDAR)技术为DEM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以广西植被茂密区和陡石山区的点云数据为例,研究在广西困难地区应用机载LiDAR技术进行高精度DEM生产的可行性,并利用同区域的数字广西地貌成果对所生产的DEM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机载LiDAR数据进行DEM生产不仅将植被茂密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25%,陡石山区的生产效率提升了7倍以上,同时数据精度能够满足1:10000 DEM的要求,在广西传统DEM生产困难地区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地震活动断层与地震灾害的关系密切,活动断层决定着破坏性地震的发生位置和震级的大小.因此,加强活动断层调查和研究工作是减轻地震灾害的主要途径之一.机载LiDAR作为一种可以快速获取大面积、高精度DEM的测量方式,不但可以在宏观上获取大范围研究区域的构造地貌分布特征、确定活动断层的位置和走向,还可以用来识别微构造地貌、进行精细地貌构造特征研究.本文通过对秦岭北缘和华山山前断裂带机载LiDAR测量数据获取方案的制订、数据处理和成果应用等情况的详细介绍、分析与总结,充分展示了机载LiDAR技术在地震活断层和微地貌研究工作中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优势,为地震活动断层研究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高效测绘方法.  相似文献   

8.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地面高程信息的数字表示形式,在地学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DEM基本原理及其现有表示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数字等高线也是DEM表示形式的观点.随后通过选取4种不同地貌类型的规则格网DEM作为实验区,分析研究了DEM格网间距对坡度、坡面曲率、地表切割深度、地表粗糙度和沟谷密度等地形因子提取的影响,为人们根据地貌类型和应用需求合理选择DEM分辨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DOM和DEM在制作数字地貌晕渲过程中各自的优劣性。利用滇池盆地高质量GIS数据,提出一种提取山脉DOM与分层设色DEM集成的数字地貌晕渲制作方法。能很好地突显地貌晕渲效果,解决传统地貌晕渲过程中存在的2项技术问题:1以DEM制作地貌晕渲不能显示地物要素;2以DOM制作地貌晕渲地貌表现效果欠缺。用文中所叙述的方法制作地貌晕渲在视觉上更具美感,可在影像地图编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经过多年对DEM的制作与研究,现对通过CADMAP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及运用GeoTIN软件制作DEM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对DEM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给出一个较为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西藏高原湖泊萎缩的遥感图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应用陆地卫星图像,分析了西藏境内湖泊的萎缩现状,建立了萎缩湖泊的影像解译标志,将区内湖泊分为干涸、半干涸、严重萎缩和轻微萎缩4种类型,指出藏北地区湖泊的萎缩现象严重,认为气候干旱是导致湖泊萎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M数据在西藏活动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遥感技术,利用TM数据,通过建立各类活动构造的解译标志,及进行野外重点地区验证,快速、准确地对西藏地区活动构造进行解译。该方法克服了传统调查方法周期长、费用高,许多地方不能实地调查的缺点。  相似文献   

14.
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研究,发现热异常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中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将青藏高原雅江和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和深部热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15.
滩涂数字地形模型的建模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数字高程模型描述上海市滩涂地形,研究和设计了数字高程模型的数据结构,较好地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存储、查询和检索问题,由此建立了多年的滩涂数字地形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滩涂地形分析方法,并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开发了滩涂地形分析系统。试用结果表明,该系统数据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快速稳定,较好地满足了滩涂海塘管理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川西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川西高原地形地貌以及遥感图像特征等特点,以康定县为例,从影像的预处理到多光谱分类这一过程进行方法研究,引入DEM等辅助信息进行多分类器结合方法处理,分类效果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最后讨论了数据分类后处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热岛的遥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系统总结了应用遥感技术开展城市热岛研究的数据、方法与成果。对国内外学者有关城市热岛的形态结构、过程变化及成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城市热岛遥感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部积雪SMMR微波遥感的评价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1978—1987年OSL的可见光影像及地面台站积雪记录,评价了NASA的用微波亮温反演积雪深度的算式。还根据DEM资料,用GIS技术把中国西部分成高山、高原、低山、丘陵及盆地五个单元,分别求得各区域订正算式,并以此计算了中国西部1978—1987年各季的平均雪盖率与雪量及它们的年际变化,为本区积雪影响东亚气候研究,提供了可靠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9.
利用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提取数字地面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单新建  刘浩 《国土资源遥感》2001,12(2):43-47,63
简单介绍了干涉测量合成孔径雷达((INSAR,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简称:干涉雷达)的技术特点及原理,概述了干涉图像的相位解缠算法,并以西藏玛尼地区ERS-1/2SAR图像为例,提取了数字高程模型(D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